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能吃烤土豆么(糖尿病烤土豆)

琦闻国际观点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怎么吃土豆不影响血糖?3种吃法,放心吃!

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世界里,血糖的控制始终是重中之重。而食物中的淀粉,作为血糖的重要来源,更是备受关注。土豆,这种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食材,因其富含淀粉,常常让糖尿病患者心生顾虑:吃了土豆,血糖会不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飙升?这一担忧,如同笼罩在患者心头的阴云,挥之不去。但实际上,糖尿病患者大可不必如此忧心忡忡。相反,从健康饮食的角度来看,土豆甚至是一种值得推荐给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的食物。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科学依据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

要理解其中的缘由,得先从食物中的淀粉说起。食物中的淀粉,并非单一的形态,大致可分为易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这三种淀粉,就像性格各异的三兄弟,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易消化淀粉,性子最为急躁。一旦进入胃里,就如同点燃的导火索,迅速被消化吸收,摇身一变成为血糖。我们日常吃的精米精面,其中的淀粉便是这种类型。想象一下,当我们吃下一碗白米饭,没过多久,血糖便开始快速上升,这就是易消化淀粉在 “作祟”。而慢消化淀粉,分子结构相对复杂,就像一位沉稳的绅士。它在胃肠这个 “大工厂” 里的消化过程,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像玉米、小米、燕麦等粗粮,就以慢消化淀粉为主。当我们食用这些食物后,血糖的转化过程如同潺潺流水,缓慢而有序,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升高的幅度,让血糖的波动更加平稳。

抗性淀粉,是淀粉家族中的 “特殊成员”。它就像一位 “隐士”,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性质类似于食物中的膳食纤维。不仅不会转化为血糖,还能在肠道里发挥奇妙的作用。它能够减慢并抑制人体对其他食物中葡萄糖和脂肪的吸收,如同给血糖的升高设置了一道 “减速带”,对控制餐后血糖大有益处。而且,由于它不能被消化,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较长,能够产生饱腹感,让人耐饥饿。而土豆中的淀粉,大部分就属于抗性淀粉。听到这里,或许有人会疑惑:既然土豆中的淀粉大多是抗性淀粉,为何有些糖尿病患者吃了土豆后,血糖还是会大幅升高呢?这背后主要有两个关键原因。

其一,这三种淀粉并非一成不变,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而温度和含水量,就像是掌控这种转化的 “魔法棒”。当温度升高,含水量增多时,淀粉就会发生糊化现象,原本的抗性淀粉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易消化淀粉。就好比土豆在高温水煮的过程中,抗性淀粉含量会逐渐减少,而转化为容易使血糖升高的易消化淀粉。反之,当温度降低、含水量减少时,抗性淀粉的含量则会增加。其二,饮食习惯也是关键因素。很多人在吃土豆时,没有正确把握饮食的平衡。最常见的情况是,把炒土豆丝当作一道普通的菜,搭配着米饭、面条等主食一起吃。这样一来,就相当于额外摄入了过多的淀粉,血糖自然就容易升高。这就好比在原本已经装满货物的车上,又强行塞进了更多的东西,车子(血糖)自然不堪重负。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才能既享受土豆的美味,又不影响血糖的稳定呢?关键就在于土豆的烹饪方法和吃法。接下来,为大家推荐三种可以让糖尿病患者放心食用的土豆吃法。

蒸土豆与烤土豆:这两种烹饪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烹饪过程中不需要用水。以蒸土豆为例,先将土豆仔细洗净,无需去皮,保留土豆皮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其营养成分。然后将土豆放入蒸锅中,大火蒸制。当用筷子轻松插入土豆,表明土豆已熟透。但此时别急着吃,将蒸好的土豆放置一旁,待其完全冷却后,再加热到适合入口的温度。这是因为土豆在冷却的过程中,抗性淀粉的含量会有所增加。经过这样的处理,既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土豆中的抗性淀粉,又能满足口感需求,让糖尿病患者吃得安心。烤土豆同样如此,将土豆洗净后,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烤制过程中,土豆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外皮微微焦香,内部软糯。同样,烤好后放凉再加热食用,是保持抗性淀粉含量的关键。

