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术后营养粉(糖尿病术后营养补充)

纵横健康科普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吃米粉、河粉、凉皮,对血糖是有利还是有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有个老糖友,姓王,五十来岁,身材敦实,脸上时常挂着笑,爱吃米粉,尤其是那种热气腾腾的桂林米粉,每次端上来,他都要先狠狠吸一口汤,再夹一大筷子粉,蘸着辣椒油往嘴里送。

后来血糖高了,医生让他少吃,他嘴上答应得好,可转头还是忍不住,偷偷溜到街角的小馆子里,来上一碗,吃完心满意足地擦擦嘴,像做了什么天大的坏事。

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米粉、河粉、凉皮?

这得分开说,说清楚了,王哥们才不会背着医生吃得那么心虚。

米粉、河粉、凉皮,哪个更容易让血糖升高?

这三样东西,虽然名字不同,做法也有区别,但说到底,都是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人最怕的是什么?就是血糖忽高忽低,像坐过山车一样,时不时给身体来个惊吓。

而决定一碗米粉、河粉、凉皮对血糖影响的,主要是升糖指数(GI)。

米粉和河粉,都是大米做的,升糖指数高得吓人。

你想啊,大米煮成饭,升糖指数已经不低了,做成米粉、河粉之后,经过了浸泡、蒸煮、压制,质地变得更软,淀粉结构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一碗热腾腾的米粉下肚,血糖刷刷往上蹿,速度比白米饭还快。

尤其是肚子空空的时候,吃得越快,血糖升得越猛

相比之下,凉皮稍微好一点。

凉皮的主要原料是面粉,但它不是直接用面粉做的,而是洗去了大部分淀粉,剩下的主要是面筋蛋白质。

蛋白质不会让血糖飙升,而是让它升得慢一些。

凉皮一般都会拌上糖蒜、辣椒油、醋、花生碎,这些配料里有的含糖,有的含脂肪,吃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要是比谁升血糖最快,米粉和河粉可以并列第一,凉皮稍微好一点,但也不能放开吃。

吃米粉、河粉、凉皮,怎么才能不让血糖乱蹿?

王哥后来学聪明了,他发现,只要搭配对了,米粉也能吃,血糖也能稳

第一招,别空腹吃。

空着肚子吃碳水,血糖就跟坐火箭一样蹿上去。

如果先吃点蔬菜、喝点清汤,或者来点鸡蛋、豆制品,胃里有点“垫底”的东西,血糖就不会升得那么快。

王哥现在吃米粉前,先喝两口汤,夹点青菜嚼嚼,才开始动筷子,他说这样吃着踏实,不怕医生骂。

第二招,换粗一点的粉。

普通的米粉、河粉太精细了,换成杂粮粉、红薯粉、荞麦粉,甚至魔芋粉,血糖升得会慢一些。

有一次,王哥试了试红薯粉,发现口感也不错,吃完血糖没怎么飙,就开始慢慢接受了。

第三招,少放调料,尤其是糖和油。

有些米粉、凉皮店里,老板手一抖,糖浆、花生酱、辣椒油就下得特别猛,这些东西看着香,吃着爽,血糖却受不了。

调料少放点,尤其是甜口的,能省则省。

王哥现在去吃米粉,都会叮嘱老板:“少油少糖,青菜多放点。”

老板有时候还嘀咕:“这样吃,还是不是那碗粉了?”

但王哥说:“命要紧,粉还可以换种吃法。

第四招,别吃太快,细嚼慢咽。

糖尿病人吃饭,最怕狼吞虎咽,吃得越快,血糖冲得越猛。

慢慢吃,给身体一点时间去消化吸收,血糖也就不会一下子飙得太高。

王哥以前吃粉,三分钟解决战斗,现在他学会了慢慢搅拌,慢慢咀嚼,吃完一碗粉,血糖也稳稳当当的。

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粉?医生是怎么说的?

