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住院大病历(糖尿病住院大病统筹能报销吗)
糖尿病治疗真实病例分享:量体裁衣精准控糖,收获健康生活有希望
作者:陈刚大夫
糖尿病友老黄住院10天,即将出院了,用他自己的话:“我因为糖尿病住过3次院了,这是效果最满意的一次”。
糖尿病友老黄,63岁,不大的年龄却很多病:
40年前就因肠梗阻做过手术,20年前又因为阑尾炎开刀。2009年,52岁的他因为冠心病下了支架,同时确诊有高血压,一直吃药,血压控制尚可。2015年,因为三多一少被诊断又得了糖尿病。近5年来因为高血糖2次住院“调糖”,并于2017年5月开始停用口服药而改为注射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
12天前,糖尿病友老黄的孩子找到我,说老爷子打胰岛素已经增加到早晚一天46单位了,5月10日体检化验空腹血糖还很高,血糖13.61mmol/L,LDL-c 2.71mmol/L。
糖尿病友老黄平时很少测血糖,即使测量也只是测量空腹的。我让他告诉老黄,先测2天血糖,一天至少4次(三餐前 睡前),然后让他也来我这面诊。
3天后,糖尿病友老黄来到我的诊室。
除了上述病史以外,他的情况是这样的:
1、门冬胰岛素30,早餐前24单位,晚餐前22单位。没有其他口服降糖药。
2、这2天的三餐前 睡前血糖,波动在8---13mmol/L之间。追问患者时常有明显饥饿感,晚餐后至睡前,时常因为饥饿而进餐。
3、身高170cm,体重84Kg,近3年体重上涨约10斤左右,腰围100cm。BMI29.07 外肚脐3--6cm处有明显的皮肤变色(暗黑)。
4、近1年有双下肢麻木、刺痛,蚁行感;10g尼龙丝试验 ;足背动脉搏动可,右侧颈部血管杂音
5、吸烟史40多年,现仍吸烟、饮酒,吸烟量每天2盒左右,酒每天2顿,约1斤。
6、入院时血压148/90mmHg。
5月10日检查空腹血糖13.61mmol/L,LDL-c 2.71mmol/L。
我建议他住院,住院目的和治疗意向:
1、他冠心病支架术后11年,高血压病史11年,糖尿病5年,需要检查做好评估,然后要治疗,尽量达标,其中:1)戒烟、限酒。40年的烟酒史,想停有点难度,要逐渐减少-----这点儿,在思想上一定要重视!2)LDL-c最好控制到1.8mmol/L以下,需要增用他汀类药物;3)血压目标,最好控制到130/80mmHg以下,要监测血压,必要时调整方案。
2、糖尿病友老黄有低血糖反应且时常加餐,体型属于肥胖,且有心血管疾病史。降糖治疗策略更应该注重“减重”;血糖达标的同时,尽量避免低血糖;还要考虑心血管获益。所以,住院后检查,如果允许,将调整为以二甲双胍、SGIT2抑制剂为主的治疗,如果是胰岛素,剂量也会逐渐减少,并建议更换成一天一针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3、糖尿病友老黄已经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需要药物治疗,会使用甲钴胺、硫辛酸、活血化瘀的药物,绝大部分会有改善的。这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帮助。
4、规范饮食、规范胰岛素注射技术。
很快,老黄马上要出院了。治疗10天,效果显著:
1、下肢麻木、刺痛症状已经消失;
2、血压药物做了调整,近日血压110-130/70-80mmHg;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口服;
3、降糖方案:二甲双胍缓释片(0.5g,日三次)、达格列净(5mg,日一次),甘精胰岛素10单位睡前一次注射。没有在出现明显的饥饿、乏力感,10天内体重减少1kg。我告诉他,要减肥的,如果控制的好,胰岛素有可能以后能停(停胰岛素不是目的,但是不打胰岛素能控制好,却是很多老糖的希望)。
老黄说:以前医生也讲过要怎么吃饭,但是根本不行,到时候饿,就想吃。现在好了,也不饿了,也有劲了。
我告诉糖尿病友老黄,这样一针长效胰岛素放到晚上睡前注射,与吃饭时间没有关系。如果和老哥几个聚聚,就不用那么啰嗦了。
是,是,是,这个方案好!能停掉更好!
