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透析患者心衰(糖尿病透析患者得了糖尿病足)

株洲日报 0
文章目录: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心衰的防治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大陆尿毒症透析患者已突破100万。心力衰竭是尿毒症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尿毒症透析患者一旦合并心力衰竭,生存率明显下降。所以,我们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什么是心衰?

通俗地讲,心衰就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功能不好了,心脏不能有效地泵血,血瘀滞在肺里面,瘀滞在静脉系统里。如果出现心衰会有哪些症状、表现呢?首先我们可能会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活动后胸闷气促、出冷汗、心率增快等;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夜间憋喘、呼吸困难、无法平卧、反复咳嗽、干咳为主、咳泡沫痰。严重的时候,在休息时,也胸闷气喘、端坐呼吸、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对于有经验的医生来说,心衰还是比较容易诊断的,如果临床诊断有困难,或者说我们要了解病人心衰的心脏情况到底怎么样了,我们可以做个胸片了解心影大小,肺部有无淤血。做个心电图甚至做个冠脉造影了解冠心病的情况。心脏彩超是必须常规要做的,了解各室腔的大小,左心的射血分数等情况。还会抽血查心衰指标BNP等。

曾经发过心衰的病友肯定有过痛苦的经历,甚至曾有过窒息濒死的感觉。心衰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坐着都呼吸困难,白天吃不好,晚上睡不着。而且会导致我们频繁住院,缩短预期寿命,严重者甚至短期内危及生命,所以大家一定要认识这一点,要引起高度重视。必须积极去防治心衰。

导致尿毒症病人心衰最主要的原因

摆在首位的就是长期容量超负荷。通俗地讲,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水多了,尿毒症病人,肾脏坏了没有尿,吃进去的水分出不来,如果不能及时做透析清除出来,就会留在身体里面加重心脏的负担,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心衰呼吸困难。第二个方面就是心脏本身的疾病导致心脏泵衰竭了,比如:心肌病、扩心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等等,这些情况就要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了。第三点,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控制不达标,同样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会导致心室壁增厚,心室腔扩大,最后导致心衰的发生。

如何从各个方面做好心衰的防治?

首先,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控制容量负荷:作为一个血液透析患者,如果我们尿量已经很少了,那平时应当不喝汤,尽可能少喝水,以及含水分多的食物。要低盐饮食,食物中尽量不添加调味品,这样能减少渴感,从而减少水分的摄入。每日监测体重,控制每日的体重增长速度<1Kg,每个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控制:干体重的5%以下(60公斤体重算的话就是3kg);如果我们吃进的水分多了,那就做好充分透析,将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及时清除出来;长期让自己干体重(身体里没有多余水分的体重)达标,身体里长期没有多余的水分,我们的心脏负担自然就小了。

其次,控制好血压,并使之达标,绝大部分病人其实是可以做到的,只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的高血压不光损害心脏和眼睛,还会导致脑出血,脑梗塞,致死致残,危害很大。所以,一定要把血压控制达标,常用的药物有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医师的建议选用各类降压药物,如:拜新同、施慧达、特拉唑嗪以及改善心脏预后的药物,如:沙库巴曲缬沙坦、ACEI 或者ARB类的降压药(贝那普利、代文等等);倍他乐克,比索诺尔,卡维地诺,伊伐布雷定等等。具体的用药请教医师,我们自己做好血压监测就可以了。当然,血压控制也不能太低,不然会影响我们的透析脱水和内瘘功能。通常建议上机前的血压小于160/90mmHg,平时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

如果反复的心衰,是冠心病所致,我们就应该要积极治疗冠心病,首先要做冠脉造影来明确诊断和了解病变的严重程度,必要时介入手术治疗(血管球囊扩张或者放支架)。后续还要应用药物维持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

尿毒症患者存在肾性贫血,贫血会加重心脏负担,长期贫血就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所以要积极治疗肾性贫血,让血红蛋白达到110克以上。一方面要加强营养,适当吃些蛋白质高的荤菜以及一些补血的食物,比方说红枣,鳝鱼,猪肝等,另一方面,就是要应用治疗肾性贫血的药物,如促红素,铁剂,罗沙司他等。

尿毒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钙磷代谢紊乱,钙磷代谢紊乱会导致血管软组织钙化,还有非钙化的机制,都会增加心衰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所以要积极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尽量让血钙、血磷、PTH(甲状旁腺素)都达标,常用的药物有:碳酸镧,司维拉姆,醋酸钙,活性维生素D3,西那卡塞等等;

其他方面,就是要严格保证透析充分,积极防治尿毒症的微炎症和氧化应激;如果作为血管通路的内瘘流量过大,导致了心衰,则需考虑缩窄内瘘或关闭内瘘。以及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积极纠正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控制好血糖(如有糖尿病)。

