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焖子(高血糖可以吃焖子吗)

医者荣耀 0
文章目录:

警惕“甜蜜陷阱”,日常控糖可以这样做

众所周知,摄入糖过多会导致许多健康问题,血糖水平的上升会增加胰腺负担,进而增大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患病风险。

但同时,糖对于人体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能量的重要来源,能让大脑保持活跃,以应对复杂的脑力活动;心情不佳时,甜食还能促进多巴胺分泌,拯救不愉快。

正如此,和“一刀切”式的断糖相比,这里更推荐大家从饮食入手,把那些含糖量高的食物从生活中“择出去”。

对此,传承了“儒、释、道、医”四大养生流派理论精髓,同时融合了现代科学养生的前沿进展而成的“通络、养精、动形、静神”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就分享了许多有助于控糖的食物。

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中指出,同时满足低升糖指数(GI<55)和低血糖负荷(GL<10)这两项标准的食物,就有助于控糖。像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叶菜、菌类、西蓝花、紫甘蓝、茄子、青椒、西红柿等蔬菜,以及一些中低糖分的水果都在此类。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这些蔬菜含糖量确实不高。但加上一些调味料后,它们的含糖量就会上一个台阶,比如生抽、老抽、番茄酱、烧烤酱、甜面酱、沙拉酱、腐乳……这些调味料里一般都添加了白砂糖。

若想减少糖分摄入,还可以从哪些食物“下手”呢?大家喜欢吃的很多甜味食品:比如甜点、面包、点心、饼干、果冻、巧克力以及各种饮料,都是含糖大户。

很多食品虽然尝着甜味不明显,但却会给身体带来很多“隐形糖”,比如雪饼、仙贝、虾条、薯片等膨化食品

若想控制糖分摄入,推荐大家尝试一下这些方法。

1、多买蔬菜、水果、鸡蛋、鱼等天然食物,少买香肠、焖子、速冻食品等加工食物。

2、多下厨,少点外卖。在家做饭可以控制调味料的用量,比下馆子健康得多。晚上回家给自己煮点菜吃,比点外卖要来得健康。

3、把厨房里含糖量高的那些调味料换成葱、蒜、姜、香菜等天然的食材。

4、将平时喝的饮料换成津力旺。

这里提到的津力旺,是以岭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通络调糖”理念引领下研发的一款有蓝帽认证,能调节血糖的植物饮料。

其配方精选绞股蓝、山楂、山药、乌梅、桑椹、桑叶等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以益气养阴、健脾运津为主,通过纠正饮食水谷津液在人体的输布利用及代谢过程中的不平衡状态,达到科学调节血糖的作用。爱吃甜食的人,除了平时控制好甜食的摄入量外,日常喝津力旺也能帮助实现控糖的目标。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除了需要在饮食方面加以控制外,还要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服用降糖药,不随意停药。这样做既能避免血糖产生明显波动,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希望上述内容,能对你的生活起到一定的帮助。

政策落地 我来追踪 记者帮你探实事丨呵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本报记者 赵大明

1月27日上午10点30分,在郑州市二七区七一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餐厅,两位戴着帽子、口罩和手套的厨师正在备餐区忙碌。扣碗小酥肉、红烧鱼块、西红柿炒鸡蛋……一道道菜品新鲜出炉后,和杂粮花卷、紫菜蛋花汤一起被服务员整齐地码放在取餐口。11点30分开始,陆续有老人前来就餐。

“赵叔来了,今天吃点啥?”社区居民赵大爷刚步入餐厅,服务员便热情地迎上去打招呼。看得出,他是这里的常客。

“餐厅开业的第一天,我就来这里吃饭了。”86岁的赵大爷告诉记者,以前在家吃,买菜做饭、刷锅洗碗,每天都要忙活好一阵子。2021年4月,社区引进河南孝之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孝之源”)建起了老年餐厅,解决了让他头疼的做饭问题。“3年多来,我几乎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来这里吃饭。”赵大爷说,“这里的饭菜种类多,价格也实惠。”

