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内科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案例分享一)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患了糖尿病,除了需要用药之外,还要警惕并发症的出现

有人问华子,他的空腹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8%,是不是糖尿病,是不是需要用药治疗了,如果他少吃饭,是不是就能降低血糖了,平时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华子回答他,以现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当空腹血糖超过7mmol/L,或是糖化血红蛋白大于6.5%时,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了。患了糖尿病后,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进行治疗,还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控制饮食有辅助治疗的作用,但要明白的是,控制饮食并不是挨饿。

一、为什么会产生高血糖

糖尿病虽然病名中写的是“尿中有糖”,但实际上糖尿病的特征是高血糖。引起高血糖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体中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一种是组织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

在糖尿病的分类上,把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的患者,定义为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由于自身不能产生胰岛素,所以需要注射外源性胰岛素进行治疗,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而因为胰岛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所致的血糖升高,被定义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功能尚存,通过控制饮食、增强运动以及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方式进行治疗。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2型糖尿病。

二、警惕糖尿病并发症对人体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持续的高血糖,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引起失明,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造成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等急性发并发症。

所以有糖尿病的人,在平时要多警惕并发症的表现,如果出现,需要及时就医诊治,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1、急性并发症: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尿、头晕、嗜睡、呼吸困难及昏迷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2、视网膜病变: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症状,需要定期做眼底检查进行预防。

3、糖尿病肾病:尿中泡沫增多、身体出现水肿等症状,需要定期做肾功能检测进行预防。

4、神经病变:皮肤感觉异常,可出现刺痛、麻木、蚁走等感觉,走路时感觉足底好像在踩棉花,交替出现便秘、腹泻,出现尿潴留以及多汗等症状。

5、反复的感染:皮肤出现反复感染,尤其要警惕下肢和足部经久不愈的溃疡,要积极治疗,避免发展成糖尿病足。

三、饮食控制注意什么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饮食控制不是要求忍饥挨饿,而是要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和控制体重。

要减少饮食中的脂肪含量,尤其要避免食用动物性脂肪、动物内脏和人造奶油。多用蒸、煮的烹饪方式,减少用油量。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每日能量摄入总量的一半左右,注意多选择膳食纤维多的粗粮、杂粮,减少精米、精面的份额。

肾功能没有损害者,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占总能量的15%左右。鱼、瘦肉、奶制品、豆类都不错的选择。但出现蛋白尿的人,蛋白质摄入量要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克以下。肾功能严重下降的人,则要把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克以下,进行低蛋白饮食。

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人,要根据自身情况由医生计算出每天需要进行的运动量和饮食量,每天要定时定量的进餐,不能随意减少饮食量,更不能不吃饭,否则可能会出现低血糖而发生危险

总结一下,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降糖药物治疗,平时也要多警惕并发症的出现。需要控制饮食,但并不是要“挨饿”,而是要保证营养均衡,定时定量的吃饭,避免出现低血糖的不良反应。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

原来胃也会“瘫痪”!糖尿病患者出现反复恶心呕吐要当心

2018-05-15 16:3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波 通讯员 谢美君 林海君

提起"瘫痪",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肢体无法动弹。事实上,除了身体以外,我们的胃也会"瘫痪"。

39岁的俞先生年纪不大,却已经是个老"糖友"了,早在10几年前,他就被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多年来,因为这个毛病,俞先生的身体每况愈下,高血压、贫血等一系列问题相继找上门,今年年初又查出另一个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终末肾病"。从那时起,他每周都得雷打不动地到医院做3次规律血液透析治疗。不仅如此,俞先生近半年来还总觉得胃很不舒服,吃一点东西就会有饱胀感,而且反复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胃镜检查结果提示为"糜烂性胃炎",但是经过护胃、促进胃肠动力及营养植物神经等一系列治疗后,恶心、呕吐症状却仍未见明显缓解。

不久前,俞先生找到鄞州二院消化内科林琪主任求助。林琪详细询问和评估了患者病情,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最新文献,最终诊断俞先生得的是"糖尿病胃轻瘫"。

林琪介绍,胃的正常运动功能包括容纳食物,调节胃内压,推进、搅拌、研磨食物等,其动力是由胃壁肌肉的收缩和括约肌的协调启闭完成。而胃轻瘫患者,往往因为神经系统受损而无法正常蠕动,导致胃内食物很难消化、排空。所以,患者常常会不觉得饿,吃一点就觉得有饱胀感、腹胀、恶心和呕吐。

"这种毛病比较容易发生在有多年糖尿病史的患者,以及一些做过近端胃部手术的患者身上。" 林琪说,俞先生的情况就是属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种,主要是迷走神经受损引起的。迷走神经主要负责胃部消化过程,告诉胃何时开始清除食物,并引导进入下消化道。而糖尿病患者由于持续高血糖,会改变消化系统的化学平衡,并因此阻碍血液循环和迷走神经健康。一旦迷走神经明显受损,就会诱发消化延迟。

日前,林琪和团队成员为俞先生行内镜下幽门括约肌切开术,通过内镜隧道新技术,成功打通了胃与十二指肠间的通道。术后禁食2天后,俞先生逐渐开始恢复进食,从刚开始的米汤,慢慢过渡为白粥、米饭,而且恶心、呕吐的症状也完全消失。

"终于又能顺畅地吃饭了!" 在经过近十天的住院治疗和调养后,5月14日,俞先生顺利从鄞州二院康复出院。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常听别人说得了糖尿病很可怕,除了血糖偏高点儿,咋就没觉出来有多可怕呢?

下图来了解一下

下面的这个更清楚一些

知道有多可怕了吧!还不快做好下面的这张

作者:马帅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郭树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

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会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

小编:马帅 北京朝阳医院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平台”独家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zgyxkp@163.com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