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二段(糖尿病二阶段)

天府融媒 0
文章目录:

【你问我答】请问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是什么?戳→

你问我答

第十三期

为进一步减轻城乡居民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门诊用药负担

完善“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制度

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近日

新眉儿获悉

已推出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

最新保障政策

备受大家关注

针对大家关注的

该政策相关基本情况和常见问题

新眉儿进行了收集、整理

本期节目

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1

我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参加的职工医保,可以享受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吗?

不可以,本次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的保障对象是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城镇职工享受原有职工医保相关待遇。

2

我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参保居民,怎样才能报销高血压(糖尿病)门诊费用呢?

申请1类门诊特殊疾病的需要先在二级及以上等级的医保定点医院进行病情诊断认定。申请居民“两病”门诊的可放宽至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具有认定资格的临床医生认定。经过诊断认定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在门诊特殊疾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开药时,就可以享受门诊用药保障政策了。

3

我今年刚被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如果去门诊开降压(降糖)药,现在可以享受这个政策报销费用吗?

如果您是城镇居民参保人员,认定为高血压(糖尿病)轻症,可以享受这个政策,按规定报销门诊降压(降糖)药费用,如果您的病情符合当地门诊特殊疾病政策规定,可以申报享受门诊特殊疾病保障待遇。

4

我是高血压(糖尿病)的老病号了,以前已享受过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特殊疾病待遇,现在还可以同时享受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待遇吗?

不可以。已经享受门诊特殊疾病保障待遇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仍然按照原有政策享受医保待遇,不再享受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待遇。本次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主要针对的是高血压(糖尿病)的轻症患者。

5

只要通过高血压(糖尿病)的认定,就可以在任何医院开药,并报销高血压(糖尿病)的门诊费用吗?

通过高血压(糖尿病)的认定,在二级及以下等级的定点基层医院使用直接用于降血压、降血糖的治疗性门诊药品费用才能进行报销,在二级以上等级的定点医院产生的门诊药品费用是不能报销的。

6

我是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我在医院门诊开具的所有药品费用都可以按这个政策报销吗?

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是对于直接用于降血压,降血糖的政策范围内治疗性药品费用进行报销,您在门诊就医同时使用的其他辅助性治疗药品费用、治疗其他疾病的药品费用和各项检查诊疗费用,是不纳入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范围。

7

我使用降血压、降血糖的门诊用药,能报销多少费用呢?

“两病”门诊报销不设起付线,参保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政策范围内药品费用由统筹基金支付,支付比例为60%,“两病”患者发生的门诊药品费用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1级高血压300元/人/年。2级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按我市居民医保门诊特殊疾病相关规定执行。

8

我现在通过认定享受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待遇,如果以后病情加重了,需要报销的费用多了怎么办?

已享受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的患者,在门诊发生的其他符合医保支付范围的医药费,可同时享受门诊统筹待遇,当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费用超过全年可报销金额后,可纳入门诊统筹报销;如果病情加重符合当地门诊特殊疾病管理规定的,可申请享受门诊特殊疾病待遇;如果病情需要住院治疗的,按照当地医保住院政策规定报销。需要说明的是享受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的患者,降血压降血糖的门诊用药费用不能重复报销,重复享受待遇。

9

我隔三岔五就要跑去医院挂号,开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的药,能不能一次性多开点药?

可以。如果您的高血压(糖尿病)病情相对稳定,门诊医生可根据病情开具长处方,最长可开3个月的用药。当然,长处方制度针对的是病情稳定的患者,如果您病情不稳定,血压,血糖值有波动,还是要及时就医,按照医生安排的治疗计划调整用药,以确保您的用药安全。

一图了解

“两病”医保相关信息

↓↓↓

眉山天府新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地址:眉山市视高街道中建大道二段眉山天府新区市民服务中心二楼医保大厅;咨询电话028-36069189

· 眉山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

编辑:徐佳

责任编辑:赵典

素材来源:社会事务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周六来听专家讲糖尿病人如何安心过冬

每年寒流来袭,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会发生不良生理反应,如血糖、血压升高,从而出现心肌梗死、脑梗塞和脑出血发病率明显升高。昨日是冬至节气,记者从市内各大医院内分泌科获悉,近日糖尿病患者普遍出现了血糖升高、病情加重的症状,部分患者由此诱发了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心病症状加重,诱发心绞痛等病症。

