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眼底病变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严重吗)

九派健康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这几种眼底疾病,严重的可致失明!

【来源:半岛新闻客户端】

我国2021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糖尿病影响着全国1.4亿的患者。它是一个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我们的健康。除了糖尿病本身,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同样严重。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约有670万人因糖尿病并发症离世。而在糖尿病的并发症中,糖尿病相关眼病不仅会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致失明。近日,记者采访了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眼底病科副主任马修彬,与大家探讨糖尿病相关眼部的问题。

女孩10岁确诊糖尿病,13年做了4次激光手术

“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越来越趋向年轻化。我们接诊的有糖尿病相关眼病的患者中,年龄较小的仅有10岁。”马修彬告诉记者,安安(化名)今年23岁,10岁那年因眼部有炎症来就诊,经检查,发现是前葡萄膜炎。“这是一种免疫性的疾病,所以我当时推荐她去做一下免疫相关检查。后来她确诊有糖尿病,而且这些年血糖情况一直很不稳定,出现了糖尿病相关眼病,已经做了4次视网膜光凝术了。最近来就诊时,发现她眼睛有黄斑水肿,也要进一步治疗。”

马修彬表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我国已约有3700万人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且糖尿病史10年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约为50%,超过20年的患者患病率几乎为10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通常会引起患者双眼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变色、飞蚊症、夜视能力差、视觉中心出现黑点或空白点甚至突然失明等。这种病共分为6期,较轻的患者往往会有视网膜出血等情况,通过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可以恢复的;但在4期以后的患者,往往会伴随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症状,不但难以恢复,控制发展也比较困难。”

那么,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如何治疗?马修彬表示,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玻璃体内注射药物,这种方法能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水肿吸收。第二种方法是激光光凝治疗,它能降低视网膜氧耗,防止新生血管的增生,阻止病变范围扩大,延缓病情恶化。第三种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对于不吸收的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膜、视网膜脱离等情况,需要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一旦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做定期检查至关重要。而早发现、早治疗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最好防控方式。”马修彬说。

把饮料当水喝,小心糖尿病性白内障找上你

马修彬表示,白内障也是糖尿病患者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是指,我们眼球里的一个叫“晶状体”的结构发生了混浊。“我们眼睛中的晶状体,就如同是一架照相机的镜头,可以帮助人的眼睛调整焦点。如果晶状体出现了混浊,就会阻挡光线进入眼内,引起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正常人一般过了60岁,会有白内障的情况,但糖尿病患者患白内障的时间通常会提前至45岁之前。相形之下,糖尿病性白内障,一般为双眼发病,而且发病相对迅速,数月、数周、乃至数天晶状体就会完全浑浊,多发生在血糖没有控制好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

马修彬表示,日常生活中,不少年轻人把饮料当水喝,这会过度消耗身体的胰岛功能,引发糖尿病。“临床上我们发现,这种情况一般很难早期发现。而且不少年轻人自制能力差,哪怕发现了,也无法做到很好地控糖,所以糖尿病性白内障会发展得很快。如果白内障不及时治疗,第一是会增加手术难度;第二是白内障会影响眼底的检查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若不及时治疗眼底病变,视力会降低甚至于失明,而这种病情导致的结果是不可逆的。”马修彬说。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筛查眼底,早发现早治疗

采访中,马修彬建议广大市民,Ⅰ型糖尿病患者,自发病5年内必须进行第1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决定后期眼底复查时间或到眼科进一步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确定诊断后尽快进行首次全面的眼科检查,筛查眼底病变,如果没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建议每年检查1次;如果已经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则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级标准,缩短随访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马修彬建议市民应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合理应用降血糖药物;健康饮食,少吃油炸、淀粉类食物,多吃蔬菜、高蛋白食品;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定期进行眼健康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半岛全媒体记者 江海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协和医生说|糖尿病患者应警惕视网膜病变!

前几天,孙先生来到门诊,他焦虑地说:“医生,我患糖尿病已经10年了,血糖控制得不好,半年前我发现视力下降,以为是老花眼就没理会。前阵子两只眼睛突然看不见了!医生,怎么突然会发展这么快?我该怎么办?” 经过详细的眼科检查,孙先生的双眼已经发生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因为之前没有定期检查眼底且患病后也没有及时治疗,才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到医院检查眼底,否则延误了治疗时机,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盲!今天是全国爱眼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专家就来为您讲一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复杂、严重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并发症可导致眼、脑、心、肾、神经、足等损害,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糖尿病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眼底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平均每3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机率越大。此外,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病,加上不好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机率也会增加。

糖尿病是如何导致视力下降的呢?

