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哪型多(糖尿病哪种类型多)

央视新闻 0
文章目录:

央小新小百科|糖尿病的1型、2型和并发症

据统计

2021年,全世界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其中大约90%为2型糖尿病

你知道糖尿病1型和2型之间的区别吗?

糖尿病容易引起哪些不良后果与并发症?

《央小新小百科》下集

带你一探究竟!

戳视频↓

这些问题的答案

你get了吗?↓↓↓

胰岛素抵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靠的“外援”是什么?

糖尿病复杂多样的并发症有哪些?

据统计

2021年,全球糖尿病导致大约670万成年人死亡

平均每5秒钟

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

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

第二大“健康杀手”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要早早提上我们的健康日程

远离“甜蜜负担”

共同面对这场全人类的

抗“糖”挑战!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策划丨何芊漪

编导丨陈毅

脚本|周佳艺

分镜设计丨周佳艺 朱灵萌

动画合成|郑瑞

统筹|刘莹 戴广宇 武贺

顾问|武曦蔼

糖尿病是1型还是2型,年龄并不是“金标准”

很多人会觉得2型糖尿病是大人得的,1型糖尿病是小孩子得的,这种根据年龄来简单粗暴划分并不准确。在江苏省人民医院2019年第十三届南壹社“5G夏日创造营”里,就有一对父女同患1型糖尿病,确诊时间不过相隔几个月而已。

该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涛提醒,判断糖尿病是1型还是2型,年龄并不是“金标准”。另外,靠症状来诊断疾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迟了,现代医学已经完全可以提前从“数据”来判断疾病,因此规律的体检不能少。

在南壹社“5G夏日创造营”里,有一对情况比较特殊的父女,陈先生和女儿雯雯(化名)。陈先生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是在2018年1月份。

“回家没多久,我就发现雯雯也不太对劲,喝水特别多,上厕所也多,于是带她去医院查了一下,几个月后女儿也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陈先生说,雯雯马上升小学二年级,年龄小还不太懂病情,有时候看同学吃饭吃得香,什么都想吃一下。确诊1型糖尿病后,雯雯必须开始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一天要打上四针,饮食也必须要控制,于是陈先生在学校旁租了间屋子,由奶奶来专职照顾她,也方便帮雯雯注射胰岛素。

“很多人觉得2型糖尿病是大人病,1型糖尿病是小孩病,其实两者并没有那么界限分明。”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涛告诉记者,他曾经遇到过打了17年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省人医确诊其实是2型糖尿病,17年的胰岛素其实都“白打”了。

而在青少年中,10岁以下的糖尿病患者确实是1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但是10岁-20岁之间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现在2型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他就曾遇到过15岁的少年,体型很苗条,看着像1型糖尿病,最终证实是喝糖水饮料给喝出来的2型糖尿病,改变生活方式后,血糖也回去了,不用到注射胰岛素的地步。

“要最为准确地判断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得测胰岛功能、做免疫和基因检测。(杨彦)

约35%的发病率,超半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正被这个疾病威胁!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最主要的

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也是糖尿病患者中

最为常见的肾脏疾病

在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中

90%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

而临床研究发现

大约半数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

一定程度的肾脏疾病

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病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

在糖尿病病友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约为34.7%。

而一旦发生糖尿病肾病,就有可能发生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发展进程较为缓慢。

早期为微量蛋白尿,随后发展为持续性蛋白尿,但此时患者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尿中泡沫多。

随着肾脏损害进一步加重,将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肾性高血压、水肿等症状。

最后病情进展至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需要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

糖尿病肾病早期具体有哪些症状呢?

1

泡沫尿

正常新鲜尿液为清澈透明、淡黄色的,这是因为尿液的表面张力很低,较少形成泡沫。

而尿中糖分、蛋白的增加,会使得液体表面张力升高,尿液张力升高,从而出现泡沫尿。

糖友们一旦排出经久不散的泡沫尿,应尽快到医院检查尿常规,排除泌尿系感染后做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2

水肿

当发生糖尿病肾病时,由于通过双肾的血流较少,肾脏缺血、缺氧,使肾素增加,导致肾小管对水和钠的吸收增加,使组织间隙的水增加,从而引起水肿。

随着病情的发展,由于尿中蛋白增加,导致血中的蛋白减少,也会引起浮肿。

3

血压不易控制

当糖尿病病友出现高血压或在口服多种降压药后血压还不容易控制时,要警惕糖尿病肾病。

因为并发肾病时,由于水钠潴留及一些激素的分泌,会引起血压升高。

血压高不容小觑,血压控制不好,也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损害。

糖尿病肾病需要控制血糖吗

血糖是引起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根本原因。

糖尿病肾病早期,严格控制血糖,不仅可使增高的肾小球滤过率恢复至正常,而且还可使轻度增高的微量白蛋白尿逆转至正常范围,阻止部分早期肾病进展为糖尿病肾病。

即使在临床蛋白尿期和肾功能不全期,严格的血糖控制也有利于减慢肾功能恶化的速度。

因此,积极地血糖控制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的措施。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应遵循个体化。

一般糖化血红蛋白≦7%,中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标准建议为7%-9%。

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可能不准确,因为慢性肾病患者的红细胞寿命缩短,糖化血红蛋白可能会被低估。

需要做哪些检查

要想预防或早期治疗糖尿病肾脏病变,一定要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每年都要进行筛查,检查项目如下:

病程大于5年的1型糖尿病以及所有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每年一次筛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CAR)。

所有成年糖尿病患者不管UCAR如何,每年需要至少检查一次血清肌酐,并用血肌酐估算GFR(肾小球滤过率)。

如发现UCAR异常,需要在3-6个月内再重复检查2次,如果3次中UCAR有2次升高,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便可做出诊断。

更多的糖尿病科普、线下讲座活动

尽在糖友家

这些肉类,糖尿病人务必避而远之!

糖尿病人的噩梦(糖尿病足)的预防

那些日常小习惯却是控糖大忌!

♥戳以上链接直接浏览♥

本文来源:糖尿病之友、健康时报

编辑:江瑾然 图片来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