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糊与糖尿病(吃糊糊会增加血糖吗)
健康 | 杂粮糊糊能控血糖吗
很多人听说吃杂粮对身体好,又担心胃肠不够坚强,吃杂粮后不舒服。还有老年人牙齿不给力,咀嚼全谷杂豆困难,不得不选择吃杂粮糊,可又担心难控血糖。吃杂粮糊,能够帮助控制血糖吗?
供图:视觉中国
无疑,各种杂粮先经过较低温度的焙烤,然后打粉,再用沸水冲成糊糊喝下去。这类产品既不需要咀嚼,又非常好消化,对胃肠不好的人还是挺友好的。可它们真的能够替代杂粮主食的健康作用吗?这就要看具体情况了。吃杂粮的目的不同,吃法也不一样。
在焙烤并打粉冲糊之后,全谷杂豆“难咀嚼”“消化慢”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淀粉可以迅速和水分子亲和并糊化,所以变得非常好消化。焙烤打粉冲糊之后,杂粮中的维生素有少量损失,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一点损失都没有。如果自己家里有豆浆机或者破壁机,自制杂粮糊糊,也是没问题的。
如果血糖正常,喝杂粮糊糊主要是为了增加营养,那么用这种方式来吃杂粮是完全可以的。尤其是用它替代白米粥作为早餐的一部分,或者替代饼干巧克力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都是不错的。比如说,先喝一碗糊糊再去赴宴,会比空腹喝酒吃肉对胃肠友好一些。因为胃里的大量淀粉类食物可以吸附和稀释部分酒精,减少对胃的损伤。
不过,如果用它当饭吃,对高血糖人士并不适宜,因为这种糊糊太容易消化,餐后血糖反应就会比较高,起不到吃杂粮控血糖的作用。同时,这种糊糊消化快,也就更容易饿。对血糖控制不佳的人来说,还有低血糖的风险。
当然,具体是不是容易发生低血糖,还要看糊糊的内容和多少。首先,毕竟杂粮糊糊是高水分食物,以为自己喝两大碗不少了,但实际上就是个水饱,干货太少,就会容易发生饥饿。另一方面,如果其中淀粉比例大,蛋白质含量低,那就更不能长期维持饱腹感了。假如糊粉的总量充足(比如干粉50克,甚至更多),而且还额外加入了奶粉、豆粉、蛋白粉等富含蛋白质的配料,那么用它做早餐的时候,饱腹感就会增加很多,餐后血糖也会稳定一些。
自制杂粮糊,可加入豆类和坚果,提升蛋白质、脂肪和膳食纤维的含量,也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加入红小豆、绿豆、芝麻、亚麻籽、核桃仁等,和小米、糙米、燕麦等杂粮相配合,既增加美味,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也能进一步提升。和没有豆子坚果的杂粮糊糊相比,喝了之后血糖波动更为平稳,不容易出现低血糖情况。
如果想用糊粉来帮助控血糖呢?也不是不可能,不过,那恐怕就得把糊糊当成餐前负荷,并精准把握餐前30分钟喝进去了。
研究发现,焙烤冲糊的山药粉,如果在餐前30分钟摄入,此后再吃米饭,并把山药糊的淀粉量扣减掉,那么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反应。也就是说,吃一小碗山药糊,替代几口米饭,能让餐后血糖反应低一点。
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糖尿病人来说,直接吃杂粮,直接吃蒸山药,可能更好一些。但对于一些胃肠不好的糖尿病人来说,餐前30分钟喝少量好消化的糊糊,然后相应扣减正餐主食,这个方法可能还是多少有点帮助的。
如果出门在外,可以携带杂粮糊粉,在餐前热水冲糊食用。如果担心糊糊本身血糖反应高,可以稍微加点温水搅一搅,然后再冲入沸水。这样冲糊温度降低一点,淀粉糊化程度减弱一点,就可以避免血糖上升过快的问题了。
来源:科普时报作者:范志红(作者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大学营养健康系副教授)
编辑:吴琼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
注意了,这些食物打成糊,容易引起血糖升高!
