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饭后能午睡吗(糖尿病中午吃完饭能午睡吗)
德州市中医院专家:糖尿病患者要掌握正确的午睡方式
关于午睡,现代医学一般认为,午后小睡是有益的,可以帮助人体恢复精力和体力,稳定血压。那么,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睡眠方面要注意些什么呢?德州市中医院西院区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陆汉军为您科普糖尿病患者需掌握哪些正确的午睡方式。
“人们午餐后往往都有饱困现象,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餐后可以小憩半小时到一小时。”陆汉军讲解,糖尿病患者在餐后不宜马上午睡,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餐后的一段时间内,体内的血糖值增高,吃完饭马上就睡觉,葡萄糖得不到消化利用,很容易让血糖再升高,非常不利于餐后血糖控制。糖尿病患者午餐后适当活动半小时,然后再小睡一会儿,最多不要超过一小时。午睡超过1小时会增高血糖,也让人更觉乏力,而进食后马上睡眠不利于消化,所以最好在午餐后15分钟再安排午睡。
“餐后午睡会不利于糖友血糖的控制,因此要想午睡控糖两不误,糖友还需了解正确的午睡方式。”陆汉军介绍,糖尿病患者餐后首先要适当运动再午睡,中午刚吃过饭,大量的血液流向胃,大脑供氧明显下降,马上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糖尿病人可以在餐后散步30分钟左右,待食物消化、血糖稳定后,再进行午睡。其次,糖尿病患者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人的一个睡眠周期为1-1.5小时,若午休时间过长,超过一个睡眠周期,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因此,糖尿病患者午睡以15-30分钟最恰当。另外,午睡后要适当喝水。睡醒之后喝一杯水,可以有效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黏稠度,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更快的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提醒!午睡千万别超过这个时长
据调查,全国范围87.56%的人都有午睡的习惯。
午睡睡对了,能给身体补充能量,睡错了可能越睡越累。很多人就会问了,午睡到底该怎么睡?睡多久才正常?
1
午睡时间越长,越影响寿命?
曾有研究表明,每天午睡30分钟,可减少约30%冠心病的发病率。
每天半小时左右的午睡时间,可以充分休息,以降低心脏病发作频率。
但有一点,心脏疾病是相对容易影响寿命的,也就是说午睡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影响寿命的。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午睡时间太长,更容易患糖尿病,是真的吗?
2
午睡超过一小时
患糖尿病风险增加46%?
2016年美国一项研究表明,白天午睡时间超过90分钟,会增加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可能引发糖尿病。
由此可见,午睡时长与糖尿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关系。
但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午睡方式不一样,而且午睡时间的长短对患糖尿病概率还是有个体差异的。
3
午睡虽好
为什么有人越睡越累?
午睡时间太久
午饭后马上午睡
建议午睡安排在午饭30分钟后为宜。
如果饭后立刻午睡,大脑和全身供血量相对减少,加上午睡时间短,所以,通常睡醒后会感觉累。
趴在桌子上或者坐着午睡
坐着午睡醒来时,可能会引起“脑缺血”,从而感觉累或者头晕。
4
人人都适合午睡吗?
午睡虽好,但真不是人人都适合。尤其是失眠人群,最好不要午睡。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群,午觉注意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
65岁以上人群、体重超标20%(按肥胖指数计算的百分比)的人群
血压偏低的人群
血液循环系统可能存在严重障碍的人群
5
如何科学地午睡?
午睡时间不要过长
午睡也需要因人而异,建议午睡时间30-60分钟。
尽量避免吃太饱后,立刻午睡
中午别吃太饱,并且吃完不能马上睡,建议饭后半小时左右再考虑午睡。
建议不要趴着睡
特别是很多上班族,可以选择个护颈枕仰在靠椅上睡,尽量不要趴着午睡。
睡醒后不要立即站起来
不管是午睡还是夜间睡醒了,都尽量不要立马起来。建议可以先坐在椅子上或者坐在折叠床上,休息3-5分钟。
综上所述
午睡并不是人人适合
同时注意
尽量不要趴着睡!
