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紫薯糖尿病(紫薯糖尿病可以吃吗早餐)

侯慧敏营养师 0
文章目录:

红薯和紫薯,哪一种更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答案来了

红薯和紫薯都是薯类家族中的成员,也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特别是现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粗粮薯类也成了比较受欢迎的食物。那么它们的营养价值有何区别?哪一种更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呢?

红薯和紫薯,都属于“跨界”食材,既可以当蔬菜也可以作主食。和一般的蔬菜相比,它们的淀粉含量要高一些,约为20%左右;和精白主食相比,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替代部分主食有一定的优势。

红薯和紫薯相比,淀粉含量高些,蛋白质含量低些,不过总体上相差不大。红薯大多呈黄色,胡萝卜素的含量丰富,而紫薯呈紫色,花青素的含量丰富。在钾、铁、锌等矿物质和多酚类等抗氧化物质的含量上,红薯也要低于紫薯。

很多糖友认为,越甜的食物升糖指数越高,因此觉得红薯和紫薯吃起来比米饭馒头甜,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其实,食物的升糖指数高低与甜不甜没有必然的关系,红薯和紫薯虽然吃起来比米饭馒头甜,但升糖指数却要小于它们,糖尿病人也是可以食用的。

红薯的淀粉含量比紫薯高,因此升糖潜力要大于紫薯,而且紫薯中的蛋白质和多酚类物质含量要高于红薯,升血糖的速度也要更慢一些,因此,综合起来看,紫薯比红薯更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糖尿病人在吃薯类食物时,有几点注意事项:

1、用薯类来代替主食食用,也就是说吃了薯类后,就要减少其他主食,否则淀粉摄入太多,也会加大升糖潜力。

2、吃薯类的时候也要控制好量,每天50-100克左右即可,吃得太多也可能会导致热量超标,引发肥胖,会控制血糖不利。

3、尽量吃原汁原味的薯类,薯类是很吸油的,吃的时候尽量不要加糖、油、盐。

红薯紫薯那么甜,糖尿病人能吃吗?专家告诉您健康吃薯的4条原则

【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原创内容 请勿转载 欢迎转发】

经常听到有人问:

土豆山药淀粉多,糖尿病人能吃吗?

红薯味道那么甜,糖尿病人能吃吗?

紫薯也是甜的,要控制痘痘的人能吃吗?

芋头口感黏黏又滑滑的,会不会升血糖特别快?

好像只要是含有淀粉的薯类食物,都有人会担心。相比而言,米饭、馒头、饼和面条之类,好像倒没有那么多人担心。

薯类淀粉多?真相其实是……

我们不妨用数据说话,看看这些食物到底含有多少淀粉。

其实没法一概而论,因为品种差别非常大,大致在12%~25%之间

比如说,有些用来酿酒用的红薯品种,或者用来做马铃薯淀粉的品种,淀粉含量就比较高;而一些用来炒菜的品种,淀粉含量就比较低。

同样是山药,那些脆山药的淀粉含量可以低到12%,而铁棍山药淀粉含量就能超过20%。

但是,无论多少,它们都超不过白米饭白馒头的淀粉含量。

  • 大米中含淀粉75%左右,煮成米饭之后,1斤大米变成2.3斤米饭,淀粉含量还是超过30%呢。

  • 馒头和饼水分比米饭低,淀粉含量就更高了。

所以呢,既然敢吃米饭,就没有什么理由害怕薯类中的淀粉了。

薯类那么甜,升血糖岂不是更快?

但是,很多人会提出另一个问题:

红薯和紫薯是甜的啊!甜味说明糖多,糖多不是就升血糖快么?

