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看糖尿病的草(治疗糖尿病的草)

内分泌科杨玉莲主任 0
文章目录:

这一棵草是糖尿病的“死对头”,滋阴又降糖,空腹血糖降到5.7!

“本来以为就是血糖偏高,谁想到最后却发展成了糖尿病!”

之所以对这位患者印象比较深刻,是因为他第一次看诊时,百般不配合,还低估了自己的病情。

说这位患者之前,还是得跟大家敲响警钟,如果出现了高血糖或糖尿病,最好趁早治疗,不然以后可能得终身服药和打胰岛素,还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

记得这位患者才40多岁,患糖尿病快2年时间。据患者自述,由于自己是干装修的,当出现浑身乏力没劲的表现时,患者以为是工作太累了,觉得只要好好休息就能恢复了,所以体检查出血糖偏高时也没放在心上。

可过了一段时间仍不见好转,再去医院检查,结果确诊为了糖尿病。

查血糖结果显示,空腹血糖9.75mmol/L,胰岛功能衰退20%。此外还伴有口渴多饮,夜尿频繁,失眠易醒,皮肤瘙痒,性功能障碍等症状。患者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于是再次找到了我。

在中医看来,糖尿病的病因大多是阴虚燥热,这位患者的一系列症状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需要滋阴清热。有一棵生长在深山老林里的植物就非常对症,那就是石斛

石斛是一味名贵中药材,最擅长滋阴,因此被称为糖尿病的“死对头”。而且石斛中富含石斛多糖、石斛碱等物质,具有增强胰岛细胞活性,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临床上治疗这类糖尿病患者时,就常用到石斛。

于是拟方:石斛、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黄芪、天花粉、泽泻等。

一周后去复诊,患者口渴多饮、夜尿频繁症状明显减轻,皮肤瘙痒有所改善,血糖也有所下降。又服用了2个月后,患者的情况基本大好,空腹血糖降到了5.7mmol/L,各种不适症状基本消失,与妻子能正常同房了。

后期开方巩固疗效,增强体质,希望患者的病情不再复发,血糖平稳。

蒲公英、夏枯草,中医治疗糖尿病,为何常用这两把草?

蒲公英、夏枯草,中医治疗糖尿病,为何常用这两把草?

 

一、糖尿病与肝火旺盛的关联

临床上,肝火旺盛的糖尿病患者颇为常见。肝在人体的气血疏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当肝火过旺时,就像一把失控的火,不仅会扰乱气血的正常疏泄,长此以往,还会波及其他脏腑的健康,进而对血糖的控制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对于这类肝火旺盛的糖尿病患者,清肝火是首要的治疗步骤。

二、蒲公英和夏枯草的共性与特性

1、共性

蒲公英和夏枯草都是声名远扬的中药材,在中医临床应用频繁。它们具有一些共性,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清热解毒的功效,并且在清泻肝火方面表现出色。这使得它们在应对肝火旺盛相关病症时,成为了重要的选择。

2、特性

虽然二者有共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在糖尿病治疗领域,蒲公英的使用频率相对更高。糖尿病患者若肝火旺盛,火势往往会蔓延至三焦。三焦是人体水液和气血运行的通道,火热之邪在三焦弥漫,会灼伤津液,进而使全身出现热症。诸如牙龈肿痛、口干口臭、便秘、小便量少且颜色黄赤等症状随之而来。蒲公英在这种情况下就大显身手了,它在清泻肝火的同时,还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这一特性对于改善糖尿病患者小便不利、尿量少的问题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有效缓解牙龈肿痛、口干口臭、便秘等热症带来的不适。

另外,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糖尿病患者还伴有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等结节类疾病。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夏枯草就发挥出其独特的优势,它具有消散结节的功效,是治疗结节病症的常用药材。

三、谨慎用药的重要性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对症下药。蒲公英和夏枯草都属于寒凉性质的药材,就像寒冷的冰霜,虽然能够扑灭肝火,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脾胃造成损伤。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较为复杂,脾胃功能也很关键。因此,患者切不可自行乱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病情和体质合理使用这两味药材,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糖尿病##两性##肥胖##内分泌##关注糖尿病##我要上微头条#

别人眼中的草,糖友眼中的宝,野菜能治疗糖尿病吗?

