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有糖尿病吃什么dha(有糖尿病吃什么主食最好)

糖护士Dnurse 0
文章目录:

适合糖友吃的十一大食物清单,请查收

得了糖尿病后,“怎么吃,能吃什么”是糖友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把有关饮食的健康指南和糖尿病食谱全翻了个遍,总结了这篇《适合糖友吃的11大食物清单》,易于记忆且操作简单,方便广大糖友查阅和实践。

全谷类

推荐

比如小米、大黄米、高粱米、各种糙米(包括普通糙米、黑米、紫米、红米和绿米等各种颜色的稻米种子)、小麦粒、大麦粒、黑麦粒和荞麦粒,也包括已经磨成粉或压扁压碎的粮食,比如燕麦片和全麦粉等。

控糖价值

相比精制谷物,全谷物提供的能量较低一些,但保留了更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叶酸、维生素E、钙和铁等矿物质,以及较丰富的β-葡聚糖、黄酮和多酚等植物化学物,不仅提高了营养素密度,还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血糖,调节血脂,提高抗氧化能力。

一些证据表明,增加全谷物或谷物纤维摄入,或用全谷物替代精制谷物对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肥胖具有潜在的有益作用。全谷类食物的膳食纤维及微量营养素丰富,与精米面比较,血糖生成指数普遍较低,食用后餐后血糖上升缓慢,适合糖尿病病人选择。

怎么做

最简单的方法是将精细的米面替换成全谷类食物,比如:全麦馒头或糙米饭等。另外,糖友也可以将全谷类食物融入到日常的主食中,如小米、玉米、燕麦、全麦粉都可以直接作为主食食用;或者是一日三餐中至少有一餐是用全谷物食物作为主食,比如:小米粥、燕麦粥、杂粮粥或杂粮饭等。

注意点

若在消化性溃疡、炎性肠病或腹泻等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该减少或者是避免进食全谷类食物,并尽量用精细的米面作为主食。

补充一点

还有一些食物虽然不属于谷物,但是也可以当粮食吃,也是整粒食用,没有经过精磨,称为“杂粮”,它们的好处和全谷是类似的,比如红小豆和绿豆,还有各种颜色、大小的芸豆(也叫菜豆、四季豆或饭豆)以及干豌豆和干蚕豆等。此外,莲子、芡实和薏米等的营养成分和谷物相近,也可以作为全谷食品的候选。

薯类

推荐

马铃薯(土豆)、甘薯(红薯、山芋、紫薯等)、芋薯(芋头、山药)和木薯等。

控糖价值

薯类提供部分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C较谷类高。

怎么做

薯类最好用蒸、煮、烤的方式,可以保留较多的营养素,直接做主食食用,也可以切块放入大米中经烹煮后同食。

注意点

不宜多吃油炸薯条和油炸薯片。

蔬菜类

推荐

空心菜、菠菜、油菜、芹菜、西兰花、莴苣、茼蒿、黄瓜、胡萝卜、西红柿、紫甘蓝、红苋菜、洋葱等。

控糖价值

与主食类食物搭配食用时,增加饱腹感,延缓主食类的消化吸收,降低其餐后血糖升高幅度。

怎么做

注意烹调方式,以水煮、清炒或凉拌为主,如什锦蔬菜或大拌菜等。

注意点

蔬菜要吃新鲜的应季蔬菜,并且要现买现吃。

菌藻类

推荐

香菇、平菇、金针菇、茶树菇、黑木耳、银耳等。

控糖价值

菌菇类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植物化合物,如蛋白质、糖类、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菌多糖等。菌菇中丰富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可作为素食人群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和矿物质(如铁、锌)的重要来源。

