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二型糖尿病的主食(二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认真科普的赵博士 0
文章目录:

2型糖尿病患者,少吃主食利于控糖?主食的正确吃法,您知道吗?

按照我们的饮食习惯,米饭、面条、馒头等“主食”是每顿饭当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在常规的饮食模式里,碳水化合物一般负责供应一半以上(50%-65%)的能量(热量)。

由于,在经过消化和吸收以后,碳水化合物主要被转化为“糖”,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主食应该怎么吃?”一直是处于风口浪尖上的问题。

有人说:得了糖尿病,“主食”要少吃,因为,只有这样,餐后血糖才可以降下来!

还有人说:不吃“主食”更好,利用“生酮”等饮食模式,糖尿病患者才能够瘦下来!

这篇文章,我们就给大家分析,上面这些说法到底对不对?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食”究竟应该怎么吃?

少吃“主食” 血糖会更好?

既然,我们吃的“主食”里,主要含有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在进入人体后会被转化为糖。那么,照理说,只要我们少吃一些“主食”,血糖就会下降,至少餐后血糖能够降低。

为此,还专门开发出了所谓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也叫“限碳水化合物饮食”。简单来说,就是“少吃主食,多吃菜与肉”,依靠脂肪和蛋白质来弥补碳水化合物减少所形成的能量缺口。

那么,得了糖尿病,是不是只要每顿饭都少吃一些“主食”,血糖就可以降下来呢?最新的医学指南告诉我们,实际情况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2022版《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汇总了近年来有关“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多项研究以后,特别指出:尽管,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在“短期内”对血糖的控制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长期来看,这种饮食模式对于血糖的影响并不明显!

而在另一边,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所引用的“社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ARIC)研究”则提示:当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一半时(50%-55%),全因死亡率最低。这里,碳水化合物供能一半左右,与常规平衡膳食的推荐是一致的。

简单来说,从“长期控糖”这个角度来看,仅仅只是少吃“主食”,其实意义不大。

“低碳”饮食 到底怎么用?

虽说,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饮食,应该按照“正常比例”来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一无是处”了。

事实上,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实现减重,这对于改善血糖是很有帮助的!

2021版《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当中,专门强调了两点:

第一, “短期”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s)有助于减轻体重并改善代谢;

第二, 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短中期”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s)有助于控制血糖。

也就是说,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确实有可能通过“短期”地少吃“主食”,来帮助减轻体重并控糖,但不建议长期坚持。

既然说到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那么,还有一种饮食模式也不得不说,这就是非常知名的“生酮饮食”(KETO)。

生酮饮食本身也属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一种,更确切地说是典型的“极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这种饮食模式是把每顿饭当中的“主食”给压缩到一个极低的比例(一般在10%以内),同时,依靠大量增加脂肪类食物来补充能量。

现实当中,的确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是“生酮饮食”的支持者,但也有人觉得生酮饮食并不好!那么,生酮饮食究竟适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呢?

2019版《生酮饮食干预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提出:年龄在18-65岁的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肝肾功能正常并且没有严重并发症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生酮饮食来帮助控制糖尿病。主要目的,是借助生酮饮食来“分解”体内的脂肪,从而实现减重。

同样的,专家共识也强调了:生酮饮食只提倡“短期”应用,在达成减重目标以后,生酮饮食需要向正常饮食过渡回去。

由于生酮饮食有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要在内分泌科或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开展。

总而言之,不论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还是“生酮饮食”,“阶段性”地开展有可能帮助减重并控制血糖,但长期饮食还是得回归正常。

把“主食”吃好 具体怎么做?

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发现,从长期控糖的角度来看,选择“对的主食”比“少吃主食”可能更有帮助!

2022版《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提出:用“全谷物”来替换部分“精制主食”,对于控制血糖和体重很有帮助!

