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有多费钱(糖尿病严重得花多少钱)

米米医 0
文章目录:

朋友是2型糖尿病,住院第一天就检查挂水用了4500元,这正常吗?

有人问了一个问题,2型糖尿病住院,第一天就花了4500元,这个正常吗?

我的回答是有可能的。大家的概念是也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疾病,第一天也没有什么重大手术操作,为什么费用这么贵?2型糖尿病的危重症也可以很严重,其次,检查加上药物,也可以要很多钱。

一般来说不需要这么多,但如果是糖尿病急重症,就会比较费钱,任何急危重症都比较花钱。糖尿病也有急重症,比如酮症酸中毒就可能需要这么多费用。酮症酸中毒是比较危急的病症,早期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然后继续出现脱水的症状,比如眼眶凹陷、呼吸加快加深,有些有烂苹果味,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出现烦躁、昏迷,甚至死亡。

入院时,对病人情况一无所知,需要完善各种相关检查,比如病人现在病情的评估、鉴别诊断,比如肝肾功能、血糖、彩超。如果是出现意识问题的,要进行鉴别,如头颅CT或者MRI;然后要评估血糖高有没有靶器官的问题,比如查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眼睛血管病变、心脑肾的病变是否存在;其次需要用到监护、护理,以及药物治疗。如果没有医保报销,那么是可能达到¥4500的。

其实相对来说住院第一天是会比较贵,有护理费、床位费、检查费、治疗费,加一起就比较贵了。当然一些药物、手术等也会很贵。如果是普通的体检,在体检中心就可以完成,价格相对比较合理,一般自费或者单位出;如果是病情比较重,需要住院观察的,医保可以报销,报销比例一般比门诊高,最后出院的时候自己缴纳的费用也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

最后我想说,医保政策真的挺好的,住院什么的相对来说还是可以接受范围,如果是自费药物什么的,那才是真金白银,真的是贵,保护好身体,做好预防,那才是省钱啊。

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点个赞,喜欢就关注我吧,有其他想了解的问题可以留言

少吃几顿降糖药,他多花了3万,化脓性肺炎真费钱

自律很重要!

居家隔离的时候,有人按时作息、积极锻炼,科学膳食,像休假一样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很多亚健康症状都自动消失了。

有的人却除了吃和睡,只剩下疯狂地玩手机,体重猛增同时健康指数却掉了很多。

李先生就犯了这么个错儿,赔了3万块。

他查出Ⅱ型糖尿病4-5年了,由于症状不重,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表现,吃药有一搭无一搭的,对甜品很碳水控制也不重视。

所以他的血糖一直在高位波动,这成了一场风暴的导火索。

然后隔离期间上火了,鼻子下面窜起一个大大的痘痘,比下面这个还大:

李先生觉得有点痒,加上玩手机时手有点贱,总忍不住去摸一摸、挤一挤。

嗯,坏事了!

把痘痘里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挤破了,挤进了血管里。

这一撮细菌进到血液里,张嘴舔了舔,突然就开心了:窝槽,小伙伴们快来,这哥们的血是甜的诶!我们要五世同堂啦!啦啦啦!

没错,很多细菌都喜欢吃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它们也没有计划生育政策,逮着机会就能疯狂繁衍。

它们美了,李先生惨了!

鼻子红肿4天,咳嗽3天,发高烧两天,体温39℃。

来医院,做CT,有肺炎了:

CT发现双肺多发的结节,大小不等,多位于肺外围,部分边界清晰

这是继发性金葡菌肺炎的常见CT表现,这些化脓菌疯狂繁衍之后,就会顺着血液乱窜,引起肺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肝肾损害等。

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疯狂生娃!

千万不要小看这几个肺结节,它们比早期肺癌结节厉害多了!

聚在一起的化脓菌组成菌栓,像血栓一样堵塞肺部小动脉,引起肺梗死和多发的肺脓肿,还能破坏胸膜引起胸腔积液和脓胸(发生率约30-50%),进展非常快!

李先生就是这样,肺部脓肿多点爆发,第二天就转到了重症监护病房。

仅仅隔了一天,复查CT明显进展,病灶增多增大:

原来的结节像蘑菇云爆炸,形成大片的肺实变,还出现了胸腔积液。

他家里人收到了病危通知书

为什么这种肺炎进展这么快?才过了1天就能增大这么多呢?

