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食用的糖(糖尿病可食用的糖果有哪些)
糖尿病人应该少吃、正常吃、多吃的几种糖
如果我说,有些“糖”对血糖有益,糖尿病人应该多吃,你一定不相信。
那是因为,此“糖”非彼“糖。
一说到糖,糖友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花花绿绿的”糖果“,或者白花花的”白砂糖“,亦或者是晶莹剔透的”冰糖“,其实,这些只是”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小部分。
营养学上所说的“糖”,和我们口中常说的“糖”并不完全相同。
在食品营养学中,“糖”可以分为3类:
- 单糖,包括果糖、葡萄糖、半乳糖等,;
- 双糖,包括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 多糖,如膳食纤维、淀粉、果胶等。
我们平时口中常说的“糖”,其实都属于”单糖“或者”双糖“。比如,冰糖、白砂糖、红糖、黑糖、黄糖的主要成分都是蔗糖;有些饼干、面包、蛋糕等加工食品中经常会添加果糖。
而像食物中的淀粉、膳食纤维等吃起来不甜,其实也是一种糖,它们都属于”多糖“。
不同种类的糖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同,有些糖对血糖有害,有些糖有利有弊,有些糖则对血糖有益。今天咱们就来具体聊一聊。
1、对糖尿病人有害的糖
对糖尿病人有害的糖,主要是”游离糖“。
游离糖大多都是单糖或者双糖。我们日常摄入的游离糖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是食品添加糖。
人类天然喜欢甜味,商家为了迎合大众口感,也乐意往食品中添加大量的糖,主要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
葡萄糖和蔗糖是所有的”糖“中消化吸收最快的两种,会使血糖快速升高,并增加血糖波动幅度,同时还会加重胰岛负担。
果糖比较特殊,它进入细胞不需要胰岛素的帮助,所以并不会直接升高血糖,但它对糖尿病人同样有害。
动物实验表明,果糖吃得过多,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并显著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二是天然食物中的游离糖。
有些天然食物也含有大量的游离糖,比如蜂蜜、糖浆、果汁中的糖分。
这些糖分多属于果糖或葡萄糖,同样对血糖不利,糖尿病人要尽量避免。
不过,蔬菜和水果中天然存在的糖,虽然也是以果糖为主的单糖,当并不属于游离糖。
这是因为,蔬菜水果中的果糖,都被一层厚厚的细胞壁包裹着,我们正常咀嚼的时候,很难破坏这层细胞壁,这些食物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吸收得也很慢,血糖并不会快速升高。所以糖尿病人可以正常吃蔬菜水果。
游离糖,糖尿病人应该少吃。
2、对糖尿病人有利有弊的糖
对糖尿病人有利有弊的糖,主要是“淀粉”,也就是主食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这是一类“多糖”。
主食指的是谷薯类食物。
谷类如大米、小米、玉米、面粉等;薯类如红薯、白薯、山药、芋头等。此外,从营养学上来说,红豆、绿豆、豌豆等富含淀粉的豆类也属于主食。
为什么说这类糖对糖尿病人有利有弊呢?
因为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重要的热量来源,人体每天所需的热量 60% 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为人体新陈代谢提供能量,这是它有利的一面。
有些糖友认为主食吃多了容易升高血糖,所以刻意少吃甚至不吃,这样做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
因为主食摄入不足,身体缺乏能量,就会被迫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脂肪分解会产生酮体,易导致饥饿性酮症;蛋白质分解会引起营养不良,加重胰岛素抵抗、降低身体免疫力、诱发各种感染。
但另一方面,主食又是升高血糖的”罪魁祸首“。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是食物中最主要的3类营养物质,其中对血糖影响最大的就是碳水化合物。
这是它不利的一面。
既然有利有弊,那我们就要趋利避害。
原则就是:每顿都要吃,每顿都不能多吃。
吃多少比较合适?
