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一股味(糖尿病异味大怎么回事)

重症医生张伟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的口腔气味为何那么难闻,咋解决这个尴尬问题?医生讲清楚

今天早上,一位同事与张医生探讨她亲属的病情,当时我们的距离非常近,张医生就闻到她口腔里发出了非常难闻的气味,这让张医生下意识的往后退了退,她也发现了张医生的异常,感到非常的不自在,当时的场面确实有点尴尬。

一位口腔医生曾经对张医生说过,一个人,无论他外表多么光鲜,都有口臭的时候,短时间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长期口腔都有异味,就会影响我们的社交属性,人类是群居动物,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和其他人交流,而口腔的异味,无疑会影响我们与其他人的合作。

别人都是吐气如兰,而我们一张嘴,就让人退避三舍,不用想,朋友们就知道有多尴尬。导致口腔异味的原因有很多,而患有糖尿病的朋友,这方面的问题无疑更为突出。

这是因为糖尿病与口腔疾病呈相互影响的双向关系。一方面,糖尿病是口腔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唾液量减少、流率减慢,唾液内葡萄糖浓度升高,唾液pH值下降,使口腔的自洁力下降,口腔内环境改变,易引起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导致口腔发生多种疾病,如舌炎、口腔黏膜炎、龋病等。

另外,糖尿病病人有着特异性的血管病变,血糖升高,血小板黏附、聚集增强,抗凝血因子减少,红细胞脆性增加,造成牙龈等口腔组织缺血缺氧,血管内皮损伤,容易受到细菌及其产物的侵袭。而人体的口腔,又是厌氧菌的第二大储存库,当厌氧菌大量增殖的时候,就会产生非常难闻的气味。有时候,还会造成患病朋友伤口愈合障碍,导致口腔病变迁延难愈。若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危及患病朋友的生命。

另一方面,口腔疾病是 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有负面影响,当这些问题得到控制后,很多患病朋友的病情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聊到这里有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想过没有,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容易患上哪些口腔的问题呢?常见的有5种,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口腔发出难闻的气味

1.牙龈炎和牙周炎:糖尿病患者牙周组织易发生感染,临床表现为牙龈肿胀充血、水肿、疼痛,牙周部位可发生牙周脓肿、牙周袋形成,并有脓性渗出。出现这种情况,咱们的口腔气味怎么可能好得了。

2. 口腔黏膜病变:这是因为,患有糖尿病的朋友,口腔唾液分泌会明显减少,这就使得口腔黏膜变得干燥,失去透明度,患病的朋友会感觉到触痛和烧灼痛,味觉障碍。同时,由于口腔黏膜干燥,口腔的自洁能力下降,易受到微生物侵入,口腔异味由此而生。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是:感染性口炎、口腔白色念珠菌病、口腔扁平苔藓 、口腔白斑病 。

3. 龋齿:糖尿病朋友由于唾液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改变,自洁能力下降,助长了菌斑形成,这些菌斑黏附在牙齿表面上,龋齿更加容易形成,一旦形成了龋齿,更是增加了藏污纳垢的空间,口腔味道就会变得越来越难闻。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龋齿在糖尿病患者中是普遍存在的。

4.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脱落:前面说到的这些因素,会使得牙齿周围齿槽骨吸收,导致牙齿松动、脱落。随患者年龄增大,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脱落的现象会变得越来越普遍。朋友们要知道,牙齿的数量和我们的寿命是息息相关的,牙齿太少,会影响我们的进食,直接影响我们的营养状态,时间久了,必然会影响到免疫系统,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

5.颌骨及颌周感染:口腔颌面部有互相连通的筋膜间隙,上至颅底,下达纵隔,内含疏松结缔组织,抗感染能力低,在发生化脓性炎症时可以迅速蔓延。进展的龋齿根尖炎及齿龈炎极易波及颌骨及颌周软组织。糖尿病朋友由于免疫机能下降,导致炎症扩展更加严重,出现皮肤红肿、局部剧烈疼痛、张口受限、高热、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聊完了病因,另一个问题就出现了,我们该如何去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口腔疾病呢?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保持口腔环境清洁,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用口呼吸、食物嵌塞等。保持口腔卫生有助于减少感染。提倡患病的朋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张医生在韩国当过一段时间的访问学者,当时就发现,韩国人非常注意自己的口腔卫生,每次吃完东西,都会立刻刷牙,他们的背包里,都会带着牙刷,张医生把这个习惯带回了国内,现在,每次吃完饭,都会及时刷牙,养成习惯以后,也没觉得麻烦。

除了一般处置以外,控制血糖也非常重要,加强血糖控制,有助于口腔病变的治疗,消除我们口腔难闻的气味。很多朋友批评张医生,说张医生给出的血糖控制目标太过苛刻,管理起来很麻烦,别人都是大差不差就行,也没见到有什么大问题出现。

