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喝绿茶(糖尿病和肾衰竭能吃绿豆粥吗)
茶与糖尿病
《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还创造了与茶相关的茶文化,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
茶叶是一种富含可溶性纤维黄酮类单宁和多酚的功能性植物,早在1980年,我国就有了关于茶叶治疗糖尿的相关报道。现代药物机制及分子化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茶多糖等其他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辐射等显著功效,可以降低罹患癌症、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大量关于茶叶成分的相关研究发现,茶叶中的成分可以通过影响糖代谢和胰岛素的信号转导,从而潜在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1.茶多糖
茶多糖( tea polysaccharides TPS)是茶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多糖,是一类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酸性多糖或酸性糖蛋白。我国和日本民间自古就有泡饮粗老茶叶治疗糖尿病的历史,且认为茶叶越粗老,治疗糖尿病的效果越好,这可能与TPS中含有调节糖代谢过程的相关酶有关。研究表明,绿茶中的TPS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高剂量的普洱茶多糖比低剂量的普洱茶多糖降血糖效果更显著。研究发现,TPS 可以增强肝葡萄糖激酶活性,同时通过抑制a-葡萄糖苷酶和a-淀粉酶活力及小肠刷状缘囊泡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来延缓小肠对糖的吸收。
2.茶多酚
茶多酚( tea polyphenols,tP)是茶叶中最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辐射、清除自由基等生理功能。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TP对糖尿病的预防功效显著。茶叶中多酚类物质主体成分儿茶素,尤其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高剂量的EGC通过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来调控B细胞胰岛素分泌,从而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谷胱甘肽(GSH)是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剂之一,TP能有效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加糖尿病小鼠肝脏内的GSH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从而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调节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异常。与此同时,TP对糖尿病并发症也有一定的预防效果,TP可有效抑制血清SOD早期水平的下降,降低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延缓肾脏损害的发生。TP的抗氧化性质也可以减缓高血糖的继发效应,保护心肌。另外,有研究证实茶多糖与茶多酚按照一定比例配比后,在控制血糖方面,甚至优于格列本脲等降糖药物。
3.茶色素
茶色素通常分为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类,其中,水溶性色素对糖尿病的预防有一定作用。研究表明,红茶中提取的茶黄素、茶红素及茶褐素等水溶性色素所含有的多元酚类物质能够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对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茶色素还能改善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可有效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血流,缓解微循环障碍。一些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和茶色素联用,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目前,茶色素已经被开发成胶囊,应用到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当中,特别是伴有微循环障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
4.其他成分
茶叶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是多种茶叶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TPS、TP、茶色素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外,茶叶中的其他物质对治疗糖尿病也有积极作用。茶叶中的咖啡因可通过刺激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促进肾上腺素水平上升,从而引起胰岛素水平增加,进而调节血糖水平,同时,咖啡因能调节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和脂质代谢作用来影响内分泌系统。茶叶中的维生素C对保持微血管的正常坚韧性和通透性有一定作用,因而本来微血管脆弱的糖尿病患者,通过饮茶可使其恢复正常功能。维生素B1是促进糖分解代谢不可缺少的酶,而饮茶对维生素B1的补充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预防糖代谢障碍的发生。茶叶中的泛酸在糖类、蛋白质及脂肪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茶叶类黄酮物质可通过改善心肌胶原质特性,来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
1.不饮用过浓的茶
浓茶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不利影响。研究发现,患有心血管疾患的人在饮用浓茶后可能出现心跳过速,甚至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2.临睡前不饮茶
很多人睡前饮茶后,入睡十分困难,严重者甚至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特别是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更应注意。
3.进餐时勿大量饮茶
进餐前或进餐中少量饮茶并无大碍,但若大量饮茶或饮用过浓的茶,会影响很多常量元素(如钙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类制品时不宜饮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茶碱及鞣酸会和奶类制品中的钙元素结合形成不溶解于水的钙盐,并排出体外,从而降低奶制品的营养价值。
综上所述,饮茶对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都有诸多好处,但任何事情都要遵循适度原则,饮茶虽好,可不要贪杯哦!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肾病朋友能喝什么茶?
作者 周逊 肾病科主任医师
自从发现自己患了肾病,我最听医生的话了:烟也不抽了,酒也不喝了,听说有些碳酸饮料对肾脏也不好,现在碳酸饮料也几乎不喝了。朋友们都知道,白开水最好!可能有人会问:“难道只能喝白水了吗?咱们肾病朋友想喝点茶,可以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茶叶。
你知道吗?
