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白血病病人饮食(糖尿病白血病病因是什么)
奉劝老年人:不想患上白血病,最好别吃4种食物,再馋也要忍住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每个老年人的餐桌上都有一些“常见大佬”,比如老母鸡炖汤、红烧鱼、各类咸菜、各种各样的零食。
但有时候,哪怕是看起来非常美味,甚至给人带来“幸福感”的食物,也可能暗藏风险。
说到这些,或许很多人并不相信——尤其是那些已经吃了几十年,也没见得有啥大问题的食物。但今天,不得不提醒各位长辈,某些食物如果不节制地吃下去,会为身体带来大麻烦。
话说回来,谁也不想自己吃到一半,突然因为某个食物出问题,结果让自己成为“悲剧主角”吧?
所以,今天要聊的是几个可能让人忽视的食物,它们有点“毒”,特别是对于年纪大了的朋友,吃得太多,白血病之类的麻烦可是会悄悄找上门来。
咱们还是要以“警钟长鸣”的态度来吃这些食物。别让美味变成健康杀手!
腌制食品:好吃的隐藏“雷”要说在老年人家里,什么食物能掀起不小的风波,那一定是腌制食品。无论是腌菜、咸肉、咸鱼,还是各种腌制的水果,这些东东简直是很多家庭餐桌上永远的“主力军”。
但是,这些腌制食品看似味道十足,吃上一口就能让味蕾得到满足,可背后藏着一个大问题——亚硝酸盐。
这可不是个小问题,亚硝酸盐本身就有致癌性,特别是如果腌制过程不当,亚硝酸盐的含量可能超标,长期食用这些食物,某些情况下,甚至能引发白血病!
虽然说并不是吃一顿腌制食物就能得病,但是时间一长,积累的亚硝酸盐会大大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免疫系统已经逐渐弱化的老年人来说,风险更大。
数据支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亚硝酸盐与胃癌、白血病等疾病的发生存在着显著的关联。
虽然这个过程不可能立刻显现出来,但一旦形成慢性影响,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
红肉:美味的隐形杀手牛肉、羊肉、猪肉——这些食物的味道鲜美,炖一锅、炒一盘,香气扑鼻,让人食指大动。然而,红肉的另一个“面目”却是很多人未曾注意到的隐形杀手。
虽然红肉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和一些必需的营养素,但它们同时也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和其他对身体不太友好的物质。
研究表明,长期吃过多的红肉,可能导致体内“坏胆固醇”增高,并且与癌症,尤其是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肠胃能力已经大不如前,过多的红肉可能体内的毒素累积,而这些毒素会加重骨髓的负担。
骨髓一旦受到伤害,风险就会急剧上升。
数据支持: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吃过多红肉的群体,患白血病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出30%以上。尤其是长期没有规律、控制饮食的老年人,患上相关疾病的风险更加显著。
高盐食品:隐匿在味道中的“暗箭”说到高盐食品,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些腌制食品,其实,很多日常的调味料也含有大量盐分。
比如酱油、味精、火锅底料、即食汤料,这些常常让食物更美味的东西,背后却可能是给健康带来危害的“隐形杀手”。
长期食用高盐食品,可能会损害免疫系统,使老年人更容易感染疾病,甚至为白血病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高盐食品更是血液粘稠度上升的帮凶,一旦免疫系统被压垮,白血病的发生几率大大增加。
数据支持: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研究,老年人每日摄入的盐量应该控制在5克以内,但实际数据显示,大部分老年人每天的盐摄入量普遍超过了这个标准。
长此以往,免疫系统变得薄弱,风险自然会上升。
4. 过量的糖:甜蜜背后的危险糖,作为一种几乎无处不在的“甜蜜源泉”,在很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茶点、糕点、糖果,还是饭后的小甜品,很多人总是忍不住吃上一口。
然而,吃糖的“甜蜜”背后,其实是“血糖飙升”的隐患。糖分摄入太多,容易导致血糖异常,进而加剧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水平异常,而这异常又与癌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年人由于胰岛素分泌少,糖分代谢不佳,更容易成为糖尿病的“候选人”,因此也更加容易患上白血病。
数据支持: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发展为白血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以上。
更糟糕的是,糖尿病的症状往往在初期不容易被察觉,老年人在此期间若摄入过多糖分,疾病的发生几乎无可避免。
衍生问题:如果白血病有潜在的诱因,除了饮食外,还有哪些生活习惯会让白血病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呢?关于白血病的发生,不仅仅是食物的选择会影响,生活方式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很多习惯,可能在悄无声息中积累健康风险。
而如果能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避免某些坏习惯,减小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概率,或许是更为科学的预防方法。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何奕达,朱小琼,李政,等.2022年全球国家人类发展指数与白血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J].肿瘤防治研究,2024,51(10):870-876.