12点,餐厅的40多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顾客大部分是老年人,也有一些年轻人。餐厅一隅的冷藏柜里,除了新鲜蔬菜和肉类,还有八宝饭、扣碗焖子等预制菜——临近春节,这是餐厅为老人们准备的“年货”,买回家简单烹饪就能食用。

“七一三社区有1466户、3840人,其中老年人有868位。”孝之源执行董事金锦介绍,餐厅主要供应午餐和晚餐,日均接待达100余人次。为了让老人吃得放心,餐厅与多家信誉良好、资质齐全的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确保食材新鲜、优质。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少用油炸、油煎,力求菜品“软、烂、淡”。对于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餐厅根据医生建议为他们定制了专属餐食。目前,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为13户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庭提供免费送餐服务。

七一三社区老年餐厅的探索实践,是我省近年来加快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增进老年人福祉的一个缩影。我国约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助餐服务则是居家老人的首要需求。2024年,我省把“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列为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提出“全年建成7300个以上老年助餐场所”。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这一目标已超额完成,2024年我省布局老年助餐场所8367个,交出了一本让老年人可感可知的“实事账”。

安阳市发展“中央厨房 移动餐车”服务、濮阳市发展“物业 助餐”服务、信阳市开办老年助餐“幸福大巴”、济源示范区发展“供销社 老年助餐”……我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少助餐服务新模式。越来越多像赵大爷一样的老年人,实现了在家门口乃至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饭。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分类指导,推广好的经验模式,让老年助餐服务常态长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政策落地 我来追踪 记者帮你探实事丨呵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

□本报记者 赵大明

1月27日上午10点30分,在郑州市二七区七一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老年餐厅,两位戴着帽子、口罩和手套的厨师正在备餐区忙碌。扣碗小酥肉、红烧鱼块、西红柿炒鸡蛋……一道道菜品新鲜出炉后,和杂粮花卷、紫菜蛋花汤一起被服务员整齐地码放在取餐口。11点30分开始,陆续有老人前来就餐。

“赵叔来了,今天吃点啥?”社区居民赵大爷刚步入餐厅,服务员便热情地迎上去打招呼。看得出,他是这里的常客。

“餐厅开业的第一天,我就来这里吃饭了。”86岁的赵大爷告诉记者,以前在家吃,买菜做饭、刷锅洗碗,每天都要忙活好一阵子。2021年4月,社区引进河南孝之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孝之源”)建起了老年餐厅,解决了让他头疼的做饭问题。“3年多来,我几乎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来这里吃饭。”赵大爷说,“这里的饭菜种类多,价格也实惠。”

12点,餐厅的40多个座位坐得满满当当,顾客大部分是老年人,也有一些年轻人。餐厅一隅的冷藏柜里,除了新鲜蔬菜和肉类,还有八宝饭、扣碗焖子等预制菜——临近春节,这是餐厅为老人们准备的“年货”,买回家简单烹饪就能食用。

“七一三社区有1466户、3840人,其中老年人有868位。”孝之源执行董事金锦介绍,餐厅主要供应午餐和晚餐,日均接待达100余人次。为了让老人吃得放心,餐厅与多家信誉良好、资质齐全的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确保食材新鲜、优质。烹饪方式多采用蒸、煮、炖,少用油炸、油煎,力求菜品“软、烂、淡”。对于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老人,餐厅根据医生建议为他们定制了专属餐食。目前,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为13户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庭提供免费送餐服务。

七一三社区老年餐厅的探索实践,是我省近年来加快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增进老年人福祉的一个缩影。我国约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助餐服务则是居家老人的首要需求。2024年,我省把“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列为重点民生实事之一,提出“全年建成7300个以上老年助餐场所”。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这一目标已超额完成,2024年我省布局老年助餐场所8367个,交出了一本让老年人可感可知的“实事账”。

安阳市发展“中央厨房 移动餐车”服务、濮阳市发展“物业 助餐”服务、信阳市开办老年助餐“幸福大巴”、济源示范区发展“供销社 老年助餐”……我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少助餐服务新模式。越来越多像赵大爷一样的老年人,实现了在家门口乃至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乎饭。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分类指导,推广好的经验模式,让老年助餐服务常态长效,实现可持续发展。”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