你是不是经常被各种美味的食物糊吸引,甚至自己每天随意搭配去喝?但你可知道,这看似美好的食物糊,可能隐藏着血糖升高的风险。
小区的李女士,一直很注重养生。听说食物打成糊营养好吸收,就经常把各种食材混合在一起打成糊喝。有一天,她像往常一样喝了一杯自己精心制作的红豆、红枣、薏仁糊。可没过多久,就感觉有点头晕。“这是咋回事呢?”李女士心里直犯嘀咕。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血糖高得吓人。
为什么食物糊会和血糖有这么紧密的关系呢?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食物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像红枣、红豆这些食材,本身就有一定的甜度和滋补作用。当它们被打成糊后,人体更容易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同时也会让糖分更快地进入血液,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从现代医学来讲,食物打成糊后,其物理结构发生了改变。原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咀嚼和消化的食物,现在变成了几乎不需要费力就能被身体吸收的状态。这就好比给血糖的上升打开了一条“快速通道”。
其实,不只是食物糊,还有一些我们常见的食物也可能会对血糖产生较大影响。比如说汤泡饭和泡馒头类型的饭。很多人觉得汤泡饭、泡馒头容易下咽,吃起来也很方便。但这种吃法同样存在问题。
当米饭或馒头被汤泡软后,其消化吸收的速度也会加快。就像食物糊一样,不需要经过太多的咀嚼和消化过程,就能快速进入肠胃被吸收。这样一来,也会导致血糖迅速上升。
“那以后还能不能喝食物糊了呢?汤泡饭和泡馒头也不能吃了吗?”别慌,有办法。如果实在喜欢喝食物糊,可以这样做。
首先,控制食材的种类和比例。减少那些高糖、高淀粉的食材,多加入一些蔬菜、豆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可以用南瓜、胡萝卜和黑豆一起打糊,既营养又不会让血糖飙升得太快。其次,喝糊的时间也有讲究。不要在空腹的时候喝,最好是在两餐之间,这样可以避免血糖的大幅波动。
对于汤泡饭和泡馒头,我们可以尽量避免这种吃法。如果实在喜欢吃软一点的食物,可以把米饭煮得稍微软一些,馒头也可以选择全麦的,这样相对来说对血糖的影响会小一些。
朋友们,食物糊虽美味,但一定要警惕它可能带来的血糖风险。汤泡饭和泡馒头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多关注自己的健康,远离这些“甜蜜陷阱”。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血糖##中医##健康真探社#
糖友注意,“糊”化食物要少摄取
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能看到有些养生“专家”建议把食物打成糊状来食用,说这样既有利于消化,还有利于身体健康。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正确呢?糖友们是否也可以把食物打成糊状来食用?
糊化一般指淀粉糊化,是将淀粉混合于水中并加热达到一定温度,使淀粉粒溶胀崩解形成黏稠度均匀的透明糊状物,糊化的食物有小米、大米、荞麦、燕麦等。对于血糖正常的人群来讲,糊化对血糖没有影响,对于血糖异常的糖友们来讲,这却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什么是血糖生成指数(GI)?
血糖生成指数(GI)是指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标准食品(通常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的比值,代表的是人体食用一定量的某种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它通常反映了一个食物能够引起人体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
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以下时, 可认为该食物为低GI食物;当血糖生成指数在55~70之间时,该食物为中等GI食物。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快,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峰值高, 也就是血糖升的高;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也慢, 简单说就是血糖比较低。
煮粥时间越长血糖指数越高
在食物的烹调加工过程中,“淀粉糊化程度”会对血糖生成指数产生影响。在加工过程中,淀粉颗粒在水和热的作用下,有不同程度的膨胀,有些淀粉颗粒甚至破裂并分解,变得很容易消化,例如煮粥时间越长,血糖生成指数就越高,对血糖影响也就越大。“颗粒大小”也会对其产生影响,食物颗粒越小,越容易被水解吸收,其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因此,糖友们吃饭时不宜吃的太“精细”。有些食物对普通人来说更“容易消化”,可是对糖友们来说却更容易引发血糖的升高。
“粗”粮不要细作
食物的软硬、生烹、稀稠、颗粒大小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都有影响。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水分多,糊化就越好,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也越高。综上所述,糖友们在日常选食做饭时,在厨房要“懒”点,蔬菜能不切就不切,豆类能整粒吃就不要磨。蔬菜也是一样,一般薯类、蔬菜等不要切得太小或成泥状。宁愿多嚼几下,肠道多运动,对血糖控制有利。
影响食物GI的因素非常多,同时,糖友们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谨遵医嘱,来调整自己的日常饮食。糖友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学习饮食管理的常识技巧,加强营养教育,并通过定期监测等手段来控制自己的血糖。
部分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