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尿泡沫(糖尿病尿泡沫多是什么原因)

熊猫医学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出现泡沫尿是怎么回事?这些“养肾”措施,麻烦掌握

糖尿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除了无法被完全治愈以外,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或还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比如高血压或是其他一些肾脏疾病,都有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所引发的并发症。

而在生活中,有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自己在小便时尿液中总是会出现大量的泡沫,这是怎么回事呢?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出现大量的泡沫就是肾脏受损的表现,这是真的吗?究竟怎样才能够缓解这种症状,养护肾脏的健康呢?这些“养肾”措施建议掌握。

一、糖尿病患者出现泡沫尿就是肾脏受损的表现吗?

若是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在小便时,尿液中总是出现大量的泡沫,那么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怀疑肾脏的健康状况。一般由糖尿病所引发的肾病就会使患者出现泡沫尿的症状,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些生理因素或其他因素也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泡沫尿的现象。

比如:若是患者憋尿的时间太长,以及排尿时冲击量过大等,都会导致尿液中产生大量的泡沫,所以,糖尿病患者出现泡沫尿也并不一定就代表着肾脏受损。

但不可否认的是,若是尿液中的泡沫在长时间内都难以消散,其持续时间比较长,那么这可能就是由于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标所引发的蛋白尿,也就是患者肾脏受损的表现。

而当患者出现这种症状时,建议最好及时去医院对肾脏功能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此来判断肾脏的健康状况。

二、糖尿病患者怎样养护肾脏的健康?

1.稳定体内的血糖和血压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之所以容易引发一系列的肾脏疾病,导致肾脏受损,多半都是由于体内的血糖和血压长期居高不下而使得肾脏背负着过大的压力所致。

长期性的高血糖和高血压不仅会增加肾脏的代谢负担,而且还有可能会影响肾脏动脉血管的健康,久而久之就会对肾脏功能造成损伤。

所以,糖尿病患者若是想要养护好肾脏的健康,减缓对肾脏的损伤,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就一定要谨遵医嘱,尽可能地稳定好体内的血糖和血压水平,以此来减轻肾脏的工作负担,缓解肾脏受损的程度。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或也会加剧对肾脏的损伤,导致患者容易患上一系列的肾脏疾病。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远离高盐高油食物,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同时,糖尿病患者还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总之,只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减缓对肾脏的损伤,养护肾脏的健康。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叶小葵,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糖友排出泡沫尿,说明是糖尿病肾病?不一定,但需及时做这些检查

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自己要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为主要目标,否则就有可能死于并发症,而在众多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中,糖尿病肾病就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的利用出现了障碍,人体的血糖值失控,如果没有控制好血糖就会使肾脏发生病变,因为肾脏是人体产生尿液的地方,肾脏出现了问题之后排尿功能就会受影响。

那么,糖尿病人排出了泡沫尿之后就代表患了糖尿病肾病吗?

答案是不一定。

糖尿病患者排出泡沫尿有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没有喝水,导致身体缺乏水分,尿液过度浓缩之后引起,也有可能是经过剧烈运动,身体大量出汗后没有及时补充水分使身体缺水引起。

另外,糖尿病患者在排尿的时候没有注意体位,再加上尿液里面的糖分比较多,导致尿液的张力变大而排出泡沫尿,患者可以在尿后观察一下泡沫的消散速度。

如果在短时间内消散就无需过度紧张,如果发现泡沫尿的量比较大,长时间无法消散,就要警惕是肾脏功能已经受到了高血糖的损害,尿液里面的蛋白以及糖分含量过高,使泡沫量剧增,并且难以迅速消散。

糖尿病患者发现自己排出泡沫尿之后,最好是做个血糖测试,如果发现血糖值没有被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就要加强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按时、按量的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来调控血糖值。

如果血糖值仍然居高不下,泡沫尿的情况仍然存在,下一步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以下5种检查。

一、尿糖定性

尿糖定性试验属于尿常规之中的一个指标,它的检查方法非常简单。因为糖尿病肾病有可能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情况,所以通过尿糖定性检查就可以明确判断出患者的尿糖值,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尿白蛋白排泄率

尿白蛋白排泄率可以诊断出早期糖尿病肾病,还可以明确糖尿病分期,在检查的时候需要收集患者的24小时尿液,测定患者尿液中的微量白蛋白含量。如果尿白蛋白的排泄量超过30-299mg/24h,就要警惕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已经受到了高血糖的损害,很有可能已经患上了糖尿病肾病。

