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i或ii(糖尿病+1)

中医黄俊臣主任 0
文章目录:

1 型、2 型糖尿病咋回事?中西医观点碰撞

今天咱来好好聊聊糖尿病,这病在西医里分 1 型和 2 型。1 型糖尿病也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得天天打胰岛素,不然身体就没法正常运转。2 型糖尿病呢,就是身体里胰岛素分泌得少了点,不过胰腺功能还能勉强撑着,吃点降糖药补充补充胰岛素,血糖就能稳住。

以前西药还没进入中国的时候,压根儿没听说过 1 型糖尿病。为啥呢?要是小孩子得了,大概率是打疫苗出了问题,对疫苗过敏,结果把胰腺功能搞坏了。要是大人得这病,多半是药吃太多,把胰腺折腾坏了。在中医这儿,1 型糖尿病都没对应的说法,更别提什么治疗的方子了。要是不幸得了 1 型糖尿病,中医也没啥好办法。

2 型糖尿病呢,和中医里的消渴症有点关系。要是得了 2 型糖尿病,最好早点找中医治,刚得病就去看中医,效果特别好,说不定一副药下去就有明显改善。可要是吃了十几年降糖药,或者打了胰岛素才想起来找中医,那想治好可就费劲了,而且得花很长时间。为啥呢?因为长期吃药,胰腺功能都被破坏了,想恢复太难了。

那糖尿病是怎么得的呢?常见的有这三种情况:

爱吃宵夜还爱睡懒觉:晚上吃完宵夜就上床睡觉,睡着以后胃肠蠕动变慢,吃下去的东西消化不了,都堆在肚子里。时间长了,就会生热、生糖,血糖 “噌噌” 往上涨,胃也跟着热起来。胃一热,人就更想吃东西,糖分摄入越来越多,血糖就更高了。

甜食吃得多,运动还少:平时光爱吃甜食,又不喜欢运动,血液里的糖分消耗不掉。吃得多就得动得多,不然血糖肯定会飙升。

吃太多利尿的降压药:有些降压药是利尿剂,吃多了会让身体缺水。身体缺水,小便次数就变多,不该排出去的水都排走了,血液变得粘稠,血糖也跟着升高。

咱们都知道物质不灭定律,胰岛素把血液里的血糖运到肌肉、脏腑里,可血糖其实还在身体里。要是身体没办法好好利用这些糖分,它们就会慢慢堆积在下半身,尤其是脚那里。这就是为啥吃降糖药的人,脚容易烂掉。糖分在脚那里越积越多,气血就堵住了。一开始,只是上半身热,下半身冷,慢慢地脚就会变黑变硬,最后烂掉,严重的甚至得截肢。要是有人不信,倪海厦先生建议大家去测一下手指和脚趾的血糖,看看数值有啥不一样。

还有人纳闷,为啥吃了那么久降糖药会瞎眼呢?因为肝藏血,糖分也会堆积在肝脏的血液里,而肝开窍于目,眼睛就受影响了。倪海厦先生是经方大师,他说降糖药就是西医撒的一个大谎言,血糖根本就没降下去,只是被堆积起来了。

在倪先生看来,所谓的消渴症,就是身体里水分不够。不管是上消、中消还是下消,都是津液亏虚,然后就会产生内热,新陈代谢加快,人就变瘦了。所以,真正解决消渴症的办法,就是清除虚热,同时补充津液。而且,血液里的津液光靠喝水、喝茶可补不回来,得靠吃东西或者吃药来补充,这就是为啥消渴病人喝水也不解渴。

下面咱们具体说说消渴症的三种情况:

上消:肺热津伤:得了上消,老是觉得渴得不行,嘴巴干巴巴的,小便次数也多。看舌头,颜色发红,上面津液很少,把脉能感觉到脉象洪数。对付这种情况,就得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有个方子叫人参白虎汤:生石膏、知母 、人参、粳米一把、生甘草。

中消:胃热炽盛:中消的症状是特别能吃,可体重却一直下降,大便还干燥。舌头颜色发黄、干干的,脉象滑数。这种情况,就得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倪海厦先生给了个方子:厚朴,枳实,生大黄(单包,后下),生石膏,知母 ,人参,粳米一把,生甘草。

下消:肾精亏虚:下消的表现是小便次数多、量也多,尿还发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舌头颜色红,津液少,脉象细数。针对这种情况,就得滋阴益肾。有个方子叫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

不过,那些吃了十几年、二十年降糖药的病友,情况就复杂多了。有时候会出现上热下寒,甚至上下都寒的症状,这时候开的方子就得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而且治疗可不是短时间能见效的,得医生和患者相互信任,坚持吃药,才能看到效果。

糖尿病1型和2型有何不同?掌握这2点,轻松了解!

尽管许多患者患有相同疾病时表现出的症状相似,但由于疾病的具体表现和发病机制的不同,同一类疾病可能被分为不同的类型。以糖尿病为例,它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等多个类别。那么,究竟什么是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两者之间存在哪些差异呢?

1. 发病机理的差异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腺中负责产生胰岛素的细胞遭受破坏所致,导致体内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从而使得血糖浓度升高。在所有糖尿病患者群体中,1型糖尿病相对较少见,仅占2型糖尿病人数的约十分之一。除了遗传因素外,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反应也可能是触发该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反地,对于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身体对胰岛素变得不敏感(即所谓的“胰岛素抵抗”),加上一定程度上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值得注意的是,鉴于糖尿病具有遗传性倾向,如果家族中有成员确诊为2型糖尿病,则其他直系亲属也应定期检查血糖状况,以防错过早期诊断机会。

2. 临床症状上的不同

相较于后者而言,前者的发展过程更快,并且常伴随有显著的“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但体重减轻)现象;在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这类患者往往需要依靠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才能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另一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会经历一个较为缓慢的发展过程,在此期间他们可能会逐渐发展出对胰岛素作用的抵抗性,这种情况有时会持续一生。此外,肥胖是此类病症的一个常见相关因素——体重增加越多,患糖尿病风险也就越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健康教育项目都强调减重对于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其各自的病因及病理生理特点。对于成年人来说,重点关注如何防范2型糖尿病尤为重要。

来源:生活小窍门

糖尿病治疗的2类“新药”更受青睐,二甲双胍的“时代”结束了?

