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怎么打肚子(糖尿病打肚子的针是什么名字)
小糖友运动,胰岛素打肚子
1、患儿在运动前必须做好胰岛素和饮食的调节,剧烈运动前需增加饮食量或随身准备充饥食品或糖果,必要时可将胰岛素用量减少10%。
由于运动时的肢体血流加速,胰岛素吸收增快,因而注射胰岛素的患儿可将注射部位改为腹部。
2、选择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便于患儿长期坚持,如骑车、跑步、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跳皮筋、踢毽子、跳绳等,都是很好的体育锻炼方式。父母与患儿一起参加运动,将增加儿童对运动的兴趣,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3、选择合适的服装和鞋袜,运动后注意清洁卫生。
4、在体育锻炼时,应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天气太热、运动时间过长时,要防止脱水。运动时最好随身带上一点食物和水,以便在发生低血糖症或口渴时进食。
5、应避免攀高和潜水,因攀高和潜水时如发生低血糖,则有危险性。注射胰岛素的患儿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期更应避免上述运动,以免出现低血糖而发生不测。
6、已有视网膜并发症者不宜剧烈运动。
7、如果患儿有感冒、发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16.7mmoI/L;尿中有酮体、足部或下肢感觉异常、身体突然发生剧烈疼痛、视物模糊时,应该卧床休息,避免运动。
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大肚腩?快来试试这套腹部按摩操
近年来,腹部推拿在减重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中医学认为,腹是“百病之根,须以动化静”,通过腹部推拿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两者常常合并存在。而脂肪肝的发生加重了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进而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等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我们总结了临床实践经验,自拟了一套腹部自我按摩操,对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消除腹部脂肪有一定的疗效。
腹部按摩操四步法
腹部推拿通过直接作用于腹部肝、脾两脏和任、冲之脉,进而对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气血运行发生影响,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达到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做收腹提肛运动2分钟。
第二步,推腹法。以肚脐为中心,围绕肚脐四周的中下脘、双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做环形按摩;围绕着中脘、左大横、关元、右大横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摩腹10~15分钟,再围绕中脘、右大横、关元、左大横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摩腹10~15分钟,使患者腹部微微变红发热。按摩的同时做腹式呼吸。
第三步,点腹法。用拇指指腹置于穴位处,轻轻揉按,使局部有酸胀感。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所揉按的穴位为中脘、天枢、大横、关元、气海穴。
第四步,做收腹提肛运动2分钟。
腹部按摩操一般选择在晚间入睡前和早晨起床前做,但一定不要在过分饥饿或饱餐的情况下进行。做操前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露出腹部;腹肌放松,双膝屈曲,精力集中,双手叠放在腹部,均匀着力,速度适中,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腹部按摩操每天进行30分钟即可。
穴位解读及功效
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为腑之幕穴,有双向调节胃蠕动功能,使患者有饥饱感,能控制进食量。天枢穴位于脐旁开2寸,有活血祛瘀的功能,亦有双向调节肠蠕动功能,临床既用于治疗便秘又用于治疗便溏、腹泻,改善肠道的内环境,改变肠道吸收功能。中脘穴配合天枢穴,有健脾、理气、化痰,调畅三焦气道的作用。
大横穴位于脐旁开4寸,为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小肠募穴,主益气固本,助气行水,配合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补益肝肾,引气归原之功,气旺则脾健,脾能胜湿。
