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饮食的关系(糖尿病饮食的治疗原则)
为什么糖尿病越来越多?提醒:7个饮食习惯让血糖飙升,赶紧忌口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得糖尿病的人好像越来越多了?曾经,糖尿病似乎是中老年人的 “专利”,可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甚至儿童也被它盯上。想象一下,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控制饮食,时刻关注血糖数值,稍有不慎,各种并发症就可能找上门,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远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轻松。
先来看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我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高得惊人,达到了 30.2% ,患者人数多达 3550 万,差不多占了全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四分之一,稳居全球首位。而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 - 2030)》的相关数据,我国还是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 9700 万,还有约 1.5 亿人处在糖尿病前期,这就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 “定时炸弹”。
你或许会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糖尿病如此猖獗?其实,答案很大程度就藏在我们每天的饮食里。
七成糖尿病,是吃出来的!
2023 年 4 月,《Nature》子刊发表了一项超大规模的研究,研究范围覆盖了全球 184 个国家。结果显示,全球大约 70% 的 2 型糖尿病,都是由不良饮食导致的。这些不良饮食行为包括摄入高热量食物、频繁加餐、吃饭时间过长、饮酒过量以及吃宵夜的次数增多等等。在我国,情况也不容乐观,大约 75% 的 2 型糖尿病都和不良饮食脱不了干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质量差是全球不良饮食引发 2 型糖尿病的主要 “元凶”。
这项研究涉及了 11 个饮食因素,其中有 6 个是有害饮食因素,分别是精制大米和小麦、加工肉类、含糖饮食、未加工红肉、土豆和果汁。就拿精制大米和小麦来说,它们经过精细加工后,营养成分大量流失,只剩下容易被人体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吃多了会让血糖迅速升高。而另外 5 个则是保护性饮食因素,像全谷物、酸奶、水果、坚果和种子、非淀粉类蔬菜,它们就像身体的 “小卫士”,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预防糖尿病。
虽说糖尿病的发病和遗传、环境因素都有关系,但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数据都在向我们揭示一个事实:不合理的膳食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美国塔夫茨大学研究团队也曾对 184 个国家的糖尿病患者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全麦食物摄入不足、大量摄入加工肉类和过量食用精米精面,是导致全球 2 型糖尿病的三大关键不良饮食因素。
7 个饮食习惯,让血糖 “坐火箭”
了解了糖尿病和饮食的关系,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说说那些容易让血糖飙升的饮食习惯,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晚餐时间不固定
忙碌了一天,很多人回到家已经很晚,晚餐时间也变得不固定。有时候忙起来,甚至要八九点才能吃上晚饭。但你知道吗,晚上人体的代谢速度会变慢,食物消化后产生的热量没办法及时消耗掉。这些多余的热量就会在体内堆积,导致体重增加。体重增加了,胰岛素抵抗也会跟着增加,血糖水平自然就升高了 。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一个小火炉,晚上本该小火慢炖,结果你突然加了一大堆柴,火炉烧得太旺,自然就乱了套。
钟情红肉
有研究表明,血红素铁的摄入量和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着线性关联。每天每多摄入 1 毫克血红素铁,糖尿病风险就会增加 28% ,而红肉里的血红素铁含量可不低。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研究中还发现,每周吃两次红肉的人群,相比少吃红肉的人,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而且,红肉吃得越多,风险就越大。下次再看到香喷喷的红烧肉,是不是得掂量掂量了?
吃饭 “持久战”
我们都知道吃饭要细嚼慢咽,但这并不意味着吃饭时间越长越好。很多人喜欢聚餐,一聚就是两三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消化道一直在不停地工作,胃肠、肝胆、胰腺等器官都得不到休息。时间长了,这些器官就像一直被拉紧的橡皮筋,迟早会因为不堪重负而 “罢工”。想象一下,你让一个人一直干活,不给他休息的时间,他能不崩溃吗?