糖尿病,作为全球最具挑战性的慢性病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常胜将军”,可是在2024年,糖尿病的治疗领域却发生了重大的震荡——二甲双胍的地位被动摇了!这个曾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的“金字塔顶端”的药物,今天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救世主”。

那么,为什么在2024版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二甲双胍的作用发生了巨变?GLP-1RA和SGLT2i这两类药物又是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崭露头角?本文将揭开糖尿病治疗的新面纱,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康复Therapy


一、二甲双胍:曾经的“英雄”逐渐失宠1.二甲双胍的黄金岁月已经过去?

过去十年中,二甲双胍一直是全球糖尿病治疗的“基石药物”,几乎每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都离不开它。因为它效果确切,副作用相对较少,曾一度被誉为治疗糖尿病的“黄金标准”。然而,随着新型药物的崛起,二甲双胍的辉煌逐渐被挑战。

在2024版指南中,二甲双胍依然被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药物”,但在临床治疗中的首选地位被削弱。对于有心血管、肾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不再是单纯的二甲双胍,而是开始倾向于GLP-1RA和SGLT2i等新型药物的联合使用。

2.二甲双胍的“瓶颈”是什么?

尽管二甲双胍在降糖方面效果显著,但随着新型药物的不断研发和临床试验数据的不断积累,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

  • 胃肠道副作用:二甲双胍常见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往往让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治疗。
  • 无法提供多重获益:二甲双胍的作用仅限于降糖,并不能有效提供对心血管、肾脏等重要器官的保护。

这些局限让它在面对现代糖尿病治疗需求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二、GLP-1RA与SGLT2i:糖尿病治疗的“未来之星”1.GLP-1RA:不仅降糖,还能“治病”

2024版指南中,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的崛起给糖尿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这个新兴药物不仅在降糖效果上与二甲双胍不分上下,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了减重、心血管保护、肾脏保护等多重疗效。特别是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肾脏病的患者中,GLP-1RA成为了“首选药物”。

  • 减重效果:GLP-1RA帮助糖尿病患者减少体重,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减重不仅有助于血糖控制,还能减轻其他合并症。
  • 心血管保护:研究表明,GLP-1RA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
  • 肾脏保护:GLP-1RA不仅对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有效,还能通过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这些优势让它成为了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新宠。

2.SGLT2i:不止是“降糖”,还能“拯救”肾脏和心脏

除了GLP-1RA,SGLT2抑制剂(SGLT2i)同样成为糖尿病治疗的新主力军。SGLT2i类药物,如卡格列净、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能够通过抑制肾脏中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减少血糖的重吸收,从而起到降糖作用。

然而,SGLT2i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降糖效果,更在于其心肾双重保护作用。近年来的临床试验表明,SGLT2i能够有效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心衰的发生,并且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样具有显著疗效,甚至能够降低因肾功能衰竭导致的死亡率。

3.GLP-1RA与SGLT2i的“黄金搭档”

在临床实践中,GLP-1RA与SGLT2i常常联合使用,形成强大的“组合拳”。这两类药物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同时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心脑肾保护,成为了糖尿病治疗的新方向。


三、为何2024版指南如此推崇GLP-1RA和SGLT2i?1.多重获益,患者获益更多

GLP-1RA与SGLT2i的崛起,与其“多重获益”密不可分。在糖尿病治疗中,控制血糖固然重要,但如今的医学研究表明,单一的降糖已不足以应对糖尿病的复杂性。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心血管疾病、肾脏损伤、肥胖等多种问题,因此,治疗时需要关注多个方面的综合管理。

GLP-1RA与SGLT2i正是在这一点上具备了无与伦比的优势——它们不仅控制血糖,还能减重、保护心血管、维护肾脏功能,因此被誉为“糖尿病的全方位治疗”。

2.个体化治疗,精确打击糖尿病并发症

新版指南强调个体化治疗,这一点尤为关键。对于不同的患者群体,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差异。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优先选择GLP-1RA或SGLT2i,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可选用SGLT2i。


四、如何选择糖尿病治疗药物?

1.心血管疾病患者:首选GLP-1RA和SGLT2i,二甲双胍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2.肾脏功能受损的患者:SGLT2i优于二甲双胍,其显著的肾脏保护作用可以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程。

3.体重管理困难的患者:GLP-1RA由于其显著的减重效果,成为肥胖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选择。


五、总结:糖尿病治疗的未来已来

2024版糖尿病防治指南无疑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GLP-1RASGLT2i等新药物的推崇,糖尿病治疗不再仅仅局限于降糖,而是向着全方位、个性化的管理迈进。在这个新时代,糖尿病患者不再是“单打独斗”的战士,而是依赖于强大的药物“联盟”共同对抗这一慢性病。

糖尿病治疗的未来,是精准、综合、个性化的治疗,通过药物的合理搭配与多重获益,帮助患者实现更长、更健康的生活。

糖尿病治疗的“黄金时代”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理念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而二甲双胍作为治疗的基础药物,仍然是不可忽视的部分,但它的独立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对于医生和患者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才是应对糖尿病挑战的关键。

@头条健康#药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