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蛋白质(糖尿病饮食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能量)
糖尿病人这样吃蛋:血糖稳,血脂也好!
鸡蛋作为一种高蛋白食物,是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优质选择。每100克鸡蛋含有约139千卡的热量,13克蛋白质和10克脂肪,而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鸡蛋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蛋白极为相似,吸收率高达98%,优于大多数动物肉类蛋白。
鸡蛋黄与蛋清的营养比较
蛋白质含量
每100克鸡蛋黄含有15.2克蛋白质,而蛋清中含有11.6克。以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约60克)为例,蛋黄中的蛋白质约为2.7克,蛋清中约为4.3克,总蛋白质含量约为7克。蛋清中的蛋白质含量几乎是蛋黄的两倍。
脂肪与胆固醇
蛋黄中的脂肪含量较高,每100克含有28.2克脂肪,而蛋清中仅有0.1克。整个鸡蛋的脂肪含量约为10克/100克,主要集中在蛋黄中。此外,鸡蛋中的胆固醇也主要集中在蛋黄中,每100克蛋黄含有约600毫克胆固醇,蛋清中几乎不含胆固醇。
维生素与矿物质
蛋黄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1、钙、锌和硒等营养素,而蛋清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低。维生素B2在蛋黄和蛋清中的含量相当。
糖尿病患者如何科学食用鸡蛋?
蛋黄与蛋清一起食用
蛋黄和蛋清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素,蛋黄中的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较高,而蛋清则富含蛋白质。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食用鸡蛋时不要分离蛋黄和蛋清,以免浪费营养。
避免生食鸡蛋
生鸡蛋不仅存在卫生问题,其蛋白质结构也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此外,生蛋清中含有抑制蛋白酶的物质,会妨碍蛋白质的吸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生鸡蛋或生蛋清。
适量食用,控制胆固醇摄入
虽然鸡蛋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但适量食用对血脂影响不大。每天吃一个鸡蛋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较小,且能提供丰富的营养。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身存在严重的血脂异常或胆道疾病,应遵医嘱控制鸡蛋的摄入量。
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
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油煎鸡蛋,因为煎蛋会影响消化吸收。建议选择蒸、煮或炒的方式。蒸鸡蛋时,水开后小火蒸6分钟左右即可,避免蒸煮时间过长导致蛋白质过度凝固,影响消化。煮鸡蛋后,用冷水浸泡片刻,更容易剥壳。
控制炒鸡蛋的用油量
用鸡蛋炒菜时,应注意控制鸡蛋和油的用量,避免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量。建议搭配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如西红柿、角瓜、洋葱等,既能增加营养,又能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鸡蛋与豆浆搭配
鸡蛋和豆浆一起食用,两者的蛋白质氨基酸可以互补。豆浆中的膳食纤维和植物甾醇有助于干扰胆固醇的吸收,减少胆固醇的危害。但要注意将豆浆煮熟,否则其中的抗营养物质可能影响蛋白质吸收,甚至引起胃肠不适。
搭配主食食用
鸡蛋与主食一起食用,能更好地平衡营养摄入,帮助稳定血糖。
特别提醒
对于患有严重血脂异常或胆道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食用鸡蛋时应谨慎,尤其是双黄蛋或较大的鸡蛋,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安排鸡蛋的摄入量。
通过科学的饮食方式,糖尿病患者可以充分利用鸡蛋的营养价值,同时有效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
糖友控糖多吃7种食物,营养丰富热量低,降糖效果会翻倍!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医生,我血糖又高了,怎么办?”
“你控制饮食了吗?”
“控制了,主食吃得少,水果不敢碰,肉也不敢多吃,可血糖还是上去了……”
这样的对话,在医院的内分泌科门诊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许多糖尿病患者认为,控制血糖就得“饿着”,殊不知,吃对了食物,血糖不仅能稳,还能降得更漂亮!
今天,就带大家认识7种降糖效果翻倍的食物,让糖友们吃得健康,血糖稳稳当当!
苦瓜,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降糖气质”。
它含有一种类似胰岛素的活性成分——苦瓜皂苷,能够促进葡萄糖的代谢,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为什么说它有效?
根据国内某三甲医院的临床研究,每天食用100克苦瓜,坚持3个月,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1.2mmol/L,效果相当于低剂量二甲双胍(一种常见降糖药)。
怎么吃最有效?
