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知识问答(糖尿病怎么保养让身体好好健康)
这些和糖尿病有关的知识你都了解吗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今年的主题为“教育保护明天”,
旨在警醒人们,
糖尿病患病率正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
提高患者自我治疗、
自我监测的技能,
做到早预防、
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
吃糖太多会得糖尿病?
降糖就得少吃主食?
糖尿病是富贵病很难预防……
诸如此类的流言您中招了吗?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以血糖升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此外,患者还往往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等。糖尿病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胰岛素分泌的缺陷、胰岛素作用不敏感或作用能力下降。长期的血糖控制不好还会引发诸多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有很多,主要可以总结为胰岛素分泌的缺乏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截至目前,糖尿病的确切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清楚,换言之,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作用下降的机制还未被完全揭示,其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工作压力等。
得糖尿病和吃糖有关系吗?
很多人以为得糖尿病是因为吃糖或主食太多,事实当真如此吗?非也。
其实是高脂等高热卡食物吃太多,导致总热卡摄入过多所致。因此,盲目地减少乃至不吃主食,改吃蔬菜加肉类的饮食方式是不均衡、不正确的。总体来看,应适度减少高热卡、高能量食物的摄入。
文章综合自 | 央视新闻、新华网、新华社等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糖尿病并发症危害全身,2月14日,来这场讲座告诉您如何预防!
1月11日
在全城顶级内分泌科专家
500多名糖尿病病友及志愿者的
共同见证下
由四川名医打造
全川最大糖尿病病友圈
糖友家
正式成立啦!
大会现场座无虚席
糖友排队等待做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一个月过去了,糖友家精心准备的第一场线下活动即将和大家见面!
下周二(2月14日),我们邀请到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黄斌,为糖友们带来一场健康知识讲座。
据黄斌介绍,糖尿病并发症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而慢性并发症如果治疗不及时也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次讲座,糖友们可了解到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辨别并发症的早期表现。黄斌说,糖尿病病友掌握了自我发现的方法,就可以避免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在早期发现慢性并发症,及时进行干预,就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使并发症得到治愈。
除了听讲座,来到现场的糖友还可以在问答环节向专家提问,享受义诊、免费血糖检测等服务。
等等,这还没完……
在上次的糖友家成立大会现场,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免费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服务。
这种最先进的手持式检测仪,五分钟就能出结果,受到了大家的热烈追捧。
“
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情况有重要意义。常规的定期血糖检测,反映的只是即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能显示测定前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已成为反映糖尿病控制的良好指标之一。
”
1月11日 糖友排队等候接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由于供不应求,所以我们为当天没有享受到检测服务的糖友们发放了检测卡。2月14日的讲座活动,所有持有检测卡的糖友,都能够获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服务。未持有检测卡,则可以免费享受血糖检测服务。
传播科学的糖尿病知识,提高糖友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这是糖友家的目标之一。今后,糖友家还会联合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专家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糖友们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2月14日
想来现场和黄斌医生交流
现在就报名吧
报名方式
电话:拨打028-69982579(工作日上午9:40-下午6:00)或17780661173(周末上午10:00-下午6:00)
微信: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中输入“讲座”或点击底部菜单栏“讲座报名”,填写报名表单。
加入糖尿病病友圈
▽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请在对话框内输入关键词“糖尿病圈”
系统将自动回复你添加方式
按指示进入群内,与医生在线交流
ID:scmingyi
关注┃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内容合作,请致电:028-86780845
本文记者:王柳
本文摄影:郭敬之
本文编辑:王柳
科普:糖尿病危害及防治知多少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葛晨)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患者群体不断年轻化令人警惕。联合国多次呼吁各国重视改善糖尿病患者护理,以控制病情并避免并发症。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5.37亿成年糖尿病患者,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中1人患有该病。此外,全球约5.41亿成年人糖耐量受损,这意味着面临较高的2型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主要表现为胰脏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身体不能有效利用产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升高。随着时间推移,糖尿病可能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是失明、肾衰竭、心脏病发作、中风以及导致下肢截肢的主要病因。
糖尿病有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通常不能分泌胰岛素,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总数的90%左右,患者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
1型糖尿病无法预防,而2型糖尿病通常是体重超重和身体活动不足的结果。事实表明,简单的生活方式变化能有效预防或延缓罹患2型糖尿病,例如保持健康体重、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健康饮食和不吸烟。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和疗法研究在不断拓展中,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迄今仍是最有效的疗法之一。
研究发现,糖尿病会增加新冠患者死亡风险。医学专家呼吁从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健康教育五个方面入手,在防控新冠背景下高度重视并实施糖尿病管理。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