怎么做

可以跟蔬菜或肉类搭配煮,制作饺子馅的时候可以搭配菌菇类。

水果类

推荐

柑橘类水果、梨、鳄梨、樱桃、蓝莓、桃、苹果、西柚、猕猴桃、草莓、、木瓜、李子等。

控糖价值

每天吃新鲜水果可减少糖尿病及相关血管并发症风险。

怎么做

能吃皮的,尽量不削皮;能吃新鲜的,不吃水果干;能整个吃,不喝果汁。

注意点

蔬菜和水果各有营养特点,不能替代或长期缺乏。

蛋类

推荐

鸡蛋、鹌鹑蛋、乌鸡蛋、鸭蛋、鹅蛋、鸽子蛋等。

控糖价值

除了提供优质蛋白质外,还有丰富的营养素。

怎么做

以煮和蒸的烹调方式为主,尽量不吃煎蛋和炒鸡蛋,避免油脂摄入过多。

注意点

不宜丢弃蛋黄、不吃或少吃咸蛋。

鱼虾类

推荐

黄花鱼、小黄鱼、秋刀鱼、带鱼等。

控糖价值

鱼类的脂肪含量一般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有些海产鱼类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预防血脂异常和心脑血管病等有一定作用。

怎么做

若糖尿病病人出现肾功能不全,需要低蛋白饮食时一般不再推荐大豆制品。

畜禽肉

推荐

瘦猪肉、瘦牛肉、瘦羊肉、鸡肉(去皮)、鸭肉(去皮)。

控糖价值

糖尿病病人因糖代谢障碍,往往蛋白质消耗增加,因此,对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适量补充蛋白质十分重要。

怎么做

少用过油红烧、炸、煎等方式,推荐用炖、煮、煲、清蒸、烩等方式。

注意点

少吃肉类加工品。

奶及奶制品

推荐

牛奶、无糖酸奶、奶粉、脱脂奶粉、乳酪、羊奶。

控糖价值

奶类营养成分齐全,组成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奶类含有的优质蛋白(酪蛋白和乳清蛋白)、钙(易吸收)和维生素A等。奶类虽然含糖类(乳糖),但血糖生成指数较低,对餐后血糖升高作用较弱。

怎么做

乳糖不耐受者可以食用经乳糖酶处理的奶粉,或是饮用酸奶。

大豆及大豆制品

推荐

腐竹、大豆、大豆粉、豆腐丝、豆腐干、北豆腐、南豆腐、豆浆。

控糖价值

不但能提供优质蛋白(与肉类接近),还能提供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膳食纤维、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甾醇、大豆皂苷等许多种有益健康的成分。

怎么做

若糖尿病病人出现肾功能不全,需要低蛋白饮食时一般不再推荐大豆制品。

坚果类

推荐

花生、西瓜籽、葵花籽、核桃、开心果、松仁、杏仁、腰果、南瓜子、榛子等。

控糖价值

坚果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怎么做

尽量选择原味坚果。

注意点

由于多数坚果含有大量脂肪,对控制空腹血糖、血脂和体重等指标不利。因此,食用时,一定要控制份量,切勿过量。

十一大食物每天吃多少?

总而言之,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搭配,或不合理的摄入份量。只要选择健康食材,合理配餐,科学烹调,合理摄入,才能达到均衡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什么是枫糖尿症?是糖尿病的亲戚“疯”吗?

笑笑来门诊时已经10个月了,笑笑妈妈着急地快哭了:“医生,宝宝生后3天在当地医院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当时串联质谱筛查就异常,亮氨酸及缬氨酸升高,复查到现在都只是轻度异常,亮氨酸300至500多(正常值70-280),不知道怎么才好”。接诊的医生看完所有检查报告后,建议直接做基因诊断排除枫糖尿症。笑笑妈妈有些疑惑:“听说枫糖尿症的值都是1000多以上呢,我宝宝的值不高”。但听完医生对该病的详细介绍后,采纳医生建议,直接做了基因诊断。基因检查结果提示: BCKDHA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毋庸置疑,这就是枫糖尿症。

01、什么是枫糖尿症 (MSUD)?是糖尿病的亲戚“疯”吗?

