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肝脾肾(糖尿病引起肝脏肾损坏怎么办)

中医庞主任 0
文章目录:

脾虚肾亏会导致糖尿病吗?从肝、脾、肾三脏浅析糖尿病的病机

根据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它属于中医学“消渴症”的范畴。中医对其认识已经有几千余年的历史,在长期的诊疗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关于“消渴症”的理论和诊疗方法,今天我就带着大家从中医角度浅析肝脾肾三脏与糖尿病的关系。

从糖尿病临床症状的多变复杂的表现来看,本病是由于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尤其与脾、肾、肝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脾

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是糖尿病的病理基础。脾虚是糖尿病的发病之本。《索问·脏气怯时论》说:“脾病者,身重善饥”,《灵枢·本脏篇》云:“脾脆……善病消痒。"明·《慎斋遗书·渴》:“善多食不饱,饮多不解渴,脾阴不足也。”赵献可·《医贯·消渴》:“脾胃既虚,则不能敷布津液,故渴,其间有能食者,亦是胃虚引谷自救。”近代医家张锡纯说:“消渴一证,古有上、中、下之分,谓其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

脾主运化,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脾虚不能发挥“散精达肺”、“化生精微”、“水精四布”、“通调水道”的功能,以致生化不足、津伤阴虚。又因脾主升,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浊内聚、运化无力,精微不能正常代谢

临床见到糖尿病患者,倦怠乏力,口微苦,痰多恶心,腕腹胀满,小便淡黄、腹泻,皮肤有疖肿等等,舌苔白腻或有黄腻,脉缓等,都是脾虚湿热内生、湿浊内聚的证候。

脾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饮食不节是形成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因为常食肥甘、醇酒、厚味,引起湿热内蕴、壅遏不化、脾胃困顿,运化失司,糖代谢受到严重影响。《素问·奇病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肿满,故其气上泛,转为消渴”。

二、肝

肝失疏泄是引起糖尿病重要病理因素。《灵枢微蕴·消渴解》:“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而不责肺金。”肝强旁克脾土,肝损下及肾阴,影响脾的运化和肾藏精的功能,导致糖代谢失调。

精神刺激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怒伤肝引起气郁化火或肝阳亢盛,木强克土,运化失职,进而肝血郁滞。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视网膜病、糖尿病血液高凝倾向与肝阳上亢、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有关。古人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郁,百病生焉。"《灵枢·五变》说:“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转而为热,热则消饥肤,故为消痒。”《临证指南医案》:“心境愁忧,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三、肾

肾虚是糖尿病久治不愈或糖尿病晚期的重要病理因素,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和生长发育,阴虚下损肾精,气虚伤及肾阳及素体阴虚、房劳过度造成肾失固摄,肾不藏精,或肾阳虚衰,出现频尿、多尿,阳痿、腰疫肢疲,头晕耳鸣,消瘦乏力及老年人发病率高等等。

肝脾肾三脏,在生理上有火生土、水涵木的相生关系。在病理上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阴阳失衡。在临床上出现虚实二端,此虚者,阴虚(肺、胃、肝、肾阴虚)、气阳虚(脾、肾)、气阴二虚、阴阳二虚等等。实者,燥热、湿浊、痰瘀形成或虚实互见。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今天跟着吕仁和先生学习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根据WHO标准,糖尿病肾病的分期中,Ⅰ、Ⅱ、Ⅲ期为早期,Ⅳ期为中期,Ⅴ期为晚期。

兹就吕仁和综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分期辨证用膳的部分经验介绍如下。

01

早 期

有明确的糖尿病史,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尿白蛋白排出率20~200ug/min,血压轻度增高。

一、膳食原则

早期糖尿病肾病蛋白质摄入量为0.8g/(kg·d)。

为减轻肾脏负担,应减少植物蛋白和肉类蛋白,必要时增加牛奶和鸡蛋蛋白的摄入量。

每日大米、白面为主(250-350g),肉类(50-100g),豆类食品50g以下,若体重低于标准线者,可增加牛奶250-500ml和鸡蛋蛋白1~2枚,胆固醇不高者也可吃鸡蛋黄1个,增加每日的蔬菜摄入。

二、辨证用膳

1. 阴虚肝旺者

常食欲旺盛,怕热汗多,便干尿黄,口渴多饮,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拟养阴柔肝、行气清热法。

主食:绿豆米饭(绿豆宜少1/5)、花卷、馒头;白萝卜或水萝卜、小白菜馅饺子或包子。

不仅能养阴柔肝,行气清热,还能生津止渴,利尿润便,白萝卜尤能行气,水萝卜尤可生津,小白菜擅长养阴,可减轻口苦咽干、急躁易怒、尿黄便干等症。忌煎炸油腻和辛辣食品。

辅食:百合、银耳炒鸡蛋(先炒鸡蛋,后入百合、银耳同炒),久食可养阴柔肝,润肺敛汗。

芹菜拌花生米:芹菜切段,生花生米洗净煮,不能煮熟,达到消毒目的即可捞出,加入少许精盐、味精、香油拌匀。花生未熟,可以充饥不易吸收。可养阴清热,润便止汗,兼有降低血糖作用,血糖高怕热喜凉者可多食,但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2. 阴虚阳亢者

