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眼底病变医生(糖尿病眼底病变用什么药)

湖南医聊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引发视网膜病变!医生:合理控制“三高”,定期检查最重要

#长沙头条##长沙爱尔眼科#

半个月前,一位二十来岁的小伙子来到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看诊,据他描述,春节过后他发现视力下降明显,最后只能模糊看清眼前几根手指!眼底病专科周增超主任在详细的检查后,诊断其为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原来,患者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有5年的糖尿病病史,而且血糖一直控制不佳。春节期间,饮食不合理等因素导致病情恶化,这才导致视力急剧下降!幸运的是,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眼底病专科主任陈忠平教授周增超主任的及时诊断和治疗下,患者的视力有了明显提升。

周增超主任特别提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血管受损,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眼底病变。视网膜是眼睛后部一层感光组织,负责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形成视觉。当视网膜血管受损时,会导致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甚至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尤其年轻人对碳酸饮料的偏爱,加上生活的不规律,导致糖尿病发病率明显提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措施:

1、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础和关键。

2、控制血压、血脂:将血压和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降低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3、戒烟:戒烟可以保护血管,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确诊糖尿病后,需定期眼部体检:

2型糖尿病患者应在诊断糖尿病后尽快进行首次眼科检查。其中青春期前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后开始检查眼底。青春期后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在病程5年内需进行第1次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筛查。1型糖尿病患者开始筛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后建议至少每年复查1次。

糖尿病患者应该有效的进行眼底复查,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至少每1-2年复查1次,根据眼底病变程度的分级患者则应相应的增加检查频率。中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3-6个月复查1次。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每1-3个月复查1次。根据病变情况按医生要求定期随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但它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提高警惕,积极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视网膜病变,保护视力,享受美好生活。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护理部 张秋英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协和医生说|糖尿病患者应警惕视网膜病变!

前几天,孙先生来到门诊,他焦虑地说:“医生,我患糖尿病已经10年了,血糖控制得不好,半年前我发现视力下降,以为是老花眼就没理会。前阵子两只眼睛突然看不见了!医生,怎么突然会发展这么快?我该怎么办?” 经过详细的眼科检查,孙先生的双眼已经发生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双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因为之前没有定期检查眼底且患病后也没有及时治疗,才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到医院检查眼底,否则延误了治疗时机,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盲!今天是全国爱眼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专家就来为您讲一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是一组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复杂、严重的慢性疾病。

糖尿病并发症可导致眼、脑、心、肾、神经、足等损害,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是糖尿病导致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眼底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平均每3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机率越大。此外,伴有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病,加上不好的生活习惯如吸烟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机率也会增加。

糖尿病是如何导致视力下降的呢?

人的眼睛就像是一台超精密的照相机,视网膜是这台照相机的感光元件,位于眼底的最内层,感光元件在黄斑的密度最高。如果眼睛这台照相机的感光元件也就是视网膜被破坏了,成像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致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微血管发生病变,其中包括视网膜微血管的周细胞发生坏死,内皮细胞变薄,血管内屏障功能受损,导致血管内的液体成分渗入组织中,引起视网膜病变。当损害严重,发生较大面积的毛细血管闭塞缺血时,视网膜就会产生新生血管,而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反复玻璃体积血、机化,最终就会导致视网膜脱离。

下面几张图片展示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从轻到重的发展过程,临床上通常按病情严重程度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及增殖期。患者早期可无明显症状,病变进一步发展,可有视力下降、眼前漂浮物、视物变形、闪光感、视野缺损等表现。有不少患者错过了早期的治疗时机,就诊时已经发展到了增殖期,甚至发生了视网膜脱离或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严重影响视力预后,最终导致失明。

刚刚提到黄斑是眼睛这台照相机感光元件最密集的部位,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也经常合并黄斑病变,视网膜血管的渗漏和出血发生在黄斑时会出现黄斑水肿,这也是影响患者视力的重要原因。

如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首先,为尽早发现眼底病变,在确诊糖尿病后应及时检查眼底,此后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随着人工智能在医学的应用逐渐深入,眼底筛查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如果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稳定或者眼底筛查发现可疑病变,建议来眼科进行散瞳后眼底检查,并根据病情缩短检查的时间间隔。

一旦确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根据医嘱和病变严重程度定期复查眼底。发现眼底异常,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改善黄斑水肿。治疗方法包括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药和玻璃体切除术,具体的治疗方法因病情而异,需要咨询您的主治医生。

当然,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光需要针对眼睛治疗,治病求本,最关键的还是控制血糖,同时控制血压、血脂,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清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等。

是不是血糖控制好了,就一定不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发展,但是不能杜绝其发病,因此即使血糖控制得很好,也需要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没有视力下降也会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吗?

