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含糖量(糖尿病含糖量多少的奶粉比较好)
哪些低糖水果适合糖友吃,含糖量是多少?一天各吃多少适量
以下是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低糖水果推荐,含糖量及每日建议摄入量总结如下:
---
### **低糖水果推荐及含糖量**
1. **草莓**
- **含糖量**:每100克约4.9~7克
- **推荐量**:每日150~200克(约一杯半至两杯)
- **特点**:低GI(血糖生成指数)、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有助于减缓血糖波动。
2. **柠檬**
- **含糖量**:每100克约2.5~8克
- **推荐量**:每日50克(约半个柠檬,可泡水稀释)
- **特点**:含糖极低,富含维生素C,适合调味或搭配其他食物。
3. **樱桃**
- **含糖量**:每100克约8克
- **推荐量**:每日100克(约10~15颗)
- **特点**:GI低(约22),含花青素,有助于改善血管健康。
4. **柚子**
- **含糖量**:每100克约5~10克
- **推荐量**:每日100~150克(约2~3瓣)
- **特点**:低GI(25),膳食纤维丰富,可延缓糖分吸收。
5. **苹果**
- **含糖量**:每100克约10克
- **推荐量**:每日150克(约1个中等大小)
- **特点**:果胶含量高,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
6. **火龙果**
- **含糖量**:每100克约8~9克
- **推荐量**:每日100克(约半个)
- **特点**:富含膳食纤维和花青素,尤其红心火龙果抗氧化效果更佳。
7. **雪莲果**
- **含糖量**:每100克约3~5克(以低聚果糖为主)
- **推荐量**:每日100克
- **特点**:含糖以益生元形式存在,不直接升高血糖。
8. **杨桃**
- **含糖量**:每100克约5~7克
- **推荐量**:每日100克(约半个)
- **注意**:肾功能不全者慎食,因含微量杨桃毒素。
---
### **食用建议**
1. **总量控制**:
- 每日水果总量建议100~200克,需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
2. **食用时间**:
- 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食用,避免餐后立即吃水果。
3. **替代主食**:
- 若水果摄入量增加,需相应减少主食(如每200克水果替换约25克米饭)。
4. **优先选择新鲜水果**:
- 避免果汁或果干,因其升糖速度更快。
5. **个体化调整**:
- 不同人对水果的血糖反应差异较大,建议通过动态血糖监测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种和量。
---
### **需谨慎的高糖水果**
- **高糖水果**:榴莲(27克/100克)、荔枝(18克)、香蕉(20克)等,建议避免或极少量食用。
- **中糖水果**:葡萄(15克)、梨(12克)等,需严格控制量。
---
### **总结**
糖尿病患者可优先选择低糖、低GI且富含膳食纤维的水果,如草莓、苹果、柚子等,并注意总量和食用时间。具体摄入量需结合个人血糖控制情况调整,必要时咨询营养师。
10%新发2型糖尿病可能由含糖饮料导致丨周一健
焦点
【近期流感未超上一年流行季水平】
2025年1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近期流感情况。
监测显示,近期处于流感相对高发期,但未超过上一年流行季的水平。全国发热门诊、急诊患者数量呈现一定上升的趋势,但总体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未出现医疗资源明显紧张的情况。
当前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均为已知,未出现新发传染病。当前流感流行的优势株是甲型H1N1亚型,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对近期分离到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性分析,提示与当下的流感疫苗株匹配度良好,疫苗接种有效;耐药性分析提示,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对于抗病毒药物敏感,药物治疗有效。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均衡差距缩小】
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2024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1.87%,比2023年提高2.17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幅。其中,全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4.74%,农村居民为29.11%,较2023年分别增长1.49个百分点和2.88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4.98%、31.48%和27.27%,较2023年分别增长1.68、2.63和2.8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缩小。
政策
【“1米高度看医院”,六部门发文推进儿童友好医院建设】
1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等六部门制定印发《关于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引导医疗机构从“1米高度看医院”的儿童视角,促进就医空间友好;围绕儿童需求,推进健康服务友好;引导医疗机构将政策和资源优先用于儿童相关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服务提供,促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供给优先保障。
《意见》提出,引导提供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包括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中医医院,积极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到2030年儿童友好医院在上述医疗机构中的比例力争达到90%以上。
【上海印发“脑机接口产业培育方案”:2030年前,助失明患者部分恢复视觉能力】
1月10日,上海市正式印发《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提出:2027年前,实现高质量脑控,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在国内率先实现临床应用,侵入式脑机接口研发取得突破,脑机接口创新生态初步构建。
2030年前,系列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进入医疗器械注册审批阶段,帮助失明患者,部分恢复视觉能力;帮助瘫痪患者,部分恢复全身的触觉感知与运动能力;为难治性癫痫、重度抑郁症等脑疾病,提供新型治疗手段。