甜味说明有糖,这个推断正确。但是,糖多就会升血糖快,这个推断不一定正确。

比如说:

  • 苹果中有糖,但它的血糖指数只有36。

  • 酸奶中也有糖,但它的血糖指数只有48。

  • 都远远低于不甜的白米饭(血糖指数83)。

这是因为,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多酚类物质等很多成分都会降低血糖上升的速度。

糖的作用,不能抵消这些成分的作用,于是虽然甜,血糖上升速度也不算快。

薯类食物,控制血糖的好帮手
  • 红薯虽然有甜味,但因为膳食纤维较为丰富,血糖指数明显低于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特别是配合菜肴吃时,并不会引起餐后血糖快速上升。

  • 紫薯多酚类物质含量大大高于红薯,它的血糖上升速度就会更慢。

此外,薯类食物还有这些健康好处:

1. 预防心血管疾病

因为各种薯类食物都富含钾元素、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用它们来替代部分白米白面,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

2.预防便秘

各种薯类中都富含质地柔软的膳食纤维,因此也有利于预防便秘和肠癌。

3.饱腹感强,有利控制「三高」

薯类几乎都具有较强的饱腹感,替代部分主食时,直接吃到饱的话,实际上摄入的「干货」比吃米饭馒头要少,有利于降低体脂率,这对三高患者也是有利的。

所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

把薯类食物纳入到主食范畴当中,用来部分替代白米白面食物,平均每天50~100克比较合适。

换句话说,不用天天吃,不用完全替代粮食,但要经常吃,以便得到它的健康好处。

健康吃薯,记住这四点

1. 不能在大量主食之外,还把薯类当零食。

有些人喜欢在两餐之间吃个烤红薯,或者吃红薯干当零食,一吃就停不下来。

用薯类替代部分白米白面时才对身体有利。否则额外摄入过多淀粉就不利控制血糖了。

2. 不能吃油炸、油煎、油烤的薯类和薯类零食。

薯类的吸油能力都挺强,好好的土豆做成炸薯条、炸薯片,好好的山药做成拔丝山药,好好的红薯刷了油做成烤薯片,就不再属于健康食品了。虽然炸后血糖指数下降(消化慢了),但容易增肥,对长期血糖管理不利。

3. 尽量不吃加了糖的薯类食物。

薯类配糖是最美味不过的。比如土豆蘸炼乳吃,紫薯泥拌糖吃,山药浇桂花糖浆吃,芋头蘸白糖吃……不过,这么吃就不要指望控三高的效果很好了。

4. 小心薯类打成的泥。

薯类经过打浆、做泥,再添加油、糖、奶酪、沙拉酱等,会变得更容易消化,血糖上升速度加快,热量密度也会上升。比如蛋黄酱拌土豆泥、奶酪拌红薯泥等,虽然极为美味,但已经不适合用来预防三高了

不过,对于希望增加体重来说,这么吃倒真的是很不错哦!

几种薯类的血糖指数(GI)

煮土豆(中国)66;蒸土豆(中国):65;烤土豆(中国):60;

土豆泥做好趁热吃:87;冷土豆泥:73;炸薯条:63

煮红薯:54;煮红薯(红心、较软):77;

煮山药(台湾):52;煮山药(大陆):54;

煮芋头(台湾):69;煮芋头(大陆):53。

相比于白米饭(83)和白馒头(88),原味蒸煮的薯类GI值还是比较低的哦!


欢迎关注 我的头条号【范志红注册营养师】

第一时间get最实用的营养干货,做自己和家人的营养师。

范志红

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中国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协会理事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紫薯是糖尿病“杀手”?提醒:不想等到并发症到来,4种碳水少吃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你知道吗?有些碳水化合物可真是糖尿病的‘帮凶’啊!” 医生王强用一种诙谐的语气说道。

故事的主人公李小刚,三十五岁,是个在银行工作的普通白领。

李小刚平时喜欢自己动手做点美食,这次他包了些粽子,打算送给隔壁刚从医院出院的邻居老赵。

“老赵,听说你刚出院,这是我包的粽子,给你尝尝。”李小刚笑着说道。

老赵接过粽子,叹了口气,“谢谢小刚啊,不过这次住院可把我折腾得够呛,血糖老是控制不好,最后一查,竟然是糖尿病。”

李小刚心头一震,他最近也感觉自己有点疲乏无力,经常口渴,尿频,还总是觉得饿。他赶紧问老赵,“那你这病是怎么引起的?”