医生诊断该疾病时主要依据眼底状况,患者的视觉症状只是一个参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不累及黄斑时可以有很好的中心视力,甚至有的患者已发展到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仍然很好。因此不能简单通过视力来判断是不是得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治愈么?

就像糖尿病不能治愈一样,目前的医学水平并不能治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只能最大限度地延缓病程进展。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仍然非常必要,可以尽量保留有用视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关系到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家庭的幸福。通过今天的介绍,希望广大糖尿病患者能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希望您别忘记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千万不要等到视力已经下降,出现症状再去就医。

76岁男子突发“眼中风”,医生: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眼底突发疾病

“突然之间右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了,当时急得慌了手脚。”76岁的王大爷家住天津,近日,因突发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俗称“眼中风”),险些失明,所幸及时赶往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经谷威院长救治,顺利挽救视力。

谷威院长提醒,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要警惕眼底疾病突发,并抓住抢救的黄金时间,尽量减少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王大爷回忆,发病时特别突然,右眼前一下子就漆黑一片。在家人的陪同下,王大爷首先去了当地的爱尔眼科医院,经检查被诊断为“右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当时天津的医生建议我去北京找谷威院长,说这边检查、治疗的设备和技术都非常先进,接诊过很多像我这样的急症患者,经验很丰富。”于是,王大爷立马赶往北京。

而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谷威院长一接到王大爷即将转诊到院的消息,便立即启动了视网膜动脉阻塞的绿色急救通道。“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这种眼病发病急,治疗的时间窗口很重要,一旦发生要尽可能立即抢救,否则光感受器的死亡将不可逆转。”谷威院长介绍。

当时已是下午,临近医护人员的下班时间,谷威院长紧急调动眼底病科医护、手术人员,在王大爷还在从天津赶往北京的路上,就开始了术前准备工作。

面对急症,从事眼科诊疗事业30余年的谷威院长在见到患者的第一时间,便仔细查看了患者右眼的各项关键数据,详细了解病人的既往病史。

考虑到王大爷已经76岁了,本身也患高血压、左颈部斑块等血管疾病,以谷威院长带领的眼底病科医护团队为其紧急制定了右眼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及视网膜动脉穿刺溶栓的手术方案。

该手术是向极细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管内插入微针针头,并将溶栓药物注射到血管内。要完成对直径小于160μm(微米)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溶栓疏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手术医生要缓缓将重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注射到中央视网膜动脉血管,溶解栓子。

这不仅需要医生拥有“四两拨千斤”的巧劲、熟练劲,也需要更加先进和精密的手术辅助设备做支持。因此,手术用到的微针是由纳米材料制成的极其精细且锋利的手术针,而术中整个穿刺都是运用玻璃体切割系统和眼内照明系统在眼球的底部视神经里面操作,医生只能通过患者的瞳孔在显微镜下观察,其难度和传统的静脉、动脉穿刺不可同日而语。

“眼睛太重要了,非常感谢谷威院长……”术后的王大爷状态非常好,操着一口津味方言的他,说起话来自带着几分幽默之感。他坦言,“术后刚一天,右眼已经恢复了一些视力,现在能看到人的影子啦!我的检查结果也挺好,眼底血管都通了,医生说视力会越来越好,我很有信心!”

术后检查时,谷威院长细心提醒王大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又被称为“眼中风”,多与全身心血管疾病有关,目前手术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回去要密切关注术后视力的恢复,与此同时,一定要做一次全面的体检,早日发现健康隐患,也才能更好地保住现有的手术成果。

谷威院长介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典型的表现是患眼出现突然的、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至手动或光感,多发于中老年人。由于视网膜耐受缺血的时间很短,严格来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黄金救援期只有90分钟,发病4小时以上,由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缺血坏死,视力预后往往很差。

谷威院长提醒,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要警惕眼底突发疾病,平时需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同时要避免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等,当视力在短时间内出现暂时性的下降,甚至出现急剧下降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就医,抓住抢救的黄金时间,尽量减少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通讯员刘霁瑶

来源: 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