茶叶从工艺制作上分为: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青茶六大类。
从营养成分来看,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茶多酚、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包括钾、磷、钙、镁、铁等)、维生素、天然色素、脂肪酸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咱们大多数肾病朋友都可以适量饮用。
但是,有三个方面情况需要区别对待:一是不同的肾病,适合饮用的茶叶也不一样;二是茶叶因性味的不同,适合的肾病体质人群也不同;三是正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喝茶可能影响肾病治疗药物的吸收与功效。
下面来分别说一说。
一.不同的肾病,适合饮用的茶叶也不同
1.肾病综合征朋友在服用激素治疗期间,多以口干怕热甚至盗汗为主,体质多阴虚或气阴虚,适合饮用的茶叶为绿茶及白茶。
2.患病时间较长的慢性肾脏病,或慢性肾功能不全,体型消瘦,怕冷,不喜欢喝水的朋友,适合饮食的茶叶是红茶及黄茶。
3.体型肥胖或有“三高”的肾病朋友,适合饮用的茶叶为乌龙茶或青茶以及黑茶为主,比如铁观音、大红袍及普洱茶等。
二.茶叶因性味的不同,适合的肾病体质人群也不同
1.红茶:性温甜醇,红茶没有刺激性,还具有调节脾胃的功能。适合肠胃不好或身体虚弱的人。但是需特别注意:红茶性温,所以不太合适正在上火或平素火气比较大的人,正在服用激素的人也不适合。
2.绿茶:凉性茶叶,六茶之首,清烦祛热降火。适合阴虚需要祛火的人群,如正在服用激素的肾病朋友,工作忙碌的中青年人及脑力劳动者。但需特别注意:绿茶性凉,虽可清热除烦,但对肠胃有一定刺激,平素脾胃较弱的人应少喝,或喝清淡一些。
3.黄茶:茶叶中含大量消化酶,对脾胃有好处。慢性肾脏病合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最适合饮用。特别注意:黄茶中含有较多的咖啡碱、茶多酚,这些成分都容易使人产生兴奋感并增加排尿量,因此不利于准妈妈与胎儿健康,因此不宜孕妇。
4.乌龙茶:也就是青茶,茶性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其性温和。体形肥胖、有减肥需求的肾病朋友非常适用。有比较好的辅助降血脂、降胆固醇及助消化功效。此外,乌龙茶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但不宜空腹大量饮用,孕妇最好不要喝,其中的茶碱有兴奋作用,会增加胎动并对胎儿不利。
5.白茶:茶性清热解毒,最天然的茶,口感较清淡,刺激性小。适合于口干、怕热或盗汗的肾病朋友饮用,也很适合女性饮用,特别适合晚上喜欢喝茶的人群。但是需特别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饮用白茶时,最好用温度较低的开水,约80℃左右浸泡4至6小时,并在清晨、晚上饮用,不能用沸水冲泡以免高温破坏茶多糖与茶氨酸。
6.黑茶:茶性湿润,有暖胃、辅助降血压及降血脂的作用。黑茶中含有咖啡碱,它的利尿功能是通过肾促进尿液中水的滤出率来实现的。所以黑茶最适合血压及血脂高的肾病朋友,以及伴有轻度水肿的肾病朋友。
三.正在服用某些药物时,喝茶需要考虑可能影响肾病治疗药物的吸收与功效
1.肾病朋友合并贫血,且正使用补血的铁剂,如琥珀酸亚铁(速力菲),因为茶中的鞣酸可以影响铁的吸收,所以对正在使用铁剂的贫血患者不能喝茶。
2.如果肾病朋友在服用降压药(如氯沙坦)、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茶会影响它们吸收,也就是说是吃这些药物,可以适量喝茶。
3.正在使用抗生素期间,或在服用碳酸氢钠片(小苏打)、双嘧达莫片(潘生丁)等药物,茶与它们可能有相互反应,用这些药时不喝茶。
4.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肾衰竭的肾病朋友呢,仍然可以适量饮用一点茶,毕竟一杯茶水中的钾、钠、磷含量还是比较少的,一般不会有明显影响。
5.正在服用中药汤剂的肾病朋友,请不要在喝茶的同时喝中药,需要错开一小时以上。
文章来源于《肾为先》微信公众号
喝茶居然会导致肾结石?赶紧喝口茶 压压惊
来源:北京青年报
俗语常道茶 “冬饮可御寒,夏饮去暑烦”。大暑一到,饮水量也日益增多,但喝白开水没味道,喝“肥宅快乐水”又怕胖,茶水就成了不少人的选择。但爱喝茶的朋友最近却被 “喝茶易得肾结石”“长期饮茶恐增加肾结石风险”等谣言文章吓得不轻。到底怎么回事?咱们还是细细说来吧。
导致肾结石的原因
有三类
找来这些谣言文,读完发现它们的逻辑主要在于:茶叶含有草酸,而草酸钙是肾结石的诱因之一,所以经常喝茶容易导致肾结石。但是这个看起来似乎顺理成章的逻辑,细究起来就不是那么靠谱了,存在诸多漏洞。
首先,咱们得先知道肾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其实肾结石不只是“肾结石”,它在医学中的真实称谓其实是“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结石可能出现在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等部位,只是肾和输尿管结石较为常见,所以大家往往将泌尿系结石叫做肾结石。
那泌尿系结石是如何形成的呢?目前在医学上一般认为有三个方面是结石形成的主要机理:一是尿液成石物质的过饱和;二是抑制成石物质减少、促进物质增多;三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受损。
简单概括就是:生成结石、排不出去、肾不行了。
而其中,导致后两者的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肥胖、高血脂、糖尿病、基因异常等。
所以谣言文中的第一个漏洞产生了,肾结石一定是因为无机盐太多形成结石了吗?不,还有可能是正常代谢的无机盐排不出去。毕竟谣言文中提到的患者30多岁就曾经发生过结石,不排除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受损情况或自身体质易生成结石,文中未提及其身体情况就直接让茶叶背了锅是不是有点冤呢?