枫糖尿症是由于支链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缺陷导致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等支链氨基酸及其相应酮酸衍生物在体内蓄积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尿中带有香甜的枫糖气味而得名。

02、流行病学

据统计,全世界 MSUD 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85 000,德国发病率为1∶133 000,巴西发病率为1∶100 000,在某些种族可以高达1∶200。国内未见对 MSUD发病率等相关信息的统计,近年个案报道逐渐增多。

03、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症状出现时间、疾病严重程度、生化表现、残留酶活性及对维生素B1 治疗反应性,MSUD 可分为 5 种类型,其中以经典型和中间型最常见。所有这些亚型都可能是由上述4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基因突变引起的,除了E3缺陷型(仅由E3基因突变引起)。

04、如何明确诊断

MSUD新生儿筛查技术成熟,应用串联质谱技术(MS/MS)进行血氨基酸谱分析,以LEU(含ILE)、VAL水平为主要指标,LEU/PHE、VAL/PHE比值为次要指标,筛查阳性者进一步进行尿有机酸、血浆氨基酸及基因分析确诊。

05、如何治疗?

目前,MSUD治疗主要包括急性期处理、饮食管理及维生素B1治疗。治疗原则为去除诱因,降低血浆亮氨酸毒性作用,纠正急性代谢紊乱,维持血浆支链氨基酸在理想范围内,保证良好的营养及生长发育。

预后取决于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目前普遍认为早筛查、早诊断、早合理有效治疗及长期维持良好代谢状况等对改善MSUD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6、预防

对于生育过MSUD患儿的家庭,再生育时需要到有产前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产前诊断:

1.先证者基因诊断明确者,其父母再次生育时于孕 10-13 周采集绒毛或孕16-24 周采集羊水进行产前诊断,亦可植入前诊断。

2.对于并未确定突变位点或只检测出一个致病突变的家族,可通过培养胎儿细胞或绒毛细胞,对BCKADH酶活性进行测定来初步判断胎儿情况。

因此千万不要因为枫糖尿病也有“糖尿病”三个字,就把它们扯上关系乱认亲戚啊。

(沈玉燕 冯宗辉)

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补充ω-3脂肪酸?

编者按

医学营养治疗(MNT)是糖尿病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的ω-3脂肪酸,是营养模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ω-3脂肪酸的潜在益处逐渐被认识到,尤其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和临床实践中的关注点。那么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补充ω-3脂肪酸?如果需要,又该如何补充呢?

什么是ω-3脂肪酸?

ω-3脂肪酸属于多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根据双键个数,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AA)等,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α-亚麻酸,必须从膳食中补充。根据双键的位置及功能,又可以将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ω-6和ω-3系列。亚油酸和AA属ω-6脂肪酸系列家族成员。ω-3脂肪酸是指具有多个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最常见的三种类型为: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ALA主要来源于植物油(如亚麻籽油、奇亚籽等),而EPA和DHA则主要来源于深海鱼类和某些海洋生物[1]。

ω-3脂肪酸对人体有多种有益作用[1]。它们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预防炎症,促进抗炎花生酸的产生。它们还可以减少促炎蛋白激酶、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分泌和活性。此外,它们还可以抑制黏附分子的产生并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ω-3 脂肪酸还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并减少肝脏中的甘油三酯合成。当代替饱和脂肪使用时,它们可以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水平。

此外,它们还可以增强葡萄糖的吸收,增加癌细胞膜的饱和度,并促进自由基的吸收,从而损害癌细胞。ω-3脂肪酸还可以通过调节下丘脑来抑制食欲,并影响脂肪组织中的基因表达。为了维持体内平衡,身体会调节脂肪因子的释放,通过产热作用增加脂肪氧化和潜在的能量消耗,激活肌肉合成代谢机制,并影响表观遗传学。这些过程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肥胖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慢性和代谢疾病有影响。

