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肚子痛糖尿病(肚子疼糖尿病)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友肚子疼,医生提醒:可能不是胃肠炎,而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最近科室收治了一名年轻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因为肚子疼被误诊成胃肠炎,直到她昏迷入院,才被发现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什么会引发肚子疼,如何自己识别是否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本文为你一一解答。

病例分享

李某某,女,25岁,因“腹痛1周,意识障碍8小时入院”。

患者1周来出现腹痛,伴恶心、呕吐,在当地诊所就诊,按“急性胃肠炎”治疗,症状无好转,伴口干及多饮症状。

8小时前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昏迷不醒急诊入院。

入院后经检查,随机血糖30mmol/L, β-羟丁酸18mmol/L(正常值0.03-0.26 mmol/L),明显升高;动脉血气PH值为6.9(正常值7.35-7.45),明显降低。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Part1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加,引起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通常病情危重,需要及时诊断与治疗,否则会危及生命。建议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要学会如何预防及早期识别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Part2

如何早发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不同阶段,常表现为不同症状:

01

早期

表现为糖尿病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下降症状的加重。

02

中期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同时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血压下降、腹泻等,呼吸可呈烂苹果味。

03

晚期

晚期可出现意识改变、脱水、昏迷、休克,从而危及到生命,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导致死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很重要,糖尿病患者一但出现糖尿病症状明显加重或者血糖明显升高(超过11.1mmol/L),应当尽早到医院诊治。

Part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什么会引起腹痛?

据统计,国外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以腹痛为首发症者为22%,国内为5.4%。主要下面这4个原因有关:

01

电解质失衡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致胃肠道痉挛、胃扩张,甚至麻痹性肠梗阻导致腹痛。

02

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体内高浓度的氢离子刺激胃肠黏膜神经、或破坏胃肠道黏膜引起炎症,导致腹痛。

03

缺血缺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氧释放明显减少,导致末梢微循环障碍加剧,破坏胃肠道黏膜屏障,出现急性胃肠黏膜糜烂、应激性溃疡等而诱发腹痛等症状[1-2]。

04

代谢毒性产物作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胰岛素缺乏,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一些代谢产物对腹腔壁脏层腹膜的刺激进一步诱发腹痛,导致“假性腹膜炎”。

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时,糖尿病患者腹痛的特征可为全腹痛,但也可上腹痛、脐周痛,呈钝痛、绞痛或隐痛,少数人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Part4

做好4点,远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倾向,2型糖尿病在一定诱因下也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此要避开那些能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因素:

01

远离感染

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约占30%-50%,最常见的是泌尿系感染与肺部感染。

02

不要自行中断胰岛素治疗

部分患者中断胰岛素治疗或者不合理胰岛素减量,导致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者不足,易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03

出现应激因素,勤测血糖

各种严重创伤、手术、心肌梗塞、中风、急性胰腺炎,也会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勤测血糖,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04

遵医嘱用药

某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物、激素)也会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果使用这些药物,要监测血糖,并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梅高财主任医师提醒大家:

典型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比较容易,而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无特异性症状,诊断较困难,容易延误诊治

需要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医务人员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佟平丽,扬辉,扬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胃粘 膜病变的内镜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102-104.

[2]Clark KH,Stoppacher R.Gastric Mucosal Petechial Hemorrhage-s(Wischnewsky Lesions),Hypothermia,and Diabetic Ketoacidosis[J].Am J Forensic Med Pathol,2016,37(3):165—169.

糖尿病人肚子胀、便稀,多是因为脾阳虚!温阳健脾,血糖降到5.6

我跟糖尿病打交道已经30多年了,虽然阴虚是糖尿病的常见证型,但也不能小看脾阳虚这个问题。

特别是那些总觉得冷、吃不下饭、肚子胀、大便稀、老觉得的患者,很可能是脾阳虚闹的。

前阵子门诊上来了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患者,糖尿病都年了。

最近她老觉得肚子胀,吃不下饭,便稀,怕冷,体重也一直在掉,空腹血糖在15左右。

她的舌头,舌淡苔白,脉象也沉迟无力,就是典型的脾阳虚

对于她的证型,治疗的关键是温阳健脾,让脾的功能恢复正常,这样血糖也就好控制了。

于是我给她开了一个方子,里面有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茯苓、肉桂、吴茱萸、砂仁、陈皮和山药

服药14天后,她说肚子不胀了,胃口变好,空腹血糖降到了9左右,这可是个好兆头啊。

既然有效果,整体方案不变,只在基础上做了调整。

历经了3次调方,最后一次复诊时,她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精神头十足,体重恢复,大便正常,也不怕冷了,空腹血糖保持在5.6左右,生活质量提高了一大截。

那么整体方子是怎么起到温阳健脾的效果呢。

党参补气养血,让身体更有劲儿;白术健脾,能辅助食物消化,让身体吸收得更好;

肉桂、吴茱萸、干姜都是温阳的,能让身体暖和起来;

茯苓利湿,可以把体内湿气排出去;砂仁理气,气顺了肚子就不涨了;

陈皮、山药一起服用,健脾效果加倍,还能开胃、补肾;

最后用炙甘草调和药性。

结语:

最后温馨提醒,我在看诊闲暇期间写文只是为了科普和分享

每个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和病情都不一样,在治疗过程中,是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不会一方通用,所以我不建议自行配伍服用。