此外,还要注意生活及饮食习惯,尿毒症病友一定要戒烟戒酒,避免劳累及剧烈运动,避免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营养,改善营养不良,优质蛋白、富含纤维的食物;防治便秘;严格控制饮食,低盐,低钾、低脂,低磷饮食;避免进食过饱,肥胖患者还需减重。

最后,希望各位病友,加强自我管理,积极配合医生、护士做好心衰的防治,保持良好的心态,追求健康生活。(作者:李胜)

一审:曾辉

二审:刘姝琪

三审:刘丽平

“拖延症”让糖尿病爹爹心衰

谎称“回家过年”逃避治疗

“拖延症”

让糖尿病爹爹心衰

本报讯(记者黄金 通讯员欧阳勤)糖尿病肾病患者刘爹爹不愿意忍受长时间透析,哪知拖延3个月后,病情急剧恶化。

刘爹爹家住武昌南湖,患糖尿病已有十多年,因血糖控制得不好出现并发症——糖尿病肾病。今年过年前,刘爹爹的两条腿已经肿得像两个小水桶,用手一按就是一个小坑,他便来到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就诊。经检查,刘爹爹的血肌酐已达每升400微摩尔。肾内科主任医师周咏明介绍,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肌酐值在282以上就应该进行透析。刘爹爹迫不得已,咬着牙进行了10天的透析和药物治疗,病情随之有所好转。

“过年在医院总不是好兆头,我过了年一定来。”刘爹爹要求暂停透析回家过年,却没有遵医嘱年后及时回来治疗。

3个月后,刘爹爹已变了个人:走两步路就要休息一次、大口喘气、大汗淋漓,因心前剧烈疼痛一直捂住胸口。此时刘爹爹的血肌酐值竟已达到1100,因“拖延症”使糖尿病肾病恶化,导致了心肌梗塞、急性心衰、肺水肿等多种病症。

经4天透析和药物治疗,爹爹这才捡回一命,病情稳定了下来。

《中国肾脏疾病年度科学报告》提醒:未来10到20年或迎来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高峰期

近日发布的《中国肾脏疾病年度科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醒:若不在特定人群范围内给予干预,未来10~20年,中国会迎来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的高峰,给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带来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报告》给中国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画像: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60岁以下的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比例超过50%;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常见病因依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梗阻性肾病和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脏病的病因谱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中位住院费用比非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出30%;慢性肾脏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密切,合并冠心病、心衰和脑卒中的比例分别为18.2%、16.0%和12.9%。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际上,糖尿病肾病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病因,而既往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中,约一半由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与发达国家的疾病构成明显不同。《报告》称,随着近30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与发达国家报道的患病率水平相当,糖尿病肾病已取代慢性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首位病因。

《报告》详细分析了因患尿毒症而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状况:血液透析是我国透析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91.0%);透析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比美国和日本报道的透析患者平均年龄要年轻;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患病率分别为402.18/百万人口和39.95/百万人口,透析患者的发病率为122.19/百万人口;透析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为45.5%,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为27.1%;透析患者的住院次数为1.8次/每人每年;透析患者在人群中占比与其高昂的医疗花费不成比例,具有“医疗费用放大器”的作用。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江华教授认为,近30年来,慢性肾脏病的死亡率在增加,而它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防治的技术和手段,而是很多人不知晓、缺乏科学的数据。中国有1亿多肾脏病患者,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如何做出中国的标准与指南,是一个挑战。

对此,《报告》执笔团队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第一,亟须推动建立全国性的肾脏疾病监测体系,基于已有多源数据库以及健康医疗大数据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为肾脏病的监测与管理带来新的契机;第二,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特征存在明显地区和城乡差异性,需要加强基层医院肾脏专科资源的配备和服务水平的提升,并加快区域性肾脏病诊疗中心的建设;第三,糖尿病肾病为慢性肾脏病住院患者的最常见病因,中国肾脏病的学科建设需要向糖尿病肾病倾斜,建议以政府为主导、以政策为杠杆、结合分级诊疗制度、以专业协会为依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糖尿病肾病早期防治工作,以降低因糖尿病肾病导致尿毒症所带来的沉重负担;第四,终末期肾脏病消耗我国大量医疗资源,建议提升我国透析服务的可负担性和可及性,包括提高医疗保障力度、加强全国尤其是基层地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等。

据介绍,由北京大学肾脏病学系和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共同完成的《报告》,基于4个全国大型数据库,由30位工作委员会成员、历经12个月编写完成,在50名国内外咨询专家的支持下,统计了近100万例肾脏疾病患者资料,全面描述了我国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患者的疾病特征及负担。(杨超 记者 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