张医生想提醒有这种想法的朋友,我们的一生不仅是由重大的时刻决定的,更是由这些平凡的时刻决定的。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平凡时刻,点滴累积成了我们的人生。而让人感到担心的是,在这些平凡的时刻,大多数朋友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作出选择,哪怕是一点点的失误,放到人生的时间线上来看,都会产生让我们不可想象的后果。

聊的有点远,让我们回到今天的话题,因为口腔颌面部感染极易扩散,所以,对牙龈炎、颌面部感染等问题,我们应积极控制,防止炎症进一步蔓延导致病情恶化。如果已经恶化,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张医生提到的手术治疗,除了切开引流外,还包括拔牙、根管治疗术、牙结扎固定术等 。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我在岛屿读书##头条首发大赛##冬日生活记录#

糖友身上有烂苹果味,不是好现象,有5类征兆,血糖可能控制不佳

#MCN首发激励计划#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李阿姨注意到她的亲戚小张最近似乎有些不对劲。小张,一位活泼开朗的青年,近来总是显得疲惫不堪,而且从他身上似乎散发出一种奇怪的气味,让人联想到烂苹果。这种情况引起了李阿姨的好奇和担忧,她是一个有着多年护理经验的退休医生。通过与小张深入交谈后,李阿姨意识到这可能是血糖控制不佳的信号。为了帮助小张,她开始回忆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翻阅大量健康科普资料,最终确认了自己的猜测:小张的“烂苹果”气味正是糖代谢异常引发的酮症酸中毒的明显征兆之一。

体味变化——“烂苹果”气味的科学解读

当体内的糖分变成了“禁果”

糖代谢异常时,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转而燃烧脂肪以满足能量需求。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酮体在体内积累,随着呼吸排出体外时,会让患者的呼吸中带有一种特别的“烂苹果”般的甜味。这种现象,虽然听起来可能让人感到好奇,其实是一个严重的健康警示信号。

这种独特的气味来源于酮体中的一种特定化合物——丙酮。丙酮是在身体燃烧脂肪而非糖分时产生的副产品。当丙酮的水平升高,它会通过呼吸排出体外,产生一种特殊的甜味气味,这种气味被形象地描述为“烂苹果”味。这不仅是一个明显的身体信号,更是一个需要立即关注的健康警报。

酮症酸中毒是当体内的酮体浓度异常升高时发生的一种状况,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电解质失衡、脱水、甚至是生命威胁。这种状况常见于糖代谢异常患者,尤其是那些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因此,一旦出现这种“烂苹果”气味,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进行血糖监测和必要的医疗干预。

身体告急:加剧的症状

糖代谢异常患者经常面临的挑战包括过度口渴和频繁排尿。这些症状的背后逻辑是,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身体试图通过尿液排除多余的糖分,这不仅会导致频繁排尿,还会引起脱水,从而触发过度口渴。此外,持续的高血糖会阻碍糖分进入细胞,使身体无法有效利用其作为能量,导致持续疲劳和能量下降。视力模糊则是由于血糖波动影响到眼球后部的微血管,暂时改变眼睛对焦距离,造成视力问题。

实用对策:增加水分摄入,监控血糖并调整饮食,如减少简单糖摄入,增加复杂碳水化合物和高纤维食物的比例。此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早期发现并处理视力问题。

无声的警告:体重突然下降

体重的突然下降,尤其是在没有明显改变饮食或运动习惯的情况下,可能是身体依赖脂肪和肌肉作为能源,而非血糖的迹象。这种无缘无故的体重减轻是身体因应高血糖无法正常利用糖分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它不仅消耗了脂肪储备,也损耗了宝贵的肌肉质量。

实用对策:与医疗团队合作,密切监控体重变化并评估饮食计划,确保摄入充足的营养和热量。增加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摄入,有助于维持体重并支持整体健康。

抵抗力下降:糖尿病患者易感之谜

糖尿病患者常发现自己比以往更易受到感染,这不是巧合。原因在于,糖代谢异常导致的高血糖环境是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温床。更重要的是,高血糖水平直接影响白细胞的功能,这些细胞是人体抵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当白细胞的效率下降时,身体对抗外来侵袭者的能力也随之减弱。

针对这一点,糖尿病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知感染源、及时处理皮肤小伤口以防感染,并确保营养均衡以支持免疫系统。此外,定期接种疫苗,如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层。

慢性并发症的先兆:未雨绸缪

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涵盖从神经损伤到心血管疾病的广泛问题。神经损伤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或疼痛,是由于高血糖长期损害神经纤维所致。而心血管问题则源自糖代谢异常引起的血管损伤和功能障碍,增加了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面对这些潜在的并发症,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管理。定期进行神经功能和心血管系统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善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适量运动、戒烟和限酒,是预防和管理慢性并发症的基石。此外,保持血糖水平在目标范围内是减少并发症风险的最直接方法。

嘴巴出现1种味道,竟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发作!不要轻易忽视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夜深了,人体细胞的“年度峰会”正在紧张进行。这场会议的主题是“身体健康的危机信号”。红细胞大哥第一个发言:“兄弟姐妹们,我每天负责运输氧气,最近发现一些地方的供氧效率变差了,像是有些地方的环境变酸了!”