因为不讲计划生育的金葡菌,繁殖太快了!

金葡菌的适宜生长温度是37℃,正好相当于人体温度,且它们对营养要求不高,在身体免疫力下降(比如高血糖状态)的时候,失去免疫细胞的有效监管,它们的繁殖速度是惊人的。

体外培养发现,只需要24小时,这些只有1微米大小的细菌,就能在培养基上形成1-3毫米的菌落。

而这些脓液包围的肺组织内很容易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物排除后可以形成小空洞

同时,稠厚的脓液混合着坏死液化的肺组织,就像厚厚的肥皂液一样,有时会阻塞小支气管,引起活瓣样狭窄,空气易进难出,随着呼吸运动就像吹气球一样,在肺里形成很多肺气囊(多在1周内出现,发生率约10-30%):

这是另一位病人,多发肺气囊、小空洞

医生从这两位病人的血液和痰液里,都培养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

后来还算有惊无险!

李先生转到重症监护病房后做了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按照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再配合化痰、平喘、抑酸保胃、保肝、改善心机代谢等综合治疗措施,病情逐渐好转。

在重症监护病房待了10天,脱离危险转回普通病房了,花了好几万。

出院后吸取教训,老老实实控制饮食,定期检测血糖,1个月后回来复查CT,炎症基本吸收了。

青壮年身体底子好,解除病因后恢复速度也是惊人的!

看到这里,也许就有人问了,要是没有糖尿病,就不会发生这种肺炎了?

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物品表面、鼻腔、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约30-50%的正常人的鼻腔和皮肤都存在金葡菌定植,并且可以从皮肤和鼻腔跑到口腔、肠道、皮肤皱褶、腋窝、会阴等处,但是不发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常见于婴幼儿、老年人、皮肤脓疱、严重烧伤、外伤、外科手术后、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群体

还有一种情况可引起重症肺炎:合并流感!

流感病毒破坏上呼吸道粘膜屏障,也可以合并金葡菌肺炎,二者叠加破坏力更大。

流感病毒与金葡菌具有协同性,可以说是狼狈为奸各取所需:

1.流感病毒可以分泌一些蛋白酶和细胞因子,利于金葡菌等病原体的繁殖;

2.金葡菌的细菌性蛋白酶可以促进流感病毒表面蛋白血凝素开裂,促进病毒活化和复制,增强其传染性和致病力

所以很多人就能明白过来,有些很强壮的年轻人,一场小感冒竟能引发重症肺炎,甚至有生命危险。

病例来自济宁边翠霞主任

这位壮汉就是这种悲催的情况,34岁,人高马大长相帅气,结果感冒后咳嗽、发热3天住院,之后肺炎快速进展,也住进了重症监护病房,半个月才脱离危险,肺里永久性留下几个肺大泡。

感冒不可怕,但有些并发症很可怕!尤其是有基础疾病而且控制不良的人,比如糖尿病。

最后罗嗦几个知识点:

很多病人住院期间需要卧床静养,陪护人员要多用点心,每天帮病人清洁头面部和手脚,还有腋窝、鼻腔、口腔等处,减少细菌定植,可以减少继发感染的风险。

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一部分原因就是减少院内感染的几率,减少并发症。

很多糖尿病人、酗酒的人不在意空腔卫生,龋齿下面藏着很多条件致病菌,有时在睡眠时或醉酒时,可以随着涎液吸入支气管和肺部,也能引发吸入性感染、肺脓肿,这种例子也不算少见。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谢谢阅读,欢迎关注!

#健康明星计划##非常病例#

少吃几顿降糖药,他多花了3万,化脓性肺炎真费钱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患者不吃药,和开车不踩刹车,最后的结果都一样——撞得头破血流。可偏偏有人觉得,降糖药吃多了伤身,不吃反而养生,结果呢?省下的药费全送进了医院,还额外搭上命根子——健康。

今天要讲的故事,主角姓张,今年56岁,糖尿病史10年,平时血糖控制得马马虎虎,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能少打胰岛素就少打。

