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卵巢早衰会得糖尿病吗(卵巢早衰会不会导致月经不来)

三诺讲糖 0
文章目录:

超200万亚洲人研究!这一因素让女性更易患糖尿病

绝经是每位女性生命历程中都会经历的自然生理过程,它标志着女性生育能力的终结。在正常情况下,女性的绝经年龄通常在 45-55 岁之间,这是身体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发生的变化。但对一些女性来说,过早绝经,也就是在 40 岁之前就绝经,却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风险。

过早绝经会从内分泌等多方面影响女性健康。它使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减少,不仅影响生殖系统,还会因缺乏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导致骨钙流失、骨密度降低,引发骨质疏松等问题。此外,雌激素缺乏还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身体调节血糖能力,增加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

近日,一项发表于医学顶刊JAMA的研究更加证实了这一点,研究一共有112多万绝经女性参与,其结果显示:发现早发性绝经(40岁以下)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

来源: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55388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来看看这项研究。

前面刚说了研究一共纳入 112 万多绝经女性进入研究,从2009年一直跟踪到 2018 年底。跟踪内容为主要是判断这些女性有没有得 2 型糖尿病,主要看空腹血糖高不高,或者有没有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记录。

研究人员还把绝经年龄通过问卷调查分成 4 个组,像生活方式、身体各项指标、有没有其他疾病这些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也都收集起来,最后用专业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一出来,真挺让人意外的!在平均 8.4 年的跟踪时间里,10.1% 的参与者都得了 2 型糖尿病。与在 40-44 岁、50 岁及以上绝经的女性比起来,绝经年龄<40 岁的女性得 2 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更高,而且绝经年龄越小,得糖尿病的风险就越大!研究人员接着分析发现,像身体质量指数(BMI)、有没有抑郁障碍、是不是处于糖尿病前期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绝经年龄和 2 型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为啥会这样呢?这就得说说雌激素了。

早绝经意味着女性体内雌激素缺乏的时间更长,而雌激素对身体可重要了,它能减少脂肪组织的氧化应激和炎症,还能维持胰岛素分泌和血糖平衡。所以雌激素一少,2 型糖尿病的风险可能就跟着上来了。

另外,肥胖的女性因为体内雌激素有一定保护作用,早绝经带来的 2 型糖尿病风险增加就没那么厉害(这可不是说肥胖好,肥胖可是引发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千万不能忽视肥胖带来的健康威胁!);有抑郁障碍的人,可能因为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风险变高了;本身就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发展成 2 型糖尿病的速度就快,所以早绝经对他们的影响反而没那么突出。

研究人员觉得,既然这样,以后在管理 2 型糖尿病的时候,不妨把早绝经也当成一个风险因素,用它来筛查那些容易得糖尿病的高风险人群。

如何预防过早绝经?

|保持健康体重和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坚果等)的摄入,同时减少糖分和加工食品。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能够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风险。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等,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调节激素水平。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心血管健康,预防肥胖,从而降低早发性绝经的风险。

| 控制慢性病

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如果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影响女性的激素水平并可能加速卵巢衰退。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早发现和治疗任何潜在的慢性病。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失调,可能会影响月经周期并加速卵巢功能衰退。及早诊断和治疗PCOS可以帮助延缓更年期的到来。

| 避免过度吸烟

吸烟与早发性绝经密切相关,吸烟女性进入更年期的平均年龄比非吸烟者早约1-2年。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卵巢功能,减少卵子的储备。因此,戒烟是预防过早绝经的重要步骤。

| 避免过度饮酒

大量饮酒也可能对卵巢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过量饮酒可能导致卵巢早衰。因此,控制酒精摄入,是保护卵巢健康的有效方法。

| 减轻心理压力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会影响女性的激素水平,增加早发性绝经的风险。冥想、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社交活动等方法能有效减轻压力,帮助女性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 避免过度运动和极端饮食

极端的饮食方式(如极低卡路里饮食)和过度运动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影响月经周期,甚至可能导致卵巢早衰。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过度减肥和过度运动,有助于保护卵巢功能。

| 保持足够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质量对女性的激素水平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影响雌激素水平,并可能加速卵巢衰退。

因此,保持规律的作息,确保每晚7-9小时的优质睡眠,有助于延缓更年期的到来。

参考文献:

[1]Ko BJ, Jung JH, Han K, Nam GE. Age at Menopause and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Korea. JAMA Netw Open. 2025 Jan 2;8(1):e2455388.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55388.