Nature:糖尿病药物或可用于治疗白血病
药物研发中总有各种千奇百怪的“意外”。如果不是弗莱明在培养基上多看了一眼,或许青霉素的发现还会推迟许多年。而这些美丽的“意外”往往会进一步推动人类的进步。最近,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就发现以往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吡格列酮或许能够帮助人类更好的对抗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罕见疾病,每年英国境内有600人被诊断患有这种疾病。尽管市面上有数种畅销疗法,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此外,有的患者还会对这些疗法产生抗性。
在这一研究中,24名CML患者接受了吡格列酮结合传统疗法的联合治疗,这些患者此前都接受了传统药物治疗,但白细胞总数仍然超标。12个月后,有超过50%的患者对这一疗法进行响应,其中最先响应的三名患者在接下来的五年中疾病没有复发。这一现象使得研究人员大为振奋,研究人员希望未来这一结果也能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肿瘤。
CML患者体内患者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异常增生,长此以往会导致患者血液中血小板、红细胞等其他细胞数目骤减,从而使患者无法正常抵抗外界细菌等有害物质的侵害。来自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Prof Peter Johnson认为,尽管近几年来随着伊马替尼等新药问世,CML患者的生存状况已经获得极大改观,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这些药物并不响应甚至产生抗性。这项研究则向我们展示了通过深入了解肿瘤干细胞机制对新药开发的深远意义。不过,这一研究也只是在小部分患者群体中进行的,如果将患者群体规模扩大,吡格列酮是否还能有如此效果还是个问题。
同时,其他科学家也指出,吡格列酮存在的副作用也是这一疗法最终能否走上临床的一个重点。
扫一扫,关注医谷微信
每天下午 6 点,为您奉上有深度的医学资讯;同时,通过医谷微信,您还可以直接访问医谷手机版,随时随地,获取更多更全面新鲜医学资讯。
老年白血病治疗方案怎么选?一文带您了解!
特别策划:「淋巴瘤365问」
近年来,因人口逐渐老龄化等因素,老年白血病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加。怎样改善老年白血病患者的预后?面对这一人群,有哪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医脉通携手血液科医生,为广大患友及家属答疑解惑~
本期作者 李亮
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本期要点
1.哪些白血病更青睐老年人?
2.哪些治疗手段既安全又有效?
3.老年白血病患者在治疗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血癌”,大家都非常非常熟悉;而“白血病”,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显得比较陌生了。两个名字,“血癌”,很容易让人觉得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疾病;而白血病,因为有个“病”字,咋一看,让人误解为是一种容易治愈的疾病。其实在医学术语里,血癌就是指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会出现贫血、出血及感染发热等症状,以及淋巴结、肝脾肿大及骨骼压痛等体征。白血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是逐渐上升。
1
哪些白血病更青睐老年人?
白血病根据起病缓急、发展快慢,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而根据累及细胞不同,又可分为髓系白血病和淋巴细胞白血病。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多于慢性白血病;而在急性白血病中,以急性髓系白血病为多发。在我国,超过70%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发病时年龄超过60岁。因此,在我国老年人群中,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患病率较高。
2
哪些治疗手段既安全又有效?