像全麦、小米、黑米、薏米、燕麦等全谷物以及红薯、紫薯等薯类还有红豆、绿豆等杂豆类,这些“主食”当中除了有碳水化合物以外,还含有很高比例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对于控制血糖甚至降低全因死亡率,都是很有帮助的。而像米饭、细面粉制作的面条、馒头等“精制主食”,它们当中则基本上只含有碳水化合物,而缺乏膳食纤维。

因此,同为“主食”,全谷物、薯类以及杂豆类多属于“低升糖”或者“中等升糖”的食物;而米饭、白面条和白馒头等“精制主食”,则基本上都是“高升糖”的食物。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与其特意少吃“主食”,不如“选对”合适的“主食”。

原则上,建议大家一日三餐,每餐都安排一部分全谷物、薯类或者杂豆类的“主食”。最好是能够保证这些“低升糖、富纤维”的“主食”占全部“主食”的至少1/3。


最后,总结一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阶段性”地少吃“主食”可能有助于减重和控糖,但不建议大家长期少吃甚至不吃“主食”!事实上,保证每顿饭都吃足量的全谷物、薯类或杂豆等“主食”,可能更加管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年9月 第14卷 第9期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3,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年 第13卷 第11期

4,生酮饮食干预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版)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 第23卷 第3期

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年版)》

#健康真知笔记#

糖尿病人终于不用再挨饿了,对于这2种主食,糖尿病人能长期吃

人上了年纪,身体就像一台运转多年的老机器,各种慢性病开始找上门来。在众多慢性病里,不少中老年人最怕的就是糖尿病。一旦患上,感觉生活里的美食都成了奢望,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墙,隔绝在美味的世界之外。

街头巷尾,常能听到一些说法,说糖尿病患者只要戒掉淀粉类食物,不吃高糖水果,不碰饮料和加工食品,糖尿病就能治好。这说法听起来挺诱人,可事实真如此吗?

实际上,糖尿病是一种伴随终身的疾病,目前还没办法完全根治。患者只能依靠药物,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在药物选择上,患者得严格遵循医嘱,药物的种类、剂量,都马虎不得。

至于生活方式,那些流传的说法就太偏激了,是典型的饮食误区。当糖尿病患者血糖稳定时,像橙子、柚子、草莓、苹果、桑葚、樱桃这些水果,是可以适量吃的。而且,如果长期不吃淀粉类食物,过度限制主食摄入,身体没了碳水化合物供能,就只能消耗脂肪和蛋白质,时间一长,不仅会营养不良,对心肌功能也不好。

其实,糖尿病患者不用刻意挨饿,选对主食,也能吃得安心。尤其是下面这两种主食,很适合长期食用。

全谷物主食:血糖平稳的 “好帮手”

不少糖尿病患者一直吃精制谷物,结果餐后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飙升,对病情控制十分不利,还容易出现 “隐性饥饿”。所谓 “隐性饥饿”,就是身体虽然不觉得饿,但却缺乏各种必要的营养素。

正确的做法是选择全谷物主食。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食用全谷物主食对病情控制有积极作用;对于健康人群,吃全谷物主食还能预防二型糖尿病。

全谷物为什么有这么神奇的功效呢?原来,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吃下去后饱腹感很强。想象一下,吃了全谷物主食,就像给胃里填满了 “小海绵”,能让你长时间感觉不到饥饿。同时,它还能有效改善餐后和空腹血糖,降低过高的胰岛素水平,让糖化血红蛋白逐渐回归正常范围。而且,吃全谷物主食,不仅不会让你挨饿,还能改善睡眠,让大便更顺畅。

全谷物家族很庞大,像黑米、燕麦、高粱、藜麦、糙米,还有红豆、绿豆、黑豆、扁豆等豆类,都属于全谷物。每一种都营养丰富,为糖尿病患者的餐桌增添多样选择。比如,早上煮一碗燕麦粥,搭配一些坚果和低糖水果,既美味又健康;中午蒸一锅糙米饭,再配上清爽的蔬菜和适量的瘦肉,营养均衡;晚上熬一锅红豆薏仁粥,不仅祛湿,还能满足口腹之欲。

粗粮面食(干):干食的明智之选

糖尿病患者选择主食,有个原则:以干为主,少吃稀的,像粥和面条这类软烂易吸收的食物,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在干的主食里,也不建议只吃精制谷物,粗粮面粉是更好的选择,像全麦粉、荞麦粉等。

制作粗粮面食时,粗细面粉的比例也有讲究,可以选择 2:1 或者 3:1。吃饭时,顺序也很重要,先吃蔬菜,蔬菜富含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还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接着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像蛋类、肉类,它们能提供身体所需的优质蛋白;最后再吃粗粮面食。这样的饮食顺序,能让血糖上升得更平稳。

