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哪痒(糖尿病的有什么症状有痒吗?)
身上这两个部位发痒有可能是糖尿病发出的信号,一定要注意。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某天,我的一个患者老王走进诊室,坐下来就挠头:“医生,我最近皮肤痒得不行,尤其是那两个部位,是不是换季过敏了?”我看着他的化验单,心里一咯噔,问了几个问题后,立马安排了血糖检查。果然,老王的血糖已经飙到天花板,糖尿病正式找上门了。
你可能会好奇:“皮肤发痒和糖尿病有什么关系?不就是皮肤干燥或者过敏吗?”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糖尿病这个“甜蜜杀手”,以及为什么身上某些地方发痒可能是它的早期信号。
糖尿病:甜蜜的“陷阱”先简单说下糖尿病是啥。糖尿病就像你的身体出了个“财务危机”:血液里的糖分本来该被胰岛素(身体的“财务总监”)管理得井井有条,但某天它突然摆烂,账目乱了套,血糖飙升,糖分堆积在血液里。这些“甜蜜的麻烦”不光影响血管,还会对皮肤、神经和免疫系统下手。而今天的主角——皮肤发痒,就是糖尿病发出的一个“报警信号”。
如果你的小腿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痒,尤其是在没有蚊子咬、也没皮肤病的情况下,那可得留个心眼了。这可能是因为高血糖导致的“微循环障碍”。
高血糖就像车流高峰期的堵车一样,血液里的糖分过多,血管里的“车道”被堵得水泄不通,血液循环变差,皮肤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再加上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系统也容易受损,皮肤的敏感度变低,痒感就会变得更加突兀,而且抓也抓不舒服。
比喻时间:想象你的皮肤是个小花园,本来有源源不断的水(血液)、肥料(营养)滋养它。但高血糖就像把水管堵住了,花园缺水枯萎,最后就只能干巴巴地喊:“痒啊!”
如果你发现腋下、腹股沟这些皮肤褶皱处发痒,甚至伴随发红、起疹、发黑的情况,那你可能正经历糖尿病皮肤病变的一种——黑棘皮病。这听起来吓人,其实是因为高胰岛素水平引发的皮肤色素沉着和过度增生。
黑棘皮病的典型表现就是皮肤颜色变深、变厚,摸起来像砂纸一样,常见于脖子、腋下和腹股沟这些地方。除了痒,还可能伴随轻微刺痛感。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较弱,这些潮湿的皱褶处也成了真菌、细菌的“狂欢派对”,进一步加剧了瘙痒。
生活化比喻:腋下和腹股沟就像皮肤的“地下车库”,本来空气流通不太好,结果糖尿病一来,直接变成了“潮湿的仓库”,给真菌提供了温暖的温床。它们越活跃,你越觉得痒。
解释完这两个“重点部位”,你可能还想知道,高血糖和痒之间到底存在什么联系?简单来说,以下几个原因可能是罪魁祸首:
- 皮肤干燥:高血糖会导致身体脱水,皮肤失去滋润,变得干燥粗糙。干燥的皮肤容易开裂,引发瘙痒。
- 神经损伤:长期高血糖会损害神经功能,特别是支配皮肤感觉的神经。这种损伤会导致痒感异常,甚至是烧灼感。
- 感染风险增加: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减弱,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容易被真菌或细菌感染。这些感染会让你觉得又痒又痛。
- 微循环问题:前面提到的“堵车”现象会导致皮肤供血不足,滋生瘙痒感。
当然不是!皮肤痒的原因有很多,换季、湿疹、过敏、蚊虫叮咬甚至压力大都可能让你抓狂。但如果你发现自己“痒”的地方特别集中,比如小腿或者腋下,而且痒得很久都不好,伴随其他症状,比如伤口愈合慢、口渴多尿、体重突然下降,就该提高警惕了。
如何保护你的“防痒大计”?假如你已经有糖尿病,或者担心自己未来可能“踩雷”,以下几个小妙招能帮你远离“痒”的折磨:
- 控制血糖:血糖稳定是关键!遵医嘱调整饮食和运动,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让身体的“财务总监”恢复工作。
- 滋润皮肤:选择温和的保湿霜,每天涂抹,尤其是洗澡后。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因为这会让皮肤更加干燥。
- 注意卫生:保持皮肤褶皱处干爽,尤其是腋下、腹股沟这些地方。可以用婴儿爽身粉或医用抗菌粉减少潮湿。
- 定期体检:如果你经常痒得莫名其妙,别拖着,去医院做个血糖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别等到糖尿病“升级”再后悔。
糖尿病是个“隐形杀手”,它不会一开始就敲锣打鼓地告诉你来了,而是通过一些“低调”的信号——比如皮肤发痒,悄悄提醒你注意身体健康。所以,下次再挠痒痒的时候,不妨多留个心眼,看看是不是身体在向你求助。
毕竟,身体是个好员工,但它也需要“老板”的关怀。别让它在“甜蜜陷阱”里挣扎,给它一点关爱,守护它的健康,守住你的未来!
