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股沟疼(糖尿病股沟疼痛的原因)
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镇痛药物如何选用?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较常见的疾病,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CPIP)作为手术疗效的指标之一,是指腹股沟疝术后中度或重度、影响日常生活且持续超过3个月的疼痛,主要包括神经性疼痛(可在术中或术后发生)、非神经性疼痛(伤害性疼痛)、躯体性疼痛和内脏性疼痛。
目前尚无专门治疗CPIP的药物,最常用的镇痛药物主要是弱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诊疗进展》(2021年)中指出,γ-氨基丁酸类似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应作为CPIP的一线治疗药物,如治疗不佳,推荐使用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等二线治疗药物。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
包括非选择性NSAIDs(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氟比洛芬酯、)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艾瑞昔布),可抗炎镇痛,对炎症性伤害性疼痛方面神经卡压所致的疼痛有一定效果,可用于CPIP的治疗。其中非选择性NSAIDs氟比洛芬酯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帕瑞昔布可透过血脑屏障,能有效抑制外周和中枢痛觉敏化,适于预防性镇痛,术前给予可防止术后疼痛的发生,减少伤害性刺激导致的术后疼痛及中枢敏化。
注意事项:可引起胃肠道反应、肝损害、血尿、肾坏死、外周血细胞减少、出血、心血管事件等副反应。禁用于心肌梗死、近期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
二、钙通道阻滞剂
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为γ-氨基丁酸类似物,可镇痛,并抑制痛觉过敏和中枢敏化,还可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术前口服可减轻术后疼痛,可作为CPIP的一线治疗用药。此外,手术前晚口服普瑞巴林可改善睡眠与减轻焦虑。
注意事项:可引起嗜睡、头晕、头痛、外周水肿等副反应。
三、抗抑郁药物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s)如度洛西汀、文拉法辛,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如阿米替林,可镇痛、抗抑郁焦虑,也可改善心情和睡眠,还可抗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作为CPIP的一线治疗用药。
注意事项:SNRIs可引起口干、便秘、镇静、震颤、排尿困难等(说明书)副反应。TCAs可引起口干、排尿困难、心脏毒性等副反应,避免用于有缺血性心脏病或心源性猝死风险者。
四、阿片类药物
包括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双氢可待因等,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哌替啶、芬太尼、羟考酮、舒芬太尼、氢吗啡酮等,可用于中重度疼痛的治疗,可作为CPIP的二线治疗用药。
注意事项:可引起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呼吸抑制、药物依赖等。
五、曲马多
曲马多属于中枢性强效镇痛药物,可镇痛、抗抑郁与焦虑,其为弱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并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可用于轻度至中度疼痛,对胃肠功能影响小,疗效弱于强阿片类药物,但耐受性优于强阿片类药物,可作为CPIP的二线治疗用药。
注意事项:可引起恶心呕吐、心悸、嗜睡、头晕、呼吸困难、癫痫发作等。禁用于已知或疑为胃肠道梗阻、急性或严重哮喘者(无复苏设备或未进行监测)、严重呼吸抑制者。
六、糖皮质激素
可抗炎镇痛,在炎症性伤害性疼痛方面神经卡压所致的疼痛有一定效果。但其在慢性疼痛长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较大,限制了使用。
参考文献:
1.孙斌杰等.腹股沟疝术后慢性疼痛的诊疗进展[J].国际外科学杂志,2021,48(7):493-497.
2.中国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9,34(3):283-286.
3.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的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18)[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12):881-886.
4.老年患者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9)[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9,38(5):500-504.
5.成年人非阿片类镇痛药围手术期应用专家共识[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9,40(1):1-6.
6.骨关节炎临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21,13(7):32-40.
7.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疼痛处理专家共识[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5,30(2):166-168.
8.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7,33(9):911-917.
9.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5):321-325.
10.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8):561-565.
11.临床药师术后疼痛管理指引(广东省药学会2019年1月31日).
12.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3):163-164.
13.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全程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1,54(10):841-845.
14.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2):705-708.
15.北京市癌症疼痛管理规范(2017年版)[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12):881-889.
16.癌症疼痛诊疗上海专家共识(2017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7,27(4):312-317.
17.癌症疼痛管理药学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25(11):801-806.
18.安徽省癌症疼痛诊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J].安徽医药,2020,24(5):1041-1046.
19.镇痛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共识[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1,8(2):139-141.
20.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肿瘤临床,2019,46(7):321-323.