酸奶坚果土豆泥:这种吃法不仅美味,还极具营养。先将土豆蒸熟,待其冷却后,用勺子或擀面杖等工具将土豆压成细腻的土豆泥。接着,在土豆泥中加入适量的酸奶。酸奶富含优质蛋白,且易于消化吸收,为这道美食增添了丰富的营养。再撒上一些坚果碎,如杏仁、核桃等。坚果中含有有益健康的不饱和脂肪酸,能进一步提升土豆的营养价值。轻轻搅拌,让酸奶、坚果与土豆泥充分融合。这道酸奶坚果土豆泥,口感丰富,既有土豆的绵软,又有酸奶的酸甜和坚果的香脆。对于老年人来说,它不仅容易咀嚼和消化,还能提供多种营养成分,是一道非常适合的健康美食。

土豆炖牛肉:土豆和牛肉,这两种食材堪称营养互补的绝佳搭档。先将牛肉切成大小均匀的块状,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和调料,小火慢炖。随着时间的推移,牛肉逐渐变得软烂,散发出浓郁的肉香。此时,将切好的土豆块放入锅中,继续炖煮 15 分钟左右。要注意控制炖煮的时间,避免土豆过于软烂,因为过度软烂会使土豆中的淀粉结构发生变化,增加消化吸收的速度,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当土豆块达到熟透且保持一定的形状时,这道土豆炖牛肉就大功告成了。牛肉的蛋白质与土豆的营养相互融合,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无论是哪种土豆吃法,它们都能带来饱腹感,所以在食用时,要将其当作主食来看待。吃了多少土豆,相应地就要减少米面等主食的摄入量,这样才能维持饮食的平衡,更好地控制血糖。

糖尿病人能不能吃土豆?这次终于搞明白了

糖尿病患者小王,午饭吃了一小碗粗粮饭,一盘醋溜土豆丝,一碗菜汤和少许肉,餐后血糖 12.7mmol/L。有人说糖尿病人不能吃土豆,是这样吗?

营养分析:土豆的成分以淀粉(碳水化合物)为主,每100克含量为19.6 克,土豆的能量每百克为76千卡,比一般蔬菜高得多,因此,糖尿病患者在主食摄入不变的情况下摄入土豆,很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小王在吃了粗粮饭的前提下,又吃了一盘土豆,淀粉摄入总量增加,血糖自然会高。

糖尿病人吃土豆对血糖的影响

土豆含淀粉较多,淀粉是引起进食后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我们预估一个食物吃进肚子里对血糖的影响,除了看淀粉含量,还需要参考另一个指标——GI,血糖生成指数。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进入人体引起的血糖反应并不相同,GI就是衡量不同食物摄入后血糖升高速度的一个指标。

土豆的GI(血糖生成指数),根据其烹饪方法不同有所差异,但基本属于中GI食物。(GI在55%-75%之间)。

土豆的GI(血糖生成指数)

煮土豆GI=66.4

烤土豆GI=60.0

蒸土豆GI=65.0

微波炉烤土豆GI=82.0

烧烤土豆(无油)GI=85.0

土豆泥GI=73

油炸土豆片GI=60.3

土豆粉条GI=13.6

糖尿病人这样吃土豆

大米饭的GI为83.2,是高GI食物。土豆的热量虽比一般蔬菜高,却比米、面低,热量大约为米、面的1/4,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土豆。

记住:把土豆当作主食吃,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人,宜用土豆替换等重量的其他主食,血糖控制好的糖尿病人,可用100克土豆替换25克其他主食(均为食物的生重),这样既可以吃饱, 摄入热量又能减少,血糖升高的速度比米饭慢。与土豆类似的还有红薯、紫薯、芋头,都可替代主食吃,血糖会更好。

土豆人见人爱 谣言认真对待

有一种食材,炒炖煎炸烤,全都少不了,丝块泥片条,味道都很好。不论是烹饪方法还是存在形式,它都是烹饪界的通关选手。它是谁呢?土豆!作为一种人见人爱的“豆”,总是有几分传言在身上的,比如土豆和牛肉一起吃会肚子疼、吃土豆会得糖尿病、食用发芽土豆会中毒……这些传言究竟是真是假?我们请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为您解答!

土豆和牛肉一起吃会肚子疼吗?

有传言说,“土豆和牛肉一起吃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其原因是牛肉富含蛋白质需要酸性条件才能更好消化,而土豆富含淀粉则需要在碱性环境中消化,两者对于胃酸的要求不同,所以一起食用会影响胃部的正常工作,导致功能紊乱。”

事实上,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正常情况下,所有进入身体的食物都会在胃酸的酸性环境下形成食糜,然后再进入肠道。对于最基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而言,消化系统早就有了固定的消化吸收模式。胃酸是一种“灵活”的液体,食物不同,胃酸的浓度会随着消化食物的难易进行改变。对于各种食物混合消化,如果胃酸浓度偏低,那胃酸就会适当分泌以帮助消化。虽然淀粉对于胃酸浓度的要求较低,以肉类食物为代表的高蛋白食物需要的胃酸浓度偏高,但一起食用不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健康。

吃土豆会得糖尿病吗?

