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胃出血(糖尿病引起胃出血的症状)
呕血加黑便,糖友小心是胃出血
案例:糖友小张喜欢吃河虾,每个月都会自己去菜市场买个一两斤。然而小张吃虾有个不良的习惯,就是喜欢连壳一起吃,为此,家里人劝过他好多次,但小张依旧不改。这不,前一阵子,小张因为吃虾壳,第二天出现呕血加黑便,被送进了医院。
胃出血是急诊科和消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常由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和胃癌等疾病引起。轻者可无症状,或出现呕血、柏油样黑便、血便等,重者可因出血过快、过多而发生休克,若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胃出血一般可分为急性大出血和慢性隐性出血。急性大出血指消化道短时间内大量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便血等,并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障碍。慢性隐性出血指出血量少,肉眼不能观察到粪便颜色异常,仅有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及(或)存在缺铁性贫血。
引起胃出血的原因较多,常见病因为胃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服用某些药物、胃血管异常等也是引起胃出血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饮酒和不规律的饮食,可能会引起胃出血。又或者存在胃炎的情况下,若进食粗糙、过硬的食物,可引起胃黏膜刮伤,导致出血。
有的患者本身存在胃炎、胃溃疡,平时如果不注意饮食,喜欢吃辛辣刺激、过硬或粗糙的食物、喜好喝酒,更加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对于有肝硬化的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也可以导致胃出血,出血量常较大。还有如果经常出现胃部疼痛、呕血、黑便,伴有不明原因消瘦等,应警惕胃部恶性肿瘤的可能。
因此,当出现呕血、黑色柏油样便或粪便中有血液应立即就医。若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意识模糊等症状,家属应立即送患者到附近的急诊科或及时拨打120。
胃出血需及时做检查
为了明确是否发生了胃出血,医生可能会让患者进行大便潜血试验,如果潜血试验阳性,则提示胃出血的可能。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帮助医生评估出血量、是否存在贫血等。为了明确出血的部位、原因,可以做胃镜检查,以直观的观察胃内病变情况。如果患者不宜做胃镜或胃镜检查未发现出血原因,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别的检查。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探查,不仅可以帮助明确诊断,还可以同时进行治疗。
胃出血的饮食推荐
胃出血是急诊科和消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一般来说急性出血期间建议患者应该禁食。出血停止后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食,先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烂面条等。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日常生活中饮食要保证营养丰富、清淡,建议少量多餐,应避免过饥或暴饮暴食。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生活中每个患者的发病原因、病情的严重程度等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并且饮食调理也仅仅只是疾病治疗的一个环节。因此平时如有不适,建议积极就医咨询,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同时给予您合理的饮食建议。
知识库:一些食物和药物也可能引起黑便
部分食物和药物,也可能导致大便发黑,主要如下:
食物:如大量黑芝麻、黑豆,以及大量动物血制品等;
药物:铁剂如速力菲(琥珀酸亚铁片),铋剂如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
虽然上述食物和药物,均可引起大便发黑。但如果出现黑便,还是应当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宁可检查完后虚惊一场,也不要不当回事,忽略过去。
“万能神药”阿司匹林 也不是随便吃的
“万能神药”阿司匹林 也不是随便吃的
阿司匹林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它除了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外,还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和抗血栓形成的良好作用。美国常青藤达特茅斯学院的一位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我将身处荒岛,如果选择随身携带某一种药物的话,那么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阿司匹林。”可见,阿司匹林在众多药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人们对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疗效等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它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这个常用得不能再常用的药,该怎么正确服用呢?今天,药师就来跟大家聊一聊。
这个百年“神药”
每年消耗1500亿片
阿司匹林有多神?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诞生于1899年3月6日。不同于现在大多数的西药,它分子结构非常简单,合成成本极其低廉。报道显示,全球阿司匹林年消耗量近年来基本维持在5万吨左右,相当于每年使用1500亿片阿司匹林药片。
一个历史悠久的老药能有如此惊人的使用量,足以证明阿司匹林在医药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但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具有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平时合理服用阿司匹林还能有效预防心肌梗塞,可谓“一专多能”。因此,阿司匹林被很多人称为“万能神药”。
阿司匹林的主要用途包括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血小板聚集、抗癌等。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川崎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治疗。
乱用阿司匹林
可引起致命脑出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国产还是进口阿司匹林都可引起致命的胃出血和脑出血。数以亿计的患者正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必须进行用药交代,而且应规范化。
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应餐前服用;当出现上腹不适或身体有出血表现时,请及时就诊;注意粪便颜色变化,当出现血便或黑便时,请及时就诊;每1至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以及用药期间禁止饮酒等等。
晚上或白天
这个时候服药效果更好
市场上有25毫克、50毫克、100毫克不同规格的阿司匹林,说明书用法差异很大。它的最低有效剂量到底是多少?通常情况下,阿司匹林预防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毫克/天,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低有效剂量为50毫克/天。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清晨血小板更活跃,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6点至12点。肠溶或缓释阿司匹林口服后需3至4小时达到血药高峰,因此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好地抑制清晨血小板功能;若每天上午服药不能对事件高发时段提供最佳保护。
但是,没有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多减少心血管病事件,而且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必过分强调固定某一时辰服药。
此外,偶尔漏服了要不要下顿给补上?体内每天约有10%至15%的新生血小板,故需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以保证新生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偶尔一次忘记服用阿司匹林,体内仅15%的血小板具有活性,对于抗栓作用影响不大。不需要在下一次服用加倍剂量,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会增加。
服药前的四项准备
你都做到了吗?
