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神经痛药物(治疗糖尿病神经痛的药物有哪些)

胡医生健康说 0
文章目录:

依帕司他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用药,科学服用注意这3方面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刘女士是一位45岁的裁缝,手艺精湛,平时总是埋头在缝纫机旁,为邻里乡亲做衣服赚取生活费。最近,她总觉得脚底麻木,有时像针扎一样刺痛,晚上睡觉时甚至会被痛醒。

丈夫劝她去医院检查,她却一再推辞:“不就是累的吗?忍忍就好了。”直到有一天,她在厨房切菜时,刀不小心划伤了脚背,她却毫无知觉,等到发现伤口的时候,已经开始化脓了。

这一次,刘女士再也不敢大意,赶紧去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告诉她:“您这是糖尿病并发的神经病变,必须尽快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刘女士顿时愣住了:“我只是偶尔血糖高一点,怎么会这么严重?”

医生随后给她开了依帕司他,并嘱咐她严格按照医嘱服用。然而,刘女士却对这药心存疑虑:“这药真的有效吗?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通过刘女士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依帕司他这种药物,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那些事儿。

1. 什么是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50%以上,几乎每两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个会受到它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是神经受到高血糖的长期损害,导致感觉、运动甚至自主神经功能的异常。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表现包括:

- 感觉异常:如刺痛、麻木、灼热、冰凉感,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痛觉丧失。

- 运动功能障碍:肢体无力、肌肉萎缩。

- 自主神经受损:表现为胃肠功能紊乱、心率异常、排尿困难等。

刘女士的脚底麻木和刺痛正是感觉神经受损的典型表现,而被刀划伤却无知觉,则说明她的神经病变已经较为严重。

2. 糖尿病神经病变为何会发生?

高血糖是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罪魁祸首。长期血糖控制不良会导致以下几种损害:

- 代谢紊乱:高血糖引发体内糖醇代谢异常,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 微血管病变:高血糖损害神经周围的微血管,导致神经供血不足,从而进一步加重病变。

- 氧化应激:高血糖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加速神经细胞的凋亡。

因此,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慢性、渐进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损伤。

1. 依帕司他的作用原理

依帕司他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是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醛糖还原酶是糖醇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当血糖过高时,这种酶会将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而山梨醇会在神经细胞中积聚,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失衡,最终损害神经功能。

依帕司他的作用在于阻断这一过程,从源头上减少山梨醇的累积,从而减轻神经的损伤,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

2. 依帕司他的临床效果

大量研究表明,依帕司他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包括麻木、疼痛和刺痛感,同时还可以延缓病变的进展。例如,《中国糖尿病研究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服用依帕司他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生活质量。

3. 使用依帕司他需要注意什么?

尽管依帕司他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效果显著,但它并非“万灵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科学服用依帕司他:注意这3方面

1. 按时按量服用

依帕司他通常建议饭后服用,每天三次,每次50毫克。刘女士在服药的前几天,因为觉得症状有所缓解,就开始自行减少剂量,结果导致病情反复。医生提醒她:“这个药需要长期服用,不能随意停药或减量,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2. 定期监测血糖和病情

依帕司他虽然能缓解神经病变的症状,但关键还是要控制好血糖。医生建议刘女士每天测量空腹和餐后血糖,并按照糖尿病饮食的原则控制饮食。另外,每半年还需要进行一次神经电生理检查,以评估神经病变的进展情况。

3.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依帕司他总体上是比较安全的,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适,如恶心、腹胀等。刘女士在服药初期曾出现过胃部不适,后来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饮食习惯,并坚持饭后服药,症状便逐渐缓解。

除了服用依帕司他,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还需要综合管理,刘女士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了以下调整:

1. 严格控制血糖

刘女士过去对血糖控制不是很上心,总觉得血糖稍微高一点没什么大问题。医生为她调整了降糖药物,并建议她每天记录血糖值,形成良好的监测习惯。

2. 调整饮食结构

刘女士的饮食结构也有很大问题,过去经常吃高糖、高脂的食品。医生为她制定了一份糖尿病饮食计划,建议她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适量摄入低糖水果,同时减少红肉和油炸食品的摄入。

