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生姜泡脚(糖尿病可以用姜泡脚吗)
冬季泡脚有讲究 药材配比要科学
本报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钟婷婷
《黄帝内经》里有“寒气升,泡脚驱寒,消百病”的记载。中医有云“脚为精气之根”。气血以动为贵,经络以通为要。人的脚部具有三条阳经——膀胱经、胆经、胃经,三条阴经——肾经、肝经、脾经,泡脚就相当于刺激了这六条经脉,从而帮助人体疏通经络。不过,冬季泡脚也有禁忌,掌握正确的泡脚方法才能养生。
泡脚最好用较高、底部面积较大的木桶,水位能到达小腿位置更佳。市中医院中医特色诊疗区戴秀霞副主任医师建议,冬季泡脚时,可在热水中加入红花15克,艾叶30克。如家中没有红花、艾叶,也可选择生姜切片30克放入热水中,或加入一小把花椒,约30克。经常这样泡脚,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疲劳状态,还可以通过按摩涌泉穴,改善体质。此外,通过热水补阳散寒,改善手脚冰冷,尤其适合一些患有老寒腿或气血不足的人群。
若泡脚者平时伴有关节痛,可在此基础上加入伸筋草、鹿衔草各15克,有助于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络;如果睡眠不佳,可在此基础上加入酸枣仁、夜交藤各15克,有助于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医生强调,若需要通过药物泡脚来辅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确定配比,避免造成对于病情不利的后果。泡脚水温建议控制在40℃左右,用手摸摸微热为宜,糖尿病患者可以再低一些,尽量与正常体温37℃保持相当。由于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较迟钝,建议家人协助感受温度。而高血压患者泡脚时加些盐一起泡,效果更佳。
泡脚的时间一般控制在30分钟内,不同人群根据自己的体质加以调节,一般微微出汗即可,过度出汗反而不利健康。泡脚时间推荐晚上7-9点,此时更易调和气血,饭后半小时内不要泡脚。
作者:刘蓉
来源: 厦门日报
泡脚水里加点它,胜过补药!脚冷、腿肿、咳嗽……都赶跑
冷冷冷的天气,泡脚应该是很享受的一件事,但你知道泡脚也是有方法的吗,可别取盆水随便就泡上了,今天的泡脚妙方送给你!
泡脚加料,一病一方
1手脚冰凉——生姜
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
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
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2下肢浮肿——桂皮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它与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温肾阳的作用。
如果下肢经常出现浮肿,可以尝试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块)煮后泡脚,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连续用此法泡脚能够起到一定的消肿作用。
另外,桂皮能促进肠运动,增强消化机能,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肠痉挛性疼痛。
3咳喘不止——艾草
艾草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
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艾草泡脚的方法和生姜泡脚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脚,煮法与前面提到的相同。
但要注意的是,发烧和患有低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艾草泡脚。而且用艾草泡脚每周2-3次即可,不宜过于频繁。
因为用艾草泡脚能引火下行,有时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不足,容易引起头晕、头痛,还会引起情绪上的变化。
4冻疮——红花
红花是一种妇科常用中药,它能够活血通经,祛淤止痛。
冬季容易发生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在秋季应该提早用红花泡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取红花10-15克(大约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脚,能够预防和改善冻疮。
如果用30-50克的干艾草和10-15克的红花同时煮水用来泡脚,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和减轻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
安全泡脚有禁忌
1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以15-30分钟为宜。
泡脚时血液会流向下肢,脑部易供血不足。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闷、头晕,应暂时停止泡脚,休息一下。
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能力差,应由家人先试水温,防止发生烫伤。
2饭后1小时内不宜泡脚
