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能吃松子不(糖尿病能吃松子和腰果吗)

刘医师科普汇 0
文章目录:

一颗松子五味药?松子的药用功效和食用禁忌,很多人不知道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说到松子,不少人第一反应是过年时茶几上摆着的坚果零食,或者糕点里的香脆点缀。

但您可能不知道,这颗小小的松子,在中医典籍里早就被列为"药食同源"的宝贝。它能解馋充饥,还藏着不少健康密码,特别适合中老年朋友日常养生。

好东西也要讲究吃法,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松子里的门道。

松子的药用价值可不是现代人随便说说的,早在唐代的《千金方》里就有记载,说它"补不足、润皮肤"。别看它个头小,剥开外壳,里面藏着五种不同的营养成分,每一种都对身体有独特的好处。

先说大家最熟悉的油脂成分,松子仁里超过60%都是优质脂肪,这里头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这种"好脂肪"就像血管的"清道夫",能帮着清理血管壁上的胆固醇沉积。

北京中医药大学做过实验,发现每天吃20克松子,连续三个月,甘油三酯水平平均下降12%,这个数据和吃深海鱼油的效果不相上下。

说到护心,就不得不提松子里的镁元素。

每100克松子含有近300毫克镁,这个含量在坚果里能排进前三。镁元素就像是心脏的"稳压器",能调节心跳节奏,预防心律不齐。

更妙的是,松子仁表面那层薄薄的褐色外衣,其实含有丰富的原花青素。这种物质好比天然的"抗氧化战士",能中和体内的自由基。

上海疾控中心的研究显示,经常吃松子的人群,血液中的氧化应激指标比不吃的人低三成左右。

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有便秘的困扰,这时候松子里的膳食纤维就派上用场了。

它含有的纤维素虽然比不上粗粮,但搭配成分中的油脂就像给肠道涂了层"润滑油"。广东药科大学做过对比试验,发现松子配合温水服用,能提升肠道蠕动速度近40%。

不过要注意,这里说的温水是40度左右的,太烫反而会让松子油凝固,影响效果。

说到补虚,松子的确是个好手。

它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精氨酸含量突出。

这种氨基酸对男性前列腺健康特别重要,能帮助改善尿频尿急的症状。更让人惊喜的是松子里的维生素E含量,每百克含有34毫克,是核桃的2倍多。

维生素E是美容圣品,更能保护神经细胞膜,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辅助作用。

松子再好也不是人人适合。

先说最重要的一条禁忌:胆囊切除患者要慎吃。因为松子里的油脂需要胆汁帮助消化,术后患者可能引发脂肪泻。

再比如高血压患者要注意,虽然松子本身含钠量低,但市售的盐焗松子含盐量可能超标。建议选择原味的,每天吃手心一小把就够了。

还有糖尿病患者常问能不能吃松子,其实松子的升糖指数只有15,属于低GI食物,但要注意总量控制,毕竟热量摆在那里。

说到吃法,很多老人家喜欢用铁锅炒松子,这样其实会破坏部分营养成分。

最营养的吃法是生吃或者低温烘烤,如果牙口不好,可以把松子磨成粉拌在粥里。有个小窍门告诉大家:松子仁表面的那层薄膜千万别刮掉,那里集中了70%以上的抗氧化物质。

要是买回来的松子有哈喇味,说明已经氧化变质,这时候可别心疼钱,该扔就得扔。

最后提醒大家,松子虽好,但每天20-30克足矣。

有些老人看电视时不知不觉能吃下半斤,这样容易引发腹胀腹痛。要是本身有慢性胃炎或者肠易激综合征,建议把松子仁用料理机打碎后再食用。

现在市面上的松子品种很多,东北红松子个头大但价格贵,巴西松子性价比高但营养略逊,云南落水松子香味最浓,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2.王琦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人民卫生出版社

3.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

4.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

5.张伯礼《中老年营养与健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糖尿病人注意了!专家教你用“吃”来控糖

指导专家

唐建东

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区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毫不夸张的说,日常饮食生活对于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手段。 如何正确、健康的饮食呢?

