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耳闷(糖尿病和耳朵痒有关吗)
耳鸣、耳闷、听力突然下降是咋回事?专家:一定要及时就医
耳朵
作为重要的信息“接收器”
不仅负责人的听觉
还具有平衡和定位的功能
它虽然是一个很小的器官
却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不知您是否有这样的感受
随着年龄的增加
听力状况逐渐不如从前
对此,不少老人常说
“没事儿,人老了都听不太清楚”
其实,并非如此
当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时
一定要及时就医
不然可能有致聋的风险
……
不久前,20多岁的刘先生
在驾车过程中
突然发生耳部不适
不一会儿便自愈了
恢复如常
刘先生以为
这是开车疲惫造成的
休息一下就没事了,便没有在意
但一周后
他却出现了听力下降的状况
听别人说话时,要侧着耳朵才能听清
除了听力下降外
刘先生还出现了耳鸣症状
到医院检查后
才知道患上了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
专家解释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急症
在发生后3天内
听力下降会达到高峰
它的最佳治疗时间
是3天~1周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听力损失将不可逆
最严重时
还可能丧失听力
对此,专家表示
不少患者都是这样形容的
↓↓↓
“就像一根电线突然断了一样”
声音辨别能力
与立体定位能力都变得很差
不仅如此
有些人还会出现
失眠、情绪波动大、焦虑等情况
一旦出现这些状况,就要注意!
突发性耳聋
是日常生活中
常见的一种疾病
出现这些状况时
需提高警惕
01听不清
对于年龄较长的人来说
有时候,早上起床接电话
感觉听得不是很清楚
这也许就是突发性耳聋的症状
但是,不少人都会因疏忽
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此外,45~55岁群体也需注意
这个年龄段容易发生突发性耳聋
02耳闷、耳鸣
突然晕倒、耳鸣、耳闷
或是听电话时
两耳听到的声音不一样
都有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征兆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
学习压力增加
儿童和青少年
也有可能出现突发性耳聋
然而多数孩子
更不易察觉到这个现象
耳鸣往往是
突发性耳聋发出的早期信号
不要盲目自行断定
“这只是上火引起的耳鸣”
而错过黄金治疗期
除了耳部不适
身体其他部位的一些症状
也能够帮我们判断
03眩晕
有些人会因突发性耳聋而感觉眩晕这可能是血管阻塞或血管栓塞造成的
突发性耳聋不但对耳蜗的血管有影响
对前庭的血管也有影响
耳蜗和前庭不适
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眩晕感
严重者,甚至会让人误以为
患上了脑中风
这些行为习惯,要改正
长期用单侧耳朵接听电话
有可能引发“听神经瘤”
长期戴耳机
每天超过3小时
会让听力损失提前30年
再加上不好的生活习惯
过度饮酒、晚睡……
都会使我们的耳朵变得更加脆弱
从而诱发突发性耳聋
自我检测
看看您是否有这些症状
↓↓↓
1、 除了听力下降,您的耳部有这些不适吗?
A. 耳鸣 B. 耳闷 C. 对声音异常敏感
2、 除了耳部不适,是否还伴有这些症状?
A. 视力下降 B. 眩晕 C. 恶心甚至呕吐 D. 感冒
3、 是否患有这些全身性疾病?
A. 糖尿病 B. 高血压 C. 低血压 D.动脉硬化 E. 甲状腺功能低下
4、 平时有这些行为或习惯吗?
A. 长期用单侧耳朵接听电话,通话时间经常超过1小时
B. 长期失眠、有焦虑情绪 C. 经常吸烟饮酒
预防突发性耳聋
要避免大噪音、头部外伤
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方式
您都有哪些护耳小习惯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编辑:戈婧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耳闷不能只怪耳屎?华西医生警告:也有可能是鼻炎和癌症的信号
感谢耳朵,2020负“重”前行,默默承载了这一年,不曾有过的重任。
接收信息、挂口罩、托眼镜、穿耳钉、还得戴耳机,今年才真正意识到耳朵的作用居然这么强大。
因为上述穿戴,耳朵变得“不堪重负”,甚至出现了红肿的现象,而现在,我们的“大功臣”又面临着耳闷的伤害。
耳闷患者有多难受:
“就像耳朵里塞了一团棉花,自己讲话感觉声音藏在耳朵里出不去,别人说话又好像隔着一道墙,甚至还会时常产生耳鸣。”
而这种耳闷,除了大家以为的“耳屎堵塞”
还有可能是鼻炎造成的
近段时间以来,由于季节变换,气温变化大,很多人都出现了鼻炎的问题。医生呼吁,鼻炎可引发耳闷,如果放任不管,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今天,华西医院赵宇健康科普工作室的高燕医生好好跟您聊聊隐藏在“耳闷”背后的那些事儿。
1. 鼻炎引发的耳闷
高燕医生告诉我们,最近季节变化较大,感冒或急性鼻炎时有发生,常常会引发耳闷症状。而炎症一旦加重,很有可能造成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鼻炎,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
高燕医生强调,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一般伴随着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和闭塞感,摇头可听见水声。
婴幼儿则表现为对周围声音反应差,抓耳,睡眠易醒,易激惹等。
色泽由正常的灰白色半透明状改变为橘黄色或琥珀色
治疗方法
● 一般这种情况会先开一些鼻喷糖皮质激素、口服糖皮质激素、粘膜促排剂等鼻腔用药,两周后复查,如果有积液还需再做穿刺。
● 如果药物治疗2-3月后,效果仍不明显,就需要进行鼓膜置管等治疗。
高燕医生建议:患者平时可以多做一些咀嚼或捏鼻鼓气的动作,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2. 小心鼻咽癌!