以点穴配合摸腹的手法,加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在增加腹肌及平滑肌的血流量、疏通经络的同时,还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缓解糖尿病患者胃脘胀满、纳差、大便不调等问题。腹部按摩操直接作用于腹部皮下脂肪,减少腹部脂肪,进而辅助治疗脂肪肝。
文/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内分泌科主任 魏 华
图/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糖友要当心!同济专家教你胰岛素“四部七区顺时针”注射法
楚天都市报9月5日讯(记者陈媛 通讯员 常宇 蔡敏)湖北随州的程先生今年53岁,10年前因口干,多饮,多尿前往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糖尿病。一年前程先生开始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近半月来,程先生发现血糖控制不佳,而且右侧腹部注射部位出现拳头大小红肿,硬块。
8月25日,他到同济医院内分泌内科就诊。检查发现,程先生血糖波动在10-16mmol/l左右(正常情况血糖在3.9-6.0mmol/l之间),并出现双下肢水肿情况,细心的护士发现程先生右侧腹部注射部位拳头大小的红肿,硬结。经询问发现,由于程先生注射胰岛素时一直没有更换注射部位,引发红肿的同时影响了胰岛素吸收,血糖控制也不到位。
同济医院内分泌科袁刚教授说,这样的患者并不在少数,因为许多患者以为只能在腹部注射。程先生的病情如果不及时处置,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另外,红肿硬节的皮肤会导致胰岛素吸收减少或不稳定,造成血糖波动,进而会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慢性并发症。 同济医院内分泌科护理团队统计2013年数据发现,由于外来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方法及部位未得到正规培训,注射胰岛素过程中,很多患者腹部出现红肿硬结,甚至瘙痒、起皮疹、皮下脂肪增生等情况,更重要的是,即便打了胰岛素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各种各样的胰岛素注射问题使糖友们防不胜防。同期调查表明,住院患者中有高达74.7%的患者在胰岛素注射中不会规范轮换注射部位,即使患者有轮换注射的意识,却因记忆力差、穿衣服不方便、怕麻烦、不知道到底如何轮换等原因不规范注射。因此,同济内分泌科护理团队基于“患者安全 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让患者参与到治疗中,让患者学习“四部七区顺时针”胰岛素注射法。长期使用这种方法注射胰岛素,不仅可以避免皮下脂肪增生,还能保证胰岛素有效的吸收,促使血糖达标。
于是,她们在入院的患者中开展了患者参与式医疗,为了帮助患者掌握注射方法和注射部位,他们还编写了顺口溜。一年后统计显示,住院患者的胰岛素注射规范轮换率提高到87.6%。
程先生入院后通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并予消肿等对症处理。护士张静带领护理团队手把手地教程先生学习“四部七区顺时针”胰岛素注射法。经过10天的治疗,患者血糖控制达标,腹部红肿消退;程先生也掌握了规范的轮换部位及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同济内分泌科袁刚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一定要定期监测自身血糖,不能随意停药。坚持规范注射胰岛素,降低皮下脂肪增生风险,更好地控制血糖波动,有助于实现血糖长期达标的目标。
“患者参与式医疗”实施后,无论是患者满意度,还是患者参与的兴趣都有提升,与此同时还可以减少病人对其健康的担忧。
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介绍,患者是“健康和医疗中最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也是医患医疗团队中最未被充分利用的成员”,由患者参与带来的积极转变,帮助医生获得更多信息,有助于更好的了解病情,改善相关的医疗安全,从而改善诊治效果。
背景资料:
什么是“四部七区顺时针”胰岛素注射法? 四部其实很好记,小女生的最爱细胳膊细腿,小蛮腰和翘臀。那这四部就是:上臂外侧、大腿外侧、腹部和臀部外上侧。 七区就更简单了:将这四个部分又细化分,从右到左,从前到后,日日换、周周换,每两次注射点的距离间隔1厘米以上,保证轮换的有效性。如果坚持使用这种方法注射胰岛素,不仅可以避免形成皮下脂肪增生,还能保证胰岛素有效的吸收,促使血糖达标。既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也带来一套规范的注射流程。
顺口溜:
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操,早晨起床揉揉腹,太阳对准脐正中,周一顺时到周日,太阳当头抖抖肩,三角符号对肩峰,垂直对准臂中线,周一顺时到周日,太阳下山抬抬腿,三角符号对腿根,周一顺时到周日,月亮宝宝爬树梢,宽衣就寝注射臀,三角符号髂上棘,周一顺时到周日,顺序您可要牢记。
糖尿病患者可以对照一下图表进行选择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