参考文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居民糖尿病防治指南》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3年全球糖尿病报告》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糖尿病皮肤病变的机制与防治策略
如果身体有2处“发痒”,那可能在暗示您:血糖已经超标了
“我这皮肤为何这么痒呢?是不是过敏了?”
刘女士今年36岁了,她虽然身高只有162cm,但是体重却高达80公斤。虽然刘女士已经努力减肥了,但是效果并不怎么好。
前两天,刘女士突然感觉到自己的皮肤发痒。虽然刘女士涂抹了一些药物,但是效果并不怎么好。无奈之下,刘女士就去医院就诊了。到了医院后,刘女士就挂了皮肤科。
皮肤科医生查体发现,刘女士皮肤瘙痒的地方有点红,而且颈部也有一块黑了。皮肤科医生了解了情况后,就让刘女士去测量一下血糖。这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刘女士的血糖高达15.8mmol/L。很显然,刘女士已经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由于刘女士发现得比较早,所以才没有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其实,当血糖偏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皮肤瘙痒。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出现了皮肤瘙痒的症状,会选择隐忍,这样的话可能会耽误治疗。为了让大家对糖尿病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今天医者良言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相关的知识。
1.血糖高于正常值,就是糖尿病吗?不少朋友认为,血糖高于正常,就是糖尿病。其实,这种观点是不严谨的。
根据最新版的医学教材,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在3.9~6.1mmol/L之间,餐后血糖在4.4 ~7.8mmol/L之间。然而,并不是说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餐后血糖超过7.8mmol/L就是糖尿病。
如果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餐后血糖超过7.8mmol/L,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高血糖。
要想诊断为糖尿病,主要有3大标准,即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mmol/L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11.1mmol/L。只要满足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要求,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这里说的随机血糖,主要就是指在任意时间测量得到的血糖水平。与此同时,确诊糖尿病也不能仅靠一次的测量数据,需要多次测量血糖。
因此,血糖偏高有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不是糖尿病。这是因为,正常人也可能会在某种情况下出现血糖偏高的情况,比如一次性吃了太多的甜食、急性创伤、急性感染等。
2.身体2处发痒,可能是在暗示您,血糖已经“超标”了!❶耳朵痒:
如果人体内的血糖比较高的话,那就可能会引起耳朵瘙痒。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奇怪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主要的原因有3点。当血糖比较高的时候,它可能会随着汗液排出去,这会刺激皮肤而引起耳朵瘙痒。
另外,血糖偏高的话,可能会刺激耳朵的皮脂腺,进而产生很多油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的免疫力普遍低于正常人,所以容易发生耳部的感染。
因此,当出现耳部反复瘙痒,那就需要积极去医院明确原因,排查是否是血糖的问题。
❷皮肤发痒:
目前来说,糖尿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是,大量的调查显示,糖尿病的高发年龄主要是50岁以后。
对于50岁以后的人来说,他们的皮脂腺就容易出现萎缩的情况。皮脂腺萎缩以后,皮脂腺分泌脂肪的能力就会下降,这无疑会让皮肤变得更容易干燥,进而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
如果中老年人血糖偏高以后,那就更容易出现皮肤发痒的情况。这是因为当人出汗的时候,这些糖分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而这会刺激皮肤。皮肤表面的糖分增加,还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这无疑会增加皮肤感染的风险。
还有一点,有的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血糖控制得不好,所以就容易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在早期的时候,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皮肤瘙痒。
这就好比,我本身就比较缺钱了,并且钱还被人抢走了一些,那缺钱的程度肯定也是加重的。
这里需要注意,不少人即便血糖比较高,可能也没上述的这两点症状,甚至有些人一点症状也没有。对于大多数血糖偏高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出现尿频、口渴、体重下降、食欲增加、乏力等症状。当然了,出现了上述的症状,也不一定就是血糖偏高。这里说到这两个症状,只是提醒一下大家不要忽略身体发出的信号。
3.要想控制血糖的稳定,需要注意以下5点:❶控制饮食: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采取正确的饮食方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注意均衡、清淡饮食,还应该注意少吃或者不吃升糖指数偏高的食物。当糖尿病患者吃了升糖指数偏高的食物以后,血糖会快速飙升,很显然这并不利于控制血糖。
市面上出售的米和面都是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它们的升糖指数偏高。为了降低它们的升糖指数,我们可以在里面加入点杂粮,也可以适当减少精制米、面的摄入。#健康科普大赛#
对于那些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我们应该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这类食物主要包括稀饭、白粥、糯米饭等。
每天摄入的食盐应该控制在6g以内,每天摄入的油脂控制在25~30g。尽量采取健康的烹饪方式,比如蒸、煮、炖等,尽量避免油炸或者油煎。
❷坚持运动和控制体重: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可以增加能量的消耗,这对于控制血糖是比较有利的。
考虑到散步比较安全,而且还容易坚持,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把散步作为首选的运动方式。
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才行,每次散步的时间可以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运动的次数不低于5次。在运动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预防低血糖,可以在口袋里放点糖果。
减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这是因为肥胖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如果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那就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情况,血糖也就更容易被控制。#真知新坐标#
❸按时服用降糖药 监测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按时服用降压药是比较重要的。偏方、食补啥的,都不能取代降糖药,它们最多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很多人觉得,只要吃降糖药就能控制好血糖,这个并不一定的。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吃降糖药的时候,不注意一些生活上的细节,所以血糖控制得并不一定理想。因此,定期测量血糖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了解血糖的情况,可以及时对降糖措施做出调整。血糖控制得不达标,可能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但是这却在不知不觉之中危害我们的健康。#健康2022#
身体2个部位瘙痒,或是糖尿病信号,别以为是皮肤病
常阿姨今年52岁,平日里身体健康,人也格外开朗,总是笑嘻嘻的。
近段时间,常阿姨觉得身上总是发痒,还以为是湿疹,就自己买了药涂抹,结果过了几天症状却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了,甚至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实在难以忍受的常阿姨,便在女儿的陪同下到了医院检查,结果却被告知她的瘙痒并不是皮肤病,而是糖尿病引发的。
问诊后才知道,原来常阿姨不光身上痒,最近还总觉得口渴,其实这些都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如果总是口渴、明显消瘦或者有瘙痒症状,最好及时就诊排查!