策划:小果

配图:研究文献配图 三诺讲糖自拍

审核:三诺医学科学事务部

长期没有夫妻生活,真的会卵巢早衰、内分泌失调吗?医生告诉你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长期“禁欲”,身体会出问题吗?

小李今年35岁,工作忙碌,已经两年没过夫妻生活了。

前阵子,她发现自己月经不太准,皮肤状态也变差了,晚上还老失眠,刷到网上一些帖子说长期没有夫妻生活会引起卵巢早衰、内分泌失调,甚至影响寿命;

她开始慌了,赶紧来医院问医生:“医生,我是不是完了?”

这类担忧其实不少人都有。很多人觉得,夫妻生活少了,身体里的某些激素就会出问题,卵巢可能会提前“罢工”,更年期会提早到来,甚至影响整个人的健康。

这些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这件事。

没有夫妻生活,会导致卵巢早衰吗?

直接说答案:不会!

卵巢早衰,指的是40岁之前,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甚至提前绝经

它的主要原因和遗传、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比如辐射、化学毒物)以及某些疾病(如卵巢手术、化疗)有关。

那夫妻生活和卵巢功能有关系吗?其实关系非常有限。

卵巢的功能主要由大脑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来调控,这个系统决定了排卵、月经周期以及雌激素的分泌。

而夫妻生活虽然会短暂影响一些激素,比如催产素(让人有幸福感)、内啡肽(缓解压力),但这些激素不会直接影响卵巢的寿命,也不会决定卵巢什么时候“退休”。

简单来说,卵巢的寿命是“写”在基因里的,夫妻生活不会让它延长,也不会让它提前报废。

但为什么有些人觉得,没夫妻生活后,月经不准、皮肤变差、情绪低落?这就要讲到内分泌了。

长期“禁欲”,真的会让内分泌失调吗?

内分泌是个很复杂的系统,激素水平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年龄、情绪、作息、饮食、压力,而不是单单靠夫妻生活来维持。

不过,夫妻生活确实会带来一些短暂的激素变化,比如:

  • 催产素和内啡肽:缓解焦虑、提高幸福感,有助于睡眠。
  • 雌激素:在兴奋时会短暂升高,但这个变化并不会长期影响卵巢功能。
  • 睾酮:夫妻生活活跃的人,体内睾酮水平可能略高,影响性欲。

但如果长期没有夫妻生活,这些激素的波动减少,可能会让人感觉焦虑、压力大、睡眠变差,但这并不意味着“内分泌失调”。

真正的内分泌失调,是指激素水平异常,比如甲状腺功能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糖尿病等,而不是单靠夫妻生活多少来决定的。

所以,长期没夫妻生活,可能会影响情绪、睡眠,但不会真正导致激素紊乱,更不会让卵巢“罢工”。

但长期“禁欲”,真的一点影响都没有吗?

从生理角度看,适量的夫妻生活确实有不少好处。比如:

  • 缓解压力:夫妻生活时,大脑会分泌催产素和多巴胺,让人更放松、心情更好。
  • 改善睡眠:高潮后,身体会释放褪黑素和催产素,帮助更快入睡,睡得更深。
  • 促进血液循环:适量的夫妻生活能加快血流速度,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益处。
  • 增强免疫力:有研究发现,每周有一两次夫妻生活的人,免疫球蛋白水平比完全没有的人略高。

但如果长期没有,也不必过度焦虑。人的身体是很聪明的,它会自己调节适应,并不会因为“禁欲”就严重损害健康。

那为什么有些人“禁欲”后,身体状态变差了?

很多人发现,长期没有夫妻生活后,确实会出现月经紊乱、皮肤变差、情绪低落,这可能和以下几点有关:

1. 心理暗示和压力

很多人被“长期禁欲会早衰”的说法吓到了,越想越焦虑,而焦虑本身就会影响激素,比如皮质醇升高,雌激素下降,导致月经紊乱、皮肤变差、脱发等问题。

2. 睡眠变差

夫妻生活能促进催产素和褪黑素分泌,帮助睡眠。如果本身睡眠质量一般,少了这个“助眠”方式,可能会更容易失眠,而睡眠不足会影响激素平衡,进而影响皮肤、情绪和免疫力。

3. 运动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有些人“禁欲”后,运动量减少、饮食变差、作息不规律,这些因素本身就会影响内分泌,而不是单纯因为夫妻生活减少。

4. 本身体质原因

有些女性本身有多囊卵巢、甲状腺问题、慢性炎症等,可能会因为激素波动更敏感,而把夫妻生活减少当成主要原因。

那应该怎么办?