—END—
来源|新华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糖尿病与午睡习惯有关?医生告诫:血糖高的人,午睡这几事少做!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很多人都会觉得,午休一会儿,休息一下,应该对健康有益,尤其是对于那些日常工作忙碌的上班族来说,午睡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补充能量”的方式。
然而,你可能没注意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午睡的习惯和糖尿病的发生,特别是血糖偏高的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我在医院做了那么多年的医生,看到过许多因为午睡而导致血糖问题加重的患者。
刚开始,他们的血糖只是轻微偏高,大家觉得没什么大碍,继续按部就班地工作,午休就成了“恢复体力”的常规动作。
然而,慢慢地,血糖不知不觉地升高,有些人甚至开始了吃药的生活。
你可能觉得“午睡”怎么会和血糖有关系?但实际上,很多不经意的小习惯,正是慢性病的伏笔,尤其是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血糖的波动。每天三餐的餐后血糖控制不住,最后就可能一步步演变成糖尿病。
许多血糖高的人都知道饭后两小时内血糖会攀升,最好是活动活动,避免让它“打个盹”之后飙升,但实际上,很多人不以为意,午餐一吃完就赶紧倒头午睡了。
吃了饭就睡觉,这种习惯不仅仅让胃肠道消化变慢,还对胰岛素的分泌产生影响。
曾经有一个常年坐办公室的患者,她刚开始只是觉得自己饭后容易犯困,所以就习惯了每次吃完午餐之后趴桌子上睡一会儿。
可她并没有意识到,饭后这种直接趴下休息的习惯,导致她的胃肠道消化变慢,血糖也难以正常波动。
每次睡醒后,她会发现血糖已经不知不觉地升高。尤其是她没注意到,长时间这样午睡,使得她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也有了不小的影响。
胰岛素原本是帮助降低血糖的,但如果我们没有适当的活动,或者是让自己在吃完饭后休息过久,胰岛素的作用就会减弱,血糖自然也难以回落。
对于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尽量避免吃完饭后立即就躺下,最好是稍微走动一下,或者坐着稍作休息,给消化过程一点时间,帮助身体更好地控制血糖。
饭后最好能够避免让自己“沉睡”,也不建议饭后立即做剧烈运动。适量的活动才是保持血糖平稳的最好方法。
很多人午睡时喜欢趴着或者蜷缩着,这看似无伤大雅,结果却是大错特错。
你有没有想过,午睡的姿势不对,可能会影响到你的血糖控制?这是因为,躺下休息时,如果姿势不合适,可能会影响到身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特别是对胰岛素的利用。
躺着或趴着时,身体的内脏可能会受到压迫,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这会影响到胰岛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
我有一位患者,他每天工作压力大,午休时间有限,时常在中午趴在桌子上休息。
最开始他只是觉得趴着睡舒服,但没想到长期如此,他的血糖竟然开始出现了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调整,我发现,他在趴着午休时,胃部被压迫,消化系统的运作变慢,胰岛素的分泌也受到了抑制。
于是,我建议他在午休时,最好采取半卧或侧躺的姿势,而避免趴着睡,这样能够保持血液循环顺畅,帮助胰岛素发挥更好的作用。
有些人午休前喜欢吃点零食,认为能让自己睡得更香,尤其是血糖高的人,可能会有些低血糖的症状,吃点零食看似无害。
但实际上,这个习惯可能反而是个“隐形杀手”。吃完零食后,很多人就直接躺下休息,这时候,血糖波动会更加剧烈。
我曾接诊过一位常年加班的患者,他白天一忙就忘记吃饭,中午总是随便吃点小零食,或者吃个水果,觉得这样就能满足自己的胃口。
每次吃完零食,他就直接躺下休息,结果发现血糖越来越高。
他并不知道,吃零食或者水果的时候,尤其是那些含糖量较高的食品,很容易导致血糖短时间内急剧上升,而此时再躺下休息,胰岛素的分泌跟不上,血糖就会因为这一段时间的“断层”而不自觉地升高。
这个问题看似不大,但如果你每天都习惯性地吃零食午睡,时间一长,血糖控制就成了一个难题。所以,午休前,尽量避免吃高糖食品,选择一些低糖高纤的零食,帮助血糖保持稳定。
如果真的饿了,也可以选择稍微吃点东西,但最好是避免立即躺下休息,给身体一点时间来调整消化。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睡觉前都在匆忙中赶紧进入“休息状态”?急急忙忙地趴下去休息,或者是半躺着趴着,结果身体都来不及调整,休息质量也很差。
事实上,不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调整身体状况,容易让午睡变成“血糖失控”的温床。
我曾治疗过一位企业高管,每天的工作非常紧张,午休时经常没有时间完全放松自己。
她总是匆匆吃完饭,然后就让自己强迫入睡,这样的习惯导致她的血糖逐渐增高,最终甚至需要开始控制饮食和使用药物。
在了解她的午休情况后,我建议她,午休前最好提前15-20分钟放松一下,做一些深呼吸,给身体一定的时间适应进入休息状态,而不是贸然躺下。
这一点看似简单,却能够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帮助身体在睡眠中完成血糖的正常代谢。
糖尿病高风险人群的午睡习惯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简单。
其实,午睡的方式和习惯可能是你血糖波动的“隐形杀手”。从饭后休息到睡姿选择,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你的血糖水平。
所以,血糖高的人务必要特别关注午休中的一些潜在问题,及时调整,避免小习惯变成健康的大隐患。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丛媛.应用食物升糖指数为糖尿患者做饮食指导,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 ,201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