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用代糖(糖尿病代糖有哪些)
糖友们,代糖可以放心吃么?
甜品深受大众喜爱,除了味蕾上的享受,进食甜品后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也是让我们对甜品“欲罢不能”的原因。
可对于糖友而言,这份“甜蜜的追求”似乎成为一种奢望,想吃却不敢吃的心情难以诉说。对于追求减重的人来说也是同样的折磨。
于是,“代糖”越来越多地涌入人们视野中,宣称“减肥人群不必再忌讳,代糖0热量”“更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糖类,血糖稳稳的”……
那么,“代糖”是什么?真的不会影响血糖吗?对健康有危害吗?哪种代糖更好?……
今天我们就来一一为糖友们解惑。
“代糖”与“糖”的区别?
说到“糖”,大家肯定不陌生。糖作为一种重要的调味剂,被广泛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糖的危害越来越受大家重视。对于糖友,糖会导致血糖的波动以及增加额外的能量摄入,不利于血糖和体重的控制。
于是“代糖”应运而生,作为一种非糖类甜味剂来取代食品中的“添加糖”。
代糖有哪些种类?
目前市场上代糖的种类很多,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可以按其来源将其分为三大类。
▍天然甜味剂:菊粉、甜菊糖苷、索马甜、罗汉果甜苷等。
取自天然植物,安全性相对人造甜味剂较好。一般名字里面带有植物名称的大都是天然甜味剂。
▍糖醇类甜味剂:山梨糖醇、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等。
将糖的一些结构进行改变,成为“半糖半醇”的结构。糖醇类热量比糖类低,甜度接近于糖,对于血糖的影响也较小。
▍人工合成甜味剂:阿斯巴甜、糖精、安赛蜜、纽甜、三氯蔗糖等。
人工化学合成或者是改造的具有甜味的化学物质。
甜度非常高,甚至是普通糖类的几百倍的甜度,只要添加很少的量有很高的甜味。但是对于其安全性至今存在着争议。
代糖对健康有无影响?
“代糖”对于健康的影响,争论不止。目前有关代糖的研究揭示其可能存在一些健康隐患。
●British Medical Journal上发表的一项系统回顾研究对56项观察性和干预性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表明:
目前缺乏可靠证据证明非糖甜味剂(代糖)对健康有明显益处,甚至可能有潜在的不良影响。要阐明其对健康的影响,仍需大规模干预试验和长期追踪研究。
对于人造甜味剂,长期食用可能会影响我们的肠道菌群健康,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甚至还会影响我们的饮食行为,让我们对甜味更加“上瘾”,想吃更多的甜味食物。
●Diabetes Care上发表的一篇涉及近20万人的队列研究表明:
每天摄入人工甜味剂饮料增加0.5份,与其随后四年内2型糖尿病风险上升18%相关。
去除人工甜味剂,而如果每天将摄入的含糖饮料用水、咖啡、茶等代替,其与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2%~10%相关。
既然这些研究都提示了代糖的潜在健康风险,是不是就说明不能食用“代糖”甜味剂了?
并不是。但代糖类食物也需要有节制,不能因为其“无糖”而大量长期食用!可以适当用一些甜味剂替代蔗糖、蜂蜜、糖浆等这些糖。
更重要的是学会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减少“甜食”的摄入,更不能寄希望于用“代糖”来控制血糖。
哪些代糖相对安全?
优先选择天然来源的甜味剂,尽量避免选择人工合成类甜味剂。
因此,我们推荐糖友优先选择天然来源甜味剂:菊粉、罗汉果甜苷、赤藻糖醇、木糖醇。
●菊粉:来源于洋姜、菊苣,不仅是一种天然甜味剂,还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是添加在食物中的益生元之一,具有促进肠道菌群健康、缓解便秘的功效,不过甜度不高。
●罗汉果甜苷:取自罗汉果,罗汉果作为中药已有数世纪的历史,其甜度是蔗糖的300倍,也是糖友一种较为理想的甜味剂。
●糖醇类甜味剂:常作为肥胖、糖友的天然甜味剂来源,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认为糖尿病人群可以适量食用糖醇类甜味剂。
选择“无糖”食品需注意哪些问题?