医生不会一刀切地告诉糖尿病人“这个能吃,那个不能吃”,毕竟吃饭是人生一大乐事,剥夺一个人的饮食自由,和断他半条命差不多

但医生会告诉你,怎么吃,才能让血糖不闹脾气。

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人如果吃饭时加点蛋白质和脂肪,比如瘦肉、鸡蛋、豆腐、牛奶,血糖上升的速度会比单纯吃碳水慢。

一碗米粉里加点瘦肉、鸡蛋、豆腐,甚至来点坚果碎,都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可以延缓血糖上升。

吃米粉的时候,多加点蔬菜,比如菠菜、豆芽、木耳、黄瓜丝,能让这碗粉更健康。

王哥后来养成了个习惯,每次吃米粉,都会要求老板多加点青菜,再搭配一份豆腐干或者鸡蛋,这样吃完,他的血糖比以前稳定多了,医生也没再那么严厉地批评他。

结尾:糖尿病人吃粉,不是不能吃,而是要讲究吃法

糖尿病人吃米粉、河粉、凉皮,不是绝对的“能”或“不能”,而是得讲技巧,少吃精制的,多搭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控制调料,慢慢吃

吃得对,血糖就不会乱七八糟;吃得不对,血糖就会翻脸不认人。

王哥后来跟朋友们说:“医生说要少吃粉,但没说不能吃粉,我现在吃得比以前讲究,血糖还比以前稳,这说明,吃对了,比啥都重要。

糖尿病人吃粉,不是罪过,也不是天大的禁忌,关键是怎么吃,吃得巧,吃得稳,吃得心里踏实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陈伟,等.《糖尿病营养治疗指南(202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口服营养粉VS保健品:肿瘤患者该如何明智选择?

小孙的父亲前天刚做完肺癌手术,医生查房时跟小孙说:“你爸爸最近进食不足、体重下降,有些营养不良,需要口服营养补充。”小孙心想:“口服营养补充?那家里一堆亲戚送的保健品、蛋白粉不是正好可以用到吗?效果应该比医生推荐的口服营养粉要好吧……”

你赞成小孙的想法吗?营养粉、保健品、蛋白粉是一回事儿吗?肿瘤患者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口服营养粉呢?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这回事。

肿瘤患者为什么容易营养不良?

我们都知道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癌细胞会和正常细胞争夺体内的营养物质。此外,手术对身体带来的消耗增加,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都会加剧患者的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

一项覆盖全国4万多人的大型研究显示,我国三甲医院的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80.4%,而仅有31%的患者接受了营养治疗。可见营养不良在肿瘤患者中发生率很高,但临床治疗率较低。

营养不良不仅会降低治疗耐受性、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还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既往有研究表明,大约40%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营养不良,而不是疾病本身。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肿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了解了肿瘤患者容易营养不良的原因后,我们再来看看口服营养粉及其与保健品的区别。

什么是口服营养粉?和保健品有什么区别?

临床上,医生会先评估患者的营养情况,再根据个人的体重和消耗制定营养目标。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一般遵循三阶梯策略

  • 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教育与膳食指导要贯穿于恶性肿瘤诊疗的全过程;
  • 当正常摄入食物不能满足营养需求时,推荐补充肠内营养,首选口服营养补充,对于消化道功能基本正常,因进食障碍等原因而摄入不足时可考虑管饲喂养;
  • 通过经口进食和肠内营养仍不能满足需求时,推荐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或给予全肠外营养。

医生给老孙推荐的口服营养粉就属于肠内营养制剂,可以补充日常饮食的不足,加强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素含量,以满足机体的需求。

所以严格来说,口服营养粉属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为了满足特定人群的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符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患者在购买时可认准产品包装上的“小兰花”标志。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特医食品标志

而普通营养品,比如蛋白粉、燕窝、灵芝、人参等,属于保健食品或膳食补充剂,通常只含有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且含量没有经过严格的配置,不具备医学价值。

蛋白粉等保健食品的标志为“蓝帽子”

不同口服肠内营养粉该怎么选?