根据《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的推荐,糖尿病人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应占 45 ~ 60%。
对于大多数糖尿病人来说,这个量大概相当于每天 200 ~ 300 克主食(生重),最少不低于150克。
总之,碳水化合物属于对糖尿病人有利有弊的糖,糖尿病人可以正常吃。
3、对糖尿病人有益的糖
对糖尿病人有益的糖,都是一些特殊的”多糖“类物质。主要有三种:
1)β-葡聚糖
β-葡聚糖也是一种“多糖",但是与淀粉不同的是,β-葡聚糖在肠道不容易被消化分解,所以不会导致餐后血糖升高。
而且,β-葡聚糖的吸水性很强,可以吸附肠道内的“食糜”,从而延缓食物吸收,改善餐后血糖。
”全谷物“中都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比如燕麦、大麦、青稞、小麦、大米等。 其中大麦的含量最高,其次是燕麦,大米和小麦含量则偏低。2)低聚果糖
低聚果糖也是一种多糖,是“膳食纤维”的一种。
低聚果糖在胃肠道也不易被消化分解,所以不会引起血糖升高。
低聚果糖能促进肠道中的“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起到调节菌群的作用,有益于糖尿病人的肠道健康。
低聚果糖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比如大葱、小麦胚芽、大蒜、黑麦、洋葱等。
常见食物中低聚果糖含量
食物
含量g/100g
大葱
0.85
小麦胚芽
0.42
大蒜
0.39
黑麦
0.38
白洋葱
0.31
3)果胶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之一,是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属于“非淀粉类多糖”。
和大部分可溶性膳食纤维一样,果胶也不易被胃肠道消化分解。
果胶吸水性强,它在肠道内吸水膨胀后,会使大便变得松软,能防止便秘。
果胶与食糜中的水分结合后,会形成一种果冻样的物质包裹住食糜,减缓食物的消化速度,改善餐后血糖。
果胶经过肠道中的微生物酵解后,会产生一种”短链脂肪酸“。这种物质能保护肠道粘膜,调节肠道菌群,从而改善肠道功能。
水果是含果胶最丰富的食物。
不过,水果中果胶的含量受成熟度影响很大。刚成熟的水果含量最高,随着果实成熟度提高,果胶含量反而逐渐下降。
就种类而言,柑橘类水果的果胶含量普遍比较高。
柑橘中的膳食纤维,60-70%都属于果胶。
除了柑橘,苹果、香蕉、树莓、黑莓和杏等水果中也含有丰富的果胶。
除了水果,蔬菜中的果胶含量也不少。
胡萝卜、豌豆、青豆、圆白菜、红薯和西葫芦都是果胶含量比较丰富的蔬菜。
以上3种糖,都对糖尿病人有益,糖友们可以适当多吃一点。
这几类零食,对血糖影响小,非常适合糖友吃,出门备着点!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王阿姨今年58岁,十年前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她最大的烦恼不是打胰岛素,也不是定期复查,而是——嘴馋。
每次路过零食店,看着琳琅满目的糕点、糖果、膨化食品,她总是忍不住停下脚步,但最终只能叹口气,默默走开。
医生说她要严格控制血糖,零食是“禁忌”,但真的就一点都不能吃吗?糖尿病患者并不是完全不能吃零食,关键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不会让血糖飙升。
哪些零食适合糖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糖尿病到底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5亿,而中国是糖尿病大国,确诊患者超过1.4亿人,且每年仍在快速增长。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占总病例的90%以上。
糖尿病的发生与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
长时间的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肥胖和长期的精神压力,都会增加患病风险。
一旦确诊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管理,控制血糖水平,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病等。
糖尿病的症状及识别方法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出现以下几个信号,就要提高警惕:
· 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 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因为血糖过高,身体会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糖分,从而导致尿量增多,进而引起口渴和多饮。
· 疲劳和乏力:血糖无法有效进入细胞,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患者会感到容易疲劳。
· 视力模糊:长期高血糖会影响眼部血管,引起视网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
· 皮肤干燥、伤口愈合缓慢:高血糖会影响皮肤的修复能力,导致伤口难以愈合,甚至引发感染。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尽早去医院检查,通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来确诊是否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治疗与康复管理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主要治疗手段包括:
· 饮食管理: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 运动治疗: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如快走、游泳、瑜伽等。
·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血糖监测:定期测量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适合糖友的健康零食推荐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一些低升糖指数(GI)食物,既能解馋,又不会让血糖剧烈波动。
以下几种零食是不错的选择:
· 坚果类:如核桃、杏仁、腰果、开心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控制血糖。
· 但坚果热量较高,每天不宜超过一小把。
· 酸奶:选择无糖或低糖的希腊酸奶,富含蛋白质和益生菌,有助于肠道健康。
· 黑巧克力(可可含量≥85%):适量的黑巧克力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一定要选择无添加糖的版本。
· 全麦饼干:比普通饼干的升糖指数低,且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
· 水果:苹果、蓝莓、草莓等低GI水果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
· 燕麦片:未经加工的燕麦片富含β-葡聚糖,可减缓血糖上升速度。
糖尿病的预防与健康维护
虽然糖尿病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
· 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减少精制糖和高GI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比例。
· 保持适量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
· 控制体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控制体重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 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监测血糖,早期发现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及时干预。
· 保持良好心态:长期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影响血糖水平,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
实用健康技巧
· 外出就餐注意事项:点菜时尽量选择清蒸、炖煮的食物,避免油炸、高糖、高盐食品。
· 血糖急救措施:如果出现低血糖(如头晕、出汗、心悸),可以立即食用15g葡萄糖或含糖食物,如半杯果汁或一块糖果。
· 家庭护理: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受伤,定期检查足部皮肤状况。
日常健康建议
糖尿病虽然无法彻底治愈,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全可以过上健康的生活。
糖友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零食,既能解馋,又能稳定血糖。
坚持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更多糖尿病患者找到合适的零食,让生活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
1. 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报告
2.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最新版)
3. 《柳叶刀》关于糖尿病管理的最新研究
糖对糖尿病都不友好?医生:错!控糖先懂糖,吃对这种糖,血糖稳
文 |Mr.琼
编辑 | Mr.琼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是不是也觉得,糖尿病=糖吃太多?