摄入草酸
不代表一定会导致肾结石
肾结石在中老年男性(30-60岁)的发病率很高,约为10%,并且依赖于年龄、性别和种族而改变。近80%的肾结石为草酸钙结石,15%为磷酸钙结石,其余为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及感染性结石。
结石发病率这么高,草酸钙引起的肾结石这么多,摄入草酸多肯定会导致发病?医生可没这样说。
国内很多研究都点明,泌尿系结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虽然对其发病机制有了很多的研究,也形成了诸多假说和理论,但是鉴于致病因素繁多,且疾病的形成与危险因素之间也绝非简单的因果关系,所以目前并没有一个假说或者机理能完整解释结石如何形成。
说所有的茶都富含草酸
是以偏概全
以苦丁茶为例,显微镜下观察其薄壁细胞中确实存在草酸钙。那含量多吗?这个不好说。
如果查看各种茶抽出液的可溶性固体成分浓度和草酸含量,可以发现许多茶类物质是确实含有草酸的,对于红茶、绿茶来说,有较高的草酸含量(44mg/kg-90 mg/kg),而乌龙茶的草酸含量却只有5mg/kg-47mg/kg。在乌龙茶中,水仙和武夷水仙的草酸含量比较高,特级武夷水仙草酸含量为47mg/kg。佛手的草酸含量较低。铁观音的草酸含量为5mg/kg-30mg/kg。(此处数据参考屈信成等的《苦丁茶与五棱冬青的性状和显微鉴别》)
所以谣言的第二个漏洞诞生。茶叶种类不同、制作工艺不同等因素都会导致茶的草酸含量不同。而谣言中泛泛而谈,说茶富含草酸,是不是有点以偏概全了?
很多食物中的草酸含量都大于茶叶
在食用后大部分也都已排出体外
单纯地罗列茶叶的草酸可能大家并不能直观地感受它的含量,我们再用平常常说的草酸含量较高的菠菜进行对比。参考刘晓霞等人所做的《供氮水平对不同菠菜品种光合特性、硝酸盐和草酸含量的影响》研究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菠菜的可溶性草酸含量大约在12-16mg/g,即12000mg/kg以上,即使取茶叶最高的草酸浓度90mg/kg来对比,在菠菜面前也是小巫见大巫。所以,要是按照谣言的逻辑,菠菜、甜菜、巧克力这类草酸含量高的食品大家都应该敬而远之,千万别吃。
其实,一般而言,食物中的草酸吸收率很低,大约只有2.4%-14.4%,绝大部分草酸还没被小肠吸收就已经与食物中的钙结合随排泄物排出体外。所以正常人适量食用这些高草酸含量的食物完全不影响健康。同理,茶叶中的草酸吸收率比它们还低,怎么可能构成这么大的威胁呢?更何况正常人一天可以吃100g菠菜,有谁能吃掉100g茶叶呢?
喝茶的健康益处
已被研究证实
当然,万事没有绝对。如果本身出现一定的肾脏疾病或者是结石频发的患者,还是要少食草酸含量高的食物或采用恰当的处理方式,茶水的饮用也要遵循医嘱不能盲目服用。
到此为止,茶叶“黑历史”也就此被“洗白”了。但是还没完,茶叶对肾的好处大家还没有看到:三峡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发现茶叶中的茶多糖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小鼠发病过程中的生化指标;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科的研究显示,茶多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并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减轻肾病综合征大鼠的肾脏进行性伤害;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发表的文章显示,茶叶中的EGCG可以减轻机体的过氧化损伤,降低形成结石的危险……
至于如何喝茶叶,众说纷纭。目前看到的上限为每日12g左右(有部分文章认为不超过10g,也有说不超过5g),且每日饮茶3-4泡为宜。对于不常喝茶的朋友,完全不用担心茶叶带来的草酸,而对于常常饮茶,身体健康的朋友,掌握合适的冲泡方法,每日饮用也不必过于担忧肾结石的风险。但是对于肾结石患者、身体机能不佳的朋友及孕妇等特殊群体,还是建议不要每日过多饮茶,遵循医嘱。文/亢涵(生物医学工程在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