· 苦瓜生吃,降糖效果最佳,但口感较差,可切片凉拌。
· 清炒苦瓜,搭配鸡蛋或瘦肉,既美味又健康。
· 苦瓜泡水,温和降糖,适合日常饮用。
温馨提醒:苦瓜虽好,但脾胃虚寒的人要适量食用,避免引起腹泻或胃部不适。
二、燕麦——控糖稳血糖的“金牌主食”很多糖友一听到“主食”就害怕,生怕吃多了血糖飙升。但其实,选对主食,血糖不仅不会升得快,还能更稳定!
燕麦富含β-葡聚糖,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减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防止餐后血糖迅速上升。
据《中国糖尿病研究》报道,每天食用50克燕麦,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降低0.5%-1.0%,长期食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怎么吃?
· 燕麦粥:用水或低脂牛奶煮燕麦,不加糖,搭配坚果或鸡蛋,营养更均衡。
· 燕麦饭:将燕麦与糙米、黑米混合蒸饭,口感更丰富,饱腹感更强。
注意:避免即食燕麦片,它的升糖指数较高,血糖波动会更大。
三、秋葵——糖友的“血糖稳定器”秋葵在近几年成为糖尿病饮食的“新宠”,它富含黏液蛋白和可溶性纤维,可以延缓糖分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某医院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每天食用100克秋葵,坚持3个月,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了0.8%,这意味着长期食用秋葵有助于控制糖尿病的进展。
怎么吃?
· 凉拌秋葵:焯水后切片,拌入蒜泥和少许醋,清爽又开胃。
· 秋葵炒蛋:简单快手的一道菜,蛋白质与纤维素搭配,营养均衡。
小贴士:秋葵的籽富含营养,吃的时候别扔掉!
四、山药——天然的“血糖调节剂”山药是一种低GI(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它含有黏蛋白和淀粉酶抑制物质,能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帮助稳定血糖。
某中医院的临床研究发现,每天食用150克山药,坚持2个月,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可降低0.9mmol/L,尤其适合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食用。
怎么吃?
· 蒸山药:最简单的吃法,锁住营养,保持原味。
· 山药炖汤:搭配排骨或乌鸡,既养胃又益气。
· 山药粥:与燕麦或小米一起煮,温和降糖。
注意:山药虽好,但一次不宜吃太多,避免摄入过多淀粉。
五、紫薯——抗氧化 控糖双重好处紫薯颜色鲜艳,不仅美观,还富含花青素,能够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血糖波动。
研究数据显示,每天食用120克紫薯,坚持2个月,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减少了20%,这意味着血糖更加稳定,不容易忽高忽低。
怎么吃?
· 蒸紫薯:保留花青素和膳食纤维,健康又美味。
· 紫薯糊:搭配牛奶或豆浆,口感细腻,适合早餐。
温馨提示:紫薯虽然健康,但仍然是碳水化合物,糖友们要注意控制食用量。
六、黑木耳——天然的血糖“清道夫”黑木耳富含多糖和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减少血糖波动。
此外,它还能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有益。
研究显示,每天食用10克黑木耳,坚持3个月,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可降低0.7mmol/L,同时胆固醇水平也有所改善。
怎么吃?
· 凉拌黑木耳:清爽可口,搭配黄瓜、蒜泥更美味。
· 黑木耳炖汤:与瘦肉或鸡肉搭配,既降糖又养生。
七、绿叶蔬菜——“降糖黄金搭档”菠菜、芹菜、空心菜等绿叶蔬菜,含有丰富的镁和膳食纤维,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一项国内研究发现,每天食用300克绿叶蔬菜,坚持2个月,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可提高15%,这意味着血糖控制更轻松。
怎么吃?
· 清炒蔬菜:少油少盐,口感清爽。
· 蔬菜沙拉:搭配坚果和鸡胸肉,营养均衡。
结语:健康饮食,让血糖管理更轻松!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科学控糖。
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血糖管理会变得更轻松! 这7种食物不仅能帮助糖友们稳定血糖,还能增强体质,预防并发症。
希望每一位糖友都能吃得健康,活得自在,让生活充满甜蜜,而不是“糖尿病的苦涩”!