一听到“糖”,就立刻脑补医生指着你鼻子说:“不准吃甜的!”
嘿,先别急着把蛋糕扔了!糖尿病和“糖”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今天咱们就来聊聊,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吃糖?什么糖才是真正的“敌人”?吃对了,血糖还能稳稳当当!
很多人一听“糖尿病”这仨字,就觉得是因为吃糖吃多了才得的。但真相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糖,而是“胰岛素”出了问题!
简单来说,胰岛素就像身体的“快递小哥”,负责把血液里的“糖”送进细胞,让它们变成能量。但如果快递小哥偷懒了,或者派送能力下降了,糖就堆在血液里,血糖就高了。所以,糖尿病的核心问题是胰岛素功能异常,而不是单纯吃糖太多!
糖,糖,糖!到底哪种糖才是“坏家伙”?说到“糖”,其实它家族成员可不少,咱们来给它们挨个“验明正身”:
这类糖就是你能直接尝出甜味的,比如白糖、红糖、蜂蜜、果糖,还有奶茶、蛋糕、饮料里的各种“隐形糖”。这种糖,才是真正让血糖“坐过山车”的罪魁祸首!
它们进入身体后,吸收速度飞快,让血糖“嗖”一下就上去了,胰岛素来不及安排,身体就乱套了。所以,糖尿病患者最该少吃的,就是这种“游离糖”!
2. 藏在食物里的“低调糖”——复合碳水化合物像米饭、面条、红薯、燕麦,这些主食其实也含糖,但它们属于“复合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相对慢一些,血糖不会一下子飙升。
但这里有个坑——精制碳水(比如白米饭、白面包),它们的纤维被“剥光光”,身体吸收起来就像喝糖水一样快,血糖也会蹭蹭涨!所以,糖尿病患者吃主食时,应该选择全谷物、粗粮,而不是“白白净净”的精制碳水!
3. 让血糖“稳如老狗”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个“宝藏食物”!它本身不被人体吸收,还能拖慢糖的吸收速度,让血糖不那么容易波动。豆类、蔬菜、全谷物,都是膳食纤维的好来源,糖尿病患者可以大胆吃!
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水果?关键看这几点!水果这么甜,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得敬而远之?不!水果不是问题,选对了照样能吃!
什么是GI?GI(血糖生成指数)指的是食物让血糖上升的速度。低GI的水果升血糖速度慢,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吃!比如:草莓、苹果、猕猴桃、柚子、蓝莓。
2. 别喝果汁!吃水果和喝果汁,完全是两回事!果汁里的膳食纤维被榨没了,糖分倒是浓缩了,喝下去血糖直接起飞!所以,想吃水果,就老老实实嚼着吃,别图省事喝果汁!
3. 晚上少吃水果晚上代谢慢,血糖更容易波动,尤其是高糖水果(比如香蕉、葡萄、榴莲),睡前吃一大堆,血糖一夜狂飙。所以,水果尽量安排在白天吃,别临睡前来一顿“水果狂欢”!
那么,糖尿病患者到底该怎么吃?这几点必须记住:
1. “隐形糖”是大坑,学会看配料表!超市里的饼干、蛋糕、零食,很多写着“无糖”,但其实加了麦芽糖醇、果葡糖浆、玉米糖浆这些“隐形糖”!买东西前,配料表一定要看,别被“无糖”二字骗了!
2. 主食别全戒,换成粗粮!不吃主食,确实能让血糖降下来,但长期下来,身体会“罢工”!正确做法是把白米饭、白面包换成糙米、燕麦、全麦面包,这样既能控糖,又不会让身体缺乏能量!
蛋白质能延缓糖的吸收,控制血糖波动。鸡蛋、鱼肉、豆制品,都是控糖好帮手!所以,每顿饭里,一定要安排点蛋白质,别光吃碳水!
最后,记住这句话!糖尿病不是“糖”作怪,而是胰岛素不给力!学会吃对糖,血糖一样能稳住!
所以,糖尿病患者不需要谈“糖”色变,而是要学会聪明吃糖。记住,控糖不是折磨,而是科学管理!吃对了,生活一样甜甜的!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