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没有血压高糖尿病(没有血压高糖尿病怎么办)

天天听健康 0
文章目录:

如果父母有糖尿病,你就要经常测血压,即使血糖不高也要测

【专业医生天天与您说健康】

张先生的父母都有糖尿病,听说糖尿病会遗传,所以他经常在父母测血糖时顺便也测测血糖,倒是没有发现有糖尿病,只是偶尔血糖会稍稍偏高一点。但当他和一位医生朋友说起此事时,朋友让他也要经常测测血压,特别是要关注夜间的血压。那么,有糖尿病家庭史的人,担心高血糖发生为什么要测血压?

【医生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如何回答的: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血糖就肯定没问题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第一,正常血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空腹血糖处于3.9-6.1mmol/L之间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4.4-7.8mmol/L之间,只要有一个超值即为不正常;如果空腹血糖处于6.1-7.0mmol/L之间或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7.8-11.1mmol/L之间,只要有一个超值即处于了糖尿病前期;如果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只要其中任何一个超值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更需要注意的是:大约有一半的人可以表现为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2小时血糖处于糖尿病前期或者糖尿病的水平,因此空腹血糖正常不等于血糖没有问题,应当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后再下结论。

第二,临床实践表明:即使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当空腹血糖超过5.6mmol/L时,如果同时存在吸烟、饮酒、熬夜、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则这样血糖即会对血管产生微损害,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这样的血糖也是需要干预控制的。

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由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自身血糖调节机制因为遗传基因的影响可能存在一些缺陷,血糖的波动会时有发生,虽然血糖没有高到糖尿病的水平,但空腹血糖更容易超过5.6mmol/L,从而在不知不觉间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弹性下降,缓冲血流的作用下降,高血压发生的风险就将大大增加。而对于高血压的诊断,大多数人都知道诊断标准是超过140/90mmHg。实际上这个标准只适用于常规高血压,还有几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比如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等常人们所忽视。

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最容易发生的就是隐蔽性高血压,如果不加注意难以发现;一旦有隐蔽性高血压发生,就将影响机体糖脂代谢,随之而来的便是血糖的升高直至有糖尿病发生。那么,什么是隐蔽性高血压呢?

两种情况:一是在医院测量血压小于140/90mmHg,在家自己测量血压高于135/85mmHg;二是白天血压正常,但夜间血压与白天血压基本相同或差值很小,要知道正常人夜间血压比白天血压低20%左右。因此,当出现这样的血压时可以诊断为特殊类型的高血压,因为常不能及时发现对人体的危害会更大。有研究发现: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中,有近三分之一会发生这种特殊类型高血压,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好血压才能阻止与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那么,如果你的父母或其中一方有糖尿病,你的血糖即使正常,你这样测过血压吗?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推荐阅读

十年前处于糖尿病前期,如今仍然没得上糖尿病,他是如何做到的?

含糖食品不能吃,无糖食品也不能乱吃!专家:糖尿病患者务必掌握好进食量!

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要慎食糖类食品,那么糖尿病患者就可以随意食用无糖食品吗?

首先,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多数“无糖食品”可能只是在食品中没有直接添加口感很甜的葡萄糖、蔗糖等单糖、双糖。

而如果“无糖食品”是饼干、糕点类,制作这些食品的主要原料米、麦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本身就是糖类中的多糖,多糖进入人体消化道经过一系列消化酶的作用,最后以葡萄糖的形式吸收到血液里,就成了血糖。

其次,在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中建议控制糖的摄入,但有时为改善食物的口感,可适当添加甜味剂,“无糖食品”中常常添加了甜味剂。

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糖、乳糖等属于糖类物质,通常视为食品原料,一般不作为食品添加剂。非糖类的甜味剂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主要有甜菊糖苷、木糖醇、甘草甜素等。

甜菊糖苷

从菊科植物中提取,甜度是蔗糖的150至300倍,热值仅为蔗糖的1/300,甜味纯正,曾有致癌争议。

木糖醇

主要从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原料中提取,甜度是蔗糖的1.2倍,在体内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而不引起血糖升高,口味清凉,过量食用可能出现腹泻等副作用。