常饮食旺盛,怕热喜凉,便干尿黄,头晕目眩,舌质黯红,苔黄,脉弦细数。拟滋阴潜阳、佐以清热法。

主食:糯米绿豆粥或饭,小米绿豆粥或饭,花卷,馒头。

可同时配入牛奶50-100ml于面粉中,牛奶可滋阴潜阳,现代研究示牛奶可抑制内生胆固醇形成,改善血液流变,防止中风及心梗形成。

除此之外,可吃萝卜、芹菜馅饺子,既可清热又能降脂降压。

辅食:凉拌苦瓜、黄瓜、菠菜,海带丝拌水萝卜丝、西瓜皮。

将菜洗净,水煮,一开即捞出,加少许精盐、味精、香油或加醋拌。每餐可选1-2种。诸菜均有滋阴潜阳、清热利水、润肠通便作用。

菊花、决明子煮水代茶饮,或苦丁茶煮水当茶饮,可滋阴潜阳,清肝明目。

若大便干结可用小剂量番泻叶煎水代茶饮。

3. 气阴两虚者

多疲乏无力,不耐劳作,怕热自汗,时有烦热,便干尿黄,舌胖黯红,苔粗黄,脉细无力。拟益气养阴、活血清热法。

主食:山药粥或饭(将山药去皮切块与米同煮,其味道鲜美);大白菜、小白菜加鸡蛋,或加少许猪肉馅做成饺子、包子,既可益气又能养阴。

辅食:炒白菜,炒丝瓜,炒茄子,炒油菜,炒绿豆芽,炒豌豆苗,炒三丝(胡萝卜丝、土豆丝、粉丝),血糖控制不佳者慎服炒三丝。每天吃猪肉,可益气养阴,健脾补肾。

02

中 期

临床糖尿病肾病4期或称显性糖尿病肾病。

本期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出率>200ug/min或持续尿蛋白>0.5g/d,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情况分为3度:

Ⅰ度GFR 130~70ml/min;Ⅱ度GFR 70~30ml/min;Ⅲ度GFR 30~10ml/min。血压明显增高,尿素氮逐渐升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逐渐下降。

一、膳食原则

主食量控制在150~250g,并适当增加麦淀粉和粉丝等淀粉食品代替部分主食。

蛋白质分配:Ⅰ度者50~40g,Ⅱ度者39~35g,Ⅲ度者34~25g。争取牛奶、鸡蛋蛋白占1/3,植物和一般肉类蛋白不超过2/3。

随着肾功能减退,胰岛素灭活减少,血浆胰岛素水平提高,注意病人发生低血糖。

二、辨证用膳

1. 肝肾气血阴虚者

常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头晕目眩,烦热多汗,双目干涩,视物模糊,大便燥结,舌胖黯红,苔黄,脉弦细数。拟益气养血、调补肝肾法。

主食:精大米、精白面150~250g/d,据情可做成各种花样吃(面条、包子、饺子等),也可加入牛奶做成牛奶粥、牛奶饭、牛奶馒头、牛奶花卷,烤白薯、怀山药。

辅食:山药白菜胡萝卜烩粉条(此杂烩菜可加入少许葱、姜、蒜、香油),绿豆芽拌粉丝,土豆烩粉条(油烧8分开,加葱炒出香味后,下土豆、粉条,加少量青蒜、大料、生姜、酱油、水,烩到土豆、粉条软烂有肉香味则可食);炒胡萝卜丝,炒菠菜、粉丝加少许瘦猪肉。

以上饭菜可调补肝肾,补气养血,润便止汗,增强体力。

2. 脾肾气血者

常腰背肢体酸痛沉重,乏力,饭后腹胀,畏寒肢冷,面足浮肿,大便溏,舌胖嫩,苔白滑,脉滑数。拟健脾益肾,补气养血法。

主食:以大米、白面为主,花样根据病情更换。

辅食:红枣、栗子、枸杞子、桂圆肉、莲子、怀山药、大米,煮粥吃,每次可多煮几份。

若有恶心欲呕者加陈皮、生姜同煮,粥熟后将陈皮、生姜捞去。

特别说明,莲子应在水沸后入锅,否则不易煮烂,莲子不烂很难吃。蔬菜可选山药、白菜烩粉条,或土豆烩粉条。

03

晚 期

晚期即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

由于肾小球基膜广泛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荒废,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导致肾功能严重衰竭。

GFR<10ml/min,血肌酐≥707umol/L,伴严重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肾性贫血明显,一氧化碳结合力明显降低,神经、血管、眼、皮肤、心、脑等并发症均有可能出现。

一、膳食原则

此期病人普遍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常因此营养不良。膳食中蛋白质的供应量宜保证20g/d。