吃饭 “风卷残云”
吃饭太快也不行。进餐速度过快的人,血糖往往很容易升高。这是因为吃得太快,很难及时感觉到饱腹,一不小心就会吃多。而且,吃太快会让血糖升高得更快。糖尿病患者本身胰岛素分泌就不足,一旦进食速度过快,餐后高血糖就更容易出现了。下次吃饭的时候,不妨试着放慢速度,多嚼几口。
盐罐子 “敞开用”
不管什么时候,盐吃太多都不是好事,对控制血糖来说更是如此。有研究显示,每天吃盐超过 8 克的糖尿病患者,和每天吃盐小于等于 6 克的患者相比,平均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明显更高。高盐饮食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 “敌人”,悄悄地破坏着我们的血糖平衡。
超加工食品 “爱好者”
研究发现,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每增加 10%,糖尿病发病风险就会增加 17%。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的超加工食品进行分析后发现,咸味零食、加工肉类、即食 / 加热混合菜肴、甜味饮料等,都和较高的 2 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这些超加工食品就像一个个 “甜蜜陷阱”,看似美味,实则暗藏危机。
主食 “踩雷”
前面提到的塔夫茨大学的研究中,主食没吃对可是导致 2 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全麦食物摄入不足,占比 26.1% ;过量食用精米精面,占比 24.6% ,两项加起来超过了一半。米饭、馒头、面条等精制米面,都属于高升糖指数(高 GI)食物。吃了这些食物后,血糖会迅速上升,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分泌和消解的效率。长此以往,糖代谢系统就会紊乱,糖尿病也就找上门了。
稳住血糖,饮食这样调整
既然知道了哪些饮食习惯不好,那我们该怎么调整饮食,让血糖更稳定呢?记住这三点 。
口味淡一点
很多糖尿病人不仅血糖高,还伴随着高血压和高血脂等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和糖尿病的并发症密切相关。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们要控制好血压和血脂,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少油少盐。一般来说,每人每天的盐摄入量要控制在 5 克以内,油控制在 25 - 30 克。你可以准备一个小盐勺和控油壶,这样就能更好地控制用量了。
种类杂一点
糖尿病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合理优化食物种类和重量,保持食物多样化。主食方面,推荐粗细搭配。白米饭、白面包等细粮可以和糙米、荞麦、玉米碴、青稞、藜麦等粗粮各占一半。种类杂还体现在主食要搭配适量的蛋白质和大量蔬菜。这样搭配的混合饮食,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的峰值,避免血糖出现大幅度波动。比如,午餐可以吃一碗糙米饭,搭配一份清炒时蔬和一份清蒸鱼。
颜色彩一点
这里的彩一点,指的是食物的颜色要丰富多样。多吃蔬菜,水果也要适量 。每天蔬菜的摄入量要达到 300 - 500 克,其中深色蔬菜要占一半以上,绿叶菜不少于 70 克。糖尿病人吃水果,可以选择低 GI 水果,比如苹果、柚子、草莓等。吃水果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在两餐中间或者运动前后适量吃。
另外,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改变一下进食顺序,按照蔬菜 - 肉类 - 主食的顺序来吃,也有助于控制血糖。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血糖和饮食的关系
#头条创作挑战赛##糖尿病##糖尿病饮食推荐##健康真探社##营养师定制食谱#
我们现在一个客户的接受我们健康管理的糖友,来的时间午餐后2h血糖为13.3mmolL,经过了1个月综合管理后,现在餐后血糖为5.9mmolL;糖友表示眼睛模糊的情况有所好转,小便次数的明显下降;有朋友需要管控血糖的可以定制食谱。
很多糖尿病是吃出来的!8 个饮食习惯让血糖飙升 最后一个真没想到
作为一名有着40年临床经验的老中医,我见过太多糖尿病患者因为不重视饮食控制,导致血糖居高不下,最终引发各种并发症,追悔莫及。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那些容易被忽视,却会让血糖“蹭蹭”往上涨的饮食习惯,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8个饮食习惯让血糖越吃越高
1.主食过于精细;很多人习惯吃精白米面,像白米饭、白馒头等。这些精细主食经过深度加工,碳水化合物会迅速被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快速上升。相比之下,全谷物、杂豆类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速度较慢,对血糖影响较小。
2. 高糖饮料当水喝;可乐、果汁饮料、奶茶等含糖饮品,含糖量极高。一瓶 500 毫升的可乐,含糖量约 50 克,相当于 10 多块方糖。长期大量饮用,无疑是在给身体持续输入高浓度糖分,血糖怎能不高?
3. 过量摄入甜食;蛋糕、糖果、冰淇淋等甜食,是很多人的心头好。但它们含有大量添加糖,进入人体后会快速升高血糖。而且甜食饱腹感低,容易让人不知不觉吃多。
4. 爱吃油炸食品;炸鸡、薯条、油条等油炸食品,不仅热量高,还会在高温油炸过程中产生一些不利于血糖控制的物质。它们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影响血糖代谢。
5. 忽视食物分量;即使是健康食物,过量食用也会使热量超标,转化为血糖。比如水果富含维生素,但如果一次吃太多,果糖摄入过量,同样会升高血糖。
6. 晚餐过晚且丰盛;很多人工作忙碌,晚餐时间较晚,还大鱼大肉。夜间人体新陈代谢减缓,消化能力减弱,过多食物无法及时消化,会导致血糖在夜间及次日清晨升高。
7. 饮酒无节制;酒精会影响肝脏对血糖的调节功能。空腹饮酒可能引发低血糖,而饮酒时搭配高热量下酒菜,又会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
8. 吃饭太快;吃饭速度快,大脑来不及接收饱腹感信号,容易进食过量。而且快速进食会使食物在口腔中咀嚼不充分,进入胃肠后消化吸收速度加快,血糖上升也更迅速。
我曾有一位患者,45 岁的李先生,平时酷爱喝饮料、吃甜食,主食只吃精白米饭,吃饭还狼吞虎咽。体检时发现血糖偏高,但他并未在意,依旧保持不良饮食习惯。短短两年,就被确诊为 2 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困难,还出现了早期并发症。
控制血糖,需要做好这几点
①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
②选择低GI食物,如粗粮杂粮、蔬菜等。
③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④坚持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⑤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我想强调的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除了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只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最近有很多朋友说主任分享的一些方子没有标明剂量,不是诚心给的方子。其实,中医治病最看重的就是辨病、辨证、辨证论治,因人而异,一人一方。在众多的患者当中,有刚刚患病的,有久病成医的,有理性分析咨询的,有直接拿自己做尝试的。主任秉持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想要和大家分享重多关于中医的知识,所以一定是要为更多人负责的。现在不标明剂量,以后也不会。不标明克数也是对患者的负责。有细节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详谈。请找专业人士,不要私自使用,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糖尿病饮食,远离血糖飙升的隐患,拥有健康的生活!