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风湿(糖尿病风湿病老年妇科病是什么邪气造成的)
「健康解码」糖尿病、风湿免疫病人群有关结核病防控的问题
1.糖尿病、风湿免疫病这两类患者比普通人群更容易患上结核病吗?原因是什么呢?
刘晓清:首先,糖尿病以及风湿免疫疾病患病人群在我国基数很大。同时结核病也是一种危害较高的传染类疾病。并且据临床统计,患有糖尿病及风湿免疫病人群较没有这两类疾病的人群患结核病的几率高二到五倍。原因在于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类所导致的疾病,这类疾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进而引发的。所以人体免疫力的高低在是否感染病原体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糖尿病的人群和风湿免疫病人群的免疫力普遍较低,故更容易患有结核病。
2.在临床当中是否存在糖尿病、风湿免疫病共患结核病患者被漏诊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刘晓清:漏诊情况确实存在,因为这类疾病历史较长,但研究时间较短。并且人们对这种疾病重视度欠缺,极其容易忽视。在糖尿病以及风湿免疫病的治疗时,会忽视检查是否同时患有结核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是否经常咳嗽,低烧,或者存在盗汗以及体重下降等现象,这类现象如果出现很有可能患上了结核病,需要及时去医院感染科进行及早诊断治疗。
3.糖尿病、风湿免疫病患者人群如果感染了结核菌,这部分人群是不是比健康人更容易进展为活动性肺结核?如何最大限度避免这部分人群进展为活动性肺结核?
刘晓清:首先结合分枝杆菌感染人体后,并不是都变成了活动性结核,通常会分为两种情况。假如感染的量菌量很大,加上患者的免疫功能低,很有可能变为活动性结核。但同时一部分人群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以后,没有明显症状,为潜伏性结核感染。这种潜伏性结核感染指结核菌进来以后没有症状,但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并没有把结核分枝杆菌完全杀灭。虽然,潜伏性结核感染占结核感染的绝大多数。但是如果这时机体抵抗力降低后,潜伏性结核感染就会变成活动性的结核。可见,糖尿病的患者,首先其免疫功能低,同时血糖高的时候,对各种病原微生物都提供了更快的繁殖的能量,所以细菌繁殖的又快就更容易活动。而风湿免疫病它本身免疫功能是紊乱的,在治疗风湿免疫病的过程中,还会经常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更加降低了人体免疫功能。导致结核菌变为活动性。
降低变为活动性肺结核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如病人需要积极的控制血糖,做到管住嘴,迈开腿,适当的锻炼,保持心情舒畅。这些做法对提升免疫功能作用非常大。
4.还有哪些手段可以进行结核病的预防工作?结核分枝杆菌有疫苗吗?
刘晓清:首先,新生儿出生当天会打卡介苗。对于保护新生儿以及青少年的结核发生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糖尿病和风湿免疫病人群这类免疫功能偏低的可以通过检查手段去进行预防。例如结核菌的皮试,伽马干扰素释放实验,或者通过影像手段,如拍胸片,CT等进行排除活动。如果潜伏变为活动性肺结核,就及早治疗。如果发现体内存在潜伏性结核杆菌,需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要求,进行预防性口服药物治疗。
【嘉宾简介】
刘晓清,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 常务副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 临床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负责人
【栏目简介】
《健康解码》是新华网大型原创健康科普视频栏目。关注大众保健意识,倡导健康智慧生活。栏目邀请各大三甲级医院、权威机构专家录制,从健康生活方式、疾病早诊早治、养生误区解读、科学保健知识等多个角度进行系统解读,轻松幽默,深入浅出。每集节目以三维动画与演播室录制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全方位、立体化解码健康的奥秘,节目短小精悍,让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得实用、科学的健康知识,有益身心。
阴冷潮湿让风湿病患伤不起 不同关节炎治疗大不同
早春的广州,气温突降,又风又雨,让人冻得直哆嗦。这种天气让风湿关节炎的病人遭罪不少。
目前,各大医院的风湿免疫科病人增加不少。风湿免疫科专家提醒,遇到这种忽冷忽热的恶劣天气,关节炎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尤要注意保护关节,必要时戴护膝,或者戴上手套,以免关节疼痛肿胀的症状加剧。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蔡小燕指出,“尽管风湿病的病因与‘风’与‘湿’毫无瓜葛,它们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调节和自身免疫有关联,但风寒湿冷会令患者病情加重,不少关节炎患者会在这种寒冷潮湿、气温变化大的天气感觉关节更加疼痛。据统计,90%的类风湿病患对气候变化、环境变化敏感,阴雨、寒冷、潮湿易使关节肿胀症状复发,这应该与患者关节部位的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有关。”
蔡小燕指出,患有关节炎的人,由于患病部位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损伤,抵抗外部刺激的能力较弱,对空气压力、温度、湿度的变化不能及时作出防御性反应,致使患病的关节部位温度降低,关节腔内滑液黏度增加,血液循环和关节液回流不畅,导致症状加重。所以关节炎患者对天气变化比较敏感。
不同关节炎,治疗和保健大不同关节炎有多种,每种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不一样。不同关节炎,治疗和保健大不同。蔡小燕指出,当你出现关节痛时,一定要请专科医生做好鉴别诊断,千万别自己乱用止痛药。
蔡小燕说,常见的关节炎有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这两者虽然都有关节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但是其病因不同,因而治疗也完全不一样。
骨性关节炎主要是软骨受损,最常见的是膝关节,一开始只是上下楼梯时出现疼痛,严重者在平路上行走也会疼痛,而休息后好转。治疗的重点落在镇痛和保护软骨上。
类风湿关节炎通常发生在手指、手腕等小关节上,患者早晨起来会觉得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晨僵现象)等,病情严重时手指会变形。这个疾病的治疗主要是抗风湿治疗。
目前,鉴别诊断这两个疾病已经不是难事。蔡小燕说,当患者出现多关节的肿痛,尤其是手指、手腕出现肿痛,一定要警惕类风湿关节炎。
根据患者的症状,加上一些血清学指标,比如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很容易在早期就诊断出类风湿关节炎。
自选风湿药 风险大后果很严重一旦出现关节肿痛的症状,应尽早到正规医院的风湿科治疗。