一吃饭就肚子痛?不同时间或预示不同疾病,尤其要警惕癌症

68岁的蒋大伯春节后感觉到左上腹疼痛不适,起初只是隐痛,过了几分钟就缓解了,但后来疼痛症状加剧,尤其是吃过饭后饱胀难受的感觉就会随之而来。

蒋大伯以为是过年吃了太多油腻食物,导致消化不良引起,并没有在意,只是服了几颗胃动力药。但后来难受得厉害,甚至晚上无法入睡,蒋大伯的妻子担心老伴是慢性胃炎发作,赶紧让蒋大伯去看看,怎知检查下来医生表示胰腺癌的可能性比较大——胰颈部占位,并且伴随血管侵犯,这是胰腺癌典型的特征。

看到检查结果,蒋大伯夫妇傻眼了,本来以为只是简单的胃病,没想到是胰腺癌。

一、胰腺癌,常常被误以为是胃病

胃病造成的疼痛,最常见的就是和进食相关,所以一旦吃饭的时候肚子疼,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胃病,这其实也无可厚非。

1、空腹痛

空腹时上腹有疼痛感,往往暗示与十二指肠溃疡有关,这是由于患者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且由于没有食物中和胃酸,胃酸流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面,继而造成疼痛感。

2、吃饭时痛

吃饭时疼痛则可能与慢性萎缩胃炎有关,部分患者会在进食时出现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等消化不良,一般上腹痛较为明显,常反复发作。

3、饭后痛

饭后若有疼痛感,可能与胃溃疡有关,由于食物与胃粘膜发生摩擦,刺激溃疡部位造成疼痛,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患者多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饭后若有烧灼感,则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由于胃酸分泌增多,加上反流物刺激,可引起胸骨后疼痛、不适或烧灼感。

由于腹痛多与胃肠道疾病有关,因此超过60%的胰腺癌会被误诊为胃病、慢性胆囊炎,其实胰腺癌也可能会造成餐后腹痛——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太平表示,就餐以后,胰液开始分泌,当肿瘤刚好压迫胰管,就可能造成胰管引流不畅,同时胰管压力升高,就会造成腹痛加重。

二、吃饭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是不是胰腺出问题了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肿瘤中恶性程度非常高的癌症,据统计,其5年生存率仅在5%左右。然而胰腺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当出现这些情况时,就应该引起重视,尽早筛查:

1、没有胃口

胰腺在人体内主要负责消化,当胰腺功能不能正常使用,就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患者看到食物提不起兴致,胃口变得越来越差。

2、吃油腻的食物拉出油脂

当胰腺癌影响到小肠消化功能时,可导致脂肪无法分解,进食油腻食物可能出现脂肪泻,即粪便会伴有油脂状,会看到粪便伴有明显油脂,甚至可能还会看到没有消化的肉类。

除此之外,有40%—70%胰腺癌患者可能会有腹痛现象,当肿瘤压迫到胆管,还会出现黄疸,皮肤变黄;压迫到腹腔神经丛,可能导致腰酸背痛等。

对于胰腺癌高危人群,包括生活习惯不好的,如吸烟、酗酒、长期高脂饮食;原本无糖病史却突然查出糖尿病的;有相关肿瘤家族史以及病史的,应重视胰腺癌筛查,尤其是出现相关症状时。

三、保护胰腺,就是在守护生命线

对于胰腺癌来说,手术是根治的唯一办法,但是切除范围不仅仅是胰腺而已,可能还会涉及切除半个胃、十二指肠、部分空肠和胆囊。如果是胰腺全切除,虽然不会让人立即死亡,但由于食物失去消化的地方,需要服用药物来促进消化,借助外源性器材来控制血糖,这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所以保住胰腺,就是守护生命线,那么日常,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管住嘴

胰腺的发病与饮食有很大关系,尤其是经常摄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饮食,会增加患癌的几率。因此日常应在避免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基础上,保证蔬菜水果、肉蛋等合理摄入

喝酒也是引起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慢性胰腺炎症因长期饮酒反复发作,增加了细胞突变的几率。所以,减少饮酒也是有效预防胰腺癌的重要途径。

2、管住手

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长期吸烟,患胰腺癌风险比常人高出3倍以上,并且吸得越多患病的几率越大。

3、迈开腿

积极运动有助于加快新陈代谢,让免疫系统保持敏感,保证免疫监视正常运行,能够及时发现体内细胞癌变异常。

4、预防结石

胰管结石长期存在会引起胰腺炎反复发作,或会转变成慢性炎症,引起胰腺癌发病几率增加。因此,预防胰腺结石也是预防胰腺癌的关键,当发现结石应该积极治疗,避免恶化。

近年来,胰腺癌发病呈上升趋势,然而由于胰腺癌早期并特异典型症状,因此发现时往往都发展到中晚期,丧失了最佳治疗机会。因此大家日常一定要注意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资料:

[1]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2,38(05):1006-1030.

[2]田明,严俊,胡进静,张辉,周文策.胰腺癌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综述[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02):137-140.

[3]《饭前、中、后「肚子疼」,消化科医生:对应5种不同的病》.生命时报.2022-09-14

[4]《经常饭后腹痛是患了“癌中之王”胰腺癌?专家:有可能》.央视财经.2021-05-22

[5]《专家科普|陈奕贵主任医师:胰腺癌的三级预防》.福建省肿瘤医院. 2018-01-25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