老赵无奈地说:“医生说是饮食习惯不好。小刚,你也要小心点,别小看了糖尿病。”

李小刚听后有点担心,决定第二天就去医院检查一下。

到了医院,李小刚见到了医生王强。

王强认真地检查了李小刚的病情后,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情况还好,不是大问题,不过你得注意饮食啊,特别是有几类碳水化合物,最好少吃。”

李小刚赶紧问:“哪几类碳水化合物啊?医生你快说。”

王强正色道:“第一类就是紫薯。紫薯虽然营养丰富,但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吃多了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特别是那些把紫薯当主食的人,血糖波动会很大。

我们医院就收治过几个因紫薯导致血糖失控的病人呢。”

李小刚愣住了,“这紫薯还能导致血糖升高?”

王强点点头,“对,特别是那些喜欢每天吃紫薯的人,血糖控制不好是常有的事。

前段时间有个小李,就是个紫薯爱好者,结果来医院一查,血糖飙升到十几,差点昏迷。”

李小刚吓了一跳,赶紧问道:“那除了紫薯,还有什么碳水要注意的?”

王强接着说:“第二类就是精制糖类食品。

像是蛋糕、糖果这些。精制糖的吸收速度非常快,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长此以往容易引发糖尿病。

我们医院就有个病人,姓张,特别喜欢吃甜点,结果糖尿病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有并发症了。”

李小刚听得直冒冷汗,连连点头,“那第三类呢?”

王强继续道:“第三类是高糖水果。

像是荔枝、葡萄这些。高糖水果虽然看起来健康,但它们的糖分含量很高,吃多了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

曾经有个小王,爱吃荔枝,每天一斤荔枝吃下去,结果血糖失控,不得不住院治疗。”

李小刚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看来这些东西真的不能再吃了。”

王强拍了拍他的肩膀,“不是说不能吃,而是要适量。

紫薯、精制糖类食品和高糖水果,这三类碳水尽量少吃,平时注意饮食均衡,多吃低糖蔬菜水果,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李小刚点了点头,心里下了决心,回家就要把这些不良饮食习惯改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李小刚回到家后,忍不住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发现关于紫薯、精制糖类食品和高糖水果的研究还真不少。

根据统计数据,长期大量摄入这些食物的人,糖尿病的发病率确实比普通人高出30%以上。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改掉这些饮食习惯的决心。

但李小刚又想到一个问题,除了这些碳水,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血糖的健康呢?

他再次去找医生王强,想弄个明白。

王强笑着说:“你提了个好问题。其实,除了饮食,还有几个重要因素也会影响血糖的健康。

比如,长期缺乏运动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因为工作忙,缺乏运动,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血糖就容易升高。”

李小刚点了点头,觉得很有道理。他想到自己平时工作忙,经常久坐,难怪血糖控制不好。

王强接着说:“另外,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也会导致血糖升高。

很多人因为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结果导致血糖波动。

我们医院就有个病人,小刘,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结果血糖一直控制不好。”

李小刚听后,心里暗自庆幸自己虽然工作忙,但还算能保持好心态。

王强继续说道:“最后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定期检查。

很多糖尿病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到有明显不适时,可能已经有并发症了。

每年做个血糖检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早治疗早控制。”

李小刚点点头,心里决定以后一定要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然而,李小刚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他回到家后,跟妻子小芳分享了今天在医院听到的这些知识,小芳也很震惊,决定全家一起改掉不良饮食习惯,注意健康生活。

但李小刚心里还一直有个疑问,究竟怎样才能真正预防糖尿病呢?

他再次去找医生王强,想听听更详细的建议。

王强笑了笑,说:“其实,预防糖尿病最重要的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除了刚才说的那些,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

平时多喝水,少吃高糖食物,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糖尿病。”

李小刚听后,觉得豁然开朗,他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控制血糖。

为什么有些人即使饮食习惯不好,却依然没有得糖尿病,而有些人却很容易患上糖尿病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到基因和个体差异。

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生不仅仅与饮食习惯有关,还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某些家族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这说明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

不同个体对糖的代谢能力也不同,有些人即使饮食习惯不好,但由于基因的保护作用,患病的风险较低;而有些人即使稍有不良习惯,就容易患病。

此外,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的差异也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生。

一个良好的胰岛素代谢系统能够更好地调节血糖,降低患病风险。

因此,预防糖尿病不仅仅是注意饮食,还要综合考虑遗传因素、代谢能力和整体健康状况。

通过基因检测和健康管理,可以更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