市面上常见的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按照剂型可分为粉剂液状的混悬剂或乳剂。

根据蛋白质来源,可分为整蛋白型、短肽型和氨基酸型。

1.整蛋白型(TP):

以整蛋白作为氮源,蛋白质主要为酪蛋白、乳清蛋白、大豆蛋白。低聚糖、麦芽糖或淀粉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来源,植物油作为脂肪来源,含有各类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市面上的产品有瑞素、安素、能全力、瑞能、瑞代等,相对口感比较好,适合胃肠道功能良好的人群服用。

2.短肽型(SP):

以蛋白质水解物为氮源,更容易被机体利用吸收。其他主要成分还包括:水解乳清蛋白、麦芽糊精、植物油、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口感相对没那么好,不含膳食纤维,只有少量的内源性残渣进入大肠,可适用于乳糖不耐受人群。市面上主要有百普力等。

3.氨基酸型(AA):

以游离氨基酸为氮源,主要为低脂无渣粉剂,不需要消化液或者较少的消化液就能够被吸收,比较适用胃肠道功能减退的肿瘤患者,但口感较差。成分同样含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

根据临床用途,可分为通用型和疾病专用型。

1.通用型:

适合大部分患者使用的类型。配方中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全面均衡,低聚糖、麦芽糖、植物油、糊精及淀粉提供的能量符合大多数人群的需求,并且一定量的含有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疾病专用型:

是指根据疾病不同特性给予患者特殊的营养制剂,例如糖尿病专用制剂、肿瘤专用制剂、肺部疾病专用制剂、婴儿专用制剂、肾衰竭专用制剂等。

·肿瘤专用型:

具有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低碳水化合物,添加了含ω-3脂肪酸的鱼油,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目前市面上主要是瑞能。

·糖尿病专用型:

适用于糖尿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用缓释淀粉、果糖、膳食纤维等物质代替直链淀粉和糊精,有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常见的有瑞代等。

*以上提及商品名引用自广东省药学会《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仅供参考,具体选择需根据医生建议

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口服肠内营养粉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加量,啜饮、分次口服或加入日常饮食中,逐渐递增到目标量。口服肠内营养粉口味单一,适当改变口味或加入一定调味剂可使效果更好。

腹泻是口服肠内营养粉的常见胃肠道反应,不同患者耐受性不同,还与服用的时间和方法有很大关系,特别是有些患者冲配浓度过浓、温度不恒定。

口服肠内营养粉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后才能体现效果,一般推荐不少于1个月。当体重上升、体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才说明达到了需要量。

总之,口服肠内营养粉在改善营养状况和恢复健康体重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是一般营养品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它只能作为营养治疗的一个补充手段,仅依赖肠内营养制剂是不够的,均衡的饮食才是获取营养的主要来源。因此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搭配饮食和营养粉,以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 宋春花,王昆华,郭增清,等.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20,50(12):1437-1452.

[2]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24

[3] 段霞,李娜,陈雪珊.肠内营养制剂的特点和应用选择[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5):5 7.

[4] 广东省药学会. 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J]. 今日药学,2017,27(6):361-371.

[5] 吕俊玲,夏路风,胡咏川,等. 肠内营养制剂基本特点及治疗中的药学监护[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20,18(10):76-79.

糖尿病人吃米粉、河粉、凉皮,对血糖是有利还是有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1】一碗米粉,二十年的血糖之战

六十岁生日那天,他端起热腾腾的米粉,那是儿时最爱的味道。

可就在半小时后,血糖仪上的数字让他皱起眉头——16.3mmol/L

这是他和糖尿病斗争的第二十个年头,一碗米粉,竟成了他血糖失控的导火索。

米粉、河粉、凉皮,到底能不能吃?
这些食物对血糖是天使,还是隐形的恶魔?

