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运动手环(糖尿病 手环)
韩科学家研发手环 可注射降血糖药物
【环球网综合报道】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测量血糖水平时,需要刺破手指收集血液,然而这个过程并不舒服。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21日报道,近日,韩国基础科学院(Institute for Basic Science)的科学家们研发了一款智能手环,糖尿病患者无需刺破手指即可检测血糖水平,轻松便捷。
这款手环由石墨及黄金制成,并配备电子装置。它通过吸收人体汗液并分析其成分来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此外,若发现血糖水平升高,该手环会自动注射降血糖药物,而且它的注射针头极其微小,相比与传统注射方式,其疼痛水平大大降低。
目前,该手环的研发还处于原型阶段。(实习编译:王秀玲 审稿:李宗泽)
关注器官0伤害 “蓝手环”公益行动推动糖尿病并发症防控
“蓝手环”公益行动发起糖尿病防治健康科普短视频征集大赛启动。活动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18日电 “先见·先行0伤害”蓝手环·糖尿病防治公益行动(简称“蓝手环”公益行动)日前在京举行2023年度总结会暨健康科普短视频征集大赛启动会,鼓励医疗专业人士积极参与糖尿病并发症科普宣教,推动“人人可享糖尿病管理”成为现实。
“先见·先行 0伤害——蓝手环·糖尿病防治公益行动”于2022年世界糖尿病日正式启动,旨在呼吁社会公众及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共同关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防控,倡导“让糖尿病的伤害最小化,即刻开始,关注器官0伤害”。本次活动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指导、健康报社主办、勃林格殷格翰支持。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科学防治糖尿病等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需要加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和健康管理,需要全社会协同发力、共建共享。要继续大力普及科学权威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治意识和认知水平,倡导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筑牢糖尿病防治的基层防线。
“做好糖尿病防治以及慢病管理,调动患者积极性很关键,在此过程中,发挥健康传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健康报社总编辑孙伟表示,作为医药卫生领域主流媒体,报社将持续动员各界力量,助力推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控制,以健康科普为先导,传递权威声音,让科学的健康理念深入更多人心中。
据介绍,目前中国有超过1.25亿成人糖尿病患者,而相比之下,疾病知晓率仅为38%,仅有34.1%的患者接受过规范治疗;并发症更是隐藏在糖尿病背后的“致命杀手”,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院长陈莉明表示,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加,由此导致的慢性并发症会造成患者致死致残,因此需要建立糖尿病科学防控系统,通过全社会努力改变现有策略,进行科学治疗和管理,做到关口前移,早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早达标。
过去一年中,“蓝手环”公益行动基于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能力调研项目,凝聚成了《中国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管理现状(2023)》蓝皮书(简称“蓝皮书”)。作为首个聚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并发症管理的调研成果,蓝皮书聚焦糖尿病并发症管理的未尽之需,为糖尿病并发症防控提供支持与依据。
“糖尿病并发症早期症状隐匿,若筛查不及时,容易错过早期治疗时机。因此早发现、早行动是守护糖尿病患者健康的关键一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主任医师李红对蓝皮书进行了解读。她称,所有并发症中,肾脏疾病的整体筛查率约为20%,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仍有提升空间。无论是糖尿病初期患者还是糖尿病并发症患者,都应重点关注肾脏损害等糖尿病造成的靶器官损伤,考虑综合治疗方案,全面且安全控糖,避免对器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针对当下糖尿病及并发症防控仍然存在的不足,“蓝手环”公益行动发起糖尿病防治健康科普短视频征集大赛,旨在以公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形式传递患上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危害与防控信息,帮助延迟或预防并发症发生,普及准确的疾病防控与管理知识。大赛面向全国医院,预计将在2024年3月结束。医生可以以提升公众意识以及对糖尿病的重视为目标,自主选取科普角度进行创作。所有上传的科普作品将由项目专业委员会进行打分,排名前十的优秀作品与创作者将进行线下决赛,并最终票选出“最佳年度糖尿病防治科普达人,其余优秀作品也将在线上平台进行展示。(完)
收官!蓝手环·糖尿病防治公益行动健康科普短视频征集活动落幕
8月10日,由健康报社主办、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公益支持的“先见·先行 0伤害”蓝手环·糖尿病防治公益行动——健康科普短视频征集活动总结会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会上,活动十佳科普作品选手进行了现场展示和交流,与会的多名内分泌领域专家对作品及选手表现进行了点评。活动倡导的“从早期开始,从此刻开始,关注器官零伤害,让糖尿病的伤害最小化”糖尿病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在多名选手的科普作品中,也得到了现场专家的一致肯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王卫庆教授表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血糖指标升高带来的一系列代谢问题,直接增加了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成为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先见·先行 0伤害”不仅是活动的口号,还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和承诺,让糖尿病的伤害最小化,需要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主任朱大龙教授
“随着科技进步,如今糖尿病诊疗和慢病管理的手段越来越多,但‘先见·先行 0伤害’的理念仍须贯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主任朱大龙教授强调,减少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伤害,预防关口前移尤为重要。权威的疾病管理理念、健康知识的传递,医务人员在科普工作中的积极参与,能给患者和公众,也包括医务人员自身带来更多获益。
健康报社副总编辑杨秋兰
健康报社副总编辑杨秋兰表示,做好糖尿病防治以及慢病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医务工作者的努力,调动患者积极性也是关键,健康科普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医药卫生领域主流媒体,健康报持续动员各界力量,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科普工作,传递权威声音,动员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参与,春风化雨般地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学科主任彭永德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学科主任彭永德教授在会上从理念和学术实践等方面,分享了糖尿病防治的新进展。“糖尿病伤害最小化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彭永德教授强调,关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高危因素的早期筛查,坚持生活方式管理和血糖监测,妥善控制相关指标,特别是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对器官损伤最小的治疗方案,可有效实现“0伤害”。
“先见·先行 0伤害”蓝手环·糖尿病防治公益行动自2022年11月启动以来,近300名内分泌领域专家积极参与,公益行动共覆盖26个省份75个城市。该公益行动通过组织专家座谈会、巡回宣讲等形式,提升基层医生的糖尿病并发症规范管理率。为动员广大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积极践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糖尿病防治专项行动工作,提高公众知晓率,唤起全社会对糖尿病重视,远离糖尿病并发症危害,2023年12月“先见·先行 0伤害”蓝手环·糖尿病防治公益行动——健康科普短视频征集活动正式启动。
健康报社科技科普传播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截至2024年4月30日活动投票结束时,活动征集视频作品超过500个,参与活动投稿医生数超过1000人,作品线上总阅读量超过4.41亿,投票数超过17万,点赞数超过15万。经过线上初审、线上复审和线下终审等多轮评审,先后选出了入围科普作品、优秀科普作品和十佳科普作品。
说唱、脱口秀、动画、情景剧……多才多艺的医务人员利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将糖尿病防控的知识融入科普短视频作品中。在此次总结会上,入选的十佳作品不仅进行了现场展示,作者团队也分享了科普创作背后的故事。“科普是拉近我们与患者关系的重要途径。”“帮助患者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很多。”多名选手在分享展示中表示,在健康科普工作中,受益的不仅是患者和家属,自己和所在的团队也获益良多。
十佳选手现场展示分享
十余名糖尿病领域知名专家现场为选手的作品及现场展示予以点评。此外,本次活动组委会还根据网络投票情况,评选出网络人气科普作品。
十佳科普作品颁奖现场
网络人气奖颁奖现场
文/编辑:胡彬
审核:李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