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也有糖尿病吗(小孩子有糖尿病会好吗)
4岁女孩突然确诊糖尿病,妈妈崩溃!儿童患者增加,无法根治,最小仅6个月
来源:广州日报
说到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这是成年人的专属,
事实上,在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中,
儿童也占有很大比例。
近日,一位4岁的女孩竟然确诊了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这是糖尿病最凶险的急性并发症,
严重可致命
4岁女孩春节时每天饮料、甜食不断
突然无精打采
露露(化名)是一个4岁多的小女孩,
平时活泼好动,特别喜欢吃甜食,
尤其在春节期间更是每天饮料、甜食不断,
三餐的胃口也是好得很。
但是,这几天妈妈却发现她无精打采,
于是急忙抱着孩子来到
浙江杭州某综合性医院就诊。
医院急诊儿科接诊医生
详细询问了情况,
观察到露露呼吸特别深长,
追问妈妈露露最近有没有多饮多尿情况,
妈妈这才意识到露露近期
不但多饮多尿,还多食,
并且已经持续大半个月了,
但之前还以为是长身体的正常现象
便没多加留意。
医生马上给孩子测了血糖,
结果竟然高达31.68mmol/L
(随机血糖正常值:3.9-11.1mmol/L),
远远超出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
进一步血气分析发现
露露不但患有儿童糖尿病,
还合并有酮症酸中毒。
这个消息,让妈妈万万没想到,
医护人员立即为露露进行
扩容补液降糖等处理,
并持续监测血糖及血酮变化。
那么,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如何早期识别身体发出的信号?
家长朋友们又该如何来预防呢?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是高血糖危象的一种,以高血糖、酮症、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多发于1型糖尿病,也可见于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
如何早期识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起病较急,症状开始时比较明显,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消瘦)。可具体表现为:
1
突然出现饮水量、排尿次数增加。
2
5岁以后突然出现尿频表现,尤其是夜尿频繁。
3
短时间内体重明显下降。
此外,如孩子出现呕吐、腹痛、极度虚弱、乏力、肌肉酸痛、呼吸深大、食欲减退等,且“三多一少”的症状明显加重,可能正在提示孩子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01
感染要预防
感染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重要诱因,因此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饮食,防止受凉感冒。一旦患病(如发烧、腹泻等)要积极治疗,同时密切监测血糖及尿酮体指数,遵医嘱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
用药遵医嘱
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孩子,要积极控制血糖,若需调整或暂停用药,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迷信民间“降糖配方”。
03
合理饮食,生活规律
遵循低糖、高纤维、适量蛋白质的原则,少吃糖果、饮料、油炸食品等高糖高脂食物。引导孩子平时要做到起居有常、按时睡觉,杜绝熬夜等不良习惯。
04
适当运动,及时补水
每天要有适当的运动,像散步、跑步、跳绳等,不可久坐不动。活动时更容易出汗并导致脱水,从而引发酮症酸中毒,因此应及时补水。
05
早期识别,及时就医
很多糖尿病酮症的患者在早期表现为乏力、纳差、呕吐等情况,这就需要家长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注意血糖、尿糖、尿酮的监测,了解尿量、体重的变化。一旦怀疑发生酮症,应及时就医。
儿童糖尿病发生率上升
此外据介绍,近年来
Ⅰ型糖尿病在儿童中的发生率
逐年上升
宁波大学附属妇儿医院
每年确诊的新发病患儿
达到100多例
最小的才6个月
据一位患儿妈妈介绍,她家孩子2岁不到,近段时间突然饮水量大增,奶量也明显增加,而且在多饮多食后,体重反而下降了。去医院后的检查结果也让所有人都吃惊:尿糖4+、血糖飙升到测不出来。最终,该患儿被确诊为儿童Ⅰ型糖尿病。
家长近乎情绪崩溃,医护人员开导说,儿童糖尿病并不少见,只要经过规范的治疗,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一家人心情这才渐渐平复,开始积极配合胰岛素注射和饮食管理。
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血糖逐渐正常,体重也长回去了。
这么小的孩子
又没有糖尿病家族史
也没有肥胖
怎么就突然得了糖尿病呢?