参考资料: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版
2. 《中国慢性病报告》2022
3. 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临床研究数据
低蛋白主食(淀粉类)对肾好,但易得糖尿病?
为了延缓肾病恶化速度,肾科医生和营养师会建议肾友们尤其是肌酐高的肾友们,吃低蛋白主食替代部分普通主食来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减轻肾脏负担,减慢肌酐上涨速度。
低蛋白质主食有低蛋白米饭、低蛋白面条、低蛋白馒头、粉丝、红薯粉、藕粉、麦淀粉等。
由于低蛋白主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大家会担心:“低蛋白主食会导致糖尿病”。这让许多肾友听闻后,感到很担心,不敢继续坚持低蛋白饮食了!
在这里,肾上线给各位肾友小伙伴们一颗定心丸,别担心,明确表示:
吃低蛋白主食是不会得糖尿病的,肾友可以放心吃!
原因一:低蛋白主食与普通主食相比,对血糖的影响差不多
虽然低蛋白主食主要成分是淀粉,但与普通主食相比,两者对血糖的影响差不多。
我们判断某种食物对血糖影响大不大时,可以结合食物的GI值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来看。
1.GI值
从GI值看来,部分低蛋白主食比普通米饭还要低。
这是因为大米和面食中的谷类淀粉,其中抗性淀粉的含量,相比土豆、红薯等薯类淀粉,以及豌豆、绿豆等豆类淀粉来说,是要低些的。而抗性淀粉不易吸收,有延缓血糖上升的作用。
所以,红薯粉、粉丝等低蛋白主食的升糖指数(GI)比普通主食要低,对血糖的影响更小。(GI值:反应食物被消化吸收后升高血糖的程度)
2.碳水化合物含量
从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来看,同等重量下,低蛋白主食与普通大米虽有差异,但差别不大。
因此,总结来看低蛋白主食与传统的精米精面主食相比,对血糖的影响基本没有差别。即使有,也是非常小的。
平时我们吃普通主食不会得糖尿病,吃低蛋白主食同样不会得糖尿病,肾友可以放心吃。不吃主食或主食吃得太少,造成热量不足,身体拿蛋白质供应热量,这会导致蛋白质浪费,产生更多代谢废物,更会加速肾不好。
糖尿病肾病患者同样也是如此,可以吃低蛋白主食。
相比某种食物来说,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对血糖的影响更大。
原因二:某个食物不是根本原因,糖尿病要综合考虑
许多人觉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高就是因为主食、糖分吃多了,所以得了糖尿病,其实这是个误区。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如遗传基因、不良饮食习惯、长期不运动、肥胖、吸烟、情绪压力等,要预防糖尿病,饮食是其中一方面,还要考虑运动等其他综合方面的因素。
这些饮食习惯能预防血糖高
任何食物的摄入都会对血糖有一定的影响,想要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可养成这样的用餐习惯:
(1)少食多餐
避免一顿吃过饱导致血糖飙高。
(2)选择合适的烹调方式
食物烹饪得越精细,烹饪时间越长,淀粉越容易被淀粉酶分解,对血糖造成的影响越大。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制作主食时避免长时间的熬煮,不吃太软烂的主食,如粥类、汤圆尽量避免。
(3)搭配粗杂粮
吃低蛋白主食的时候,可以混合一小部分的粗粮全谷物,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帮助延缓吸收,稳定血糖,肾衰竭和透析肾友建议全天粗粮一两以内即可,肾功能正常的肾友可以吃到1-2两。
(4)改变进食顺序
吃饭的时候,先吃几分钟的肉和菜,然后再开始吃主食,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是帮助稳定血糖的小窍门之一。
(5)搭配优质蛋白质和蔬菜
吃主食的时候,不要只吃主食,要同时搭配肉、蛋、豆制品及蔬菜等食物,这些食物都可以帮助延缓碳水化合物类(主食类)食物吸收,使血糖反应变低,例如吃面条时不要只吃面条,可以有意识搭配些蔬菜,还有炒饼、炒饭等也是类似的道理,避免一餐只有主食的情况。
(6)增加运动
控制饮食之外,增加运动,也是帮助稳定血糖的最重要方法之一。三餐后不要立刻坐下或躺着,散步走走路,也可以做些轻松家务,这些都对帮助控制血糖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