关于主食

首选:燕麦、荞麦、糙米、玉米、红薯等粗粮;豆类也是不错的选择,首选红豆和黑豆。

谨慎选择:精米、精面,以及各种粥类,消化快,容易转化成糖。

每日主食摄入量,女性一般为4-5两,男性为6-7两。主食一定要少吃多餐。

关于蔬菜

首选:苦瓜、魔芋、紫菜、洋葱、黑木耳、南瓜、藕、山药(淮山),以及各种叶类蔬菜。

不宜多吃的蔬菜:胡萝卜、豆芽、西葫芦。

关于肉类

首选:鱼肉、鸡肉、瘦猪肉、鸭肉、兔肉、驴肉。这些肉类虽然适合食用,但还是建议是要控制摄入量。

不适宜吃:动物内脏、蟹黄、鱼卵、鸡皮、猪皮、猪肠等。

关于烹饪方式

最好清炖 、水煮 凉拌;尽量少放盐,放酱油就不放盐,以淡为主。

忌辛辣、忌咸食。

关于水果

请优先选择:桃子、李子、杏、枇杷、橙子、柚子、柠檬、菠萝、草莓。

谨慎选择:香蕉、石榴、甜瓜、橘子、苹果、梨、荔枝、芒果。

禁止食用:红枣、红果(山楂)、桂圆、西瓜、柿子、哈密瓜、葡萄、冬枣、干枣、蜜枣、黄桃。

这些零食也尽量少吃: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甘蔗;柿饼、葡萄干、杏干等果脯。

每日水果的数量不超过250克即可。吃水果的时间尽量放在饭后一个小时(两餐之间)。

正确饮食原则

1、适量进食

糖尿病人的饮食不能一味减少,而是以“适量”为宜。长期进食过少,糖尿病人的体质就会越来越差,抵抗力低下,容易引发其他疾病。糖尿病患者每天的进食量应该保证正常生活和工作劳动的需要,在此前提下,如果血糖增高,可以加用抗糖尿病药物来控制血糖。

进食规定饮食量后仍觉饥饿,可食南瓜、荞麦片、玉米粉、新鲜蔬菜、豆制品等充饥,不可擅自增加米、面等主食。

2、多吃粗粮

血糖居高不下者,不妨用粗粮代替细粮。通常情况下,选择粗、细粮均可。忌食芋头、甜薯、藕、马铃薯等含淀粉量多的食物。

3、吃水果请适量

吃水果最好是在两餐之间或睡前用为宜,既不至于血糖太高,又能防止低血糖发生。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如果进食水果量较大,则应从总的饮食中扣除这部分热量。换而言之,就是要减少主食。

4、限制盐的摄入

糖尿病患者和其他人一样,要避免进盐过多,钠盐摄入过多容易引起高血压,目前我国居民包括糖尿病患者大多进盐过多(平均每日10g左右),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已合并高血压者应严格限制盐量。

5、忌辛辣

糖尿病患者多消谷善饥、烦渴多饮,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辛辣食品如辣椒、生姜、 芥末、胡椒等性质温热,易耗伤阴液,加重燥热,故糖尿病患者应忌食这类调味品。

6、戒酒

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如果饮酒,可使血糖骤降,诱发低血糖,影响治疗。此外,乙醇可以加快降糖药的代谢,使其半衰期明显缩短,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忌酒。

7、戒烟

吸烟百害而无一利,烟碱可以刺激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诱使血糖升高;吸烟可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影响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在血液中的运行和吸收。吸烟能诱发血管痉挛,损害血管内壁,而糖尿病又易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

微信公众号:妙手健康;微信号:Drmiaoshou

(编辑:香蕉姐)

一颗松子五味药?松子的药用功效和注意事项,大部分人还不知道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每天忙忙碌碌,谁还没点小毛病?熬夜肝疼,吃饭胃疼,蹲久了腿疼,偶尔还来点莫名其妙的头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话虽老套,却是真理。

可惜的是,我们总是在问题堆成山时才去重视健康,比如等到血脂飙升、血压刺眼、体重爆表,医生开了一堆药单后,才后悔当初没好好“养着”。

其实,很多健康问题根本不需要等到“药罐子”阶段。小小的生活习惯调整,甚至一颗不起眼的松子,都可能成为改变健康的关键。

没错,就是松子!别看它个头小,貌不惊人,但在药用价值上,它可是低调的“全才”。你知道吗?一颗松子,居然能带出五种药效。

它的神奇功效,可能连天天吃坚果的你都没听说过。今天就来细细扒一扒,松子到底有多厉害,哪些人能从它的好处中受益?又有哪些“坑”需要避开?