专家称,从季节来说,冬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要比春秋两季高,而夏季是一年中血糖最低的季节。因此,糖尿病最容易在冬季复发或加重,应特别注意保健才行。同时,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之兴奋,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易使血糖升高、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使血压升高。而进入冬季,人的食欲大增,为驱寒每天都吃不少油腻厚味食物,加上气候寒冷,户外活动明显减少,导致血糖升高,如果经常监测血糖,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作相应的调整。因此,糖尿病患者冬季血糖检测要勤,一般认为,病情较轻者可半个月检测1次;病情较重者可3~5天或每天检测1次,并经常与医生取得联系。成都商报记者 吴筱颖

讲堂地点:红星路二段159号成都商报9楼会议室

专家简介:

赵铁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成都市内分泌及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鲜杨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内分泌专业硕士研究生,四川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医师专科委员会委员。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为何睡到凌晨3.4点会经常早醒?几个原因和你想得不同

“九点、十点就发困,但睡到凌晨两点左右总会自然醒,之后便再也睡不着了,想了各种方法缓解都不管用。”

说起自己的睡眠问题,年仅25的小张便露出一脸愁容。

吃、喝、睡,是人生中的3大乐事。当其中一环出现问题,身体自然也会跟着难受。

尤其是像小张这种,无论几点睡,凌晨3.4点准时醒的情况,就更为让人讨厌。

不少人遇到这一问题,第一反应就是焦虑和慌张,心里总认为这是一种病。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非也!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证明,睡到半夜醒很有可能是人体的自然节律。

睡到凌晨3.4点就自然醒的情况,在医学上又叫做夜间苏醒。

根据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成年人在正常情况下会睡到一半自然醒一次。而在这些自然醒来的人中,大约有一半人没办法立刻再入睡。

实际上,人类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晚上的睡眠可能都是“二段式”的,也就是说将睡眠分成2个阶段。

对于这种说法,历史上也有着不少的证明,例如:

1.15世纪的一本医书劝导读者,在“第一阶段睡眠”的时候要靠右睡,然后再第二阶段睡眠的时候再靠左睡。

2.法国人把两段睡眠间的那1个小时叫做“dorveille”,意思是迷迷茫茫的清明梦。英国人则把这段时间叫做“守夜”。

3.在90年代的时候,一个叫做托马斯·韦尔的科学家发现,如果在没有人造灯光的自然条件下作息,人的睡眠会自然地变成两个阶段。

可见,睡到半夜醒,并不是现代人才经历着的事,在古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那么,中间睡不着的那段时间,古时候的人会干些啥?

在3百年前还没有手机出现的时代,人们睡到半夜醒来,大多会躺在床上凝视空气,或者翻身下床尿个尿、和邻居小伙伴聊个天。

因此,睡到3.4点自然醒也是人类的自然规律之一,遇上这种情况时人们不要过于慌张。

然而,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且在醒来的同时伴随着口干的现象,就得留意了,尤其是老年人。

随着机体的老化,老年人睡到半夜往往会感到口干舌燥,口唇干裂、咽喉灼痛、口不知味、吃饭不香的情况。据统计,有30%~50%的老年人都会出现此类症状。

这种口干情况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来看:

一、生理性:

生理性口干是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唾液腺的腺细胞发生萎缩,唾液腺分泌功能减退、唾液分泌量减少,加上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口腔黏膜干燥及丧失弹性,而出现口干症状。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妙姐给大家做了个流程图:

二、病理性:

病理性口干常见于糖尿病、肺结核、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咽喉炎、更年期综合症的患者;鼻炎、鼻窦炎患者常因鼻腔通气不良,张口呼吸,致使口腔内水分蒸发而出现口干;最严重口干见于干燥综合症患者。

面对这一情况,其实光喝水是不管用的。站在中医角度来看,找准病因、用对方法,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对于半夜口干的情况,中医多认为其多因阴虚津亏、肝肾不足、胃火炽盛、脾肾阳虚所致。因此,在治疗上主要以养阴生津、滋补肝肾或清热泄火法为主。

不同的方法,所使用的药物也不同,但具体而言还是得根据自身的症状,去咨询相关的医学人员,切忌自己乱用药。

例如,对于脾肾阳虚引起的口干者,在治疗上不少患者都会用大量的苦寒药物来治疗。虽然此类药物虽可暂时缓解口干症状,但由于不是对症用药,不仅不能治愈口干症,而且苦寒败胃、伤阳,可能会引起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需要谨慎。

参考资料:

[1] 梁兆松,老年口干症 中医有妙方[N],上海中医药报,2019-03-08.

[2] 刘承,口干会是哪里的问题?[N],中国中医药报,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