21.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曲马多注射剂和单方口服剂说明书的公告(2021年第28号).
2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2,28:增录2a-1-32.
撰稿:高丽丽
审校:LR
执行:LR
男性糖友阴囊疼痛,可能是这些原因
阴囊疼痛是男科常见病症之一。因病变部位及病因不同,疼痛可有不同表现,如阴囊坠胀、疼痛、肿痛、剧烈疼痛等。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腹股沟,可伴同侧大腿内侧、肛门、腰骶部不适。阴囊疼痛可能是由外伤、阴囊炎症、阴囊肿物、其他精索疾患等因素引起,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降糖过快引起的胰岛素神经炎也可能导致阴囊疼痛。
引起阴囊疼痛的几种疾病
这边主要介绍几种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阴囊疼痛疾病,如睾丸炎、附睾炎、睾丸扭转。
睾丸炎
睾丸炎是由细菌、病毒和衣原体、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本病全年均可发病。睾丸本身很少发生细菌性感染,多由其余部位炎症所导致。可通过性传播与非性传播。非性传播主要来源于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累及睾丸,或者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直接侵犯。根据临床过程和表现可分为急性睾丸炎和慢性睾丸炎。急性睾丸炎主要症状为高热、睾丸肿大、疼痛;慢性睾丸炎以睾丸坠胀不适感、睾丸硬结、睾丸萎缩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急性睾丸炎患者经久不愈者可转为慢性睾丸炎。病情严重且未得到及时治疗的,可能导致脓肿形成、睾丸梗死和睾丸萎缩,因此,早期诊疗至关重要。
附睾炎
附睾炎以附睾肿胀和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炎症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常与睾丸炎同时存在,称为附睾-睾丸炎。任何年龄的男性都可能罹患附睾炎,尤以性行为活跃的中青年男性患病风险更高。发生肛交行为的男性以及因存在尿道解剖异常而出现细菌尿的男性,更容易发生因肠杆菌感染引起的附睾炎。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临床常用这种分型。急性附睾炎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而慢性附睾炎又可分为慢性炎症性附睾炎、慢性阻塞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痛症。
急性附睾炎多发生于单侧,起病急。患者一侧阴囊迅速肿胀,有时可在3~4小时内成倍肿大。可出现红斑,随病情进展可触摸到附睾变硬、输精管增粗等改变;当附睾炎症累及睾丸者同侧睾丸也一并肿大,与附睾界线不清。患者可感到肿大的阴囊疼痛,活动受限,疼痛可向同侧的腹股沟、下腹部及腰部放射。
慢性附睾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呈现为轻微性、间歇性不适,也可出现剧烈、持续性疼痛。患者症状多不明显,或患侧阴囊局部可出现坠胀感或疼痛等不适,这类患者的疼痛也可放射至同侧的腹股沟、下腹部和大腿内侧。触摸患侧附睾可感到其肿大、变硬,表面不光滑。有时仅能触及附睾长大、有硬结,并无压痛和其他不适。
睾丸扭转
睾丸扭转是指支配睾丸的精索(为悬吊睾丸的索状物,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等,可为睾丸提供血液供应并能支配睾丸)发生扭转,进而阻断睾丸的血液供应,是青春期急性阴囊疼痛的主要原因,表现为睾丸肿痛、睾丸位置抬高或角度异常。该病容易被误诊为急性睾丸炎和急性附睾炎,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睾丸坏死或不可逆性萎缩。
睾丸扭转发病突然,常表现为一侧睾丸疼痛,常在睡眠中被突然痛醒。多数患者初期表现为隐痛,很快转为剧痛,伴有患侧睾丸肿大、变硬且位置抬高。托起患侧睾丸会加重疼痛(阴囊托高试验阳性);扭转时间较长时,患侧阴囊皮肤会红肿。此外,对于睾丸未下降到阴囊中的隐睾患者,当发生睾丸扭转时常表现为肚子疼,应警惕睾丸扭转的可能性。另外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下腹部疼痛,患者一般无发热或者仅表现为低热状态。
阴囊疼痛患者要做好评估,及时前往医院
需要注意的是,如突发阴囊剧烈疼痛,且阴囊肿大、触痛明显,可能为睾丸扭转、睾丸附睾炎等,一定要急诊医院检查治疗。睾丸扭转者,如果耽误太久,严重者可能需切除睾丸。如阴囊外伤,即使仅仅只是阴囊皮肤破损或挫伤,也请急诊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排除睾丸附睾的损伤。阴囊疼痛的患者评估流程如下图。
来源:《全科医生鉴别诊断 第2版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的鉴别诊断》
阴囊疼痛的日常预防
阴囊疼痛这个事可大可小,一有疼痛应提高警惕,该去医院就去医院。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健康饮食、坚持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降低阴囊发病的风险。
饮食上应忌辛辣刺激食物,戒酒,少吃油腻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提高抗病能力。日常保持良好的作息,不熬夜。经常喝酒、熬夜,人的身体素质、抵抗力会下降,前列腺炎就会反复发作,甚至还可能引起睾丸附睾炎。
衣着打扮方面,不穿紧身裤,避免久站久坐。坚持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不过体育锻炼时,避免过多增加腹压的运动(如负重深蹲等)。另外,关于性生活要适度规律,不可过度频繁的性生活。同时也要预防性传播疾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等外生殖器官的清洁,避免感染,鼓励使用安全套。
糖尿病与疖
