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高粱煎饼(糖尿病吃高粱煎饼还是小米的好)

活泼雪梨1F4559 0
文章目录:

山东煎饼卷大葱非常有名,其实它还有很多吃法

提到山东煎饼可以说知道人非常多,最为大众的说法就是煎饼卷大葱。

其实它不止这一种吃法。过去家里穷,没啥可卷,就用猪油抹上,再撒点盐,在当时也是非常美味的,一般人吃不上,大多数都是卷咸菜。

随着现在物资越来越丰富,煎饼能卷的东西越来越多了,比如:煎饼卷肉渣。

又比如煎饼卷虾皮。

也可以煎饼卷蔬菜咸菜混合着吃。

还可以卷酥肉,卷牛肉,卷烤串,卷菜豆腐等等,吃法多种多样。

现在的煎饼也发展出了多个品种,比如:高粱煎饼,对高血糖患者非常友好,是糖尿病患者的福音。比如:小米面煎饼,薄黄酥脆,杂粮面煎饼,健康身体,面煎饼现在也颇为普遍,最常见的还是玉米面煎饼,比较好咬,容易摊制,最好吃的还得是葱花芝麻盐煎饼,蹲在鏊子边上,热气腾腾的煎饼酥脆咸香,不用卷东西就能吃好几个。

煎饼卷大葱健康美味,或是理想的减肥食品

#暑期创作大赛#

山东煎饼历史悠久,基本都是用全谷物制作。将全谷物泡透,捞出沥干水分,放到石磨上磨细成湖状。再用一勺糊的原料,在专用的鏊子上,摊成厚薄均匀的煎饼,然后开大火烤黄,取下之后就是香喷喷的煎饼了。

制作煎饼的原料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纯小麦的,纯玉米的,纯小米的。还有专供糖尿病人吃的纯高粱煎饼,低糖的。

我们的童年都是吃煎饼长大的。小孩子都喜欢吃甜的。妈妈就会把地瓜干儿泡透,切成丁。掺到小麦或者玉米里,一起磨制成糊。这样的煎饼又筋道,又有嚼头,更重要的是有甜甜的味道。是我们小孩子的最爱。

每天下午放学以后,放下书包就去摸煎饼。有时家里有白糖,那就更好了,赶紧挖一勺放到煎饼里卷上,又甜又香那味道太美了。

有时家里买来了虾皮。虾皮儿卷煎饼也是一道美味。大人们更喜欢小虾炒辣椒卷煎饼。那才叫下饭呢。

有的人三天都离不了煎饼。我单位有个领导去德国考察项目。就买了5斤煎饼带在行李里,再炒一大盒咸菜肉丝带上。除了会谈接待应有的应酬饭菜以外。每天必吃一次煎饼。

有服务员发现他们吃的煎饼,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摇摇头表示不理解。

故土难离,故乡难忘。故乡的美食永远记忆在离乡游子的脑海里,牵动在舌尖上。

不爱大煎饼不是合格山东人

山东大煎饼——美食里的钟无艳

“煎饼(Pancake,英文称呼,可没有土坷垃味)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以山东为盛,起源甚早,根据2012年山东齐鲁晚报的文字记载,起源于泰山 。文献上是这样记载的,也是文字记载当中较早的。”这是百度里关于煎饼的第一句介绍。

煎饼:是将玉米、小麦、栗子、大米、小米、高粱、地瓜等农作物去壳以后,磨成的面粉加适当比例的水调成糊状或发酵或不发酵(现代也有将谷物直接用水泡透,用机器磨成糊糊状后直接上鏊子烙制的,原理一样),借助耙子、竹片、油塔、等工具在鏊子上边烙制的一种美食。深受广大的沂蒙山区、鲁中山区人民的喜爱,是当地人一日三餐的座上宾。

按照文字记载跟各种传说,煎饼大概也得有一千年的历史了。

元代王桢《王祯农书·谷谱二》:“(荞麦)治去皮壳,磨而为面,摊作煎饼,配蒜而食。”

明代刘若愚《酌中志》:“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

清代蒲松龄《煎饼赋》:“溲含米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这几段记载将煎饼的详细制作过程写出,与现代制作方法一致。

近年来,随着经济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煎饼种类花样百出,层出不穷:传统的小麦面、玉米面、玉米碴子、大米、小米、高粱发酵的煎饼,新兴的豌豆煎饼、糖油煎饼、糖酥煎饼、煎饼盒子,咯馇煎饼,改良版本的谷物石磨、电磨煎饼、饭糍、炸串卷煎饼等主流煎饼。

也有像著名的滕州菜煎饼、曲阜酥客斯(Sucss)、天津的煎饼果子、鲁菜煎饼卷大葱等,都是煎饼大家庭里走出去的明星产品,土气的农产副食品,慢慢的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成为世界餐饮行业的翘楚。

概括来说,煎饼有四大特点:

一是薄如纸,易熟,食用方便,可卷各类菜肴一起吃。

二是纯粮制作,富含纤维,无糖(糖尿病人的福音主食),便于人体消化吸收。

三是因它含水分极少,出售前已经晾干,所以存放时间长,不宜变质,不需添加防腐剂。

四是硬度和韧性高于其它面食,咀嚼时间长,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还能带动面部神经运动,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敏锐性,延缓衰老,是一种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煎饼糊糊的制作过程,告诉我们,要学会顺势而为,虽然饱满的谷物被磨成了糊糊,但是本质没有变,可是口感比本身更美味了,更能满足人类的味蕾,圣人有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以山东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口乡音、爱认老乡、爱打抱不平,朴实无华;煎饼初成,状若满月,符合古人“民以食为天”(天圆地方)的说法;食用之前,为了方便存放及携带,又经巧妇之手叠成矩形,民虽以食为天,但终究要落地(天圆地方),这象征着山东人的脚踏实地、踏实肯干;同时很多的矩形煎饼摞在一起,又像是现在的书本一样,告诉我们:天不圆地不方的宇宙奥秘需要后来人不断探索,儒家文化的精髓就是谦虚谨慎,不断学习进步;又因薄如蝉翼,可以卷各类菜肴食用,一张煎饼包天下,包罗万象!像极了山东人的性格,包容、胸怀坦荡。

餐饮行业有句老话,“众口难调”。中国人有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单说人的性格跟美食的互相成就,也是说有些美食一旦离开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域,就很难在别的地方立足。

但是煎饼不会,煎饼自己是原味的,所以,它可以跟南辣北咸,东甜西酸形成完美的融合,甘愿成为幕后的辅材,却能撑起人类那贪婪的肠胃。

煎饼,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关于他的传说,有关于爱情的(以煎饼为纸、大葱做笔支撑学子高中的状元饼故事)、有关于战争的(诸葛亮发明煎饼解决军粮的故事)、关于宗教(目连救母化袈裟为斋绡的)等等

山东作为鲁菜的发源地,鲁菜作为八大菜之首,煎饼在贫瘠山区产粮低的现实情况下应运而生,曾经帮人们度过艰苦的战争年代、饥荒年代,完成一代代人的不断传承。大道至简,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万变归一,所以最艰难的岁月里能填饱肚子才是王道。

饥不择食糠如蜜,

酒足饭饱蜜不甜。

飯中美食钟无艳,

无怨无悔添肚腩。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所以成就了山东齐鲁之邦,礼仪之乡。做合格山东人,爱一切本土美食,传承正宗齐鲁文化。大美山东,欢迎全国、全世界朋友来做客,因为咱们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