吃完饭后,体内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饭后1小时再泡脚。
3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
铜盆等金属盆中的化学成分不稳定,容易与中药中的鞣酸发生反应,生成鞣酸铁等有害物质,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4儿童不宜用过热的水长时间泡脚
因为足弓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形成的,因此要从小注意保护。如果常用热水给小儿洗脚,足底的韧带就会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容易形成扁平足。
5女性经期别自己乱用中药泡脚
女性经期出现的问题比较复杂,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药泡脚,不但不会起到舒缓的作用,还可能会加重痛经等症状。
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药泡脚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痛经等经期健康问题的目的,最好能够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对症用药。
除此之外,患有严重出血病的人、肾衰竭、心力衰竭、心梗、急性传染病、足部有外伤或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的人同样不宜泡脚。
泡脚加上这几味药,驱寒更保健
广东即将迎来八年来最冷跨年夜,寒夜漫漫,没有什么比上床前泡个脚更舒服的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郑艳华介绍,泡脚基本有两种方法:单一地用热水泡脚和中药泡脚。热水泡脚也能起到加速血液循环、通气血、放松助眠的保健作用。泡脚看起来简单,却大有学问,泡脚方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专门治疗疾病所用的泡脚方一般味数会多一些,以达到祛病除邪的目的,最好依据医生处方,不建议盲目跟风购买网红产品。对于普通人日常保健用,泡脚方最好简单一些,这也最利于坚持。她建议,在泡脚水中可以加上以下一两味,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艾叶
最常听说的泡脚药材。特别适合一些阳虚的人群,如手脚易冷,整晚脚冷难眠的人群。
取干艾叶30-50克(根据水的多少定,没有严格标准),先用水煮开后加凉水或待降低温度后泡脚,也可以用部分热水浸泡艾蒿20分钟后再加水泡脚。容易上火的人或艾叶泡完脚容易咽痛口干的人,最好不要天天用艾叶泡脚,一周两三次就好。
花椒 图/余燕红
2.生姜
家家常备,从头到脚,从内服到外用。如果外感风寒,怕冷怕风,周身肌肉酸痛,那么生姜一大块,用刀拍扁或切片,再加一勺盐煮开后泡脚,再泡个20分钟,微微出点汗,应该蛮舒服的。
前提是,最好没有发高烧或困倦无比的情况。
3.花椒
花椒不但可以用来做泡鸡爪、鸭爪和猪脚,也可以被列入泡脚药材的名单。花椒泡脚可以驱湿散寒,温中止痛,比如肚子受凉以后,感觉肚子里有胀气的时候,或是腹痛腹泻的时候,可以用一小撮粒花椒煮水泡脚,有助于去除体内寒气,止痛止泻。
4.当归或红花
都是具有活血功效的中药,泡脚时取药15-20克,用砂锅煎煮,然后将煎好的药液去渣倒进桶里,再加入热水,比较适合有关节痛症、痛经的人群。
泡脚细节要注意泡脚的时间:以晚饭后最好休息个把小时再泡脚,晚上7-9点或睡前两小时为宜。泡脚时间并非越长越好,一般来说泡脚时间在20-25分钟即可,或者当泡到后背感觉有点潮,或者额头微出汗,就算好了。
泡脚的温度:泡脚水的温度以40-45℃为宜,脚上茧较多的人,水温可适当高一点,小孩皮肤嫩,水温要低一点。糖尿病人为保险起见,可用温度计测量一下水温。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应该注意,如果泡脚时感到胸闷、头晕,应立即停止泡脚。既然是泡脚,就要体现出一个“泡”字来。“泡”在这里体现是,水要多,热量要够。泡脚时,最好用桶,水面高度至少要达到小腿的1/3处。可以用浴巾覆盖桶面,不仅能达到保持水温的目的,又能使膝关节置于桶内,提升膝关节温度。
这些人并不适合泡脚郑艳华提醒,像怀孕、高热、急性传染病、痛风发作期、皮肤有新的破损、伤口时要暂停使用中药泡脚。
泡脚对于静脉曲张和静脉血栓的病人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泡脚时,下肢动脉扩张,更多动脉血液进入下肢;然而,静脉的回流能力并不会因此增加。于是,本来就回流不畅或阻塞的静脉病患者,热水泡脚会加重血液淤积。此外,热水泡脚还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皮肤上的出血点。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色素沉着,小腿颜色变黑。如果静脉血栓病人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则出血情况会更严重。
此外,部分糖尿病患者,如神经病变型的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腿足感觉怕冷。因此,热水泡脚很容易成为一个舒适的选择。一旦存在神经病变,患者对痛觉、水温的感觉反馈机制失灵。患者往往会不断加热水,哪怕已经严重烫伤,也浑然不知。缺血型糖尿病足患者面临的问题,则与上面提到的动脉闭塞症相似。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许咏怡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