结果,这一省,省出了大问题——住院42天,花了3万多,化脓性肺炎差点要了他的命。这钱花得冤不冤?冤!但他自己作的,谁也拦不住。

糖尿病不是单兵作战,它带着一群“兄弟”来收债

糖尿病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病,它就像个黑社会老大,一旦缠上你,就会带着一群“兄弟”来找你麻烦。

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视网膜病变,一个个排着队向你讨债。最要命的是,它还能让你的免疫系统变得像豆腐渣一样,连普通感冒都可能变成肺炎,最后发展成化脓性肺炎,甚至败血症。

张先生的悲剧就从一个小小的感冒开始。他以为自己扛一扛就好了,结果几天后,咳嗽加重,发烧不退,喘得像破风箱,再去医院一查,肺部已经化脓了。

医生告诉他,这就是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的结果,普通人能扛过去的感染,他却一步步滑向深渊。

化脓性肺炎:不是感冒加重,而是免疫崩盘

一般人的肺炎,多半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吃点抗生素或者休息几天就能缓过来。

但化脓性肺炎不同,它是细菌在肺里开了个“化工厂”,大量脓液堆积,甚至可能形成脓肿,一旦扩散,直接要命。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本来就像个掉了链子的保安,打不赢细菌,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攻城略地。

张先生的血糖长期控制不好,白细胞战斗力低下,细菌一旦攻进肺里,立马横行霸道,抗生素都压不住。医生给他用了高级货——广谱抗生素 激素 营养支持,才勉强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

这时候,他才后悔当初不按时吃降糖药。如果血糖控制得稳,免疫力不至于崩盘,区区一个感冒,根本不可能演变成化脓性肺炎。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只有住院账单。

“吃药伤身”?不吃药更伤身!

有人总觉得,药吃多了伤肝伤肾,能不吃就不吃。可问题是,糖尿病本身就伤肝伤肾!

高血糖像慢性毒药,天天侵蚀你的血管、神经、脏器,最后让你全身系统崩溃。

中医讲,“脾主运化,肺为娇脏”,糖尿病患者脾气亏虚,痰湿内生,肺气不足,才容易感染外邪,发展成肺炎。如果不调理脾胃,不降血糖,光靠“养生”就想躲过疾病,那真是痴人说梦。

西医更直接,血糖高了,血液变黏稠,白细胞行动迟缓,免疫系统瘫痪,细菌趁机作乱。

降糖药的作用就是帮你维稳,不让血糖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结果有些人非要学“自然派”,随意断药,最后把自己送进ICU。

3万块的教训,买来几个道理

张先生这次住院,光医疗费就3万多,还不算误工费、护工费、营养费。如果他乖乖吃药,控制好血糖,这笔钱完全可以省下来,去旅游、去享受生活,可惜,他用血和泪换来了几个道理:

降糖药不是毒药,不吃才是毒药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合理使用降糖药,不会伤肝伤肾,反而能保护器官。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不吃药,等到并发症找上门,后悔都来不及。

血糖控制好,免疫力才不会崩溃
高血糖不仅仅是数字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战斗力。血糖飙升,白细胞瘫痪,细菌、病毒肆虐,最后发展成肺炎、败血症,甚至多脏器衰竭。

别迷信“自然疗法”,科学才是王道
有些人迷信“饮食控制就能降血糖”,结果一边吃粗粮,一边血糖飙升,等到并发症来了,才知道错得离谱。科学降糖,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按时吃药,三者缺一不可。

结尾:长点心吧,别再拿命换钱了

张先生的经历,给所有糖尿病患者敲响了一记警钟。别再想着省药费,省出来的,最后都会加倍还给医院。

血糖控制得好,你能多活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血糖控制不好,三五年内就可能出现并发症,最后被病痛折磨得生不如死。

中医有言:“治未病者,圣人之道。”意思是,真正聪明的人,在病还没发生的时候就开始预防,而不是等到病入膏肓才后悔。

西医也早就证明,糖尿病的管理,重在长期坚持,而不是一时的侥幸。

所以,别再拿健康开玩笑了。降糖药,该吃就吃,血糖,该控就控。你省下的每一袋药,最后都可能变成住院的账单,甚至是一条命。想想哪个更划算,自己掂量吧。


参考文献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 《糖尿病与感染:机制与临床管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3. 《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的机制研究》,中国免疫学杂志

4. 《中医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与治疗》,中国中医药报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