提到野菜,大家都会认为未经农药施肥,属于纯绿色食品,可起到养生作用。一些糖尿病患者对野菜情有独钟,有些糖友称若不知道自己吃啥,多吃点儿野菜准没错。还有人认为野菜对治疗糖尿病有一定作用……那么,野菜真的能治疗糖尿病吗?对糖友来说,吃野菜这事得采取谨慎的态度,下面为您一一解答。

吃野菜之前,先记住这一点

首先希望糖友记住一点,糖尿病的控制要靠平时自己点点滴滴的注意,绝不能依靠一种或某种食物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任何食物都不能取代药物;相比降糖药的作用,食疗作用微乎其微,不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但并不是说食物没有稳定血糖的作用,比如今天我们所讲夏季特有的野菜都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经常食用能够稳定血糖,对于这样的野菜,我们还是建议广大糖友食用的。

马齿苋——餐桌上的胰岛素

马齿笕是一种野菜,也是中药材,对糖尿病人来说是非常理想的食材。马齿笕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渴、利尿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糖尿病患者口渴、口干、口苦的症状。

还有研究显示,马齿苋中含有一种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物质,它就是去甲肾上腺素,对调节人体糖代谢有一定帮助。对糖尿病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够保持患者的血糖稳定,正因为此,马齿苋又被称作“餐桌上的胰岛素”。

除了糖尿病患者之外,三高人群、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患者平时都可以多吃点马齿苋。

【推荐做法】

焯过水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比如马齿苋炒鸡蛋,马齿苋馅的饺子,或用马齿苋和大蒜放在一起煮水喝,可以清热止痢。

荠菜——能够有效抑制餐后血糖

在北方,荠菜是每年春天第一个登场的野菜。别看它其貌不扬,但它的营养价值不能小瞧,每百克荠菜含蛋白质5克,钙400毫克,维生素50毫克等。荠菜含有丰富的粗纤维,能促进大肠蠕动,增强新陈代谢。

值得一提的是,荠菜的升糖指数非常低,对血糖的影响微乎其微,能够有效地抑制餐后血糖,对糖友控制餐后血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推荐做法】

荠菜的吃法很多,可炒可拌,还可以蒸着吃。

这里推荐荠菜虾皮饺子,备好荠菜,虾皮,全麦面粉,适量油、盐。将和好的面团揪若干剂子,擀成皮,放入适量馅料包好,下锅煮熟即可。

苦菜——缓解糖友口干症状

有人把苦菜过于神化,甚至将其称成“糖尿病的克星”,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中医认为,苦菜可清热凉血,对增强免疫力有一定辅助作用,稳糖机制与其他野菜没有太大区别,效果也差不多。

研究显示,苦菜能够提高唾液内淀粉酶的活性,增加唾液量、促进唾液分泌,这对缓解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口干有一定的效果,如果糖友出现口干的情况,可以尝试吃点儿苦菜。

吃苦菜要注意几点:由于苦菜性寒,脾胃不好、消化功能不好者、孕妇、寒性体质以及经期的女性的糖友,最好不要食用。

【推荐做法】

苦菜可焯水凉拌,蘸酱(蘸酱食用要尽量少吃)、做成苦菜汤均可。

野菜虽好,糖友要注意这几点

1.不能当做主菜,不能过量。糖尿病病人每天吃青菜的量可以达到约1斤(指生重)左右,但每天吃野菜的量就不能这么多了。因为很多野菜里的营养成分不明确,烹调方法是否会影响食用安全也未经验证,所以大量进食野菜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糖友一定要记住,不能把野菜替代青菜而当成主菜,应该当做一种辅助菜品来食用。

2.野菜再绿色,食用前也要充分浸泡。无论在哪儿采摘的野菜,在食用之前都要做到充分洗泡,再用热水焯后食用。

3.不认识的野菜别摘别吃。对于那些不认识的野菜,不要乱采,更不要乱吃,一些野菜会造成食物中毒。

4.消化功能不好的糖友尽量少吃野菜。大部分野菜都含有很难消化的粗纤维,虽然对控糖有一定效果,但对糖友的肠胃会造成极大负担,难以吸收的纤维长时间滞留腹中,很容易造成胃动力失衡,甚至胃轻瘫,所以消化功能不好的糖友最好少吃野菜。

5.野菜对控糖仅有辅助作用,没有治疗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任何野菜对糖尿病都没有治疗作用,仅对控制血糖具有不同程度的辅助作用,广大糖友千万不要把野菜当做“降糖的天然药”,野菜远没有那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