为了保证营养,食谱宜放宽,尽量选用优质蛋白质,如牛奶、蛋类等,减少肉类食品。

二、辨证用膳

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内停者:常神疲乏力,面色苍黄,面足浮肿,心悸胸闷,头晕目眩,时有恶心,舌胖黯淡,苔黄厚腻,脉弦细数。拟调补阴阳气血、和降浊毒法。

主食:粉丝鸡蛋白萝卜馅饺子,白米加栗子、红枣、莲子、龙眼肉、杞子煮粥,淀粉饼干,粳米、栗子、红枣蒸饭,牛奶馒头或花卷,鸡蛋面条。

辅食:炒三丝(瘦肉丝、粉丝、土豆丝或胡萝卜丝),炖肉汤烩粉条,炒粉皮或拌凉粉,怀山药(烧、蒸、烩均可),二鲜馅馄饨,水果、牛奶、烤白薯等食品。

只要血钾不高可以任选以下水果和蔬菜:胡萝卜、西红柿、鲜藕、白萝卜、冬瓜、西瓜、黄瓜、菠菜、白菜、油菜、柿子。

其实可食品种很多,以上只能算作简要举例。病人食欲差,其家人应根据病人平素喜好安排饮食,满足病情需要,以利稳定和减轻病情。

名医故事高思华:糖尿病需要肝脾肾“三脏同治”

关于我们 北晚微健康

微言微语,求证健康疑题;

圈里圈外,网罗名医故事。

我们是北京晚报科教部官方公众号。在这里,我们将带给您最新的健康资讯,最客观的养生知识,最感人的名医故事。欢迎加入我们,让健康成为每个人最in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

是我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到9.7%,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在6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更高。临床上最常见的II型糖尿病的发生与精神压力大、饮食摄入过多以及运动不足等密切相关,所以说II型糖尿病是“烦出来、吃出来、闲出来”的病一点儿也不过分。今天带大家来认识一位治疗糖尿病的大家,听听他有何高见。

人物档案:高思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席专家,国家973计划中医药专项首席专家,国家级名老中医。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先后师从于著名中医学家张珍玉教授和方药中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和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与研究工作,对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内科临床治疗有独到之处。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病、内分泌失调、泌尿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疑难病症。

高思华教授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研究认识为理论依据,从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出发,提出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应立足于肝、脾、肾,治疗应从协调肝脾肾的关系入手而三脏同治:既要遵循中医理论体系来配伍组方;又要根据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来筛选中药,真正做到在中、西医理论融会贯通基础上来辨治糖尿病,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他之所以提出此观点,有以下依据:

1脾主代谢

糖尿病主要病理表现就是糖、脂肪、蛋白质三大代谢的紊乱,而这些都是从饮食当中吸收的营养物质。中医把这些营养物质叫做水谷的精微;这些水谷之精微都是靠脾的运化而布散到全身来发挥营养作用。如果这些物质不能正常代谢,中医认为那就是脾的运化失职了。

2肾主生殖发育

糖尿病具有明显的遗传易感性,并且其发病与生长激素、皮质醇的异常分泌有关,而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发育,故与遗传因素有关的疾病和与生长激素、皮质醇分泌有关的疾病当然与肾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了。另外,糖尿病的症状之一是有糖自小便排出,而中医认为肾主封藏,如果有精微物质从小便漏出,又理应问责于肾失固摄。再者,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达到高峰,亦正与中医所说的年老肝肾虚衰有脱不开的关系。

3肝主疏泄

精神刺激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在精神刺激等应激状态下,交感神经受刺激会诱发糖代谢紊乱。此外,现代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自始至终均存在着血液的高凝倾向,血小板的凝集率升高,容易出现毛细血管的血行不畅甚至堵塞,这种状况中医称之为“瘀血”。而肝主疏泄,具有促进气血运行的功能,若人体出现瘀血或气滞血瘀的状态,当然应该问责于肝失疏泄了。

所以说,只要得了糖尿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必然是肝脾肾三个脏腑的功能失调了。

误区解读

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中医治疗糖尿病存在误区,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降血糖,这是不对的。高教授说,调节肝脾肾功能的目的也就是改善糖代谢从而把血糖降至正常范围,糖尿病治疗的是否有效,改善症状只是一个方面,而金标准依然是血糖是否降下来了。糖尿病在西医的眼里主要关注的就是血糖高,但在中医看来在血糖高的背后病情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他在临床治疗中注重把握肝脾肾三脏失调的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和兼挟邪气的轻重缓急,主次分明地进行整体调节。

温馨提示

高教授认为糖尿病的治疗应该是多系统脱靶点的全面调节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特别注重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相辅相成,尤其注重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卸下思想包袱。他常说:最佳的心理状态带来最佳的身体状态,人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自我修复、自我调节的能力最强。因此,他常常会建议那些工作忙、压力大的患者,要学会取舍,“以欣然之心做心爱之事。”与医生一起面对疾病,战胜疾病。

每周日上午,在东城中医医院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