比如,中午做一顿全麦面条,先炒好一份丰富的蔬菜臊子,有青椒、胡萝卜、洋葱等,再煎个鸡蛋或者加几片牛肉,最后把煮好的全麦面条放入,搅拌均匀。这样一份美味的粗粮面食,既有营养,又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糖尿病人终于不用再挨饿了,对于这2种主食,糖尿病人能长期吃

糖尿病人的主食新选择,从此告别挨饿

傍晚的余晖洒进厨房,王大爷正对着一桌饭菜发愁。自从查出糖尿病,他的生活仿佛被上了一道枷锁,每一口食物都吃得小心翼翼。看着碗里白花花的米饭,他叹了口气,“这糖尿病啊,啥都不让吃,每天都饿得慌。” 王大爷的老伴在一旁无奈地说:“别愁啦,听说有些主食糖尿病人也能放心吃。” 王大爷眼睛一亮,“真的吗?快给我讲讲。” 在糖尿病患者的世界里,饮食的限制常常让他们倍感煎熬,而现在,终于有了新的希望。

在中老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很多人一提到糖尿病,就觉得这不能吃,那不能碰,仿佛生活都失去了色彩。还有人说,只要戒掉淀粉类食物,不吃含糖高的水果,不喝饮料,不吃加工食品,糖尿病就能治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目前还无法完全治愈。患者只能通过药物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药物治疗上,必须严格遵循医嘱,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都马虎不得。而在生活方式方面,之前那种极端的饮食观念,其实是典型的误区。血糖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适量吃一些水果的,像橙子、柚子、草莓、苹果、桑葚、樱桃等,这些水果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为身体补充必要的营养。

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完全没必要饿着自己。只要选对主食,就能吃得健康又满足。下面这两种主食,糖尿病患者可以长期放心食用。

全谷物主食:控糖的秘密武器

张阿姨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以前她总吃精制谷物,每次吃完饭,血糖就像坐过山车一样飙升,这让她十分苦恼。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她开始尝试全谷物主食。刚开始,口感上的差异让她有些不适应,但为了控制病情,她坚持了下来。一段时间后,她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血糖稳定了,而且以前总是感觉饿,现在这种饥饿感也减轻了不少。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数据表明,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全谷物主食对病情控制有着积极作用;而对于健康人群,食用全谷物主食还能起到预防二型糖尿病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就像一个个小海绵,在肠道里吸收水分,增加饱腹感,让糖尿病患者不会轻易感到饥饿。同时,这些膳食纤维还能调节血糖,改善餐后以及空腹血糖水平,降低高胰岛素水平,让糖化血红蛋白逐渐回归正常范围。不仅如此,全谷物还能改善睡眠和大便情况,让身体的各个方面都保持良好状态。

全谷物的种类丰富多样,有黑米、燕麦、高粱、藜麦、糙米,还有红豆、绿豆、黑豆、扁豆等豆类。这些谷物可以煮成营养丰富的杂粮粥,或者做成香喷喷的杂粮饭,每一口都充满了大自然的味道。

粗粮面食(干):美味与健康兼得

李大叔是个面食爱好者,可自从得了糖尿病,他对面食就敬而远之了。每次看到别人吃面条、馒头,他都馋得不行。后来,他了解到糖尿病人可以吃粗粮面食,这可把他高兴坏了。现在,他经常用全麦粉、荞麦粉做馒头、烙饼,吃得满足又放心。

在糖尿病患者的主食选择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应以干的为主,尽量少吃稀的,比如粥和面条。因为稀的食物消化吸收快,容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而在干的主食里,也不建议只吃精制谷物,选择粗粮面粉才是明智之举。像全麦粉、荞麦粉等粗粮面粉,保留了谷物更多的营养成分和膳食纤维,升糖指数相对较低。

在制作粗粮面食时,还可以讲究一下粗细面粉的比例。可以选择 2:1 或者 3:1 的比例,这样既能保证面食的口感,又能充分发挥粗粮的健康功效。吃饭的时候,也有小窍门,先吃蔬菜,蔬菜中的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还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再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蛋类、肉类,为身体补充能量;最后吃粗粮面食,这样能让血糖上升得更加平稳。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