然而,不少人得知自己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后,不是在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反而喜欢“找秘方、觅神药”,希望某种药物能迅速根治。为了迎合这种心理需求,一些不法分子发布虚假不实的广告,宣称发明了根治该病的“新药”、“新仪器”。很多人经不起误导诱惑而频频上当,结果不但花了不少冤枉钱,而且耽误了治疗的时机,关节最终还是破坏和变形了。
有名女患者才30来岁,手和膝盖都出现了肿痛,被诊断出类风湿关节炎后,她到处找偏方、擦油针灸,结果几年下来,病情不但没有好转,甚至发展到无法走路,只能坐轮椅了。
蔡小燕指出,还有的患者以为久病成医,经常自己选购药物或托亲朋好友从港澳或国外买一些所谓“特效药”治疗。实际上,这些药的组成仅仅是地塞米松(一种不宜长期服用的长效激素)和消炎痛等。这些药物非但不能真正缓解病情,长期使用还会带来胃肠损害(甚至消化道出血、穿孔)、骨质疏松、感染、糖尿病等不良反应。
所以说,自选风湿药不仅危险,而且会使原本简单的病情变得复杂,后续治疗更加棘手。
小贴士单纯止痛,不行!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目标不再局限于“控制症状”,而是“缓解病情”,阻止关节破坏,防止残废。
目前,强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要规范化,老百姓熟知的止痛药和激素,这些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只是对症处理,治标不治本,而且还有较大的副作用,因而不推荐单纯使用这些药物。
蔡小燕指出,要控制病情,预防关节变形,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就是抗风湿药物,即DMARDs,这一大类的药物才能从根本上控制病情。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图/视觉中国
了解更多
中医院士用药经验:黄芪治糖尿病,5个组方标本兼治,共奏奇效
上文我们讲到了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作为黄芪汤的主药,黄芪的治消渴作用得到了共识,很多读者留言要求再写一写黄芪的方子,今天我们以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教授的用药心得来分析黄芪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用药经验。
仝小林院士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面建树颇丰,硕果累累,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在《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含有黄芪的7个方剂中,其中常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的为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黄芪建中汤、乌头汤、桂枝加黄芪汤。这五味方剂仝院士都有应用,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
黄芪桂枝五物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本是用以治疗血痹,现代将其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因为周围病变涉及肢体、筋脉,以麻、木、凉、痛为其临床主要特征。仝院士认为久病入络耗气伤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气血虚弱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治当益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络,标本兼顾 。而黄芪自古就是补气之要药: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使气旺则血生,黄芪可益气升提,托疮生肌,对其他并发症如下肢感染、坏疽、糖尿病足等亦有预防与治疗作用。
仝院士在应用该方治疗周围病变有自己的见解:黄芪善补经络之气,堪称经络补气之圣药。 此方臣桂枝、白芍而益营,以治不仁;佐生姜、大枣以和营卫。 方中各药配伍切中消渴气阴两虚之本质,标本兼治,共奏奇效。
黄芪建中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黄芪建中汤为小建中汤内加用黄芪一两半,《金匮要略》记载功效:“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此方以甘温健脾立法,不仅可充精血,且可复阴虚之阳,能调理气血,补营益卫,平衡阴阳。 糖尿病性胃轻瘫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其病机可以概括为中焦气机逆乱,脾胃升降失常。 消渴日久,气阴两伤,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司,最终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胃轻瘫。仝院士常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主要针对病胃瘫日久,诸虚渐重,患者一派中焦虚寒之象,当以益气健脾、温中散寒为治则。
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合并痛风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主治卫表不固、外感风邪、水湿泛滥之风水、风湿证,仝院士临床中运用防己黄芪汤为主方治疗痛风急性期发作屡奏良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肾脏微血管病变,可导致肾缺血和肾血流量下降,从而引起尿酸在肾脏的排泄减少,继而引发高尿酸血症,进一步可发展为痛风 。《金匮要略》记载:“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基于此,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合并痛风效果显著。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云:“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该方有调和营卫、固表止汗的功效。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起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影响到汗腺自主神经时就会出现汗液分泌异 。本病属中医汗证范畴,仝院士认为本病多由糖尿病病久,热耗气伤阴所致,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以中小剂量 10~20 g 治疗多汗,并合用煅龙牡,取得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黄芪类经方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病证与降糖兼顾,标本兼治,具有卓越的效果。
参考自赵天宇,郭敬,王明琦等.《仝小林以黄芪为主药辨治糖尿病并发症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 2015,34 (11):87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