高燕医生坦言,另一种情况是我们不愿看到,但时不时总会遇到。
“如果因为耳闷就医,医生让你做鼻腔检查,完了还从你鼻子里取了一坨肉,让你送病理科”。
这,很可能是癌症。
高燕医生语重心长地说:资料显示,临床上不少鼻咽癌患者都是由于耳部症状就诊而被发现的。
比如:耳闷。
医生提醒
● 面对这类病人,最关键的还是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长期性的鼻炎患者,最好能尽快到医院进行相关诊断。
吴志瑛的研究显示,330例鼻咽癌患者在进行及时、积极地放疗后生存时间能达到5年以上,前提是,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 其他原因引起的耳闷
据高燕医生介绍:其实“耳闷”是耳鼻喉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可能在游泳或洗澡之后、乘坐飞机在飞行降落时等等。一般情况下都会在短时间内自我恢复。
发病原因之:见耳道耵聍栓塞
● 在游泳或洗澡时,如果出现耳闷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耳道进水,导致耳道内的耵聍(也就是耳屎)遇水膨胀堵住耳道,产生了闷塞不适。
● 其他一般情况如耳屎过多也会导致耳道堵塞。
(说出来大伙可能不相信,我遭耳屎堵闷起了)
治疗方法:
高燕医生说,这是我们医生最“喜闻乐见”的情况,通过电耳镜观察,如果发现是耵聍(耳屎)把耳道给堵住的。那么,我们只需要通过耳内镜进行耳道清理,患者就能马上恢复正常听力。
4. 耳闷的真相
高燕医生总结到,其实耳闷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咽鼓管咽口阻塞所导致。
咽鼓管是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由骨部与软骨部组成。成人全长约3.5cm,鼓室口约高于咽口2-2.5cm,儿童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且管腔较短。
鼓室与咽鼓管
高燕医生说:正常情况下,我们做一些张口、咀嚼或者打哈欠等动作时,能够开放咽鼓管咽口,调节鼓室气压,从而保持鼓室内、外压力的平衡。
而因为耳屎堵塞、鼻炎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咽鼓管咽口的阻塞,“耳闷”也就这样出现了,由于耳闷同时也是鼻咽癌的症状之一,所以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
“这也是为什么耳鼻喉医生遇到耳闷的病人时,要同时对鼻子进行检查,反过来遇到鼻子出问题的病人,医生也会多看看耳朵的原因”。
写在最后:给耳闷患者的一段话
高燕医生说到,这次我们介绍了跟鼻子相关的耳闷,当然,不是所有耳闷都是鼻子惹的祸。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等等也可能表现为耳闷不适。
如果耳镜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加之近期有熬夜、紧张或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出现耳闷,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做听力完善、咽鼓管功能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积极治疗。
总之一定要记住: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志瑛鼻咽癌放疗后长期生存者晚期不良反应探讨[J] 当代医学. 2016. 08(23):30-31
图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医院、123rf、soogif 等
文:谢宇纳
频繁耳鸣、耳闷?并不是没休息好,而是这个器官在向你拉响警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耳鸣、耳闷,这种事情大家可能都经历过。
你一边吃着零食,听着电视节目,突然就感觉耳朵里像有一只小虫子在唱歌,或者有时候像远处传来的哨声一样,越听越烦,越听越不舒服。
好像是没休息好,或者是太累了,稍微一闭眼就能恢复过来。
可是,这样的症状一再发生,反复出现,时间长了就开始让人觉得疑惑,难道只是因为休息不好吗?
其实,耳鸣耳闷的原因可不止这么简单,它们可能是身体里的某个器官在给你发信号,提醒你该注意一些事情了。
搞不好,耳朵其实是在用一种很“拗口”的方式告诉你:你身体有点问题,得小心点了。
别急,今天不是要让大家吓一跳,而是要给大家好好讲一讲,耳鸣耳闷这些症状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原因,
或者更准确地说,背后是什么器官在“敲锣打鼓”提醒你:有危险啊!