健言:脑机接口技术是通过神经工程手段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信息交互的交叉前沿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填补现有医疗技术的空白,为一些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脑机接口技术还是当下全球科技竞争中的高地,该政策有助于使上海处于竞争领先地位,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和人才,带来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部门发文打击整治涉毒“上头电子烟”】
1月7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上头电子烟”违法犯罪打击整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添加依托咪酯、合成大麻素等新型毒品及替代物质的“上头电子烟”在青少年群体滥用加剧,呈快速蔓延态势,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身心健康。进一步加强各级禁毒办、公安机关、烟草专卖部门在打击整治“上头电子烟”违法犯罪中的职责分工,建立联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统筹推进打击整治工作。
健言:“上头电子烟”不仅是“烟”,更是“毒”。这些电子烟在贩卖时打着“合法上头”的名号,里面添加了人工合成的大麻素,让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上瘾,毒害身心健康。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隐蔽销售,增加了监管难度。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提高对新型毒品的辨别能力,自觉做到识毒、拒毒、防毒。
健康
【我国发现一起猴痘病毒Ib亚分支聚集性疫情,有4个关联病例】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1月9日消息,近日,我国发现一起猴痘病毒Ib亚分支聚集性疫情,传染源为1位外籍人员,有刚果(金)旅居史。在密切接触者中陆续发现4个关联病例,均为亲密接触后感染。相关病例以皮疹、疱疹等症状为主,症状较轻。目前在一般接触人员中未发现感染者,相关感染者和风险人员正在接受医学治疗和健康观察,疫情已得到有效处置。
药械
【吉利德艾滋病新药国内获批】
1月2日,跨国药企吉利德宣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许可,批准该公司的来那帕韦钠注射液及片剂(Lenacapavir Sodium),与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当前方案无法达到病毒学抑制的多重耐药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的成人患者。
来那帕韦是全球首个获批的HIV衣壳抑制剂类药物,每年给药两次,属于HIV长效疗法,有望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试验显示,该药物降低了96%的HIV感染率。
前沿
【西南科大核医疗废液快速处理技术获中美两国专利授权】
据澎湃新闻1月6日报道,西南科技大学牵头申报的《一种一体化核医疗放射性废水快速处理系统及应用方法》,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之后,又正式得到了美国专利商标局“国际发明专利”授权。这意味着,由西南科技大学研发的该技术,不仅是国内首创,还填补了国际空白。目前,该套技术和系统,正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运行。
健言:以放射性同位素药物及诊疗设备为核心技术手段的核医学,在癌症的诊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然而,患者使用放射性药物后的废液处理难题一直制约着核医学应用。此项科研突破即针对该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2020年,全球10%新发2型糖尿病或由含糖饮料导致】
1月7日,《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的一项研究建模估算,发现2020年,全球184个国家约10%的新发2型糖尿病和1/30的新发心血管疾病或可归因于摄入含糖饮料。
根据论文定义,含糖饮料指任何添加了糖且每8盎司(约240毫升)饮品中热量≥50千卡的饮料,包括商业或自制饮料、软饮料(酒精含量低于0.5%的天然或人工配制饮料)、能量饮料、果汁饮料、潘趣酒、柠檬水和鲜榨果汁,不包括100%纯果蔬汁、无热量人工甜味饮料和甜牛奶。
健言:这一研究结果凸显了含糖饮料对健康的巨大影响。含糖饮料的热量高、营养素密度低,且不易产生饱腹感,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热量,导致肥胖及糖脂代谢异常,进而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责编 汪韬
每天2杯以上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41%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很多人认为糖尿病主要与吃饭、肥胖和缺乏运动有关,却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诱因——含糖饮料!最近,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我们每喝一口甜饮料或都在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即使运动也不足以抵消伤害。 2025年1月,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在《糖尿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喝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代糖)饮料或增加糖尿病风险。与很少喝甜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2杯含糖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41%;每天喝≥2杯含人工甜味剂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11%(1杯饮料为240毫升)。更重要的是,即使运动达到了指南推荐量(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喝较多的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饮料仍会增加糖尿病风险。这说明运动也无法完全抵消甜饮料造成的伤害。
研究共纳入超过19万名参与者,收集他们喝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饮料的量,以及他们日常的运动数据。在平均15年的随访期间,共有19940人被确诊为新发2型糖尿病。最终分析发现,即便是运动量达到指南推荐量,每周喝≥2杯含糖饮料、人工甜味剂饮料的人,糖尿病风险也会分别增加22%、7%。
换句话说,我们每喝一口甜饮料或是在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即使运动也并不能抵消甜饮料带来的伤害!
来源: 国是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