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减重科(糖尿病做减重手术管用吗)
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能手术吗?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疾病治疗一直是“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结合药物治疗”,但最近,不少患者来问医生:“听说糖尿病合并肥胖可以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后糖尿病可以像感冒一样被治愈吗?下面,内分泌代谢病科带您了解。
代谢减重手术 糖尿病患者的福音?
超重及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因,这些患者在治疗时也需要积极减重治疗,但是有一些明显肥胖的患者,严格饮食运动控制后仍然无法让体重达标,这时候就需要考虑手术了。
代谢减重手术,是以外科手术的方式帮助部分严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以控制血糖。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01
限制摄入:胃袖状切除术。将胃沿胃大弯侧作纵行切除,切除80%的胃,留下䄂管样的长管状胃通道。
02
减少吸收:胆胰转流术。从水平方向切割胃,保留100至150mL的胃容量,横断空肠后,近端空肠与末端回肠在距回盲瓣50cm处吻合。
03
既限制摄入又减少吸收:胃旁路术。将患者的胃切分成两部分,较小的上部与空肠远端吻合,把大部分胃与小肠旷置起来。
目前首选的手术方式是胃袖状切除术,操作较简单,并发症少,术后2年2型糖尿病平均缓解逆转率为70%。后两种手术虽然糖尿病缓解率更高,但手术较复杂、手术风险及远期风险均较大。
这些手术,确实能对部分患者起到很好的控糖与减重效果,甚至可以让糖尿病达到临床缓解。但是,这种手术治疗有严格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绝对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需要专业医生指导下才可以对症治疗。
做了手术 就一劳永逸了吗
手术后也并非一劳永逸,仍然需要规范的饮食运动控制,并需要定期随访,监测营养、代谢等相关指标,及时发现并纠正包括微量元素缺乏、营养不良、内分泌代谢异常等问题。
当然,代谢减重手术并不能取代内科治疗,治疗糖尿病没有捷径,必须综合运用行为干预、内科药物、外科手术等多学科协作模式,综合评估治疗手段的风险与获益,及时适当地干预肥胖、控制血糖,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转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来源: 吉林12320
摆脱糖尿病 减重手术来帮忙
【来源:海峡都市报】
海都讯(记者 林宝珍)26岁的福州姑娘小萱(化名)在18岁时就查出Ⅱ型糖尿病,还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等代谢紊乱疾病。近年来,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药物治疗等方法她都试过了,可血糖就是降不下来。
小萱的体形一直偏胖,体重指数(BMI)达27.3,腰围93厘米。日前,经过科学评估后,她选择了减重手术的方法,来摆脱糖尿病。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滨海院区)(简称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医学体重管理中心副主任杨树钢介绍,饮食、运动、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三驾马车”,多数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
但小萱年纪轻轻就有8年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经过标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内科治疗始终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如果血糖一直无法控制,小萱到中年后,很可能发生一些由糖尿病导致的重要脏器功能受损。通过减重手术,能有效缩短食物储存的体积和食物吸收的空间,还能改变食物的代谢转化和体内激素的分泌,起到减重和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疗效。
医学体重管理中心团队的专家们共同为小萱实施了手术,切除了过于宽大的胃壁,并将十二指肠与回肠进行了吻合,减少了食物吸收的空间。术后一周,小萱在不使用降糖药物的情况下,血糖值已经达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内分泌科医生跨界开出“减重营” ,糖尿病小伙一个月瘦10斤停药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千 通讯员 陈瀛
目前,我国居民超重或肥胖形势严峻,减重对健康大有裨益,除了药物和手术,生活方式干预是科学减重的首选。
浙江省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王陈芳介绍,肥胖和肥胖相关的并发症包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多种癌症等。但是,根据十多年临床经验,她发现,减重说说简单,患者落实起来执行力打折,坚持住更是难上加难,仅通过短暂的门诊宣教是远远不够。
来源:视觉中国
“门诊我经常跟患者说,要健康饮食合理运动,但是出了门诊他们可能就忘了,生活方式改善是要长期坚持的。”
“就拿简单的‘管住嘴,迈开腿’来说,不少患者存在认识偏差。有人自认为每天走路回家,经常干家务,也是一种运动,有人觉得自己每天吃的量不多,但是把她摄入的食物总能量相加后,发现热量是超标的,运动量又少,这怎么减重成功?”
诸如此类的认识误区,延误了治疗,加重了病情,也让内分泌科的医生们意识到,给予患者长期的、生活方式管理支持的重要性。
2023年5月,医生们成立了第一期“减重营”,通过新媒体招募,陆续吸纳了400多人入群。“减重营”有三类人,一类是BMI大于等于28kg/m2的肥胖患者,另一类是BMI介于24-28kg/m2之间的超重人群,以及BMI正常但腹型肥胖,希望重塑形态者。
闲暇时间,王陈芳和同事们就化身“减重私教”,在群里答疑解惑,科普宣教。为每一位有减重需要的患者提供专业的诊疗服务,全面评估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减重计划。
“运动减重首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频率是每周三次以上,一周至少150分钟时常,不需要大汗淋漓,达到轻微出汗的强度就可以了,尤其肥胖和糖尿病患者。”王陈芳经常提醒群友们,减肥运动的成功不仅在于运动的频率和强度,还在于科学的计划和持之以恒的执行。
王陈芳在义诊 (医院供图)
“一个月我就瘦了10多斤,整个人都轻松了!”30岁的小武(化名)今年年初确诊为2型糖尿病,王陈芳推荐他加入减重营后,他经历了“脱胎换骨”。
每天按时用药,朋友圈打卡慢跑,群里晒一日三餐……在医生们的监督下,原本仗着年轻对健康不在意的“杭漂”小伙子,下定决心要远离疾病,他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规律作息,坚持运动,严格控制热量,现在不仅体重保持住了,各项指标恢复正常,降糖药也停了。
门诊之外的“减重营”,让肥胖患者获得了生活方式指导、个体化药物治疗、心理干预,还有减重治疗后的维持,防止体重反弹。
“挺好的,尿酸血脂都在下降”,“放心,血糖会下来的”, “防止反弹,运动饮食还是要跟上”……在“减重营”社群里,大家的困惑和焦虑,都会被医生们及时又细致的回复所化解。
一年多来,内分泌科的医生们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和精力,社群带来收获也很明显。
群里主动关心健康的人多了起来,口头目标也落到了实际行动中——有的群友科学饮食、规律运动,瘦身成功并维持;有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群友逆转了病情;更重要的,半数以上群友对肥胖的危害、减重的必要性有了科学认识,会主动就诊,住院检查,鉴别自身肥胖的类型,了解身体状况,防止并发症。
“减重营这个尝试,实际上是把门诊诊疗服务的外延拓宽了,也将治未病的理念深入,真正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王陈芳医师对自己的跨界充满了信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