旁边的白细胞接话:“酸?我刚刚和胰岛素聊过,它说最近糖分管理有点失控,可能和糖尿病有关。”这时,负责代谢的肝细胞猛地站起来:“你们不知道吧?有一种味道能预警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全场细胞一片哗然。“什么味道?”“快说啊!”肝细胞神秘地笑了笑:“一种甜中带酸、像烂苹果一样的味道。”

好了,言归正传。故事先到这里,肝细胞提到的这种“烂苹果味”,其实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典型信号。今天,我们就从这个味道入手,来一起揭开隐藏在身体里的健康“陷阱”。

“烂苹果”味的真相: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

如果你在某一天,忽然闻到自己呼吸中带着一股奇怪的甜酸味,像极了腐烂的苹果,那你可得小心了。这种味道并不是你吃了太多水果留下的,而是身体的“危机警报”。

这种“烂苹果味”来自乙酰乙酸和丙酮,它们都是酮体的一种。当人体内胰岛素不足,无法将血糖转化为能量时,身体会启动“备用能源”——脂肪分解。脂肪被大量分解后,酮体就会像生产线一样被疯狂制造出来,而丙酮这种挥发性物质,会通过肺部呼吸排出,形成了那股甜酸气味。

简单点说,这种味道是身体在告诉你:“糖分用不上了,我只能烧脂肪救急,但代价是血液正在变酸!”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潜伏的危险杀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尤其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但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它的“杀手级”特征在于:发展迅速、症状隐蔽,常常被忽视。

DKA的核心机制

让我们用一个比喻来理解DKA的机制:假设你的身体是一家工厂,血糖是工人们的饭盒,而胰岛素就是发饭盒的管理员。一旦管理员“缺席”(胰岛素不足),工人们(细胞)就吃不上饭,工厂只能靠拆家具(脂肪)来勉强维持运转。但拆家具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气”(酮体),这些废气不仅让空气变差,还可能引发大火(酸中毒)。

DKA的典型症状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身边人有以下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

  • 呼吸中带有甜酸的“烂苹果味”。
  • 频繁口渴和尿多。
  • 持续恶心、呕吐。
  • 腹痛甚至意识模糊。
  • 呼吸变得又深又快(医学上称为库斯莫尔呼吸)。

这些症状表明身体的酸碱平衡已经严重紊乱,必须尽快就医。

谁可能成为DKA的“目标”?

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患上DKA,但以下几类人群是高危对象:

  1.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几乎完全缺乏,DKA的发生率较高。
  2. 忘记或停用胰岛素的人:胰岛素是“饭盒管理员”,没有它,细胞就无法正常利用血糖。
  3. 感染或手术后的患者:这些情况下,身体会释放大量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导致血糖升高。
  4. 正在经历极端情绪压力的人:压力会让身体进入“战斗模式”,加重胰岛素抵抗。
生活中的预防妙招:远离DKA,从细节做起

DKA虽然危险,但并非不可预防。以下几个妙招,能帮你降低风险:

1. 定期监测血糖和酮体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如果你有条件,可以使用连续血糖监测设备(CGM)。此外,血糖控制得再好,也别忘了定期检测尿液中的酮体,尤其在感染、发烧或血糖异常升高时。

2. 不要擅自停用胰岛素

即使你觉得“最近血糖挺正常”,也不要随意减少或者停用胰岛素。记住,胰岛素是细胞的“饭盒管理员”,它的缺席会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3. 避免过度节食或极端低碳饮食

虽然低碳饮食风靡一时,但极端的低碳饮食会迫使身体过度使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增加酮体的产生。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4. 感冒和发烧时更要注意

感染会让身体的胰岛素需求增加。此时,你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并密切监测血糖和酮体水平。

冷知识时间:酮体并非一无是处?

说到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酮体并不是“坏东西”。在正常情况下,它是身体的一种备用能源,尤其是在禁食或运动时,能为大脑和肌肉提供能量。甚至有研究表明,适量的酮体可能对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

不过,凡事都要适量。一旦酮体过量,像DKA这样的危机就会降临。所以,科学管理血糖和酮体水平,是糖尿病患者的重中之重。

结语:别让“烂苹果味”成为遗憾的信号

回到文章的开头,如果细胞们真的会开会,那么它们一定会告诉你:“我们很努力在维持你的健康,但有些信号,你一定要听懂!”“烂苹果味”就是这样一个信号。当它出现时,别犹豫,及时就医,也许就能救回一条命。

所以,请记住:身体从不无缘无故发出警报。下次闻到这股味道,别再轻易忽视了。

参考文献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0).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Causes, Symptom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Mayo Clinic. (2021). 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中国糖尿病协会. (202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