如果你长期没有夫妻生活,但身体状态很好,那完全不必担心,因为这并不会影响健康。

但如果你发现月经紊乱、睡眠不好、情绪低落、皮肤变差,那就要看看是不是生活习惯的问题,比如:

  • 作息规律:每天保证6-8小时高质量睡眠。
  • 饮食均衡: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鱼肉、坚果、绿叶蔬菜。
  •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3次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激素平衡。
  • 调整心态:不要被“禁欲伤身”这种说法吓到,压力大会真正影响内分泌。

如果症状持续,建议去医院查一下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卵巢功能,看看有没有真正的内分泌问题,而不是单纯归因于“没有夫妻生活”。

结论

长期没有夫妻生活,不会直接导致卵巢早衰,也不会让内分泌彻底紊乱。但如果因此情绪低落、睡眠变差、压力增大,可能会间接影响身体状态。但这些问题,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作息,完全可以改善。

与其担心“禁欲会早衰”,不如关注真正影响健康的因素,比如睡眠、饮食、运动、心理状态

别被谣言吓到,健康比这些传言重要得多!


参考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WHO)内分泌健康相关研究报告

《The 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相关研究论文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关于卵巢功能的研究

《Human Reproduction Update》关于激素水平变化的文献

这5个坏习惯会导致卵巢早衰!尤其最后一个,很多人或都在做

在女性的一生中,卵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负责生产卵子,还分泌着维持女性生理特征所必需的激素。然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高压力以及一系列不良生活习惯,正悄然威胁着卵巢的健康,使其提前步入衰老的行列。本文将深入探讨五个可能加速卵巢早衰的坏习惯,尤其是最后一个,或许正是你日常中不经意的行为。了解这些隐患,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守护卵巢的青春活力。

一、长期熬夜,剥夺卵巢的“美容觉”

在夜深人静之时,当大多数人已进入梦乡,卵巢却仍在默默工作,调节着体内的激素平衡。然而,长期熬夜,剥夺了卵巢应有的休息时间,就如同让一台机器24小时不间断运转,终将导致其性能下降。熬夜不仅干扰了人体的生物钟,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周期,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长期以往,卵巢的功能将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月经紊乱、皮肤变差、情绪波动等。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让卵巢也能享受它的“美容觉”,是维护其健康的关键。

二,营养失衡加速衰老

现代人的饮食往往偏向于高糖、高脂肪、低纤维的快餐文化,这种不均衡的饮食习惯对卵巢构成了巨大威胁。缺乏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卵巢难以抵御自由基的侵害,加速细胞老化。特别是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与卵巢早衰密切相关。此外,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也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进一步影响卵巢功能。因此,均衡饮食,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鱼类、豆类、新鲜蔬果等,是保持卵巢青春的不二法门。

三、缺乏运动,身体机能逐渐退化

久坐不动,是现代人的常态,但这对卵巢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适量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率,有助于卵巢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保持其活力。缺乏运动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增加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风险,还会直接影响卵巢的激素分泌,加速其衰老过程。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瑜伽等,结合力量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卵巢功能,延缓其衰老。

四、精神压力山大,情绪成为卵巢的隐形杀手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影响激素的分泌,导致卵巢功能失调。研究表明,长期的心理压力与卵巢早衰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因此,学会管理情绪,通过冥想、深呼吸、与朋友交流、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释放压力,对于维护卵巢健康至关重要。

五、过度使用化妆品,美丽背后的卵巢危机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化妆品成为了许多女性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市面上部分化妆品含有激素、重金属等有害成分,长期使用不仅对皮肤造成伤害,还可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卵巢功能。特别是含有雌激素的护肤品,虽然短期内可能让皮肤看起来更加细腻光滑,但长期滥用会干扰体内激素平衡,加速卵巢衰老。因此,选择天然、无刺激的化妆品,减少不必要的化妆步骤,让卵巢远离这些隐形威胁,是保持其青春活力的明智之举。

结语:守护卵巢,从改变习惯开始

卵巢早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陋习逐渐累积而成。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调整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管理情绪以及谨慎选择化妆品,都是维护卵巢健康、延缓其衰老的有效途径。记住,卵巢的健康关乎女性的整体福祉,它需要的不仅仅是偶尔的呵护,而是持之以恒的关爱。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从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做起,为自己的卵巢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让青春与健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