对于所有计划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在用药前必须做好4项准备工作。
1.仔细权衡获益出血风险比,筛查和排除出血高危人群,并在使用过程中定期或动态地评估获益出血风险比,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按照相关专科规范,采取降低消化道出血风险的防范措施,提前治疗消化道活动性病变(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必要时需预防性应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PPI),或法莫替丁等H2受体拮抗剂等。
3.坚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慎酒、科学膳食及运动)并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尽管阿司匹林引起颅内出血绝对风险仅为0.03%,但高血压患者须将血压控制在小于140/90mmHg(1mmHg=0.133kPa)时才可考虑使用阿司匹林。
4.开具阿司匹林处方之前先进行医患沟通,患者同意后再开始应用。
预防心血管疾病
这三类人别吃阿司匹林
根据《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阿司匹林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级预防。不过,以下三类人群并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一级预防。
1.年龄大于70岁或小于40岁的人群。目前证据尚不足以做出一级预防推荐,需个体化评估。
2.高出血风险人群。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物)有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年龄大于70岁,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4至5期,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等。
3.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文/王志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来源: 北京青年报
7岁娃吃冰棍吃出胃出血,每天你都吃几根?
据媒体报道,安徽阜阳市太和县一年级学生乐乐(化名)因连续吃下3根冰棍导致消化道反复大量出血,不仅从胃里面吐出来大量的血,大便里面也解出来大量的血便。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他的十二指肠球部有个直径一厘米大小的溃疡,其中有个小洞在不断喷血,而其原因竟然是乐乐连续吃下去的3根冰棍。
夏天,不仅小孩子,连大人也喜欢吃冷饮冰棍,那么吃大量的冰激凌有什么危害,真的会危及生命吗?
冰棍只是导火线?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消化科主任邓朝晖医生指出,消化道溃疡通常不会因为一次饮食不当突然发生,而通常是长期饮食不调的结果,而对于乐乐突发的胃肠道大出血,可能是由于长期饮食不节制,在某一次刺激(连吃3根冰棍)后,引爆早就潜伏的危险。
“进入夏天后,因为胃肠道疾病来就诊的患者慢慢变多,其中无节制的进食冷饮,引起最多的是急性肠胃炎。快速过多吃过冷的食物,会损伤孩子稚嫰的胃肠黏膜,引起急性胃肠痉挛,导致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邓朝晖医生说。
邓朝晖医生指出,现在临床上,成人的疾病幼年化,儿童胃出血、急性糜烂性胃炎不少见,“原因不明”的腹痛更是常见,与饮食不合理、暴饮暴食、冷食过多、刺激性饮食不无关系。
此外,冷饮中糖分、油脂的含量比较高,吃多了对孩子的健康和营养摄入没有益处,因此医生建议孩子不要多吃冷饮,每天最多吃一个;一些患有肝病、糖尿病、胃炎、结肠炎等疾病的患者不宜吃冰激凌。
“当然,孩子都是小吃货,让他们完全放弃冰激凌也不大可能,但要掌握吃的时间,不要饭前饭后吃,饭前吃容易影响食欲,饭后吃则影响消化,两餐之间较佳。运动后出汗时,最好等半小时再吃,以免因胃肠和咽部受刺激出现腹痛腹泻、咳嗽等。吃冷饮不能狼吞虎咽,这样会刺激内脏血管收缩,减弱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和杀菌能力,容易诱发胃肠炎、胆囊炎甚至肝炎。应放慢速度,细嚼慢咽。”邓朝晖医生说。
天热反而要吃热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的副主任医师谢吟灵医生指出,从中医角度来说,不要直接吃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建议喝温水,25℃以上39℃以下都可以,刚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水肯定不建议,过热的水,比方说40℃以上的水也不好。
《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 《黄帝内经》 看来,冬天的时候,人体气机慢慢地开始外散,到夏天的时候,所有的阳气已经外散到了末梢,就会出汗。由于夏天阳气到了末梢,人体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寒的格局,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里是寒虚的,是阴的格局,所以夏天的时候要吃点热的东西。
谢吟灵医生提醒,从中医角度来说,寒凝心脉,容易诱发心脏病,脾胃是有寿命的,要小心呵护。夏季应该喝稍微热一点的水,比方说39℃左右的水,喝下去稍微出点汗就会很舒服。冬季适合喝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