三、尿沉渣

尿沉渣可以检查到尿液里面的有形成分,通过尿沉渣检查可以断送泌尿系统疾病,也可以了解其中是否有过量的红、白细胞,如果发现白蛋白的含量增加,就有可能是患者的肾脏受到了损害,无法更好的过度身体里面的蛋白,使其进入尿液之中被排泄到体外。

四、尿素氮、肌酐

糖尿病患者检查尿素氮、肌酐两个方面,可以了解到肾脏功能以及人体的尿酸代谢情况。因为尿素氮就是人体里面尿素的含量,而尿素属于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肌酸的代谢产物是肌酐,如果肾脏功能出现问题,肌酐以及尿素氮的值都会相应升高。

五、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

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检查的时候,如果发现肾脏的体积变大,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超过正常值就要警惕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表现,如果发现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明显下降,就要警惕患者已经有患上尿毒症的可能性。

糖尿病患者若是发现自己排出了泡沫尿,下一步就要到医院接受以上五种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诊断出肾脏是否受到了损害,如果确诊患上了糖尿病肾病,患者就要根据肾病的分期来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同样要做到按时、按量的服用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要加强饮食调养来控制好血糖以及血压,使肾脏受到的损害减轻,延缓病情的进展速度。

如果病情已经进入了终末期,患者就有必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如果有机会遇到合适的肾源,也可以通过肾脏移植来帮助中规中矩延长生存时间。

糖尿病,出现泡沫尿,多为脾肾两虚(含治法)

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蛋白尿和泡沫尿,这通常不是正常现象,可能表明糖尿病肾病已经发展。这种情况意味着病情可能进入了复杂阶段。在中医的视角下,糖尿病引起的蛋白尿被称为“漏肾精”,其主要特征是尿液味道异常、发黄,并带有经久不散的细小泡沫。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进展至此,患者常表现为脾肾两虚。主要症状包括消瘦、便溏、耳鸣、眩晕、乏力、呼吸急促以及严重的尿频和尿蛋白。这种脾肾两虚的状态反映了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发现后应及时进行治疗。

我之前有一位患者,他患有糖尿病已超过10年,但这段时间并没有规律地服用降糖药物。半年前开始出现腰痛和乏力的症状,休息后有所缓解。一个月前出现尿量减少、全身浮肿、食欲不振、腹胀和全身乏力等症状,尽管当地治疗效果不佳,他依然前来求医。

初次看诊时,患者面色苍白,四肢轻度浮肿,胃脘部有胀闷感,食欲不佳且口中有明显异味。询问得知,患者大便不畅,每3至4天才排便一次,且有便秘情况。同时,他还感到腰膝酸软,夜间尿频,脉搏沉细。尿检显示尿蛋白呈现轻度至中度阳性。综合症状与体检结果,诊断为虚劳型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脾肾两虚、湿浊瘀血互结。

治疗方案侧重于补益脾肾、清化湿浊、活血化瘀、解毒为主要治疗方向。处方包括红参、生山药、淫羊藿、桃仁、红花、赤芍、甘草、白术、丹参、菟丝子、黄连、草果仁、半夏、大黄等药物。患者连续服用方剂40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尿蛋白水平降至轻度阳性。

这位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已超过10年,期间治疗效果不佳,逐渐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并进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失代偿期,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为尿毒症。患者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四肢轻度浮肿,脉沉细。这些症状反映出肾阳不足,导致身体无力气化通利水湿,从而引起浮肿。腰膝酸软和脉沉细也是肾阳不足的表现。

当肾气无法有效气化水湿时,水湿邪气泛滥全身,影响到脾阳的正常运作,使得升清降浊的功能失调。水湿之邪弥漫中焦,阻碍气机的正常运行,因而导致胃脘部胀闷、食欲不振和口中异味等症状。

红参、白术、生山药、半夏、草果仁有益气健脾、芳香化湿的作用;淫羊藿和菟丝子可补益肝肾,温肾化气,帮助肾气化解水湿,从而利水消肿。丹参、桃仁、红花和赤芍能够活血祛瘀,因为糖尿病病程长,常伴有气虚血瘀、水瘀互结的症状,所以在益气理气的基础上,加入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调畅气血。黄连清热解毒,泻火;大黄清泻中下焦的瘀毒,帮助肾脏排泄毒素,减轻肾脏负担。

这些药物通过泻下、活血化瘀和排毒的作用,去除体内秽浊之气,增强了整体治疗效果,帮助患者缓解病情,改善肾功能。

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临床病症复杂,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症状进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