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近视度数下降(糖尿病近视度数怎么可以降低)

南方+客户端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视力降了?当心失明!

“有很多眼病与全身疾病息息相关,尤其是人群中高发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如不加以控制,会出现视网膜血管病变,严重者会导致失明。”3月23日,第七届逸仙眼科论坛在广州举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原主任葛坚教授会上发出提醒。

葛坚教授

此次论坛聚焦“眼与全身病”,由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与全身病专业组、广东省眼健康协会眼与全身病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主办,广州普瑞眼科医院协办,来自中山眼科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多家知名医院的眼科专家共同探讨特殊病例及诊疗新进展。

糖尿病、高血压:沉默的眼健康杀手

很多人不知道,作为高发慢性病的糖尿病、高血压,常常累及眼底血管。据了解,2017年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便已突破1.1亿(约占成人总数的10%),预计2040年将突破1.5亿,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或渗出等。另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2019年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27.2%患有高血压,人数约为2.45亿。而高血压病人中约有70%会发生眼底改变,即产生视网膜水肿、出血、缺血等视网膜病变。

当视网膜受到严重损害时,会发生较大面积毛细血管闭塞缺血,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造成大量玻璃体积血,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不及时治疗则会丧失视力。

张良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良教授表示,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俗称眼睛中风,表现为突然的、严重的、无痛性视力下降,可出现看东西扭曲、变形,若不及时治疗也可能会导致失明。

葛坚教授特别提醒,有一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视网膜血管病变,引起虹膜及房角纤维血管膜形成,导致周边虹膜前粘连,阻碍房水排出,使得眼压升高而产生青光眼。葛坚教授是国内青光眼研究的领军人物, 本次论坛上他介绍了青光眼细胞及药物治疗的最新动向,并表示其团队近年来致力于研究青光眼干细胞治疗,目前处于动物试验阶段。

“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眼底病变,早期症状不明显,等到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已经对眼健康产生不可逆的损害。因此,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定期检查眼底非常必要。” 广东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与全身病专业组组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眼科主任蓝育青教授表示。

蓝育青教授

3.6亿干眼患者:背后机制复杂

除常见的高血压、糖尿病,还有其他全身性疾病会导致眼病,如甲亢会造成眼睑退缩、睑裂增宽、眼球过度突出、眼位偏斜,甚至角膜溃烂,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失明;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会导致干眼、视网膜血管炎、视神经炎、脉络膜炎、巩膜炎等。

“干眼是由环境、全身疾病、眼局部、生活方式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全身免疫疾病均会引起干眼,只有厘清病因,干眼才能有效控制。”广州普瑞眼科医院青光眼科兼角膜病科主任、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原主任医师费文雷教授表示,她在本次论坛上解读《中国干眼专家共识》。

费文雷教授

据了解,干眼患者眼睛会有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针刺感、眼痒、畏光、眼红、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我国干眼患者约有3.6亿,20%-30%人受干眼症的困扰,干眼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眼科问题。

费文雷介绍,角膜前面有一个薄薄的保护层——泪膜,由外向内分为三层,分别是脂质层(减少泪液蒸发,稳定泪膜)、水液层(保湿眼表,润滑眼球,营养角膜)和粘蛋白层(帮助泪膜贴附于角膜和结膜表面,稳定泪膜)。当泪膜稳态失衡,就会引发干眼症。另外当眼表微环境(包括眼睑、角膜、结膜、睑板腺、泪腺等组织,以及泪膜、免疫体系、神经支配体系、内分泌调控体系、血管及淋巴管体系、微生物群落等)的某些因素发生病变导致它不能维持平衡,也容易发生干眼。

“很多人以为干眼就是眼睛缺水,其实干眼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它也是容易出现反复的一种眼表慢性疾病。”费文雷强调。

南方 记者 严慧芳

通讯员 王丽榕

【作者】 严慧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警惕!糖尿病六年,视力骤降背后的真相

56岁的陈先生六年前被确诊为Ⅱ型糖尿病,由于定期定量地吃药,就没有在意其他的并发症。谁知1个月前,他感觉视力明显下降,眼前总有黑影在飘动,甚至看东西出现重影现象。陈先生这才重视起来,前往长沙湘江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被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否则有面临视力严重受损的风险。

面对诊断结果,陈先生既害怕又吃惊,“一直以来,我视力都还蛮好,而且我每天都按时按量服药,怎么突然这么严重了呢?”长沙湘江爱尔眼科医院院长王启常解释道,很多糖尿病患者以为只需要控制血糖就够了,却常常忽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而言,严格控制血糖确实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仅控制血糖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作用。除此之外,多数病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当视力下降明显时,说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已是中晚期,因此,要想通过查视力去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靠的,应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专业的眼底检查。

王启常院长携团队为陈先生进行了玻璃体切除手术并辅助药物注射和激光治疗后,陈先生的病情得到控制。王启常院长表示,医生常常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称为眼睛的“甜蜜杀手”,是因为患者早期眼部不红、不痛、不痒,但突然就视力下降了,因此一旦确诊糖尿病时,不管视力有没有下降都应该按时到专业眼科医院做全面检查,每年复查1次,必要时进行激光光凝治疗,越早发现治疗难度越小,视力越能得以保留。

通讯员刘旺香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谨防糖尿病引起白内障!“糖友”右眼视力骤降到0.02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术前右眼只有0.02的视力,现在提升到了0.6,我很满意!”日前,患有糖尿病的胡阿姨(化姓)因“双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在武汉爱尔眼科汉口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重获清晰视力。

据该院老视与白内障科主任常晓可介绍,糖尿病并发性白内障发病更早、发展速度更快、核硬度更高、病情程度更严重。近一个月来,科室收治了多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其中绝大多数来院时病情发展到了中重度。

胡阿姨今年60岁,四年前意外查出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得时好时坏。四个月前,她的右眼视力急剧下降,生活主要依赖左眼。为提升双眼视力、提高生活质量,胡阿姨来到了武汉爱尔眼科汉口医院就诊。

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发现胡阿姨右眼视力仅有0.02,诊断为右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建议手术治疗。

医生正为患者精心手术。通讯员敖盼盼 摄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胡阿姨于11月11日上午接受了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第一天,胡阿姨右眼视力提升到了0.6。

70岁的徐先生跟胡阿姨情况相似,一个月前,徐先生感觉双眼视物模糊,自觉症状逐渐加重,于是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老人患有“双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右眼视力0.08,左眼视力0.2。

“糖尿病会导致白内障,甚至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青光眼、干眼症等并发症,对眼睛造成严重的伤害。”常晓可介绍,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发病风险较无糖尿病患者高4—5倍,发病年龄提前10年左右。她强调,由于糖尿病患者有血糖高、伤口较难愈合等特点,若等晚期再行白内障手术,将会大大增加手术难度与风险。

常晓可建议广大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视力改变都应定期接受眼部检查。“糖友”在控制好血糖的前提下,可以顺利进行白内障手术,绝大部分患者的术后视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如果患者术前已出现视网膜出血、渗出,甚至发生了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或出现了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即使白内障手术很成功,术后视力恢复仍不会很理想,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眼底。”常晓可说。

为迎接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武汉爱尔眼科汉口医院将在11月14日举办“糖尿病眼病关爱日”科普活动,但凡参加活动的糖友朋友可免费享受欧堡SLO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

(通讯员敖盼盼)

【编辑:余丽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