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足神经(糖尿病足神经病变能治好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临床医生说科普丨糖尿病足的病人怎么泡脚

今天和大家来聊聊“糖尿病足的病人怎么泡脚”

1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很多人会出现并发症,特别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和斑块,引发“糖尿病足”。

2

糖尿病足多表现为下肢的麻木、无力,甚至疼痛,比如走路会感觉疼痛,休息一会就好了,严重时安静的时候也会感到疼痛,称为“间歇性跛行”。

3

泡脚是国人喜欢的养生方式,但是对于糖尿病足的患者来说,却有非常大的风险!首先,糖尿病足的足部神经感觉迟钝,如水温过高,很容易导致烫伤,感染后出现败血症等会严重威胁生命!建议温度不超过40度。其次,泡脚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三五分钟即可。最后,泡脚后一定用干毛巾擦干脚丫缝隙里面,防止湿润的皮肤环境下滋生细菌,导致感染!

预防胜于治疗!

内容来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戬萌医生

来源: 吉林12320

“糖尿病足”一定会发生吗?周围神经病变早期干预可逃过一“截”|第医线

图说:张文川主任在查房 奚荣佩摄(下同)

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其中约60%的患者会出现足部麻木、疼痛的症状,这其实是下肢周围神经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就会变成“糖尿病足”。同样,发生在手部的腕管综合征,是“鼠标手”的一种,也是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这两种病都可以在神经外科就诊。

“神经外科经常被等同于脑外科,这是一种片面理解。”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文川教授告诉记者,中枢神经、外周神经、交感神经及其支持系统都是神经外科的范畴,但大众对周围神经系统认识有限。其实,周围神经外科治疗的疾病谱非常广,大有可为。

早期干预可防止进展到“糖尿病足”

在九院张文川主任的门诊,有不少糖尿病患者慕名而来。通常,糖尿病患者分布在医院的内分泌科、血管外科等,为什么会流向神经外科呢?“来到神经外科的糖尿病病人,往往是血糖控制得比较差,已经产生并发症,引起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张文川说。

一个月前,患者老李来就诊,他10年前确诊糖尿病,这期间血糖控制时好时坏。2年前,他的右下肢开始时常感到发麻,走路时右脚脚趾感到疼痛,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其实就是一种多发的、对称性的肢体周围神经卡压。如今,他疼痛麻木的时间越来越久,逐步“蔓延”到左腿,双下肢如火烧虫咬般难以忍受。

经评估,张文川认为他可以做神经减压手术,也就是在显微镜下为患者神经“减压”。术中在他右腿开了一个几厘米的小口,借助高倍显微镜松解受压迫的神经组织。术后第二天,老李的疼痛就缓解了。

张文川说,糖尿病病人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脚麻木、乏力、疼痛、感觉功能减退等,“像几万只蚂蚁在爬”“像在火上烤”……严重者出现足部的溃烂、感染,发展为糖尿病足,则可能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非常高,但目前国内的治疗重点都放在控制血糖上,而忽视了早期神经病变的治疗,以至于发展到后期截肢的程度为时已晚。“如果明确患者已经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建议符合条件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他说。

和糖尿病足类似,腕管综合征也是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是俗称的“鼠标手”的一种,在神经外科,只需要通过神经松解术就能解决问题。

到底什么是周围神经?“周围神经包括除了嗅神经和视神经之外的10对颅神经、31对脊神经、植物神经及其神经节和分支等。”张文川主任告诉记者,周围神经外科,已经成为神经外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围神经疾病的主要表现包括疼痛、麻木、肌肉萎缩及交感神经失调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等。从临床角度说,周围神经疾病大致分为两类,第一是周围神经本身出了问题,需要外科治疗,比如说腕管综合征;第二种情况就是,患者的周围神经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医生可以在周围神经上实施某种手术,治疗其他疾病。

多种方法治疗“天下第一痛”