医生介绍,成人糖尿病以Ⅱ型最常见,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衰竭所致。儿童糖尿病有Ⅰ型、Ⅱ型和特殊单基因糖尿病等,其中90%是Ⅰ型糖尿病。
目前,Ⅰ型糖尿病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主要原因可能是在遗传易感基因的基础上,某些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化学毒物等)导致体内产生了破坏胰岛β细胞的细胞因子及抗体,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体内血糖越来越高,最终表现为糖尿病。
遗憾的是,Ⅰ型糖尿病目前仍然无法根治,但不断出现的新的管理手段可使血糖控制更加安全有效,糖宝也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有个精彩的人生。
医生介绍说,查出Ⅰ型糖尿病后,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多种手段,有效控制患儿的血糖。
来源:天天看余杭、余杭区二院、宁聚、新闻坊
儿童也会得糖尿病?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需警惕!
受访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小儿内分泌科 副主任 吴娜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儿童不会得这种病,但事实上,在糖尿病的患病人群中,儿童并不少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儿童肥胖率明显上升,儿童患糖尿病发病率呈增长趋势。那么,如何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呢?为此《北方名医》栏目组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副主任吴娜……
出现哪些症状时,提示孩子血糖可能出现问题呢?
当孩子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下降(即三多一少)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时,家长需警惕孩子的血糖。在1型糖尿病中,几乎所有儿童患儿起病时,至少会有“ 三多一少 ”4 种中的1 种表现,部分儿童患儿还有夜间遗尿的表现。初次就诊时,常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深呼吸或者大呼吸、呼气中带有烂苹果味,此外,还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2型糖尿病的儿童患儿,常喜高热量饮食,体力活动不足,易合并代谢综合征表现,比如: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黑棘皮病、脂肪肝等。
糖尿病年轻化的原因有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体重因素、精神因素等。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糖尿病,则子女患有糖尿病的概率会比较高。
2、饮食因素
如果儿童经常吃含糖量高、热量高的食物,比如蛋糕、糖果、油炸食品等,也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糖、血脂等代谢紊乱,从而诱发糖尿病。建议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合理膳食,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可以适当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吃含糖量高、热量高的食物。
3、体重过重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合理饮食,经常暴饮暴食,可能会导致体重过重,从而诱发糖尿病。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4、精神因素
如果儿童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激素分泌出现紊乱,从而诱发糖尿病。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何预防儿童糖尿病的发生?
1、要注意饮食。饮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的食物。
2、要适度运动,目前很多孩子的运动量太小。
3、一定要控制好体重。大部分儿童2型糖尿病的患者,都是体重超重的人。
专家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要管住嘴、迈开腿,避免暴饮暴食,注意清淡饮食。此外,口干、明显消瘦、多饮、多尿等都是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对此要引起警惕。
医学科普 仅供参考
特邀嘉宾
吴 娜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小儿内分泌科 副主任
编辑:刘少宇
审核:于波
监制:蔺颖
沈阳新闻综合频道
首播时间:每日16:50
重播时间:次日06:25
儿童也会得糖尿病!警惕!这些生活习惯要避免→
肥胖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肥胖会使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长此以往,胰腺负担过重,胰岛素分泌出现问题,就容易引发糖尿病。
随着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全球性流行,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大幅增高。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往往有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热量摄入过多而消耗过少,爱吃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汉堡、薯条等,并且运动量不足。
和成人一样,当儿童青少年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需要警惕糖尿病的发生。
具体来讲,就是排尿次数比以往明显增多,进而产生口渴的症状而大量喝水;食量比以前有所增加,但体重不增反降或者增长缓慢。此外,如果孩子容易疲劳、乏力,精神状态不佳,家长也需要注意。孩子伤口愈合缓慢或者反复出现感染,如皮肤疖肿、泌尿系统感染等,也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如果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下一步诊断。
从长期看,持续高血糖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而且会增加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儿童青少年糖尿病能否逆转呢?
如果是1型糖尿病,通常是无法逆转的,患儿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而部分2型糖尿病患儿如果发现及时,在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尚未严重受损时能够明确诊断,通过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等治疗措施,有可能在不依赖药物的情况下,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但如果2型糖尿病患儿已经出现了胰岛功能受损,那可能就要长期应用降糖药物。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
要重视早期预防和治疗
饮食方面:合理安排每日热量摄入,少吃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如糖果、油炸食品和腌制食品;保证孩子饮食多样性。
运动方面:儿童青少年可以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肥胖的儿童青少年,要定期检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便早期发现血糖异常。
来源: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