糖友选择无糖食品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阅读营养标签。
“无糖”食品,可能仅仅是不含“添加糖”而已,其中的碳水化合物(淀粉、面粉)等也会对我们的血糖造成影响,过量摄入,能量“超标”,一样会引起血糖的升高。所以糖友们不要被“无糖”的表象所迷惑哦。
其次,通过阅读食物配料表,了解其所添加的代糖成分,尽量选择天然来源的代糖产品。
最后再次提醒糖友,代糖不是减肥药、更不是降糖药,不要因为其热量低血糖影响小而随心所欲无节制食用,理性看待,适量食用!
作者 | 营养科 施咏梅 杨诗晗
无糖≠健康 糖尿病人吃代糖需谨慎
小甜是个甜食爱好者,然而又担心糖分带来的健康“隐患”。为了健康,她选择甜而无糖的“无糖”食物。那么,这些无糖食物真的无糖吗?能预防糖尿病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黄珊主任医师表示,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无糖食品(指一些在食品加工中没有添加蔗糖,而采用代糖来增加甜味的食品)大都是由精制米、面粉做的,如无糖饼干、无糖面包等,其实这些都是血糖生成指数非常高的食品,进食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血糖,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大量食用,也不能预防糖尿病。
生活中,有些糖尿病患者会选择木糖醇、甜味素作为白砂糖的替代。对此,黄主任介绍,代糖不会像糖一样使血糖飙升,所以对于糖尿病人相对安全,是很好的糖替代品,不仅能控制糖的摄入,还能满足对甜食的渴望,非常受糖尿病人的欢迎。
代糖主要有3大类:天然甜味剂、糖醇、和人造甜味剂。然而市面上大部分代糖产品使用的都是人造甜味剂(如阿斯巴甜),这些甜味剂自然界中并不存在,而是通过化学合成的具有甜味的化学物质,哪怕是既不升高血糖也不变成热量的高效甜味剂,也可能具有刺激食欲、促进肥胖的作用,过量摄入后可能引起腹泻,也会加重肾脏负担,改变肠道菌群,影响健康,因此不推荐大量摄入人造甜味剂。而糖醇或是天然甜味剂则是相对健康的选择,例如木糖醇、罗汉果甜苷、甜叶菊、菊粉等,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摄入解解馋。
此外,有些糖尿病患者在食用甜食后选择增加胰岛素的剂量。黄主任强调,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的剂量是在固定饮食的情况下根据血糖调整的,她建议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定时定量进食水果或甜食,调整长期胰岛素应用剂量。如果患者不控制饮食,在食用甜食后选择增加胰岛素的剂量,容易造成血糖波动。而如果胰岛素剂量增加过量,甚至有低血糖的风险,对糖尿病人来说低血糖的危害更大,即使没有低血糖,血糖上下波动大,更易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就失去了胰岛素治疗的意义。若特殊情况偶尔进食甜食,也可通过监测血糖,餐后运动的方式减少血糖波动。(高媛)
想控糖的年轻人 你真的了解代糖吗
时下,年轻人的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例如熬夜刷剧、常喝奶茶、喜食油腻、久坐不动、不爱运动等,让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既往老年群体高发的疾病正在不知不觉地盯上他们。
为了不让糖尿病等疾病“提前”找上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养生,把控糖、控油挂在嘴边、记在心上,但是甜味的诱惑又让戒糖、控糖成了一件难以坚持的事情,这就使得与天然糖有着相似口感,却不被人体吸收,不进入血液循环,更没有热量或热量极低的代糖,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不二选择。
尤其到了夏天,代糖食品既有糖的甜味,又能减少能量的摄入,让很多年轻人似乎无须再为吃糖这件事心存负担了。然而,选择代糖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代糖食品又该如何合理选择呢?