疖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人体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存在,但只有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时才引起感染。局部皮肤擦伤、不清洁、经常受到摩擦刺激,都可导致疖的发生。疖常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窝、腹股沟、会阴部和小腿。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低蛋白血症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引起毛囊感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糖尿病是由于环境及遗传因素互相作用而导致的一组代谢异常综合征。2型糖尿病患者常多合并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即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环节,脂肪组织的增加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的代谢出现紊乱,产生更多的游离脂肪酸,形成“脂毒性”,从而使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葡萄糖代谢出现障碍,产生胰岛素抵抗。另外,脂肪组织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较活跃,其分泌成份主要为某些生物肽类以及慢性炎性因子,这些因子间的作用失衡可引起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疖肿,由于其补体和抗体产生减少,导致白细胞移动性、趋化性、吞噬性、黏附性和杀菌能力均下降,容易造成感染。有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皮肤感染约占20%,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导致疮、疖、痈的发生几率比非糖尿病的患者大致高约2倍。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临床表现疖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结,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色小脓栓,红、肿、痛范围扩大;再数日后,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逐渐消失而愈。
若全身抵抗力减弱时,且发生在血液丰富的部位,可引起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症状。当出现上唇周围和鼻部疖,如被挤压、抓破或挑刺等不当处理,可致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并诱发感染扩散,一般在1~2日即可蔓延至对侧。如感染不能有效控制,窦内炎症可局部扩散或逆行进入与之联系的其它静脉窦(如岩上窦、岩下窦和乙状窦)及大脑静脉,发生其它静脉窦栓塞;在脓毒败血症期,脓栓播散可形成转移性栓塞或脓肿,引起严重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肿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上述情况在入院时会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和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意识改变或昏迷,体温在39℃以上,呈败血症热型,可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有疼痛、压痛。查体可见视力障碍、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和运动受限、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网膜水肿、角膜反射迟钝和瞳孔扩大等。血培养可检查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虽然鼻疖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少见。但其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病残率和病死率很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治疗1、对早期炎症结节可用热敷或理疗(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也可外敷鱼石脂软膏、红膏药或金黄膏。
2、以75%酒精棉签常规消毒,再用盐酸654-2注射液浸润纱条外敷于患处,2次/d,不易固定部位则用无菌纱布覆盖,然后用胶布固定或用浸润棉签外涂患处4~6次/d;新洁尔灭可作为常用消毒杀菌药;甘草提取物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稳定生物膜,减少炎性物质释放,提高组织耐受性,具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但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故采用联合用药:新洁尔灭0.1g、山莨菪碱0.1g、甘草(水煎提纯后精制)100mg,用75%酒精加至100ml,棉签涂擦局部疖肿,1次/h,并湿敷10分钟,每天不少于3小时,若化脓应立即停用。
3、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有波动时,应及早切开引流。对未成熟的疖,不应任意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疖的预防1、仔细清洗感染疖或痈的家庭成员的衣物、被褥、毛巾等用品
2、清洁并消毒轻微的皮肤伤口
3、不要用手抠、挤、抓那些可能感染的部位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尽可能的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一定要注意皮肤清洁,要注意勤洗澡、勤洗头、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糖尿病患者应该尤其注意。个人健康是美德,传播健康是功德~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赞、转发、收藏一下哦~
想要获得更多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知识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中进行咨询~
资料来源:转自文糖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