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糖尿病腿肿(妊娠糖尿病腿肿怎么回事)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宅家运动少 很多人腿肿了

本报讯(记者 刘蓉 通讯员 彭钦平)近日,厦门前埔医院连续接诊了几例单侧腿肿的患者,有的肿胀明显已影响行走。医生提醒,宅家别忽视运动,谨防患下肢静脉血栓。

年过七旬的王老伯原本有着良好的运动习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安全起见,王老伯减少了外出活动频率,后来就干脆不出门了,大多时间在家里看看电视和报纸,很少运动。两个月下来,出现了左下肢酸痛肿胀的症状,一开始他没怎么在意,几天后走路都有点困难了,他急忙到前埔医院就诊,经医生诊断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

厦门前埔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黄炳峰表示,疫情防控期间,因下肢静脉血栓就诊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创伤、妊娠、手术等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活动减少和受限。高龄老人、骨折卧床、身体肥胖、妊娠或产后女性、血管情况不好的人群(如吸烟者、糖尿病患者)等,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他提醒,静脉血栓防重于治,预防上首先要避免久坐,要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一般每隔半小时,就要起来活动。老年人可以在家中适当步行,坐下时可将两足垫高,减少小腿下垂时间。还要多饮水,不大吃大喝,避免血脂处于高凝状态。要注意的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可引起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如发现下肢肿胀,要高度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

糖友下肢浮肿 或是肾病合并症

王大爷患糖尿病已经十五六年了,可谓是“老糖友”。某日晚上泡脚时,王大爷发现自己的小腿好像变粗了些,他以为是错觉而没有在意。过了几天,王大爷的眼睑和面部也有肿胀现象,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上医院检查后,得知自己患了糖尿病肾病。不过幸好及时发现,控制了病情。

腿部浮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信号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硬化,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左右,约有20%~30%发生糖尿病肾病,且多为慢性。因肾血流量减少,钠、水潴留,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尿中丢失过多蛋白,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起水肿。

下肢浮肿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信号,但其他疾病也能造成下肢浮肿,如心衰、肝功能衰竭或原发性肾病等。与其他疾病不同的是,糖尿病肾病引起浮肿的顺序是先双下肢浮肿,然后是眼睑和面部浮肿,最后发展到全身浮肿。

(糖友下肢浮肿需谨惕肾病合并症)

糖尿病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

糖尿病肾病共分为五期,前三期属早期症状,表现为小腿、眼睑水肿,尿液颜色加深、尿中泡沫增多,高血压,夜间双腿抽筋、小便次数增多等。而发展到第四、五期,可出现高血压引起的头晕、视力模糊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恶心、呕吐。

在三期之前发现疾病,完全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王大爷那么幸运,可以将疾病控制在早期。事实上,大多数人早期并无明显症状,等到发现时,已经处在疾病的中晚期,错过可逆的治疗阶段。

糖友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尿检

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重要的临床标志,约80%的糖尿病病人的肾小球硬化有蛋白尿现象。为了尽早发现糖尿病肾病,避免其进一步发展,患者最好定期做尿液检查。但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后都属于肾病合并症,临床上可通过尿蛋白电泳分类以及肾穿刺活检,进一步确诊糖尿病肾病。

目前,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我国老年慢性肾病的主因。糖尿病肾病早期难以发现,因此尽早预防是关键。糖友一定要进行积极、正确的治疗,严格控制饮食和药物,加强体育锻炼。若病情控制得好,完全可以延缓甚至避免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下肢水肿,不一定是糖尿病肾病,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在肆虐,糖友仍需继续自主自律地管理好糖尿病。感染、水肿、视力下降、疼痛等问题仍困扰着糖友,很多糖友认为下肢浮肿等同于糖尿病肾病。

其实,水肿是指组织间隙过量的体液潴留,通常指皮肤及皮下组织液体潴留,体腔内体液增多则称积液。不只糖尿病肾病,还有其他疾病也会引起下肢浮肿,唯有找准病因,才能对症处理。

与糖尿病本身病情有关的水肿,常见于以下几种。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肾脏病变,一方面是由于尿蛋白的大量漏出,另一方面是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轻者表现为颜面浮肿,重者表现为双下肢浮肿,甚至全身浮肿。

建议查: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肌酐等,积极治疗。

2.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很多糖友都知道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其实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也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下肢微循环障碍,容易导致静脉高压的发生,也会导致下肢水肿。

建议:常规筛查筛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等。

3.糖尿病合并心脏病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高危因素,当合并心脏病变导致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心力衰竭时,导致体内水钠滞留而出现双下肢对称性水肿,在出现这种下肢水肿的同时,患者还会出现胸闷、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建议查:心脏彩超、心电图、脑钠肽、心肌酶谱、心机损伤标志物等。

4.糖尿病合并下肢静脉病变

很多糖友知道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实,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不仅包括下肢动脉病变,还包括慢性下肢静脉病变。

慢性下肢静脉病变是指静脉系统出现任何形态学和功能异常的一组综合症候群,同样可导致下肢不适症状、下肢与足部的皮肤溃疡。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或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时,可导致静脉回流受阻,也容易出现下肢水肿。

建议:常规筛查下肢血管B超、踝肱指数等。

其他疾病

1.甲减

当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即甲减时,除了出现嗜睡、怕冷、便秘、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等甲减症状,还会出现下肢的黏液性水肿。

建议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B超。

2.肝源性水肿

肝源性水肿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严重肝脏病变,造成低蛋白血症和门脉高压,导致胶体渗透压降低及循环障碍,以腹水为特征的可凹性体液潴留和水肿状态,也可出现下肢浮肿。

建议查:肝功能、肝炎全套、肿瘤标志物、腹部B超、腹部CT等。

3.结缔组织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建议查:免疫相关指标。

药物相关

部分药物也可引起水肿,如降压的硝苯地平控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等,有些首次使用胰岛素且剂量偏大的也可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胰岛素增敏剂如吡格列酮引起下肢水肿。

糖尿病患者水肿不一定是糖尿病肾病,引起下肢水肿的原因很多,也不要自行服用利尿剂,建议你尽快至医院就诊,勿自行耽误病情,也不要妄自猜测、恐慌,应正确诊治,正确应对“糖尿病之肿”。

作者:沐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