甘草甜素

从豆科植物甘草中提取,甜度为蔗糖的200倍,虽然天然甘草根含5%蔗糖、2.5%葡萄糖,但只需摄入极少量即可满足口感,基本不会升高血糖,其甜味不同与蔗糖,服用时间过长可能引起血压升高、血钾降低。

人工合成甜味剂主要有糖精钠、阿斯巴甜等。糖精钠从石油中提炼,甜度是蔗糖的300至500倍,价格便宜,由于它食后有苦味及致癌争议,渐被其它甜味剂替代。阿斯巴甜虽一克含有4000卡热量,但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少量食用其热量可以忽略,不适用于苯丙酮酸尿患者,也曾有致癌、偏头痛等副作用的争议。

综上所述,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无糖食品”前仔细查看食品包装袋上的成分说明。糖类物质一般都会对血糖产生一定影响,糖尿病患者要掌握好进食的量。甜味剂在基本不升高血糖的前提下,能满足糖尿病患者对甜味的需求,但也要考虑它潜在的副作用,建议适当食用。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作者:隋春华

编辑:金婉霞

糖尿病防并发症,除了血糖血脂血压,还要查什么?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并发症的筛查和治疗同等重要,从治疗的角度来讲,糖尿病的治疗目的绝不仅仅是降糖,更重要的是要尽量避免或及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而患者最担心的、最想知道的也莫过于自己是否有糖尿病并发症。这就需要不定期的筛查,今天说说几个重要的防并发症的重点复查项目:

一、糖尿病人三个月要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衡量血糖控制的金标准,也是诊断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在糖尿病治疗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评价血糖总体控制、发现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指导治疗方案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值与糖尿病并发症是紧密相关的。值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得并发症概率越高。把糖化血红蛋白值降下来,得并发症的几率就下降,而且这是个渐进的关系。基于这些结果,专家们建立了以糖化血红蛋白值为基础的糖尿病控制标准。很多年来,糖化血红蛋白值<7% 一直是糖尿病控制的目标,因为试验表明,把这个值从9降到7%,可以降低50-70%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概率。

二、糖病人半年要做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主要与病程和血糖状况有关。常见的有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眼病有很多种,最为常见的是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和眼外肌麻痹,我国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约为44%-51.3%,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病的最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微血管的病变,早期对视力没有明显影响,而等到视力出现问题再来就诊,病情往往已经是晚期了,医生也无能为力了,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

眼底检查是重要的筛查手段,为了更好地看清眼底情况,患者应该找医生散瞳后详查眼底。半年要查一次。

三、糖尿病肾病筛查半年一次

约30%-40%的1型糖友,以及20%左右的2型糖友,会发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是:尿微量白蛋白≥20微克/分或30毫克/24小时,即可诊断。

要想预防或早期治疗糖尿病肾脏病变,一定要定期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每年都要进行筛查,检查项目如下:

(1.)病程大于5年的1型糖尿病以及所有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每年一次筛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CAR)。

(2.)所有成年糖尿病患者不管UCAR如何,每年需要至少检查一次血清肌酐,并用血肌酐估算GFR(肾小球滤过率)。

四、三个月左右查一次血脂

防并发症,除了血糖还得控制好血压血脂,未出现血脂异常的糖友可以每半年检查1次;合并血脂异常的糖友1-3个月复查1次,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血脂各项指标的正常值:

  • 甘油三酯<1.7mmol/l;

  • 总胆固醇<4.68mmol/l;

  • 高密度脂蛋白>1.04mmol/l;

  • 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要控制在1.8mmol/L以下。

五、一个月做一次血压检查

血糖、血脂、血压是防并发症的重要三大常规,都控制好糖尿病并发症就不易发生,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每天测量一次血压,有 条件的最好每天进行多次测量;血压正常的糖友最好每周测量一次血压。 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

如果记不住大家可以收藏以下这个表,一目了解,对照着检查 ,对健康有大帮助:

总的来说,糖尿病并发症重在防,不要等有并发症了才查才治,就晚了,因为慢性并发症由于病程长,许多患者待病情严重后才引起重视。首先应组织定期相关体检,检查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及早发现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病多年的患者,及时做好监测是预防并发症进展的重要方面。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