3. 增加适量运动

刘女士过去几乎没有运动习惯,医生建议她每天进行30分钟的轻度运动,如快走或瑜伽,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神经的修复能力。

通过三个月的治疗,刘女士的脚底麻木感明显减轻,刺痛症状也大大缓解。她感慨道:“这次真的是吓了一跳,以后再也不敢忽视自己的健康了。”医生也提醒她,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只有坚持科学用药和健康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 李明,《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中国糖尿病研究杂志》,2021年。

3. 张伟,《糖尿病并发症管理的最新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

用药安全:依帕司他,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用药,科学服用注意5点

糖尿病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但是“糖网”大家听没听说过呢?事实上它的全称是“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基本上每三个糖尿病患者中就会有一人出现“糖网”相关症状。

今天,医生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糖尿病患者在注意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注意爱护并定期检查自己的眼睛!如果不注意的话,不排除出现“糖网”的可能,甚至有些患者因此失明,所以我们真不能忽视。

依帕司他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常用药!建议了解!

十一月中旬,《福建卫生报》报道了福建闽清的张女士,就是因为糖尿病不注意,导致了视网膜发生病变,以至于双眼几乎无法看清东西。

对此医生表示:

患者一旦检查出高血糖,就应当尽早进行血糖控制并进行眼科检查,如果已经出现了视网膜病变就应当趁早用药,而目前最常用的药物就是“依帕司他”。

那么“依帕司他”又是一款怎么样的药物呢?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医师张波教授曾说:“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诸多并发症中的一种,具体是血糖过高导致了体内醛糖还原酶的激活,而这种酶是一种能将“葡萄糖”转换为“多元醇”的物质。所以如果长期高血糖的话,就会导致多元醇堆积,从而对神经造成病变损伤。

而“视网膜病变”就是多元醇长期在视网膜大量堆积导致的。“依帕司他”则是一种可以降低体内多元醇,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的药物。

当然,这种药物仅仅对糖尿病性的视网膜病变有效,对其他的眼疾无效。

不过,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依帕司他”不仅仅适用于糖网,还适用于其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疾病,就比如肢体刺痛麻木、出现蚁行感、踏棉感等大部分都可以治疗。

但和“糖网”一样,前提必须是这些不适感必须是血糖过高而导致多元醇堆积才出现的,如果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神经病变就需要另外治疗了。

而且具体是否需要使用该药物,还需要通过肌电图检查来决定,所以如果糖尿病患者们出现视力模糊、肢体麻木等相关症状的话,第一件事就是要去医院做检查,而不是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是否服用“依帕司他”。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多一些观察自己的身体,倘若出现了类似症状的话,最好就趁早去检查并接受治疗,以防出现不可逆损伤,就比如“糖网致盲”就是不可逆的。

科学服用依帕司他,做好以下五点!

然而,还需要注意的是,“依帕司他”这种药物虽然治疗效果不错,但其副作用和服用禁忌也有不少。想要进行更科学的依帕司他治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第一点是“切勿擅自服用”。

上文就说了,该药仅适用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治疗,所以在服用之前必须先确保自己患的是糖尿病,否则吃了非但没有治疗效果,还可能出现各各样的副作用。

尤其是该药的禁忌人群更加不能服用,就比如过敏人群、孕妇、育龄期妇女、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都不能服用该药物,如果非用不可,也必须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

第二点是“谨遵医嘱”。

因为依帕司他是处方药,而且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以及个人体质,来确定饭前还是饭后服药、服多少剂量以及一天吃几次等等,所以患者需要做的就是谨遵医嘱服用。

第三点是“坚持服用”。

因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慢性并发症,所以一般治疗周期比较长,所以如果医生叫坚持服药的话,患者一定不要擅自服药,哪怕自己感觉病好了也不行。