吃土豆真的会得糖尿病吗?对此,范志红表示,这话不完全是谣言。虽然食用土豆不能直接导致糖尿病,但是食用过量土豆会导致血糖升高及肥胖,而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因素之一。

土豆富含淀粉,可以作为蔬菜摄入,也可以作为主食摄入。土豆的热量值比青菜高很多,100g土豆含热量70千卡~90千卡,而100g绿叶菜、萝卜、茄子之类蔬菜只有10千卡~30千卡。因此,食用土豆的同时摄入其他主食,必然会增加膳食总能量的摄入,同时也会提升膳食整体的血糖负荷(glycemicload,GL)值。比如说,食用一碗米饭加一碗炒青菜和食用一碗米饭加一碗炒土豆丝相比,在炒菜油相同的情况下,肯定是后者的热量及血糖反应高。食用过量的土豆食品会产生较高的GL值,高GL值饮食又会引起餐后高血糖症。此外,过量的土豆增加了饮食摄入的总热量,导致体重增长,而超重和肥胖会促进糖尿病和高血压。

发芽土豆能吃吗?

土豆发芽了还能不能吃?范志红介绍,土豆天然含有一类微量的生物碱有毒物质,叫做龙葵素,也称龙葵碱或茄碱,通常以糖苷形式存在。对于土豆来说,这种生物碱能起到自我保护作用,可抗病、抗虫、抗霉菌,还能防止其他动物啃食马铃薯幼芽。对人体而言,食入0.2~0.5g龙葵碱即可引起中毒。龙葵素的毒性可损害细胞的生物膜,对胃肠道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尤其对呼吸中枢和运动中枢作用明显;还有溶血作用。龙葵素遇醋酸易分解,高热煮透也可使之破坏。

在正常情况下,龙葵素在土豆中的含量非常低,不至于引起中毒。在贮藏过程中含量逐渐增加,马铃薯发芽后,其幼芽和芽眼部分的龙葵碱含量较高。对于局部发芽变青的土豆,如果情况不太严重,可将芽眼彻底剜去,削去发青部分,清洗后烹调食用。但是如果变青发芽的比例太大,即使加工处理也不能保证无毒,建议把土豆扔掉。如果食用土豆时口中有发麻、发涩的感觉,表明该土豆中还含有较多的龙葵素,应立即停止食用,以防中毒。

这样吃土豆美味又健康

土豆作为人见人爱的食材,如何才能安全健康地食用呢?对此,范志红给出以下建议。

土豆当主食。根据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居民每日摄入谷薯类250~400g,其中包括土豆在内的薯类平均每日摄入50~100g。谷薯类是当主食来食用,并不算在每天300~500克的蔬菜当中。如果想享用土豆烧牛肉,可以相应扣减白米白面等主食(不替代全谷杂粮)。土豆替代米饭馒头,不仅不会快速升高血糖,还会增加膳食中钾的摄入。

选比较脆口的土豆品种。土豆品种差异对血糖指数值的有影响。范志红表示,越是绵软易煮熟的品种,食用后血糖上升速度越快。选购土豆时,选择脆性相对较大、烹调起来不那么容易软烂的土豆,血糖指数也会低一些。

烹调时少加油。传统的土豆烹调,都是配以高油高盐,像常吃的土豆烧牛肉、土豆炖牛腩、大盘鸡等。这样的土豆菜肴不仅会增加膳食总脂肪量,总热量也随之升高。烹调时少加点油,减轻发胖负担。

土豆放凉后再吃。范志红介绍,土豆食品在8℃放置24小时后,GI值与热食相比降低26%,冷却导致快消化淀粉转变为慢消化淀粉,抗性淀粉含量显著增加。

阴凉处储存。在炎热的夏秋季节,土豆买来以后一定要及时放在冰箱里。冬春季节温度比较低的时候,也不要放在有暖气的室内,最好能放在冷凉的阳台上。同时,最好用黑色或不透明的袋子包装起来,避免光照,免得土豆发芽,提高毒素的含量。(本报记者齐桂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