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血管筛查(糖尿病血管筛查仪有哪些意义和作用)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中新健康|专家:糖尿病患者需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中新网广州7月2日电 (蔡敏婕 张灿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日发布消息称,该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承志团队为一位逾百岁的糖尿病足患者何奶奶解除截肢的危机。李承志提醒,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应主动学习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了解预防、识别和处理方法,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应对。特别是老年人应更加注意自己足部的变化,定期检查是否有皮肤破损、颜色改变、感觉异常等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何奶奶数十年来与糖尿病相伴,其生活品质因血糖的反复波动而大打折扣。一个月前的一个日常泡脚,却意外触发了糖尿病足的危机。她说,左足第五足趾的微小水泡,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迅速演变为溃烂流脓的噩梦,疼痛如影随形。

经过全面评估,李承志锁定了问题根源——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糖尿病足并发症,以及伴随的下肢动脉闭塞,况且患者第五足趾皮肤已经发黑并且存在溃疡,病情十分危急,如不及时恢复下肢血液流通,很快就会出现脚趾坏死范围扩大和细菌感染,进而毒素攻击全身重要脏器。

李承志向家属解释病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微创手术的原理:通过微小的穿刺通道,如同在血管中铺设一条生命之路,精准而温柔地疏通闭塞的血管,恢复下肢的血液供应。

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历经3小时,手术团队终于打通闭塞的血管,何奶奶终于成功得以保足不截肢。

李承志解释,人体的下肢动脉日常像水管一样源源不断地运输血液,下肢动脉硬化好比水管里出现“淤锈”,导致水管堵塞,血液无法流向远端,引起一系列症状。糖尿病足导致的下肢动脉闭塞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是脂质代谢缓慢导致的血管常见现象,可能导致腿部肿胀、疼痛、皮肤变色(如发紫或发黑)以及静脉曲张等症状。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加快动脉硬化,如果没有及时干预,血管管腔会逐渐狭窄而出现症状。

李承志表示,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下肢静脉闭塞等血管问题,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他强调,若是6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发冷等明显症状,首先考虑下肢血管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到介入血管外科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完)

专家:糖尿病患者需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中新网广州7月2日电 (蔡敏婕 张灿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日发布消息称,该院介入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承志团队为一位逾百岁的糖尿病足患者何奶奶解除截肢的危机。李承志提醒,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应主动学习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了解预防、识别和处理方法,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迅速应对。特别是老年人应更加注意自己足部的变化,定期检查是否有皮肤破损、颜色改变、感觉异常等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

何奶奶数十年来与糖尿病相伴,其生活品质因血糖的反复波动而大打折扣。一个月前的一个日常泡脚,却意外触发了糖尿病足的危机。她说,左足第五足趾的微小水泡,如同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迅速演变为溃烂流脓的噩梦,疼痛如影随形。

经过全面评估,李承志锁定了问题根源——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糖尿病足并发症,以及伴随的下肢动脉闭塞,况且患者第五足趾皮肤已经发黑并且存在溃疡,病情十分危急,如不及时恢复下肢血液流通,很快就会出现脚趾坏死范围扩大和细菌感染,进而毒素攻击全身重要脏器。

李承志向家属解释病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微创手术的原理:通过微小的穿刺通道,如同在血管中铺设一条生命之路,精准而温柔地疏通闭塞的血管,恢复下肢的血液供应。

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历经3小时,手术团队终于打通闭塞的血管,何奶奶终于成功得以保足不截肢。

李承志解释,人体的下肢动脉日常像水管一样源源不断地运输血液,下肢动脉硬化好比水管里出现“淤锈”,导致水管堵塞,血液无法流向远端,引起一系列症状。糖尿病足导致的下肢动脉闭塞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是脂质代谢缓慢导致的血管常见现象,可能导致腿部肿胀、疼痛、皮肤变色(如发紫或发黑)以及静脉曲张等症状。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加快动脉硬化,如果没有及时干预,血管管腔会逐渐狭窄而出现症状。

李承志表示,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下肢静脉闭塞等血管问题,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治疗。他强调,若是6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发冷等明显症状,首先考虑下肢血管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到介入血管外科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糖尿病足必须要做的七种下肢血管检查

1.测血压了解踝肱指数(ABI)

优点:ABI是诊断下肢缺血简单、客观、无创的方法

方法:这个血压测的部位除了我们平时测的部位的血压还要测踝部胫后动脉或胫前动脉,记录两个部位的收缩压。得到踝部动脉压与肱动脉压之间的比值。

一般情况测血压的部位(肱动脉)

下肢下部的动脉

判断标准: 0.9~1.3 提示血流正常

<0.9 提示局部缺血

<0.4 提示严重缺血

糖尿病足患者ABI>1.3也有可能可能存在缺血,为什么呢? 因为糖尿病足患者有血管钙化的可能性。

2.测血压了解踝肱指数(TBI):指足趾动脉收缩压与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ABI>1.3时结果不可靠,需进行该项测量。

优点:简单、客观、无创

判断标准:≥0.7 提示血流灌注正常

<0.7 提示存在局部缺血

3. 经皮氧分压(TcPO2)检查

是局部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可以通过与测定位点相连的电极反映从毛细血管透过表皮弥散出来的氧气含量,是反映组织灌注的一项检查,能更准确地反映皮肤组织的实际供氧量,有助于评估肢体缺血程度。

A.前足/后足 tcpO2 ≥30mmHg (无论是否触及足背动脉),可门诊护理伤口、清创或小范围截肢;

B.前足/后足 tcpO2 <30mmHg 或者保守治疗4-6周无效,需行血管造影,必要时行血管重建;

C. 前足/后足 tcpO2 <30 mm Hg 并且有足踝部地水肿或蜂窝织炎,血管造影前需行溶栓,并反复检查;

D. 跟骨坏疽或不愈合的溃疡,将后足的tcpO2值升高至40mmHg观察,若保守治疗2-4周无效则行动脉造影;

4.多普勒超声

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方法,通过使用超声波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血流情况。

多普勒超声是目前最常用的下肢动脉病变筛查方法,能提供动脉血流的具体动态信息,明确狭窄或阻塞的位置及严重程度。

5.下肢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

CT血管扫描的原理主要是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然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和重建,生成血管的二维或三维影像。在扫描过程中,通常需要注射造影剂,以增强血管的显示效果。

CTA能够准确判断狭窄或闭塞的位置、长度及远端流出道的情况,为血管重建提供参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造影剂。

6.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就是运用磁共振这个检查设备来检查看看患者血管情况如何的一种检查方法。

MRA对动脉闭塞段的远端流出道显影质量较高,对血管重建有参考价值。使用的钆造影剂肾毒性小,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7.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动脉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动脉穿刺,将导管插至兴趣动脉或接近兴趣动脉处注入对比剂进行血管造影的方法。因直接显示动脉系统,血管重叠少,影像清晰,质量高。

DSA是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可在介入血管重建术中使用,肾功能不全者须注意造影剂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