很多人印象中觉得患了糖尿病后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这些“三多一少”的症状,认为有这些症状才是糖尿病。
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陈泉峰介绍:糖尿病患者除了上述一些症状外,还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水疱、化脓、溃烂等一些皮肤问题。
那糖尿病患者为何会皮肤瘙痒呢?
主要原因是血糖高导致了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皮肤状况异变,皮肤黏膜总是缺氧、脱水、营养不良,皮肤弹性变差,皮肤神经末梢痒阈值降低,一些轻微的刺激都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症状。
糖尿病患者如果总是皮肤瘙痒而置之不理,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症状加重,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周晓博介绍:糖尿病患者的瘙痒多出现在腋下和大腿根儿两个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易出汗,很容易出现感染,一旦细菌、真菌繁殖就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症状。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陶小华和主治医师丁杨指出:除了瘙痒症状之外,血糖高皮肤还可能会出现褶皱处变黑、皮赘、小腿前长斑、出现水泡、感染及环状丘疹等症状。
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难免会自己多想,毕竟有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可能是癌症的预警。即使是皮肤瘙痒,都可能是癌症在作祟。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潘战和指出:皮肤瘙痒确实可能是癌症引起的,但多数情况下皮肤瘙痒首先考虑是皮肤病或过敏性疾病所致。
当然,皮肤瘙痒也要警惕是这四种癌症在作祟!
1、肝胆胰的恶性肿瘤
肝功能异常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变多,从而出现黄疸、皮肤瘙痒等症状。
2、脑部恶性肿瘤
脑部患癌后,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导致身体脑外部位出现异常瘙痒感。像如果鼻腔无故瘙痒,并伴有呕吐、视力障碍、耳鸣等症状,就要警惕脑部肿瘤。
3、皮肤恶性肿瘤
患有皮肤黑色素瘤、皮肤癌、皮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也可能引发皮肤异常瘙痒,一定要尽快就诊。
4、直肠肛管癌
患上直肠肛管癌后,肛周会有瘙痒症状出现,同时还会有肛肠坠胀感等症状。
那癌症引发的皮肤瘙痒和普通瘙痒有什么区别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肿瘤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康静波表示,癌症所致的皮肤瘙痒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 突然发生的顽固性瘙痒症状;
- 皮肤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 与气候无关;
- 用止痒药物效果不佳。
不少老年人都有全身瘙痒症状,总是感觉胳膊、后背、腿上到处都痒,时不时就得让挠一挠。其实,老年人的皮肤瘙痒症状,预防更为重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老年内科郝靖欣、刘慧琳提醒:老年人为了预防皮肤瘙痒,要做到下面几点!
- 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全面,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 合理清洁卫生,避免过度清洁、洗澡过于频繁。
- 做好皮肤保湿,洗完澡后可以用保湿乳来擦拭皮肤。
- 床品和衣物要用纯棉的,以减少皮肤瘙痒风险。
一提到身上瘙痒,很多人都会想到皮肤病,确实多数的瘙痒考虑是皮肤病,不过皮肤瘙痒也可能是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信号。必要时要及时就诊排查,老年人的皮肤瘙痒预防更为重要。
参考资料:
[1]《痒痒痒!!糖尿病患者皮肤瘙痒如何预防?如何治疗?》.丁香园内分泌时间.2022年04月02日
[2]《皮肤瘙痒,竟暗藏肿瘤!这些可能是疾病信号,千万别不当回事》.科普中国.2019年01月07日
[3]《体内有癌,皮肤先知?出现这9种变化重点留意,千万别拖!》.健康时报.2022年10月25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