聚的是心情,但是要少喝点酒,烟一定要控制啊!体重减掉10来斤,停胰岛素就肯定不会有问题。(有希望就才有行动)
行,行,烟已经少抽多了。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合身,需要量体裁衣。
我在中国抚宁。
病例分析李乃适:糖尿病高血糖患者的处理及治疗
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许多糖尿病患者入院治疗或发现糖尿病的原因。所以高血糖患者应如何处理和治疗,值得每一个内分泌医生掌握。
病历详情
患者男, 48 岁
主诉:多饮、多尿消瘦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前出现多饮、多尿、消瘦、伴体重下降,近日加重,伴乏力、视物模糊,小便发黄。自以为是上火,在附近诊所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明显好转,遂入我院。快速血糖29mmol/L,空腹血糖17.5mmol/L。 餐后2小时27.5mmol/L, 尿糖 ,生化检查:甘油三酯4.5 mmol/L ,腹部超声未见异常,心动图正常。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史,最高值具体不详。
病例分析
对于此病例,首先,患者有明确的多尿多饮消瘦症状,空腹血糖远大于7mmol/l,糖尿病诊断明确。
其次,患者起病症状较急,血糖明显升高,须警惕1型糖尿病的可能,在分型上需要谨慎而全面地评价。
再次,无论分型如何,需要注意在这么高的血糖情况下,必须高度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可能,所以要查尿酮体。
病例处理
处理上,首先要明确有无急症,如有,立即处理;如没有,是否应该预防其发生,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注意电解质及血常规的特点,比如有没有血液浓缩。
该病例尿酮体还没查,急症没有。李乃适表示如有,对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是个支持。血气在如此怀疑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是必查项目,且出结果很快。
因此,在血糖如此高的情况下必须立即查尿酮体和血气,明确有无酮症酸中毒发生。这样对病人最有利。
若无酮症酸中毒:我的观点,或者说我的习惯,一定是立即用胰岛素治疗;如果是住院患者,甚至于积极一点可以直接静脉用胰岛素先用几个小时再说;此期间必须密切监测血糖。在患者血糖经过静脉胰岛素治疗逐渐降到略低于10mmol/l的情况下(注意不能太快),可以逐渐改为皮下胰岛素强化治疗。
同时要鼓励病人多饮水(白开水),在血糖控制得比较稳定并且接近正常(一般还稍高于正常)的情况下,再对该患者进行有关糖尿病分型的综合评价,包括空腹C肽、每日胰岛素使用总量、患者对胰岛素使用后的反应(血糖变化速度)、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等。
在分型问题明确以前,我认为必须用着胰岛素,不要改口服药。另外,注意寻找有无常见诱因如感染,如找到,迅速处理。
专家点评及总结
诊断:
1.患者的多尿多饮消瘦症状明显,空腹血糖远大于7mmol/l,糖尿病可确诊;
2.起病急,需警惕1型糖尿病可能;
3.血糖高,需警惕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处理:
首先判断有无急症处理,同时注意电解质及血常规的特点,并查血气及酮体明确有无酮症酸中毒发生或警惕酮症酸中毒发生。
血糖明显升高应使用胰岛素治疗,此期间必须密切监测血糖,待血糖平稳后再评价是否可能改用口服降糖药。另外,积极寻找诱因并积极处理。
糖尿病老人并发6种“要命病” 两进ICU三下病危通知 抢救16天
患糖尿病25年六旬老人并发6种“要命病”
两进ICU三下病危通知抢救16天脱险
医生:全因血糖控制得不好
●肺炎
●感染性高热●肢体坏疽●消化道出血●心衰
●呼吸衰竭
生活报讯(江丽波 宁宇 记者 霍营)哈市62岁的田阿姨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有着20多年的糖尿病史,由于血糖控制得不好,田阿姨先后患上了脑梗、冠心病、双下肢血管闭塞,没想到不久前旧疾未愈,又添多种“要命病”,她因肺炎、感染性高热、糖尿病肢体坏疽、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心衰、呼吸衰竭,两次住进I CU,三度下达病危通知,连家人都一度认为“无力回天”了。日前,在医院感染免疫科,医护人员经过16天的紧张抢救,田阿姨成功闯过一个个难关,转危为安,最终顺利出了院。
三下病危通知持续40℃以上高热
田阿姨患2型糖尿病25年,血糖总是起伏不定,并发症也接踵而至。最近这些年,田阿姨先后得了脑梗、冠心病。今年2月,田阿姨因双下肢血管闭塞,想去做手术。没想到,还没等手术,她的身体状况就急转直下,因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被转入I CU治疗。在I CU期间,又出现心衰,三根血管发生了堵塞,最后安装了心脏支架。由于病情危重,医生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6月25日,田阿姨被转入急诊EI CU治疗,医生又一次下达病危通知书。由于肝硬化导致消化道出血、持续40℃以上高热,田阿姨被转入感染免疫科治疗。
家属都认为没救了医生说有一线生机
据感染免疫科主任介绍,田阿姨入院时意识不清,肺炎、全身皮肤多处缺损、糖尿病肢体坏疽、双下肢血管闭塞、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感染性高热……在如此严重的病情面前,连家属都认为没希望了。对此,医生进行了综合分析,“患者是由感染导致的全身问题,只要把感染控制住,也许能争取到一线生机。”医生始终认为患者有恢复的可能,有生的希望。“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最大努力。”听到医生的话,绝望的家属激动得热泪盈眶。
16天精心救治老人闯过一道道难关
抢救随即展开,医生联系内分泌、骨科、心内等相关科室会诊并认真研究每次会诊意见。在入院查体时,医生们发现,田阿姨左手腕关节有个一元硬币大小的缺损,右足有杯底大小皮肤缺损,骶尾部还有个面积很大的Ⅱ级压疮。田女士这一身“伤”,让医护人员付出了大量心血。为了防止患肢继续恶化,医生们每天坚持换药,大热天穿着隔离服,每次都大汗淋漓。护士长带领护士们每天定时给田阿姨翻身、叩背、皮肤护理、管路护理,即使是周末,也要特意来医院看一看老人。
在大家的精心救治下,6月27日,一直昏睡不醒的田阿姨终于清醒了。此后,田阿姨病情逐步好转,血糖控制住了,感染、肺炎、高热控制住了,肢端坏疽、心衰、消化道出血控制住了……在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下,田阿姨跨过一道道难关。7月3日,田阿姨各项指标良好,吃上了一个月来的第一口食物。7月11日,家人为痊愈的田阿姨办理了出院手续。出院时,田阿姨紧紧握着医护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我还能活过来,感谢你们的救命之恩!”
医生说法:这么重的感染全因血糖控制不好
原本就是单纯的糖尿病,但由于血糖一直控制得不好,田阿姨先后患上了多种并发症,从而引发严重的感染,差点丢了性命。医生说,田阿姨这个病例非常具有代表性,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感染,往往比正常人更加严重,如果就诊不及时往往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生活中,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一旦病情有变,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