在张文川主任的门诊,慕名而来的患者除了“手”“脚”问题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承受着“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面部刀割样、针刺样、电击样、撕裂样、烧灼样剧烈疼痛常常突然发生、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李女士十多年前就开始觉得“脸疼”,刚开始认为是牙疼,拔掉几颗牙,疼痛仍不见缓解,一检查才知道是三叉神经痛。就连洗脸、刷牙、吃饭、打呵欠这些小动作就像打枪扣扳机一样,会触发面部电击、刀割样剧烈疼痛,她来到九院向张文川主任求助。

张主任告诉她,三叉神经属于脑神经,由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大分支构成。神经传递信号就像电线传导电流,髓鞘好比电线外包裹的一层塑料皮,可起到绝缘和保护神经的作用。如果三叉神经某一部位的髓鞘因各种病症而损毁,便会导致神经“短路”,受周围组织刺激而产生痛觉信号,并直达中枢。三叉神经沿“路”发生的多种病变均可引起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有两个主要的诊疗靶点,一个是三叉神经节,另一个是三叉神经入脑区。神经压迫多发生于这两处,压迫神经的血管称为责任血管。手术时,医生在李女士侧耳后的颅骨上切开一个一元硬币大小的小孔,在显微镜下入颅并沿脑组织自然间隙找到三叉神经病变处,然后松解、隔离责任血管,解除其对神经的压迫。

近年来,“不开刀”的球囊压迫术也应用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手术时,穿刺针从口角进针,达到三叉神经出颅腔的部位(卵圆孔),将球囊导管置入麦氏囊,压迫三叉神经节3~5分钟,阻断痛觉神经,达到解除疼痛的目的。该手术具有安全、微创、恢复快等特点,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及开颅手术未能完全缓解疼痛的患者。

“三叉神经痛病因复杂,对应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张文川还提到了非典型的三叉神经痛,如三叉神经鞘瘤、颅底卵圆孔狭窄、海绵窦血栓、淀粉样变病、颅底肿瘤等。在九院的伽马刀中心,前来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有不少。戴上特殊的头盔,伽马射线汇聚照射患者的三叉神经病变部位,致其变性,就可以达到止痛效果。

本报记者 左妍

什么是糖尿病足

【来源:汴梁晚报】

全媒体记者 侯利平

实习生 徐瑞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血糖水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最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市人民医院血液内分泌科医生海璟对此进行了介绍。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和(或)血管病变导致的足部问题,可能包括感染、溃疡,甚至坏疽。若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包括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糖尿病足的症状包括:感觉减退,足部可能因神经受损而变得麻木或失去感觉;皮肤干燥、裂纹,并出现裂纹;伤口愈合缓慢,小伤口也可能愈合缓慢并易感染;颜色变化,足部皮肤可能变暗并出现色素沉着;温度变化,受影响区域皮肤温度可能比周围皮肤更低;以及疼痛或灼烧感,特别是在夜间,患者可能会感到脚趾或脚底疼痛或灼烧。

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高血糖对神经和血管造成的损害。高血糖可导致神经病变,损伤足部神经,减弱足部感觉。同时,也可导致血管病变,损害血管,减少足部血液供应,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

预防与护理糖尿病足的方法包括日常护理和生活方式调整。日常护理方面,应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洗脚并彻底擦干;每天仔细检查双脚,寻找伤口、红肿、水泡等异常;适当修剪指甲,保持指甲平整;穿着合脚、舒适的鞋子;保持足部温暖,但避免使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直接加热。生活方式方面,应控制血糖水平,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维持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戒烟以降低血管损害风险,并定期进行专业的足部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医生提醒,若出现足部伤口长时间不愈合、明显红肿、发热或脓液流出、疼痛加剧(尤其是夜间)、足部变形或异常增厚角质层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通过日常细心护理和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应重视足部健康,遵循上述建议,并定期接受专业检查及内分泌科专科随诊。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