尤其是很多人都觉得耳鸣耳闷只是“小事一桩”,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其实,这可能是健康的一种预警信号。
第一个可能原因:血压不稳,耳朵“失声”。
听说过“高血压耳鸣”的事儿吗?很多人只知道血压高会导致头晕、胸口不舒服,甚至会引发心脏病,却忽略了它可能对耳朵的影响。
血压不稳定,特别是高血压,可能会导致耳朵的血流供应出现问题。
当血压过高时,耳朵的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就会受到一定压力,从而影响耳朵的正常功能。结果就是耳鸣耳闷。
高血压的人,耳朵里的那种“嗡嗡声”或者“咚咚声”就像时钟一样在不经意间响起。
有时候你以为是休息不好,或者是看电视声音太大,其实这是耳朵在悄悄“报警”!
这时候如果不引起重视,久而久之,高血压引发的耳鸣甚至可能加重,
不仅仅是耳朵“闹腾”,还可能伴随一些其他的身体不适,甚至引发中风等更严重的疾病。
医学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相比,出现耳鸣的概率差异明显。
高血压患者耳鸣发生概率比正常人高出 20%-30%。这可不是吓唬人,而是有数据支撑的。
所以,如果耳鸣持续了几天,或者频繁发生,还是得去检查一下血压,看看是不是这个问题。
毕竟,耳鸣不止是耳朵的问题,它是全身健康的信号。第二个可能原因:糖尿病引起的耳鸣。
糖尿病可是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它的危害大到我们有时根本没意识到。
糖尿病不仅会影响心血管健康,视力,也会悄悄影响到听力。很多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耳鸣的症状,尤其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时候。
糖尿病会引起耳朵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耳朵血液供应不足。
这个时候耳朵就会出现“嗡嗡”的声音,严重时可能导致听力下降。根据统计数据,大约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耳鸣,尤其是那些糖尿病控制不好的患者。
要知道,糖尿病不仅让你容易患上心脏病、中风,还会让你失去一些“听觉”的享受。
所以,如果你有糖尿病,而且总是耳鸣或者耳闷,千万不要轻视,检查一下血糖水平,确保糖尿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这不仅仅是“耳朵问题”,它可能是糖尿病控制不好的一个重要信号。
第三个可能原因:耳朵本身的问题,别忽略了。
耳朵的问题也是耳鸣耳闷的常见原因。虽然听起来有点儿直接,但有时候耳鸣耳闷的根本原因就是耳朵的“内部硬伤”。
比如,耳道堵塞,或者是中耳炎、内耳疾病等,都可能引发耳鸣。特别是老年人,耳朵的功能逐渐衰退,容易受到各种影响,甚至导致听力下降。
耳朵的疾病种类繁多,但最常见的还是耳道阻塞。
耳朵里的耳屎如果堆积过多,可能会堵住耳道,导致耳鸣、耳闷等不适感。
如果你平时耳朵里有“嗡嗡”的声音,但又没有其他的身体不适,可以试试清理一下耳道,看看是不是耳屎太多了。
简单的耳道清理就能缓解很多耳鸣症状。当然,最好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避免不必要的耳道伤害。
另外,内耳出现问题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比如美尼尔病(即内耳疾病)就会引发持续的耳鸣、头晕、耳闷等症状。
这类疾病发生时,耳鸣的频率可能会比较高,症状严重时还会伴随恶心、呕吐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第四个可能原因:颈椎问题引起的耳鸣。
不少人可能不知道,耳鸣还和颈椎有很大的关系。
尤其是那些长期低头工作,或者坐姿不对的人,颈椎可能发生变形,压迫到颈部的神经,从而引发耳鸣。
颈椎病压迫神经,导致血液流动不畅,耳朵的听力系统受到影响,耳鸣就有可能发生。
而且,这种耳鸣往往会有头痛、肩背痛等症状。如果脖子处于长期不正确的状态,或者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看电脑,颈椎的压力就会增加,最终导致耳鸣。
你看,耳鸣并不仅仅是耳朵的问题,它和脖子、肩膀、甚至背部的肌肉都息息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颈椎病与耳鸣的发生有着直接关系。长期低头、姿势不正的人群中,耳鸣的发生率要比正常人高得多。
这时候的耳鸣往往不只是“嗡嗡”那么简单,可能还伴随着脖子酸痛、肩膀沉重等症状。
如果你长时间处于坐姿不正,或者经常低头,就要特别小心了,适当的做些颈部运动,纠正姿势,是预防耳鸣的一个好方法。
耳鸣会持续多久?如何缓解?大家已经看到了耳鸣耳闷背后的多种原因,从高血压、糖尿病到耳部疾病,再到颈椎问题,每一种都不容忽视。
那么,既然耳鸣的原因这么复杂,那它会持续多久呢?
到底有什么办法能缓解呢?
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看看不同类型的耳鸣应如何科学应对,避免它成为长期困扰健康的隐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1]张璟.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5,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