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肾什么症状(糖尿病肾会出现什么并发症)

经方中医张国海教授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身体这3大表现,证明肾脏已经开始病变了,别拖了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变虽然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痛感,但仍然会有一些警示信号。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三种身体变化,这可能是肾脏开始病变的信号,应当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1、尿液中出现泡沫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肾主收藏。若肾气不固,不能有效收藏精微物质,这些物质就可能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尿蛋白升高,形成蛋白尿。此时,患者会发现尿液表面有持久不消的泡沫,尿味重且尿液浑浊,这些都是肾脏病变的典型症状。

2、心前区不适感

中医认为心与肾相互依存,肾阳虚弱会影响心阳,导致心气不足,血液运行不畅,可能会引起心脉瘀阻。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心悸、胸闷、胸痛、呼吸急促等症状,这些可能是心衰的早期信号。

3、身体出现浮肿

肾为水脏,掌管着体内水液的代谢。若肾气亏损,不能正常代谢水液,就可能导致水液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常见的水肿部位为面部和下肢。糖尿病患者若发现这些部位出现水肿,应警惕肾脏病变的可能。

病例分享

曾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忽视了尿蛋白升高的问题,后来出现双脚浮肿,常感腰酸体乏,最终确诊为肾脏病变,尿蛋白高达四个加号。患者舌质红,苔薄白,脉象沉细,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

在治疗上,我运用黄芪、党参来补气,生地黄、山茱萸滋补肝肾,芡实健脾益肾,山药、茯苓养阴健脾,泽泻、菟丝子、金樱子固精补肾,利尿消肿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治疗后,患者的下肢浮肿明显消退,体力有所恢复,继续治疗直至尿蛋白指标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糖尿病肾功能受损有哪些症状表现?中医是怎样辨证用药治疗的?

糖尿病肾功能受损,俗称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肾脏结构和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其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随着病情的发展,一系列明显的症状会逐渐显现。了解这些症状,并适时采取中医辨证治疗,对于延缓病情、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糖尿病肾功能受损的症状表现,具体如下;

1,蛋白尿:糖尿病肾病初期,患者可能会在尿液中检测到微量蛋白,这是肾脏受损的信号。随着病情恶化,蛋白尿会逐渐加重,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表现为尿液表面浮现泡沫。

2,水肿:由于肾脏调节水分和钠盐的能力下降,患者往往会出现水肿,首先出现在眼周或下肢,随后可能遍及全身。这种水肿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限制日常活动。

3,高血压:糖尿病肾病常伴随高血压,因为肾脏无法有效排除体内多余的钠和水,导致血容量增加,进而引发高血压。高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形成恶性循环。

4,肾功能减退: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小球滤过率逐渐降低,肾脏排毒功能减弱。这会导致血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升高,表明肾脏功能已经受损。

5,贫血:晚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出现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这是因为肾脏分泌的促进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影响了红细胞的生成。

6,电解质紊乱:在糖尿病肾病晚期,患者可能出现血钾、血钙等电解质的紊乱,导致肌肉无力、抽搐、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注重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证型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1,阳虚型:表现为水肿严重、尿少、四肢不温等症状。治疗以温阳利水为原则,常用真武汤、济生肾气丸等方剂,通过温补肾阳、利水消肿来缓解症状。

2,气虚型:患者常感疲倦无力、胃口不佳、腹胀腹泻等。治疗以补气为主,多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旨在增强脾胃功能,提升机体正气。

3,阴虚型:虽然水肿不明显,但患者常有尿多、口干、手足心热、夜有盗汗等症状。治疗以滋阴为主,常用六味地黄丸等方剂,滋养肾阴,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4,气阴两虚型:此型患者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阴虚的症状。治疗需兼顾益气养阴,常用参芪地黄汤等方剂,既补气又滋阴,以达到全面调理的目的。

5, 脾肾两虚型:患者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食少纳呆等。治疗以健脾补肾为主,常用肾康合剂等方剂,通过健脾益气、补肾填精来增强体质。

此外,中医还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灵活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对于伴有血瘀的患者,可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对于水湿内停的患者,则需加强利水消肿的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注重辨证施治,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旨在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需要注意,中医治疗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是中医教授何学红,大家有肾脏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糖尿病一旦并发肾病,这些症状就少不了,千万不能拖!!

最近门诊接诊了一个38岁的青年男性,因为浑身乏力,出现恶心呕吐以及食欲下降等表现,过来看病,在检查完肝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血常规、腹部超声后,竟是肾功能衰竭,确诊为尿毒症。

38岁的青年男性,为什么会出现尿毒症呢?

后续经过检查和问询,明确是糖尿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告诉我,十年前就血糖偏高,但没有什么症状,也就没当一回事,更没有定期复查,监测血糖,没想到十年后双肾就”报废“了...

糖尿病是如何引起肾衰竭?

糖尿病引起肾脏损害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 血糖控制不佳,末梢循环受到影响,形成大量微血管病变,导致肾小球硬化,影响肾脏血供,最终导致肾脏损害。

二、 血糖控制不佳,大量糖基化终末产物或者氧化应激导致肾脏血管内皮损伤,影响肾脏对蛋白的屏障功能,最后形成大量蛋白尿,影响肾功能。

三、 血糖波动,血糖变异性引起肾脏氧化应激和各种炎性因子反应,炎性因子对肾脏毛细血管和整个肾脏组织损害,加重肾脏破坏,加重尿蛋白排泄,最终导致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前期症状

预防糖尿病肾病,首先要了解它的早期信号,以下六个信号,可能是你的肾在向你求救,千万别忽视了!

一、 出现泡沫尿

小便泡沫≠糖尿病肾病,但糖尿病肾病会有小便泡沫,如果出现了小而密的尿泡沫,并且小便泡沫久久不散,伴随夜尿增多、尿量异常等,要及时去医院做肾脏筛查。

二、 眼底异常

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眼病都是属于微血管并发症,眼睛有问题,肾脏往往也“逃不掉”,肾脏是个“哑巴器官”,出现轻度受损也不会有明显症状,如果出现视力模糊、眼底出血,就去查查肾吧。

三、 异常水肿

血液中大量蛋白丢失,久而久之会引起低蛋白血症,通常会出现水肿,常见于小腿、大腿、臀部及眼睑、面部等部位。

四、血压偏高

糖尿病肾病有可能引起高血压症状,因为肾脏动脉血管的狭窄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异常,水钠潴留的出现,血压会逐渐升高。

五、 出现贫血

肾脏受损后,红细胞生成不足,就会出现肾性贫血,外在常表现为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以及嘴唇、指甲白无光泽等症状。

六、 胃肠道不适

肾功能减退后,代谢废物排除较少,留在体内蓄积,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刺激胃肠道粘膜,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肾衰竭?

一、糖尿病患者预防肾病

1.控制血糖: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降糖药物等措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2.控制血压和血脂:高血压和高血脂会加重肾脏负担,增加尿毒症的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低盐饮食、适当的运动和降压、降脂药物等措施控制血压和血脂。

3.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定期进行肾脏功能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肾脏损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预防尿毒症的发生。

4.合理使用药物:一些药物,如抗生素、止痛药等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科普吧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