ω-3脂肪酸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作用

糖尿病,尤其是T2DM,通常伴随胰岛素抵抗、慢性低度炎症和代谢紊乱等问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ω-3脂肪酸在糖尿病管理中可能具有潜在的益处。ω-3脂肪酸对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代谢的有益影响可归因于其抗氧化、抗炎、抗血脂、抗脂肪生成、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特性。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理机制之一。多项研究表明[2~3],ω-3脂肪酸能够通过多种机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具体机制包括:1)减少脂肪沉积:ω-3脂肪酸通过促进脂肪酸氧化,减少内脏脂肪沉积,从而减轻胰岛素抵抗。2)调节脂肪酸代谢:ω-3脂肪酸可以减少游离脂肪酸的水平,而游离脂肪酸会影响胰岛素的功能。

降低慢性低度炎症

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慢性低度炎症,这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密切相关。ω-3脂肪酸因其抗炎作用被广泛研究。ω-3脂肪酸通过以下机制发挥抗炎作用[4~5]:1)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ω-3脂肪酸能够抑制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等促炎因子的分泌,从而减轻炎症反应。2)降低C-反应蛋白(CRP)水平:CRP是一种反映全身性炎症反应的标志物,ω-3脂肪酸能够显著降低其水平。

改善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T2DM。ω-3脂肪酸具有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血脂水平:ω-3脂肪酸能够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甘油三酯水平,从而改善血脂状态。2)改善血管功能:ω-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管硬化,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3)抗血栓作用:ω-3脂肪酸通过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补充ω-3脂肪酸?

食物来源补充: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主要有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鲭鱼、沙丁鱼等)和某些植物油(如亚麻籽油、奇亚籽油、胡桃等)。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6],成年人每周应至少食用两次富含ω-3的鱼类,或者每天通过食物摄入一定量的ALA。对于不食用鱼类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植物性ω-3来源来补充,但ALA转化为EPA和DHA的效率较低,因此植物性来源可能不足以满足日常所需。

ω-3脂肪酸补充剂补充:ω-3脂肪酸制剂分为非处方产品和处方产品。非处方产品(主要为鱼油)属于膳食补充剂,无需受到药品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督与管理;且非处方制剂的种类较多,剂量不等,未经过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虽是安全的,但因不适用于治疗疾病,因而不能作为ω-3脂肪酸处方药物的替代品。202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指出[7],ω-3脂肪酸的补充应作为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糖尿病患者,ω-3脂肪酸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ADA建议,糖尿病患者应优先通过食物补充ω-3脂肪酸,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补充剂。然而,补充ω-3脂肪酸时应注意个体差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充。

ω-3脂肪酸补充的潜在风险:尽管ω-3脂肪酸有众多益处,但其过量补充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高剂量的ω-3脂肪酸补充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当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时。此外,大剂量的鱼油补充可能导致胃肠不适、腹泻或体重增加。因此,在补充ω-3脂肪酸时,应该根据医生建议控制剂量,避免过量。

结语

ω-3脂肪酸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具有潜在的益处,尤其是在改善心血管健康、减轻炎症反应和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尽管ω-3脂肪酸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直接作用尚不明确,但其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糖尿病患者在补充ω-3脂肪酸时,应该优先通过饮食来源,如深海鱼类等,必要时可以通过补充剂进行补充。同时,补充剂的使用应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避免过量。

参考文献

1.ω-3脂肪酸处方药物在老年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中华医学杂志》, 2024,104(9) : 635-649.

2.Balk, E. M., Lichtenstein, A. H., & Chung, M. (2018). ω-3 fatty acids and insulin sensitivity: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103(6), 2112-2123.

3.Bays, H. (2015). ω-3 fatty acid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evidence. 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 9(2), 162-168.

4.He, K., Zhao, L., & Xu, G. (2020). ω-3 fatty acids supplement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323(15), 1553-1562.

5.Vallianou, N. G., Stratigou, T., & Migdalis, I. (2017). ω-3 fatty acids in the manage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 Metabolism, 43(3), 169-177.

6.Rimm E B, Appel L J, Chiuve S E, et al.(2018)Seafood Long-Chain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cience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Circulation. 2018 Jul 3;138(1):e35-e47.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0574. Epub 2018 May 17.

7.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3). 9.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isk Management: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3. Diabetes Care, 46(Supplement 1), S125-S140. https://doi.org/10.2337/dc23-S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