因为每个人对不舒服的感觉和忍耐力不一样,所以这种神经病变的诊断一般需要精密仪器检查之后,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服用药物。

当然,如果是一直吃都没效果的话也要告知医生,继而及时调整治疗方式。

第四点是“注意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该药的副作用包括红斑、水泡、皮疹、肝损伤等等,所以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类似这症状的话,就需要尽早去医院做检查,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还有就是服用该药物会导致尿液变成“褐红色”,但这是正常现象所以不用惊慌。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需要进行酮体尿定性试验的话,就需要跟医生沟通停药事宜,否则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第五点是“定期检查”。

因为服用该药物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所以定期检查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不仅能防止药物损伤过大,也能确保该药物是否具有疗效。

而具体需要多久检查一次、检查什么就需要由主治医师来决定。

当然,临床治疗上要注意的地方很多,上述几种也仅仅是比较常见的几点而已,所以具体需要注意哪些事情还需要听主治医师的。

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以怎么预防?

那么有的小伙伴就会问了,到底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呢?对此只能说有,但并没有什么专门的预防捷径。

因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种疾病,它的诱因就是长期血糖过高导致的“多元醇”堆积,所以如果想要预防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好血糖”。

就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张女士,早在半年前她就已经确诊了高血糖,但一直都没当回事,这才导致她后面变成了左边0.3右边0.1的视力,可以说几乎是失明了!

因此,糖尿病患者们想要预防神经病变关键就要做好血糖的控制,具体是需要在谨遵医嘱服药的同时,做好日常生活的干预。

就比如做好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同时多吃水果蔬菜等等。当然,适当地运动锻炼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身材偏胖的人来说,哪怕只有肚子胖也是如此。

而且无论是什么疾病的预防,“定期检查”都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尤其是已经被确诊高血糖的患者,更加要注意定期进行神经、视网膜等的检查。

当然,检查到有疾病了也要及时进行治疗,千万不要像张女士那样不重视,否则和不检查没什么区别,而且拖的越久病情恶化的概率就越大。

总而言之,生病最怕的就是讳疾忌医,糖尿病也是如此,如果不及时对血糖进行控制的话,便会导致身体各种疾病出现,就比如糖尿病神经病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不少患者哪怕血糖控制的不错也会出现神经病变,所以说哪怕血糖控制的好也要记得定期检查神经是否异常,千万不要觉得浪费钱。

而且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现在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药物,不只有今天我们提到的依帕司他,像是胰激肽原酶、甲钴胺都是临床常用药物;如果早发现早治疗的话,那么出现失明的概率就会降低不少,所以患者们一定要重视“糖网”之类的症状,如果出现的话,就需要尽早检查并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依帕司他对眼睛的作用 2024-7-29 21:10

[2].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依帕司他是糖尿病专用药吗?2024-7-29 21:10

[3].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服用依帕司他的注意事项 2023-6-30 21:30

#冬日生活打卡季#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3个西药和3个中成药,一文总结:

一、西药:

1、甲钴胺:

进入神经细胞后,甲钴胺主要聚集于线粒体或细胞核之中,通过转甲基反应促进核酸—蛋白—脂质代谢,促进卵磷脂 (参与构成髓鞘的重要物质) 及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轴浆蛋白的合成、输送和轴索的再生,促进神经元的生长,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纤维和髓鞘,保持中枢及外周神经纤维功能的完整性,并提高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产生修复神经损伤和恢复神经功能的效果。作为蛋氨酸合成酶的辅酶,甲钴胺对于合成神经元内组成轴突的结构蛋白非常重要。此外甲钴胺也降低胆碱乙酰化酶的活性,抑制乙酰胆碱水解,从而提高神经兴奋性,有助神经传导速度的提高。

2、贝前列素钠:

本药是稳定的前列环素类似物,是扩血管类的代表药物,主要作用:扩张血管、提高对组织的供氧、抑制血小板凝集,由此对抗由于糖尿病患者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状态所引起的神经周围血管硬化和管腔狭窄;通过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的前列腺素受体,贝前列素钠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调节磷酸二酯酶活性,经过一系列途径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升高,阻止平滑肌细胞增生或者迁移,松弛平滑肌来扩血管和抗血小板凝集,并抑制Ca2 流入及血栓素A2生成等,继而影响血小板的激活和沉积;同时使红细胞体积缩小,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强;提高血液中腺苷浓度,降低白细胞含量,增加肝细胞生长因子,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3、胰激肽原酶:

本药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使激肽原降解成激肽,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整血压等作用;同时还能够激活纤溶酶原,提高纤溶系统和胶原水解酶活性,起到防止血凝、抗血栓和防止基底膜增厚等生理作用。其作用机制:1、降解激肽原,生成激肽,从而扩张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及血流量。 2、通过缓激肽和组胺多肽对血栓烷B2 (TXB2) 的负反馈,促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PGI2,从而抑制血小板效应以防止凝血。3、激活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以提高纤溶活性,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4、降低肾血管阻力、心肌耗氧量及减少心肌细胞缺氧缺糖性损伤,从而起到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和增加血流量的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及其他闭塞性周围血管病,如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眼底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二、中成药:

1、强力天麻杜仲胶囊:

本药方中以杜仲、天麻为主药,杜仲,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载有“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之效。天麻,归肝肾经,具有祛风通络,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功效。《开宝本草》记载“天麻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强力天麻杜仲以补肝肾为主,兼有活血祛瘀、益气养阴之效。临床研究发现,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有较强的镇静抗炎作用,对神经性疼痛疗效较好。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后,下肢动脉血流流速峰值增加,提示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此外,强力天麻杜仲胶囊还可降低糖尿病患者体内过高的IL-6、TNF-α等炎症因子指标,有助于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进展、降低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相关风险。总之,强力天麻杜仲胶囊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肢体远端血流、降低血液黏滞度、降低血炎症因子指标,提示本药可改善微循环、减轻糖尿病患者亚临床炎症反应,除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外,还可能有助于缓解糖尿病患者多种代谢紊乱,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风险。

2、脉血康胶囊:

本药以水蛭为主要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络脉之功效,水蛭为传统的破血逐瘀中药,其味咸苦,入肝经血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唾液腺中含有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多种与抗凝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灭活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血管内皮,阻止血栓形成和增加微循环灌注的作用。本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能解除和缓解患者肢体麻木及疼痛等临床症状,并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其疗效机制可能与水蛭具有破血逐瘀通络,降低全血和血浆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从而全面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障碍,增加周围神经供血、供氧等有关。

3、通心络胶囊: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从中医理论来看,与中医学中血痹、不仁、麻木、瘘证、痹证、脚气等的描述相似,很多古代文献有相关的论述如《丹溪心法》载:“消肾肾虚受之,腿膝枯细,骨节酸痛。”《普济方》云:“肾消口干,眼涩阳痿,手足烦疼。”等等,这些论述对我们现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持。现代认为,本病本虚为本,尤重肾脾;标实为主,脉络瘀阻,气虚推动无力、阴虚血行不畅、阳虚寒凝等原因导致痰、瘀阻络是主要病机,且与“络病理论”有密切联系,络病治疗方法对本病有很多有益的启示。我们认为本病治疗应以“补虚通络”为准则。其中,络气虚滞选人参益气通络,络气郁滞选降香、檀香、乳香、冰片辛香通络,脉络瘀阻选水蛭、土鳖虫、赤芍化瘀通络,脉络绌急选蜈蚣、全蝎、蝉蜕搜风通络。通心络的独特组方既遵循中医理论指导,又符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达到了益气活血,搜风通络的目的,能更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硬化,稳定易损斑块,解除血管痉挛,消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改善血液循环保护微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