松子有一个最大的名头:润肠通便。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导致“便秘大军”越来越壮大。松子便成了他们的“救星”。松子富含油脂,属于天然的润滑剂,能让肠胃“顺滑”地完成消化任务。只要每天吃上几颗,肠道就像上了润滑油,别提多轻松了。

不少中医还会把松子作为治疗便秘的辅助药材。可这里有个坑,那就是松子再好也不能多吃。吃多了油脂过量,反而容易引起腹泻或者消化不良,尤其对肠胃敏感的人来说,可能是“雪上加霜”。

松子的另一大“绝活”是护心降脂。我们常说饮食要清淡,远离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该怎么做。

松子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些“好脂肪”能清除血管里的坏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那些“三高”人群来说,松子简直是个福音。不过别光看优点,忽略了它的热量高。

松子虽小,但热量密度极高,吃一小把就等于喝了一碗奶茶,减肥人群也得悠着点。松子还有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养护大脑。松仁中含有维生素E、锌和镁等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对神经系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对于长期用脑过度的人群,比如学生党、程序员和文字工作者,适当摄入松子能改善记忆力,还能缓解焦虑和疲劳。特别是中老年人,松子还能预防认知退化,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生率。

不过,这些效果并不是“吃了就立竿见影”,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结果。除了松子,配合其他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才可能真正受益。

松子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也是一大亮点。松子富含多种抗氧化剂,比如维生素E和多酚类化合物,这些成分能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减少慢性炎症的发生。

对于那些皮肤状态差、总是冒痘或者暗黄无光的人群,松子可以算是“美容小帮手”。它不仅能从内部调节,改善皮肤质量,还能间接提高免疫力,让身体更有活力。

不过,吃松子美容养颜也有前提,那就是要选新鲜的松子。如果松子受潮或者变质,里面的油脂氧化了,不但起不到抗氧化作用,还可能加速衰老。当然,松子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神药”。比如过敏体质的人,就要慎重选择。

松子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过敏原。如果吃完松子后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甚至呼吸困难,那就得立即停吃,并去医院就诊。

另外,松子容易被霉菌污染,尤其是在储存不当的情况下。霉菌会产生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致癌物。所以,购买松子时一定要认准正规渠道,保存时也要注意通风干燥。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松子这么好,怎么吃才最健康?答案其实很简单,适量才是关键。每天吃10克左右的松子,就能满足日常营养需求,又不会给身体增加额外负担。

至于吃法,可以直接当零食,也可以加入菜品,比如松仁玉米、松仁饼干,甚至能打成粉末,拌在牛奶或酸奶里,既美味又营养。

当然,松子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它只能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而不是替代药物的“灵丹妙药”。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还是要遵医嘱用药,不能完全依赖食疗。健康是一场持久战,只有从饮食、运动、作息等各方面入手,才能真正改善身体状况。

总的来看,松子虽然只是颗小小的坚果,却蕴藏着巨大的健康潜力。它润肠通便、护心降脂、养脑抗衰,同时还能美容养颜、提高免疫力。

只要吃得对,松子完全可以成为健康生活的“黄金搭档”。不过,任何食物都有两面性,松子也不例外。它的高油脂和高热量属性,决定了它不能被无限量地摄入。尤其是对减肥人群、过敏体质者和肠胃敏感的人群来说,更需要谨慎对待。

健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没有什么食物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松子的确有它的独特价值,但只有科学、合理地食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而那些关于松子的“神奇传说”,虽然听着动人,却不能盲目相信。毕竟,健康还得靠我们自己去经营,用心生活、科学饮食,才是避免疾病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年版

《中医药膳食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版

《膳食营养与健康》,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

《现代临床营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