代糖又被称为甜味剂,是可以为食物增加甜味的一类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在过去的100多年间,甜味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日常食品和饮料中。比较常见的甜味剂有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安赛蜜、纽甜等。根据来源,甜味剂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的;根据能否产生能量,可分为营养型和非营养型。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价格低廉、性价比高,因此市面上大多数代糖食品是以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为主要组分生产的。
代糖不是糖,为什么吃起来也会有甜味呢?人之所以能够感觉到甜味,是因为甜味物质与舌头味蕾上的甜味受体发生了化学反应,甜味受体向大脑发出信号,这样我们就感觉到甜味。
代糖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这是一些空间结构和普通糖类似的物质,能与甜味受体结合,所以舌头也能感受到甜味。代糖与甜味受体的结合能力比糖更强,因此甜度可达糖的几十、数百,甚至数千倍。要达到和白砂糖相同的甜度,食品中只需要添加极少量的代糖,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食品的能量。
常见的阿斯巴甜,它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是由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缩合而成,阿斯巴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
吃代糖能控制糖的摄入吗
几乎所有的非营养型甜味剂在人体内的分解产物都不含葡萄糖,且不直接参与胰岛素的分泌,所以理论上来说,非营养型甜味剂并不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从这点看,似乎控制了糖类摄入。然而,长期食用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并不代表真的能够控制对糖的摄入。因为代糖并不能让你放弃甜食,对甜味的渴望虽然可以通过代糖满足,但反而会产生因为吃了代糖就可以肆无忌惮多吃其他东西的代偿心理,导致摄入更多的食物,从而引起肥胖。
代糖对人体会产生哪些影响
代糖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虽然代糖本身不产生任何能量,但是长期过多摄入代糖可能对人体产生如下不利的影响:
第一,经常食用代糖会影响体内激素分泌。代糖具有比一般糖类更高的甜度。当人体摄入代糖,大脑会误以为身体摄入了大量糖,于是开始分泌胰岛素。然而,当胰岛素集结,却没有等到预想中的葡萄糖。久而久之,机体对分泌胰岛素的信号越来越迟钝,细胞也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脂肪分解减少、合成增加,于是出现体重上升、血糖升高,导致肥胖、糖尿病等。
第二,研究发现,部分代糖食品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寄居在肠道中的菌群需要一个稳定的肠道环境以维持生长,对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也有一定帮助,一旦用代糖食品取代碳水化合物和葡萄糖,那些需要通过利用葡萄糖来维持自身生长的菌落会被杂菌取代。长此以往,肠道内的正常菌落环境就会遭到破坏,随之出现便秘、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
第三,代糖可能与癌症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有研究显示,食用大量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尤其是软饮料中常用的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的人患癌风险增加。《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JAMA Internal Medicine)发表过一项超过45万人的跨国研究,该研究提示,经常喝软饮料的人群(每天摄入量大于500毫升)与喝得最少(每月少于1杯,约250毫升)的人群相比,总死亡率高17%。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含人工合成甜味剂的饮料的影响程度更大。
代糖能敞开吃吗
代糖并不等于无糖,不能毫无节制地敞开食用。目前市面上合格的代糖食品,虽然添加的代糖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并不是可以长期大量食用的健康食品。对代糖,我们要有科学理性的态度,适度食用。对于一些特殊人群,代糖还是比较不错的选择。如对甜食非常渴望的糖尿病患者,适度的代糖可以帮他们解馋,满足生活幸福感需求。不过营养性的代糖,如木糖醇,也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虽然对血糖影响不大,但吃多了也会带来健康风险,糖尿病患者还是不能多吃。
如何选择代糖食品
阿斯巴甜经过人体消化,最终会转变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正常饮食状态下不会对人体有过多负面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苯丙酮尿症患者不能摄入苯丙氨酸。孕妇和儿童抵抗力较差,且需要补充足够营养以维持免疫力和身体健康,因此这两类人还是尽量不用或者少用代糖。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天然非营养性代糖,比如甜菊糖、罗汉果苷等,都是相对安全的。天然型代糖是从植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甜味成分,安全性更高,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度食用。
总而言之,吃甜味食品可以舒缓心情,可以让人感到愉悦,提升幸福感。吃点甜品,或者偶尔尝试代糖食品或饮料都是安全的,但过犹不及。对于“甜味伴侣”代糖,要客观看待,适度、科学食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钟旭 王卫庆)
来源: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