提到肿瘤,必然要说到治疗。
肿瘤的治疗,较常见的是化疗,暨“化学药物治疗”。在普通老百姓的心中,化疗是一种有着严重并发症、且让人难以忍受的治疗方法,比如:恶心、呕吐,掉头发,消瘦等。其实,随着疾病原因的研究进展,治疗药物的研发,以及治疗手段的进步,目前关于肿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多种药物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放疗以及骨髓移植等治疗方法。
针对白血病的治疗,除了常规控制细胞、输血、抗感染以及营养等支持治疗外,需要根据白血病的分型来制定诊疗方案。
慢性白血病中,慢性髓系白血病,从开始的羟基脲、马利兰、干扰素等药物、免疫治疗,到如今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以及随后的骨髓移植等;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可以根据病情,给予观察随访,随着疾病的进展,达到治疗标准后,给予药物化疗,干扰素免疫治疗,或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局部大包块放疗治疗,以及随后的骨髓移植等;而在急性白血病中,虽然也可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两种类型,但治疗主要原则主要是多种药物联合化疗,多种药物联合靶向药物治疗,CAR-T治疗,以及骨髓移植等治疗。
对于每一位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来说,白血病的治疗要兼顾疗效与并发症两方面,暨我们常说的安全、有效。既不能为了控制病情,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也不能为了减少并发症,而降低药物剂量或疗程,导致疾病进展,影响疗效。
所以,在临床中,在总体原则下,要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时患者一般情况、体能、疾病分型、预后分组,有否基础疾病(心脑血管、肺部疾病以及糖尿病等),以及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等来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也可邀请患者家属,有必要时可邀请患者本人共同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总的来说,目前药物研发、制备工艺较之前有着显著的进步,化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率已经极大的降低了;医院病房内的消毒灭菌设备、支持治疗的手段也有了极大的进步,化疗过程中以及化疗后骨髓抑制阶段,可能出现的严重贫血、多部位大出血及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所以目前针对白血病的治疗方案,尤其是针对老年患者的治疗方案,大部分都是安全有效的。
医脉通癌友指南读者俱乐部成立啦
<加入社群、获得帮助、相互支持>
👉参与经验分享
分享“抗癌心路”,帮您发表在公众号上,抒发心情自我排解、影响并帮助更多患友;也可以随时向我们提供选题建议,或转发、点评我们的科普文章。
👉参与科普活动
群主会不定期做各种科普小活动,并有礼品赠送
👉加入疾病群
添加小助手,拉您进病种群,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可直接在疾病群向医生、营养师提问。
进入癌友指南俱乐部
3
老年白血病患者在治疗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及损伤后恢复速度等,相对于年轻人来说要低下;而且老年人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曾逐渐减低的状态;此外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肺部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所以,老年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包括:
1.保持心情舒畅,正确看待疾病,保持积极向上、以及战胜病魔的乐观心态;
2.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保持室内适当通风,减少探视人员,尤其是处于疾病急性期的探视人员来访;
3.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皮肤黏膜损伤,以及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餐前餐后养成清洁口腔的习惯;
4.合理饮食,适当加强营养,荤素搭配,对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适当多饮水;
5.如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按时服用相关药物,及时与医师沟通,听从医师的医嘱。
总
结
白血病,虽然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整体预后欠佳;老年患者,虽然自身机体及各脏器功能逐年下降,一般情况较年轻人差。
但是,随着药物研发的进展、制备的进步,治疗手段的丰富,支持治疗的加强,老年白血病已不再是不治之症,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实现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生活。
专家介绍
李亮
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血液系统肿瘤、出凝血疾病及贫血性疾病的诊治
安徽省蚌埠市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医师协会血液病学专业青年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红细胞疾病学组成员
安徽省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学组成员
安徽省医学会罕见病学会委员
参考文献:
[1]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23 年版) [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44(09):705-712.
[2]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2,43(05):353-358.
[3]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 年版) [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1,42(09):705-716.
[4]慢性髓系白血病中国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 年版) [J].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05):353-364.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