【2】别让“无糖”假象欺骗你

许多糖尿病患者以为,既然米粉、河粉、凉皮吃起来“不甜”,就不会升高血糖。但这其实是个误区!

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并不取决于它的甜度,而是“升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

· 升糖指数(GI):衡量食物引起血糖升高的速度。

· 血糖负荷(GL):考虑了食物的GI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反映了实际影响。

米粉和河粉的GI值甚至高于白米饭,属于高升糖食物!相比之下,凉皮的GI值较低,对血糖的影响相对温和。

【3】为什么米粉和河粉,升糖速度这么快?

1.过度加工,破坏了淀粉结构
米粉和河粉的制作过程中,大米被研磨、浸泡、高温蒸煮,这些步骤会破坏淀粉颗粒的完整性,使其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快速上升。

2.吸水后体积变大,吃得更多
相比于同等重量的米饭,米粉和河粉吸水膨胀,导致人在不知不觉中摄入更多碳水化合物,进一步推高血糖。

3.少了膳食纤维,血糖控制更难
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

米粉和河粉在加工过程中,几乎剥离了所有膳食纤维,使血糖波动更剧烈。

【4】凉皮,真的安全无害吗?

乍一看,凉皮的GI值远低于米粉和河粉,似乎是糖尿病人的“救星”。但事实并不简单。

凉皮的主要成分是小麦淀粉,虽然其GI值较低,但它蛋白质含量较低,饱腹感差,容易吃多。

如果搭配高盐、高油的调料(如辣椒油、花生酱、糖醋汁),也会间接影响血糖稳定。

所以,凉皮不是完全不能吃,但要注意
控制份量,不超过一小碗(约100克)。
减少调料,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的配料。

搭配蛋白质和蔬菜,如鸡胸肉、黄瓜丝,降低血糖波动。

【5】你是否也有这样的误区?

有人说:“我吃米粉,配点瘦肉和青菜,不就没事了吗?”
但问题的关键是,即便搭配了蛋白质和纤维,米粉本身的高GI特性依然存在

有研究表明(发表在《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
单独吃高GI食物,血糖峰值更高,而搭配蛋白质和脂肪后,血糖上升虽稍缓,但总升幅仍然较大。

换句话说,调整搭配能改善血糖反应,但无法彻底消除高GI食物的影响

【6】糖尿病人,到底该如何吃?

✅牢记“3 1”原则

1️⃣少吃精加工米粉、河粉,多选全谷物

· 糙米粉、荞麦粉、燕麦粉等全谷物粉类,升糖指数更低,富含膳食纤维。

2️⃣合理搭配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 搭配鸡蛋、瘦肉、豆制品,减缓血糖波动。

· 适量用橄榄油、坚果,增加饱腹感。

3️⃣控制份量,细嚼慢咽

· 米粉、河粉不超过50克(干重),相当于半碗米饭的碳水含量。

运动15分钟,降低血糖波动

· 吃完后慢走15分钟,有助于血糖稳定。

【7】结语:糖尿病人的智慧选择

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吃米粉、河粉或凉皮,而是要学会聪明地吃!

❌误区:“不甜的食物不会升糖”
✅事实:米粉、河粉GI值高,影响血糖

❌误区:“搭配瘦肉和青菜就能放心吃”
✅事实:搭配有帮助,但不能完全消除升糖影响

❌误区:“凉皮一定是健康选择”
✅事实:凉皮GI值低,但吃多仍会影响血糖

健康饮食不是禁忌,而是智慧的选择。
吃得对,才能真正控住血糖,享受美食与健康!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困惑?你平时如何搭配饮食来控制血糖?欢迎留言,一起探讨健康饮食之道!

【参考文献】

1. 《中国食物成分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2022年版。

2. 孙子林等,《糖尿病患者食物血糖反应研究》,《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第13卷,第3期。

3.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