人的眼睛就像是一台超精密的照相机,视网膜是这台照相机的感光元件,位于眼底的最内层,感光元件在黄斑的密度最高。如果眼睛这台照相机的感光元件也就是视网膜被破坏了,成像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其中包括视网膜微血管的周细胞发生坏死,内皮细胞变薄,血管内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血管内的液体成分渗入组织中,引起视网膜病变。当损害严重,发生较大面积的毛细血管闭塞缺血时,视网膜就会产生新生血管,而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反复玻璃体积血、机化,最终就会导致视网膜脱离。

下面几张图片展示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轻到重的发展过程,临床上通常按病情严重程度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及增殖期。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病变进一步发展,可有视力下降、眼前漂浮物、视物变形、闪光感、视野缺损等表现。有不少患者错过了早期的治疗时机,就诊时已经发展到了增殖期,甚至发生了视网膜脱离或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严重影响视力预后,最终导致失明。

刚刚提到黄斑是眼睛这台照相机感光元件最密集的部位,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也经常合并黄斑病变,视网膜血管的渗漏和出血发生在黄斑时会出现黄斑水肿,这也是影响患者视力的重要原因。

如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首先,为尽早发现眼底病变,在确诊糖尿病后应及时检查眼底,此后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随着人工智能在医学的应用逐渐深入,眼底筛查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如果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稳定或者眼底筛查发现可疑病变,建议来眼科进行散瞳后眼底检查,并根据病情缩短检查的时间间隔。

一旦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根据医嘱和病变严重程度定期复查眼底。发现眼底异常,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改善黄斑水肿。治疗方法包括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药和玻璃体切除术,具体的治疗方法因病情而异,需要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当然,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光需要针对眼睛治疗,治病求本,最关键的还是控制血糖,同时控制血压、血脂,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等。

是不是血糖控制好了,就一定不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发展,但是不能杜绝其发病,因此即使血糖控制得很好,也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没有视力下降也会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吗?

医生诊断该疾病时主要依据眼底状况,患者的视觉症状只是一个参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不累及黄斑时可以有很好的中心视力,甚至有的患者已发展到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仍然很好。因此不能简单通过视力来判断是不是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治愈么?

就像糖尿病不能治愈一样,目前的医学水平并不能治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只能最大限度地延缓病程进展。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仍然非常必要,可以尽量保留有用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关系到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通过今天的介绍,希望广大糖尿病患者能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希望您别忘记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千万不要等到视力已经下降,出现症状再去就医。

糖尿病患者应警惕眼底病变!

岳阳广电全媒体11月7日讯(通讯员/方芳)糖尿病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之一,据医学统计,202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5.37亿,而在我国,这个数字达到了惊人的1.41亿,占全球的26.26%。预计到2045年我国患病人数可能达到1.74亿。岳阳爱尔眼科医院眼底病科主任刘祥明提醒:血糖高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更可能引发严重的眼部病变,最终导致失明。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控制血糖、定期做眼科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的严重性不容忽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微血管受损,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眼部问题。早期,患者可能仅出现视力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被忽视或误诊为其他眼部疾病。随着病情的进展,视网膜可能出现出血、渗出、新生血管形成等严重病变,最终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使患者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刘祥明主任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患者的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长期高血糖状态会破坏视网膜血管壁,导致血管渗漏、出血,进而引发视网膜增殖、黄斑水肿、玻璃体积血等严重后果。此外,糖尿病还可导致眼部其它结构如晶状体、角膜等的损害,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视力。

(正常眼底照片)

(糖尿病视网膜变形眼底照片)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守护视力?

面对糖尿病眼部病变的威胁,刘祥明主任建议糖尿病患者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致盲风险:

一、严格控制血糖。这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确保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糖尿病患者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眼部病变。眼科医生可通过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眼底照相等手段,对患者的眼部健康进行评估。

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习惯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眼部病变的风险。

四、及时治疗眼部病变。一旦发现眼部病变,患者应立即就医,根据病情接受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此外,刘祥明主任还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密切关注眼部健康变化。一旦出现视力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检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疗眼部病变,以降低致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